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始终与救亡图存交织。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派提出“自
强”“求富”口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军事工业,并设立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
甲午战败后,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推动政治制度改革,提出“设议院”“兴民权”。20
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试图挽救统治危机。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颁
布《临时约法》,确立共和政体,但未能解决社会根本矛盾。
一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试图通过“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现代化,发展交
通、工业和农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一化三改”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完成
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建立。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探索的主要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现代化探索的不同成效,并谈
谈从中获取的启示。(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欧洲近代体育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14世纪开始,体育的宗旨逐渐向以人为
本过渡,体现出去宗教化的特点,身体观念从神性走向人性。从体育参与群体上看,开始突破中
世纪体育的阶层限制,新兴市民阶层的体育以娱乐活动和运动竞赛为主。17-18世纪,自然科学
蓬勃发展,解剖学等使人们对身体的认知更加清晰。卢梭提出“健全的身体是健全精神的基础”,
强调体育对培养“完整公民”的作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人类的生产能力得到质的提
升,标准化生产导致体育运动也以测量标准进行衡量,雷尼埃发明的测力计能把肌肉力量转换为
标准数字。
一摘编自李玉兰、杨茜《试析欧洲现代体育特征》
材料二《荷马史诗》宣扬体育活动要“永远争取第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维多利诺倡导“健
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马丁·路德认为人的身体是上帝给予的,保持身体的健康是上帝
给予人们的天职。16世纪的《人体结构》和17世纪的《论血液循环》提供了身体运动的全新理
论。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要培养爱弥儿这样的自然人就应该进行体育、知识教育、道德教育、
劳动教育。西方现代化生活条件改善特别是对中产阶级有组织的消遣活动越来越多。1876年伦敦
开设第一家人工滑冰场,1903年环法自行车赛举行。
摘编自石龙《论西方体育人文价值的演变》
高二历史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