20《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2 11:0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科普童话。内容上,以小壁虎借尾巴为线索,介绍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不同功能,传递科学知识 ;语言上,采用反复对话形式,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结构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故事发展。其将知识与趣味结合,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培养观察、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 已有基础:已掌握拼音识字、看图识字等方法,上学期《小蜗牛》学过基础图文猜读;熟悉对话体童话,能借助重复句式理解内容;部分学生知道壁虎断尾再生现象,还有很多孩子没见过壁虎断尾逃生的画面,不了解这一科学知识。
2. 发展空间:需从单纯“猜读音”(上册)升级到“音形义综合推测”(如通过“扌”猜“拨”与手有关),需训练从多幅插图和长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
3. 潜在困难:抽象字形理解存在困难,如“房檐”一词需结合插图+实物图片辅助认知。同时处理文字、注音、插图信息时可能出现注意力分散。
教学目标
1.识字能力:重点训练“猜读策略”,通过插图猜测“墙壁”等字义;分析形声字“蚊、赶”等字的构字规律猜读生字;结合动作演示和生活经验理解“挣断、拨、甩、摆”等动词。
2.科学认知:通过童话了解动物尾巴功能(鱼尾划水/牛尾赶蝇/燕尾掌舵),实现课标“阅读浅近的童话,向往美好情境”的目标。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认读“壁、借、咬”等生字,会写“赶、边、过”等汉字,积累“摇尾巴、甩尾巴”等动词短语。
2. 梳理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意思。
教学难点
1.借助图画、汉字构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测生字的字音和字义;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读“壁、咬、赶”等生字,认识偏旁“走”字旁;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赶”“边”“过”这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说出壁虎、小鱼、老牛、燕子等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不同作用。
3.能读出小壁虎恳求、伤心等不同语气,借助插图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小壁虎借尾巴》的经过。
教学方法
1. 创设故事情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情景,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
2. 直观演示法: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墙壁”“屋檐”等词语。
朗读感悟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读,体会小动物的情感,理解小壁虎的礼貌体现在方方面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壁虎”打招呼
发布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第八单元的学习, 这节课我们就要进入动物王国之旅!引出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看图猜尾巴,认识“小壁虎”:出示动物尾巴图,看图猜动物。(《比尾巴》旧知,链接新课中动物的尾巴)
出示壁虎图片和词语“壁虎”,简单介绍小壁虎这种动物。
教师介绍小壁虎这种动物:是一种爬行动物,身体扁平,背部暗灰色,表面有细鳞,四肢很短,趾底有吸盘,可在墙壁上迅速爬行。有一条细长的尾巴,这条长尾巴可有用啦!我爬行的时候就要摆动尾巴,摆动得越快,爬得就越快。可是有一天,长尾巴不见了,怎么办呢?赶紧翻开课文读一读这个故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小壁虎借尾巴》)赶紧翻开课文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尾巴”这个关键词唤醒旧知,勾连“借尾巴”新知,在有趣的“猜尾巴”游戏活动中开启新课学习。)
二、初读感知: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完壁虎的话,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看看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不见的,最后又怎么样了呢?
2.揭示课题并板书《小壁虎借尾巴》,讲解“壁、借”两字,组词“墙壁、借用”,提问:看见这个题目,你能猜出小壁虎最喜欢待在哪里吗?(答案:墙壁上)
3.图上这只小壁虎趴在墙壁上,所以我猜这个字读“壁”。 (板书方法:借助图片。)
4.师小结:小壁虎喜欢趴在墙壁上,所以它才叫“壁虎”。出示“墙壁”:大家看,这两个字都有“土”字。(出示图画)最早的时候,墙壁是用泥土垒起来的,所以“墙”和“壁”这两个字里都有一个“土”。读一读这个词语“墙壁”。(生读)瞧,教室里也有墙,这一整面都是“墙面”,那个角落就叫“墙角”。
5.拓展:房檐、房顶。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猜字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字,顺势引出学习生字的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生字,帮助学生识记。)
6.再读1-2自然段,思考:喜欢呆在墙壁里发生什么事了?尾巴被蛇咬断后,小壁虎是怎么想的呢?(出示第2自然段齐读)(出示蚊子图片)小壁虎在墙上捉蚊子,蛇干了什么?
咬:口字旁,与嘴巴有关,口+交就是咬。
师小结:“咬”字左边是个“口”,表示蛇的嘴巴张得大大的,右边是个“交”,蛇的上下牙齿就这样(出示图片)交叉在一起,紧紧地咬住了小壁虎的尾巴。读读词语:咬住。
理解:挣断,用尽全身力气逃脱,自我解救,断字右边的斤代表斧头的意思。
7.小壁虎为什么去借尾巴?按照句式说故事原因。
出示:“因为( )所以( )。”
(设计意图:用因为所以的句式,锻炼学生的表达方式,语言训练。)
8.出示课文,说说这篇课文跟之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回顾方法:这篇课文的很多生字都没有注音,那你有什么好方法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呢?
预设:看图画猜,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猜,根据偏旁猜,联系上下文猜。
(设计意图:借助图画猜字是连环画课文的特点之一。《小壁虎借尾巴》是继《小蜗牛》《咕咚》之后,第三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小蜗牛》一文的重点是 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咕咚》一课则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形声字特点及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小壁虎借尾巴》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本环节旨在链接学生已有的“猜字”经验,为以后做铺垫。)
9.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①在每个小节前面标上序号,然后说一说: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读后出示答案:共有7个自然段。)
②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10.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语识字的生字,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呢?(衔接语:你们真棒!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有许多不认识的字困扰着你们。不要担心,标记下来,等老师讲解时,你们就会恍然大悟了。)
①表演动作记忆法:咬、爬、拨、赶、摆、转。请观察图片,并做一做这些动作来加深记忆。
②形近字区分 拔 拨
( )草 ( )动( )水
( )河( )萝卜( )电话
③多音字我会记:
哪 na (语气词)造句:同学们,加油干哪!
nǎ (哪里)造句:我的铅笔在哪里呢?
哪吒在哪里呢?
④把你放心上(猜一字)认识您
11. 识字游戏——小壁虎捉蚊子。衔接语:好了,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识字游戏。墙壁上有好多讨厌的蚊子啊,你每念出一个生字,小壁虎就会把对应的蚊子吃掉呦,快快开始吧!
三、指导书写,加强提升
1.同学们,我们已经成功完成了课文的探索和生字的记忆。现在,我们要开始书写练习了。请你们拿出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这些生字。
利用课件呈现生字的笔画顺序,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框架,理解笔画的顺序,以及在方格内的确切位置。(过渡语: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字形结构,笔顺笔画,以及书写姿势。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们的书写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2.教师示范并详细解释生字的书写要点,书写边、过、赶。学生在书上模仿书写。(过渡语:写完之后,请你们互相检查,看看有没有写错或者不规范的地方,如果有及时纠正。正确干净整齐,评星。)
四、借助插图,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说一说每幅插图对应哪些自然段?(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以及生字的书写练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每幅插图对应哪些自然段。)
2.根据插图理解感知全文的经过( 观察完插图之后,小壁虎找谁借尾巴了呢?)学生看插图回忆课文的故事情节,讲一讲故事内容。(这些插图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插图,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们所表达的内容。)
3.和同桌交流一下,完成下面的填空吧!
小壁虎的尾巴 ,它向 、 、和 借尾巴,都没有借到。后来,它自己长出了 。
3. 讲的真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下节课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小壁虎的借尾巴之旅吧!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对应—情节梳理—填空巩固”的递进式学习,引导学生以插图为媒介,建立文本与画面的联系,直观感知故事发展脉络,培养观察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填空练习强化关键信息提取,为后续深入探究奠定基础,实现从整体感知到细节聚焦的学习进阶 。)
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把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讲给家人听。
2.拓展作业:发挥想象,仿照第二自然段说说小壁虎还会向谁借尾巴?
3.选做作业:查查资料,了解其他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20小壁虎借尾巴
小河边 拨水
大树上 赶蝇子
屋檐下 掌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