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课件(共49张PPT)中图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 自然灾害与防治 课件(共49张PPT)中图版(2024)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2 13: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 6 章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
教学目标要求
√运用“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等地图和典型灾害案例等资料,描述中国的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灾情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升运用地理图文资料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
√以某一自然灾害为例,结合一些中国已有的成功防治案例与经验,从“防”和“治”(或灾前、灾中、灾后)等角度提出合理的应对建议
√通过学习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的主要致灾因素和灾情等,归纳出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等特征,增强对于我国国情的认识,并提升自然灾害防范意识、生命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应对自然灾害的合理防治建议
√教学难点: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图中沙袋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类似的沙袋?
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指主要由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判断是否属于
自然灾害
是否由自然界
异常变化引起
是否对生命财产与
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① 冬天的一场暴雪,导致道路被积雪掩埋,交通瘫痪。
练一练
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

暴雪是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且造成了损失,属于自然灾害。
② 人们在山区违规修路,导致降雨后诱发泥石流,山下农田被毁。
人们违规修路是人为原因,不是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不属于自然灾害。

③ 某无人区发生强烈地震,导致山体崩塌。
练一练
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下列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并说明理由。

地震及山体崩塌是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但发生在无人区,未造成损失,不属于自然灾害。
④ 某年夏天罕见的高温天气,导致许多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高温天气是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且造成了损失,属于自然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呈现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的特点。
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呈现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的特点。
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气象与洪涝灾害
干旱
寒潮
洪涝灾害
台风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震是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时引起的震动现象,它的形成一般与地球内部的变动相关。
地震——概念
地震灾害形成示意
地震与地质灾害
地震灾害会导致建筑物损坏或倒塌,交通、通信中断,人员伤亡等,并引发其他严重的次生灾害。
地震——危害
滑坡、泥石流、海啸等
特点
分布范围广、频度高、
强度大
原因
我国地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5.12汶川地震
中国地震灾害分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致近7万人丧生,17 923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截至2008年9月,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 452亿元。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巨大。
滑坡——概念
2019年7月,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今水城区)发生一起山体滑坡灾害。
泥石流是指山区突然爆发的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的洪流。它来势凶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强,能在顷刻之间造成严重危害。
泥石流——概念
2010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发生一起特大泥石流灾害。
分布
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
原因
1.山区坡度较大,高差较大;
2.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
中国地形
原因
1.山区坡度较大,高差较大;
2.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中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
中国夏季降水量
比较
说一说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别。
发生位置:滑坡多发生在山地斜坡,而泥石流多发生在山区沟谷
致灾因素:滑坡的发生不一定有水体参与,而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体参与
滑坡
泥石流
讨论
讨论滑坡、泥石流会造成哪些具体危害。(提示:可以围绕二者对居民点、交通线、河流、农田等地理事物的影响进行讨论)
掩埋房屋、冲毁村庄,造成人畜伤亡
阻断公路、铁路和航道,威胁交通安全
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易引发洪涝灾害
淤埋、毁坏农田,造成农业减产减收
气象与洪涝灾害
干旱是指某地某一时段内的降水量相较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显著偏少,导致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受到较大危害的现象。
干旱——概念
2022年8月,重庆持续高温干旱,嘉陵江河床裸露。
气象与洪涝灾害
干旱是我国最常见、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
旱灾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人畜饮水困难。
干旱——危害
2022年,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夏秋冬连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洪涝灾害即洪灾和涝灾。
洪灾是指因大雨、融雪等引起洪水泛滥,从而淹没农田,毁坏设施的灾害。
洪涝灾害——概念
洪灾
涝灾是指雨量过多或过于集中造成的积水成灾。
洪涝灾害——概念
涝灾
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危害面积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城市,冲毁桥梁、道路,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洪涝灾害——危害
2024年7月,湖北省襄阳市唐河洪水过境,当地许多乡村庄稼地受到洪水侵袭。
洪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危害面积广、造成损失大等特点。
洪涝灾害会淹没农田、城市,冲毁桥梁、道路,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洪涝灾害——危害
2023年8月,北京出现暴雨天气,洪水导致桥梁垮塌。
分布
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
中国干旱和洪涝多发区分布
中国干旱多发区
华北平原
珠江流域
西南地区
分布
中国洪涝多发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分布
中国干旱和洪涝多发区分布
中国干旱多发区
珠江流域
分布
与干旱灾害的发生区域存在一定重合,重合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
中国洪涝多发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
中国干旱和洪涝多发区分布
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原因
1.该区域为季风气候,季风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我国降水的复杂性,加剧旱涝灾害风险;
2.该区域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且农业生产活动密集;
3.干旱发生季节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季节吻合,易加重灾情
寒潮是指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强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地区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大风的天气过程。
寒潮——概念
寒潮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危害,比如农作物冻害、牲畜冻伤冻死、交通受阻以及能源供应紧张等。
此外,寒潮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易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
寒潮——危害
寒潮天气过程带来的都是不利影响吗?
思考
寒潮天气过程带来的并不都是不利影响,它也会带来一些积极影响,比如促进热量交换、冻死害虫从而减少虫害发生,以及提供风力资源等。
影响区域
我国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南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受寒潮影响均较明显
中国寒潮路径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南部沿海地区
原因
1.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势较高,阻挡了寒潮的侵入;
2.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低,离冷空气源地较远
中国寒潮路径
中国地形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南部沿海地区
台风是指形成于西北太平洋较强的热带气旋,常引发狂风、暴雨和巨浪,从而威胁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概念
台风会损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破坏海堤,伴随台风的暴雨有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台风也能带来丰沛的降水,缓解局部地区旱情。
台风——危害
影响区域
我国台风的主要影响区域为东南部沿海地区
原因
我国台风通常从较低纬度的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中国台风路径
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区 原因
地震 分布范围广 我国地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滑坡、泥石流 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1.山区坡度较大,高差较大;
2.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干旱 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 1.该区域为季风气候,季风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我国降水的复杂性,加剧旱涝灾害风险;
2.该区域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且农业生产活动密集;
3.干旱发生季节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季节吻合,易加重灾情
洪涝灾害 与干旱灾害的发生区域存在一定重合,重合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 寒潮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南部沿海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受寒潮影响均较明显 1.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地势较高,阻挡了寒潮的侵入;
2.南部沿海地区纬度较低,离冷空气源地较远
台风 我国台风的主要影响区域为东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台风从较低纬度的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洪涝灾害的防治
防范、治理自然灾害,降低灾害风险和减轻灾害损失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完整的防灾减灾体系,通常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灾害防御、救灾准备、灾中救援、灾后恢复等多个环节。
洪涝灾害防治措施
植树
造林
河道整治
水利枢纽工程
监测预警
物资储备
海绵城市
河南省开封市黄河大堤防护林
植树造林
·涵养水源
·削减洪峰
·保持水土
·稳定河岸
·控制和改善河道发展趋势
·提升汛期行洪能力,降低汛期水位
黄河上游的护岸工程
河道整治
·拦洪滞洪
·削峰错峰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
水利枢纽工程
·采集水文、气象信息
·进行中短期天气、水情预测预报
·防洪预警
钱塘江的水文气象站
监测预警
做好救生衣、救生艇、沙袋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防汛物资
物资储备
·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
·增强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海绵城市
上海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分布
按照“海绵城市”理念
改造的屋顶结构示意
上海市划定了“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在相关街道、绿化带、屋顶等处进行了改建,以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增强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中国主要防洪工程分布
思考
在汛前和汛期,应该如何调整水库水位以达到防洪目的?
汛前
水库应开闸放水、预泄腾库,以保证汛期有足够库容蓄水防洪
汛期
下游防汛形势紧张时,为削减上游来的大洪峰,水库应减少出库流量,缓解下游防洪压力
小浪底水库泄洪
1.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发 B.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不广泛
C.有时自然灾害会连续发生 D.自然灾害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课堂练习
2.右图中“某气象灾害”是( )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旱灾
3.下列有关我国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地区或影响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干旱多发生在南方地区
B.寒潮主要影响北方地区,台风主要影响东南部沿海地区
C.地震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
D.泥石流和滑坡主要分布在东南地区
B
D
B
4.为防治长江洪涝灾害,在中下游地区不适合采取的措施是( )
A.裁弯取直 B.加固堤坝 C.监测预警 D.大规模围湖造田
D
降水量少
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某气象灾害
灌溉用水多
人口城市密集,用水量大
自然灾害与防治
洪涝灾害的防治:植树造林、河道整治、水利枢纽工程、监测预警、物资储备、海绵城市
小结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
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地震与地质灾害、气象与洪涝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
地震与地质灾害
多发于地壳活跃处
集中分布在中西部的山区,西南地区最为集中
气象与洪涝灾害
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区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受寒潮影响均较明显
主要影响区域为东南沿海地区
与干旱发生区域存在一定重合,重合区主要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
洪涝灾害
台风
寒潮
干旱
泥石流
滑坡
地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