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七年级科学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七年级科学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7-02 11:49:24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七年级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5七下·拱墅期末)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据报道,我国新疆的“深地塔科1井”完钻井深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该钻井的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地心 B.地核 C.地幔 D.地壳
2.(2025七下·拱墅期末)中国制造业有许多在全球领先的技术领域,但目前还需要赶超的技术是()
A.轨道交通 B.芯片制造 C.通信装备 D.输变电装备
3.(2025七下·拱墅期末)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为陶瓷的是()
A.烧杯 B.镊子 C.蒸发皿 D.量筒
4.(2025七下·拱墅期末)不锈钢盘制造过程中,用滚轮挤压属于()
A.铸造技术 B.成型技术 C.切割技术 D.打磨技术
5.(2025七下·拱墅期末)学校里有一棵古樟树,它的“树心”很多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还是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A.全部木质部 B.全部韧皮部
C.髓和部分木质部 D.少部分髓
6.(2025七下·拱墅期末)在研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的实验中,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的是()
A.选择阔叶植物的枝条
B.将枝条的下端削成斜面
C.将装置用透明塑料袋罩住
D.将装置置于温暖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7.(2025七下·拱墅期末)诗圣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用一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表达了他赞美春天,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用科学的眼光来看, “留连戏蝶时时舞”,对果树的“传宗接代”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传粉 B.受精 C.开花 D.施肥
8.(2025七下·拱墅期末)如图阴影部分表示甲、乙两种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是鲫鱼,乙是家鸽,则阴影部分可表示卵生
B.若甲是家蚕,乙是蝗虫,则阴影部分可表示有蛹期
C.若甲是香樟,乙是熊猫,则阴影部分可表示无性生殖
D.若甲是熊猫,乙是青蛙,则阴影部分可表示体内受精
9.(2025七下·拱墅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液化现象
C.烧开水时冒出“白气”是升华现象
D.浓雾在太阳升起后逐渐消失是凝华现象
10.(2025七下·拱墅期末)下列各种物质中,碳元素含量最高的是()
A.CH4 B.C2H6 C.C3H3 D.C4H10
11.(2025七下·拱墅期末)下图为各种微生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通过分裂来繁殖后代,细菌在分裂时[3]细胞核首先分成两份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
C.酵母菌无成形细胞核,在生活中可用于做面包、酿酒
D.蘑菇是一种多细胞的真菌,它通过产生图中的[a]种子来繁殖后代
12.(2025七下·拱墅期末)我国月球着陆器已探明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 5 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且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 57)和 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关于 Fe-57 和 Fe-54两者关系的说法正确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
B.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C.均属于铁元素,且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13.(2025七下·拱墅期末)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合金制成,经过一百年多后,科学家发现其质量减小了50μg。2019年5月20日,服役129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下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铂铱合金制作的原因是其中的铂、铱原子静止不动,故耐磨损
B.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过程中,其所含铂、铱的原子数也相应地减小
C.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的原因一定是其中的铂、铱生锈了
D.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量50μg,相当于一个鸡蛋质量的十分之一
14.(2025七下·拱墅期末)在测量物质密度时,小乐测出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并将它们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则()
A. B.
C. D.
15.(2025七下·拱墅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
A.地壳元素含量
B.物质分类模型
C.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D.化合物微观模型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16题每空1分,其余均每空2分,共32分)
16.(2025七下·拱墅期末)化学用语中用数字、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含义。
(1)写出下列符号:①两个氮气分子   。 ②一个镁离子   。
(2) 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正确含义: ①   。 ②SO2   。
17.(2025七下·拱墅期末)小乐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杭州时发现她在西藏喝剩的半瓶矿泉水的瓶子变瘪了,则这半瓶矿泉水的质量   ,瓶内气体的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2025七下·拱墅期末)如图为前1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1)在①~⑤五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是   (填序号)。
(2)元素②和元素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9.(2025七下·拱墅期末)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历经千辛万苦。结合下列人的生殖过程简图回答。
(1)男性长出胡子与图中 A 结构有关,原因是该结构能分泌   。其产生的精子与女性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在女性体内的   (填写生理结构)结合,形成受精卵。
(2)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为子宫,并通过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20.(2025七下·拱墅期末) 袁隆平说: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如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表示细胞,则过程①主要体现了细胞的   (选填“生长”“分裂“或“分化”)。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21.(2025七下·拱墅期末)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空调与冰箱主要组成部件如图甲。冰箱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在室内机和室外机里(如图乙)。
(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根据这一原理,你认为制冷剂应具备   (选填“高沸点”或“低沸点”)的性质。
(2)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   (选填“室内机”或“室外机”)。
22.(2025七下·拱墅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预选区执行探测采样任务,并于6月25日返回地球,带回1935.3克月壤样品用于科学研究。
(1)“嫦娥六号”着陆后,既获取了月面表层土壤,又获得了月面至2米深处的“月壤柱”,所获得的样品对研究月球地质演化历史更有价值的是(  )(选填字母)。
A.表层土壤 B.月壤柱
(2)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   、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
(3)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⑤④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④低等植物生长
⑤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⑥高等植物生长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26分)
23.(2025七下·拱墅期末)小乐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观察到了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并记录了水的温度。
(1)小乐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情况应是如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
(2)小乐先后做了两次水沸腾的实验,并绘制了两次实验中水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两次图像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24.(2025七下·拱墅期末)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实验设计与结果。据表回答:
瓶号 种子及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光照处 不萌发
2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光照处 10粒萌发
3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不萌发
4 10粒相同种子,放过量水,浸没种子,置于温暖光照处 不萌发
5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黑暗处 10粒萌发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   。
(2)2、5号瓶对照,目的是想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   。
25.(2025七下·拱墅期末)小乐看到妈妈经常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小乐思考:蛋壳中含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吗 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选用三个相同的花盆,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三盆中沙或土的体积、质量均相等,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君子兰幼苗分别栽种于三个花盆中。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君子兰的质量与生长状况的变化。
小乐的记录如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植株 花盆处理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生长状况
甲 不放蛋壳 41 51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乙 放蛋壳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放蛋壳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1)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君子兰的生长。
(2)甲组君子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是因为缺少   (选填“氮”“磷”或“钾”)元素。
(3)实验后,小乐对甲盆君子兰进行了“抢救”,每天都给它施加富含所缺元素的肥料,结果没几天君子兰反而萎蔫死亡了,这主要是因为   。
26.(2025七下·拱墅期末)学习了植物的扦插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月季扦插成活因素”的实验。他们选择长势良好且无病害的月季枝条,剪取 10~15cm的性状相近枝条作插穗,去掉部分叶片,将下部剪成45°斜口,每段枝条保留一个叶芽。插条平均分成4组,每组50根,环境温度15~25℃,散射光照,培养3周。实验处理与结果如下:
分组 插穗下切口 扦插土壤 环境相对湿度 插穗生根率
1 斜切,涂硫磺粉 不消毒 50%~85% 42%
2 斜切,不涂硫磺粉 消毒 50%~85% 40%
3 斜切,涂硫磺粉 消毒 20%~30% 22%
4 斜切,涂硫磺粉 消毒 50%-85% 96%
(注:硫磺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环境相对湿度数值越大,表示空气中水分含量越高。)
(1)根据实验回答:
①月季插穗成活后,其上保留的叶芽,将会发育成   。
②所探究的影响因素中,对月季扦插成活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2)该兴趣小组继续探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月季扦插生根率的影响”,每组取50条插穗,除栽培方式外,其他条件均相近且适宜。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知:月季更适合以   方式进行扦插繁殖。
(3)扦插等营养繁殖广泛地应用于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点是   。
27.(2025七下·拱墅期末)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小学《科学》上学过“淀粉遇碘变蓝色”。小乐据此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馒头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馒头变蓝色;
③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变蓝色;
④用湿润的馒头蘸取加碘盐(盐中加入了 KIO3),馒头不变蓝色。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④中馒头不变蓝的原因。   。
(2)老师用图甲方式加热“碘锤” (内置固体碘颗粒、两端内凹的密闭空心玻璃锤),看到锤内有紫红色气体产生,据此得出结论:碘发生了升华。
小乐对此有怀疑,她认为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她查阅到下列资料: 碘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于是她采用图乙所示方法用水给碘锤加热。
能证明碘锤中的碘发生了升华的证据是:在图乙实验中观察到   的现象。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2分)
28.(2025七下·拱墅期末)爱媛38号是用南香柑与西子香柑杂交选育而来的杂交柑,其果实外形美观,口感细嫩,清香爽口,深受人们喜欢。如图是爱媛38号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中,在花期去掉南香柑的雄蕊,授以西子香柑的花粉,待a成熟后,由种子培育出新的植株。则①过程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研究人员以温州蜜柑作砧木嫁接爱媛38号,在嫁接时需要使砧木和接穗的   紧贴。
29.(2025七下·拱墅期末)海水中含量丰富的氘、氚是重要的核聚变原料。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相关信息如表所示。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氕 H 1
氘 D 2
氚 T 3
(1)气和氘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信息,在方框内画出氚原子结构模型。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25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列式计算)
30.(2025七下·拱墅期末)小乐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酱油的密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天平指针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
第二步:用天平测出空小瓶的质量;
第三步:   的总质量
第四步:用天平测出小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3。
(2)图丙为读取m3时天平右盘中的砝码与游码位置,列式计算酱油的密度为多少 g/cm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小乐对多种酱油密度进行测量,发现密度有不同,她根据实验数据,画了一张酱油的密度和体积的图像如图丁,则图中阴影部分S的面积表示的是某种酱油的   (填写科学量名称)。
31.(2025七下·拱墅期末)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名称为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后能观察到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经检验为CuSO4),同时试管壁上有水珠。向白色粉末中加入少量水,粉末又会变成蓝色晶体,且温度会略有升高。
(1) CuSO4粉末中, 各元素的质量比 =   。
(2)由硫酸铜粉末与水反应的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可能是自然界中原先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
C.“新物质”的颜色、状态一定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
D.“新物质”的元素种类可能比变化前所有物质的元素种类多
32.(2025七下·拱墅期末)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图甲中,在   这一设备内会有化学变化发生。
(2)施釉机先将蓄光釉料施加在坯体上,再加涂一层透明釉料,透明釉料作用是   。若施釉过程均采用喷釉法,这与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的施釉方法相似。
(3)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是利用稀有气体   的性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约7km。地幔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800余千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我国新疆的“深地塔科1井”完钻井深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中国制造技术的发展及战略
【解析】【分析】根据对我国科技制造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判断。
【解答】 我国在全球领先的技术领域有:轨道交通、通信装备、输变电装备。其中芯片制造领域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器具所用材料的认识判断。
【解答】烧杯和量筒的材料都是玻璃,镊子的材料为金属,蒸发皿的材料为陶瓷。
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现代的制造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根据滚轮挤压技术的原理分析,滚轮挤压是通过滚轮对不锈钢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特定形状的不锈钢盘。
【解答】 A.铸造技术: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而滚轮挤压过程中,不锈钢并非处于液态,不是通过浇铸成型,所以滚轮挤压不属于铸造技术,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型技术:成型技术是使材料通过各种加工方式,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产品的技术。滚轮挤压是通过滚轮对不锈钢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特定形状的不锈钢盘,这符合成型技术通过外力使材料改变形状的特点,所以滚轮挤压属于成型技术,故B符合题意;
C.切割技术:切割技术主要是将材料分离,把整体材料分割成不同部分,比如激光切割、锯切等。滚轮挤压并没有将不锈钢盘材料进行分离操作,而是改变其形状,所以滚轮挤压不属于切割技术,故C不符合题意;
D.打磨技术:打磨技术是利用磨具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目的是改善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平整度等表面质量,使其表面光洁。滚轮挤压主要目的不是改善表面质量,而是改变整体形状,所以滚轮挤压不属于打磨技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 结合茎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联系“空心树”仍能生长的实例来分析。
【解答】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有树皮(含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分裂使茎加粗 )、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 )、髓(储存营养 )。“空心树”朽烂的“树心”主要是木质部,不过只要剩余的木质部中导管能输送水和无机盐,韧皮部筛管能输送有机物,形成层等结构正常,树就能生长。所以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髓和部分木质部。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解答】 A.选择阔叶植物的枝条,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枝条的下端削成斜面,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有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故B不符合题意;
C.将装置用透明塑料袋罩住,有利于观察到植物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不能增强蒸腾作用,故C符合题意;
D.将装置置于温暖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有利于蒸腾作用的进行,有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A
【知识点】传粉及其途径
【解析】【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解答】 蝴蝶属于昆虫。它在采集花粉、花蜜时身上会沾上花粉,当它在另一朵花采集时,身上的花粉就会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帮助植物完成传粉。
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鸟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A.根据鸟类的生殖方式分析;
B.根据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相同点分析;
C.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生殖方式判断;
D.根据动物的受精方式判断。
【解答】 A.若甲是鲫鱼,乙是家鸽,则阴影部分可表示卵生
B.若甲是家蚕,乙是蝗虫,则阴影部分可表示有蛹期
C.若甲是香樟,乙是熊猫,则阴影部分可表示无性生殖
D.若甲是熊猫,乙是青蛙,则阴影部分可表示体内受精
9.【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 A.冬天水面结冰是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A正确;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B错误;
C.烧开水时冒出“白气”,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浓雾在太阳升起后逐渐消失,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将各个化学式中氢原子的个数统一如下,CH4 =C15H60;
C2H6 = C20H60;
C3H3=C60H60;
C4H10 =C24H60;
比较可知,当氢元素的质量相同时,C60H60中碳元素的质量最大,则碳元素含量最高。
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细菌的繁殖方式判断;
B.根据病毒的细胞结构判断;
C.根据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判断;
D.根据真菌的繁殖方式判断。
【解答】A.细菌通过分裂来繁殖后代,细胞膜裂开,细胞质由一份变为两份,细胞核也随着裂开成为两个,故A错误;
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 ,故B正确;
C. 酵母菌有成形细胞核,在生活中可用于做面包、酿酒,故C错误;
D.蘑菇是一种多细胞的真菌,它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A.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D.原子序数=质子数,决定了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解答】 A.因为铁元素是26号元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于Fe-57和Fe-54,它们的质子数都是26,所以核外电子数也都是26。又因为Fe-57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那么中子数为57-26=31;Fe-54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4,其中子数为54-26=28。所以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A错误;
B.二者都属于铁元素,因此质子数相同,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由于Fe-57和Fe-54的中子数不同,虽然质子数相同,但相对原子质量是不相同的,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元素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来排列的;Fe-57和Fe-54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A.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质量是物质所含物质的多少;
C.根据生锈的原理分析;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
【解答】 A.用铂铱合金制作的原因是其中的铂、铱原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质量是组成物质的微粒的质量之和,因此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过程中,其所含铂、铱的原子数也相应地减小,故B正确;
C.国际千克原器生锈了,由于氧元素的加入,会导致质量增大,故C错误;
D.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量50μg,而一个鸡蛋质量大约50g,相当于一个鸡蛋质量的,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分别连接O与点1、O与点4、O与点2并延长经过点3,得四种固体的m-V图象,分析图象得出四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 如下图,分别连接O与点1、O与点4、O与点2并延长经过点3,得四种固体的m-V图象,由于点2、3在同一射线上,说明第2种、第3种固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它们的密度相等,分析图象可知:ρ1>ρ2=ρ3>ρ4。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 A.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A错误;
B.根据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物质可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是纯净物中的一类,故B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C正确;
D.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2N2;Mg2+
(2)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①在分子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②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带电荷量和电性;
(2)①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②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解答】(1)①氮分子写作N2,在前面写数字2表示2个氮分子,即2N2;
②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Mg2+;
(2)① 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
② SO2 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
17.【答案】不变;变大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公式分析瓶内气体的密度变化。
【解答】(1) 小乐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杭州时发现她在西藏喝剩的半瓶矿泉水的瓶子变瘪了,则这半瓶矿泉水的质量不变;
(2)根据题意可知,矿泉水瓶的体积变小而气体质量不变,根据可知,瓶内气体的密度变大。
18.【答案】(1)③④
(2)Na2O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元素名称,一般元素名字中含有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
(2)根据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推算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进而确定对应的化学式。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H,②为O,③为Na,④为Al,⑤Ar。其中钠和铝中含有金字旁,应该为金属元素,即③④。
(2)元素②O的化合价为-2,③Na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y=0,解得:x:y=2:1,即化学式应该为Na2O。
19.【答案】(1)雄性激素;输卵管
(2)胎盘和脐带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它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如长胡须。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为发育成胚胎做好准备。
(2)根据人体胚胎发育的知识解答。
【解答】 (1)男性长出胡子与图中 A 结构有关,原因是该结构能分泌雄性激素。其产生的精子与女性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在女性体内的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
(2)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为子宫,并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20.【答案】(1)分化
(2)器官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 (1)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2)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观图可知:A是细胞、B是组织、C是器官、D是植物体,据此解答。
【解答】 (1)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图中的A表示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细胞的分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图中的①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表示组织。
(2)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属于器官。水稻的谷粒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21.【答案】(1)低沸点
(2)室外机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冰箱的电动压缩机使气态制冷剂氟利昂压缩,并把它压人冰箱外面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放出的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然后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根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即蒸发器),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人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解答】 (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根据这一原理,我认为制冷剂应具备容易汽化的特点,即低沸点的性质。
(2) 空调制冷时,只有室内机内为液态时才能吸收房间内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即制冷剂从室外机进入室内机时应该为液态,即制冷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室外机。
22.【答案】(1)B
(2)矿物质颗粒(或无机盐、矿物质)
(3)①⑥③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1) 根据月壤柱和表面土壤的不同进行分析;
(2)根据土壤的构成的知识解答;
(3) 根据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的规律来分析。
【解答】(1) 我们可以通过月壤柱中的岩石碎块,矿物以及陨石等物质,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所以月壤柱样品对研究月球地质演化历史更有价值,故选B。
(2)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矿物质颗粒(或无机盐、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
(3) 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风化→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低等植物着生→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生长→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故正确的顺序为: ②⑤④①⑥③。
23.【答案】(1)甲
(2)质量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水沸腾前,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水沸腾时,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
(2)根据Q=cm△t可知,当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越大,则吸收的热量越多,那么加热时间越长。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中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应该为水沸腾时的情况;
(2)根据丙图可知,水升高的温度相同,但是加热时间长短不同,那么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24.【答案】(1)空气、水分和温度
(2)光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对比确定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2)根据表格数据对比2和5,确定二者不同的因素即可。
【解答】(1)比较实验1和2可知,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比较实验1和4可知,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空气。比较1和3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根据表格可知,实验2和5中变化的因素就是是否有光照,即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
25.【答案】(1)甲、乙
(2)氮
(3)施肥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使植物细胞失水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氮磷钾为植物生长的营养素,根据这些营养素对植物生殖的作用解答;
(3)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会脱水;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植物会吸水。
【解答】(1)探究蛋壳能促进君子兰的生长时,需要控制花盆中泥土的种类相同,只改变蛋壳这个因素,故选甲和乙;
(2) 组君子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是因为缺少氮元素;
(3)实验后,小乐对甲盆君子兰进行了“抢救”,每天都给它施加富含所缺元素的肥料,结果没几天君子兰反而萎蔫死亡了,这主要是因为:施肥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使植物细胞失水。
26.【答案】(1)枝条(侧枝或茎和叶);环境相对湿度
(2)固体基质栽培
(3)能够使植物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快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① 叶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幼叶的作用是发育成叶。
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对月季扦插影响最大的因素。
(2)根据条形图的数据分析哪种培养方式月季的生根率最高即可。
(3)根据营养繁殖的优点解答。
【解答】(1)① 月季插穗成活后,其上保留的叶芽,将会发育成枝条(侧枝或茎和叶);
②比较分组1和4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消毒和不消毒的生根率相差:96%-42%=54%;
比较分组2和4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是否涂硫磺粉生根率相差:96%-40%=56%;
比较分组3和4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环境湿度不同生根率相差:96%-22%=74%;
因此 对月季扦插成活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环境相对湿度。
(2)根据图片可知,30天后,固体基质栽培的生根率为94%,而水培的只有14%,则月季更适合以固体基质栽培方式进行扦插繁殖。
(3) 扦插等营养繁殖广泛地应用于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点是:能够使植物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快。
27.【答案】(1)碘盐中只有KIO3而没有碘分子,所以不能使淀粉变蓝
(2)碘锤中有紫红色气体产生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固态碘、液态碘和气态碘都能使馒头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碘分子,而碘盐中却没有碘分子。
(2)水的沸点为100℃,低于碘的熔点113.5℃,因此碘不会熔化后再汽化,只能是吸热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从而变成紫红色气体。
【解答】(1)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④中馒头不变蓝的原因:碘盐中只有KIO3而没有碘分子,所以不能使淀粉变蓝。
(2)能证明碘锤中的碘发生了升华的证据是:在图乙实验中观察到碘锤中有紫红色气体产生的现象。
28.【答案】(1)有性
(2)形成层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 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
(2) 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解答】 (1)过程①中,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具有双亲(或两个品种)的性状(或优点),后代生活力强。
(2) 果农要想快速获得更多的杂柑幼苗,可以通过过程②嫁接方式进行繁殖,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9.【答案】(1)
(2)+1
(3)解:氘的质量为: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氕、氘、氚原子结构的不同点,结合已有的结构图推测 氚原子结构模型即可。
(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则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质子数为1。根据图片可知,●为质子,而为中子。根据表格可知, 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应该由1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如下图所示:
(2)在 T2O 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0,解得:x=+1。
30.【答案】(1)左;用天平测出小瓶装满水后
(2)解:瓶内装满水的质量,
瓶子的容积;
瓶内装满酱油的质量,
则酱油的密度。
(3)质量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第一步: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
第三步;测出装满水的瓶子的总质量,减去瓶子的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也就是装满酱油的体积;
(2)根据计算瓶内装满水的质量,根据计算瓶子的容积,也就是酱油的体积。根据计算装满酱油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酱油的密度。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A=ab,结合密度公式m=ρV分析解答。
【解答】(1)第一步: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右盘重左盘轻,那么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第三步:用天平测出小瓶装满水后 的总质量
(3)根据丁图可知,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密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ρV=m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某种酱油的质量。
31.【答案】(1)2:1:2
(2)放热
(3)A;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温度升高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则吸收热量;
(3)根据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1)在 CuSO4 中,;
(2)根据题意可知, 向白色粉末中加入少量水,粉末又会变成蓝色晶体,且温度会略有升高,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可能是自然界中原先没有的物质,也可能是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AB正确;
生成新物质的化学性质肯定与变化前不同,但是颜色、状态等可能与变化前相同,故C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
32.【答案】(1)烧成炉
(2)透光且保护蓄光釉料;E
(3)化学性质稳定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蓄光釉在里面,透明釉在外面,光线要通过透明釉到达里面而被储存起来,据此分析透明釉的作用。根据图片乙分析各种不同的釉面加工方法即可;
(3)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在烧成炉内,泥土变质生产新物质陶瓷,因此发生化学变化;
(2)施釉机先将蓄光釉料施加在坯体上,再加涂一层透明釉料,透明釉料作用是透光且保护蓄光釉料。若施釉过程均采用喷釉法,这与图乙中的E的施釉方法相似。
(3)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是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1 / 1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七年级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25七下·拱墅期末)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据报道,我国新疆的“深地塔科1井”完钻井深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该钻井的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A.地心 B.地核 C.地幔 D.地壳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约7km。地幔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800余千米,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我国新疆的“深地塔科1井”完钻井深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2025七下·拱墅期末)中国制造业有许多在全球领先的技术领域,但目前还需要赶超的技术是()
A.轨道交通 B.芯片制造 C.通信装备 D.输变电装备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制造技术的发展及战略
【解析】【分析】根据对我国科技制造业发展现状的认识判断。
【解答】 我国在全球领先的技术领域有:轨道交通、通信装备、输变电装备。其中芯片制造领域还需要不断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故选B。
3.(2025七下·拱墅期末)下列中学实验室常见用品中,材质为陶瓷的是()
A.烧杯 B.镊子 C.蒸发皿 D.量筒
【答案】C
【知识点】陶瓷器及其制造流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常见器具所用材料的认识判断。
【解答】烧杯和量筒的材料都是玻璃,镊子的材料为金属,蒸发皿的材料为陶瓷。
故选C。
4.(2025七下·拱墅期末)不锈钢盘制造过程中,用滚轮挤压属于()
A.铸造技术 B.成型技术 C.切割技术 D.打磨技术
【答案】B
【知识点】现代的制造技术与工程
【解析】【分析】根据滚轮挤压技术的原理分析,滚轮挤压是通过滚轮对不锈钢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特定形状的不锈钢盘。
【解答】 A.铸造技术:铸造是将液态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而滚轮挤压过程中,不锈钢并非处于液态,不是通过浇铸成型,所以滚轮挤压不属于铸造技术,故A不符合题意;
B.成型技术:成型技术是使材料通过各种加工方式,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产品的技术。滚轮挤压是通过滚轮对不锈钢施加压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特定形状的不锈钢盘,这符合成型技术通过外力使材料改变形状的特点,所以滚轮挤压属于成型技术,故B符合题意;
C.切割技术:切割技术主要是将材料分离,把整体材料分割成不同部分,比如激光切割、锯切等。滚轮挤压并没有将不锈钢盘材料进行分离操作,而是改变其形状,所以滚轮挤压不属于切割技术,故C不符合题意;
D.打磨技术:打磨技术是利用磨具对材料表面进行加工,目的是改善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平整度等表面质量,使其表面光洁。滚轮挤压主要目的不是改善表面质量,而是改变整体形状,所以滚轮挤压不属于打磨技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5七下·拱墅期末)学校里有一棵古樟树,它的“树心”很多已经朽烂,变成了一棵“空心树”。可是,这棵古樟树还是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
A.全部木质部 B.全部韧皮部
C.髓和部分木质部 D.少部分髓
【答案】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 结合茎的结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联系“空心树”仍能生长的实例来分析。
【解答】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有树皮(含韧皮部,筛管运输有机物 )、形成层(分裂使茎加粗 )、木质部(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 )、髓(储存营养 )。“空心树”朽烂的“树心”主要是木质部,不过只要剩余的木质部中导管能输送水和无机盐,韧皮部筛管能输送有机物,形成层等结构正常,树就能生长。所以朽烂掉的“树心”是这棵树的髓和部分木质部。
故选C。
6.(2025七下·拱墅期末)在研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的实验中,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的是()
A.选择阔叶植物的枝条
B.将枝条的下端削成斜面
C.将装置用透明塑料袋罩住
D.将装置置于温暖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中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茎中输导组织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导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解答】 A.选择阔叶植物的枝条,蒸腾作用旺盛,有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
B.将枝条的下端削成斜面,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有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故B不符合题意;
C.将装置用透明塑料袋罩住,有利于观察到植物蒸腾作用散失了水分,不能增强蒸腾作用,故C符合题意;
D.将装置置于温暖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有利于蒸腾作用的进行,有利于实验效果的观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5七下·拱墅期末)诗圣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用一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表达了他赞美春天,向往宁静生活的情感。用科学的眼光来看, “留连戏蝶时时舞”,对果树的“传宗接代”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传粉 B.受精 C.开花 D.施肥
【答案】A
【知识点】传粉及其途径
【解析】【分析】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危害植物,如蝗灾等.
【解答】 蝴蝶属于昆虫。它在采集花粉、花蜜时身上会沾上花粉,当它在另一朵花采集时,身上的花粉就会落到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帮助植物完成传粉。
故选A。
8.(2025七下·拱墅期末)如图阴影部分表示甲、乙两种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甲是鲫鱼,乙是家鸽,则阴影部分可表示卵生
B.若甲是家蚕,乙是蝗虫,则阴影部分可表示有蛹期
C.若甲是香樟,乙是熊猫,则阴影部分可表示无性生殖
D.若甲是熊猫,乙是青蛙,则阴影部分可表示体内受精
【答案】A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方式;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鸟的生殖方式
【解析】【分析】A.根据鸟类的生殖方式分析;
B.根据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相同点分析;
C.根据植物和动物的生殖方式判断;
D.根据动物的受精方式判断。
【解答】 A.若甲是鲫鱼,乙是家鸽,则阴影部分可表示卵生
B.若甲是家蚕,乙是蝗虫,则阴影部分可表示有蛹期
C.若甲是香樟,乙是熊猫,则阴影部分可表示无性生殖
D.若甲是熊猫,乙是青蛙,则阴影部分可表示体内受精
9.(2025七下·拱墅期末)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液化现象
C.烧开水时冒出“白气”是升华现象
D.浓雾在太阳升起后逐渐消失是凝华现象
【答案】A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初始态和终末态确定物态变化的名称。
【解答】 A.冬天水面结冰是水从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故A正确;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B错误;
C.烧开水时冒出“白气”,是水蒸气从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C错误;
D.浓雾在太阳升起后逐渐消失,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0.(2025七下·拱墅期末)下列各种物质中,碳元素含量最高的是()
A.CH4 B.C2H6 C.C3H3 D.C4H10
【答案】C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将各个化学式中氢原子的个数统一如下,CH4 =C15H60;
C2H6 = C20H60;
C3H3=C60H60;
C4H10 =C24H60;
比较可知,当氢元素的质量相同时,C60H60中碳元素的质量最大,则碳元素含量最高。
故选C。
11.(2025七下·拱墅期末)下图为各种微生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通过分裂来繁殖后代,细菌在分裂时[3]细胞核首先分成两份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
C.酵母菌无成形细胞核,在生活中可用于做面包、酿酒
D.蘑菇是一种多细胞的真菌,它通过产生图中的[a]种子来繁殖后代
【答案】B
【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细菌的繁殖方式判断;
B.根据病毒的细胞结构判断;
C.根据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判断;
D.根据真菌的繁殖方式判断。
【解答】A.细菌通过分裂来繁殖后代,细胞膜裂开,细胞质由一份变为两份,细胞核也随着裂开成为两个,故A错误;
B.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遗传物质组成 ,故B正确;
C. 酵母菌有成形细胞核,在生活中可用于做面包、酿酒,故C错误;
D.蘑菇是一种多细胞的真菌,它通过产生孢子繁殖后代,故D错误。
故选B。
12.(2025七下·拱墅期末)我国月球着陆器已探明月球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以铁为例,仅月面表层 5 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亿吨铁。且月球上富含铁的同位素:Fe-57(原子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 57)和 Fe-54,已知铁元素为26号元素,则关于 Fe-57 和 Fe-54两者关系的说法正确是()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
B.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C.均属于铁元素,且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个位置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周期表;相对原子质量
【解析】【分析】A.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B.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D.原子序数=质子数,决定了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解答】 A.因为铁元素是26号元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对于Fe-57和Fe-54,它们的质子数都是26,所以核外电子数也都是26。又因为Fe-57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7,那么中子数为57-26=31;Fe-54中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54,其中子数为54-26=28。所以Fe-57和Fe-54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A错误;
B.二者都属于铁元素,因此质子数相同,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由于Fe-57和Fe-54的中子数不同,虽然质子数相同,但相对原子质量是不相同的,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是依据元素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来排列的;Fe-57和Fe-54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13.(2025七下·拱墅期末)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合金制成,经过一百年多后,科学家发现其质量减小了50μg。2019年5月20日,服役129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下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铂铱合金制作的原因是其中的铂、铱原子静止不动,故耐磨损
B.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过程中,其所含铂、铱的原子数也相应地减小
C.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的原因一定是其中的铂、铱生锈了
D.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量50μg,相当于一个鸡蛋质量的十分之一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A.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B.质量是物质所含物质的多少;
C.根据生锈的原理分析;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
【解答】 A.用铂铱合金制作的原因是其中的铂、铱原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质量是组成物质的微粒的质量之和,因此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过程中,其所含铂、铱的原子数也相应地减小,故B正确;
C.国际千克原器生锈了,由于氧元素的加入,会导致质量增大,故C错误;
D.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量50μg,而一个鸡蛋质量大约50g,相当于一个鸡蛋质量的,故D错误。
故选B。
14.(2025七下·拱墅期末)在测量物质密度时,小乐测出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并将它们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则()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分别连接O与点1、O与点4、O与点2并延长经过点3,得四种固体的m-V图象,分析图象得出四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
【解答】 如下图,分别连接O与点1、O与点4、O与点2并延长经过点3,得四种固体的m-V图象,由于点2、3在同一射线上,说明第2种、第3种固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它们的密度相等,分析图象可知:ρ1>ρ2=ρ3>ρ4。
故选D。
15.(2025七下·拱墅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  )
A.地壳元素含量
B.物质分类模型
C.物质组成及构成模型
D.化合物微观模型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解析】【分析】 A.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物质的组成与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故A错误;
B.根据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物质可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是纯净物中的一类,故B错误;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C正确;
D.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图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小题,16题每空1分,其余均每空2分,共32分)
16.(2025七下·拱墅期末)化学用语中用数字、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含义。
(1)写出下列符号:①两个氮气分子   。 ②一个镁离子   。
(2) 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正确含义: ①   。 ②SO2   。
【答案】(1)2N2;Mg2+
(2)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分析】(1)①在分子符号前面写数字表示分子个数;
②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数字和正负号,表示离子所带电荷量和电性;
(2)①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正负号和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②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
【解答】(1)①氮分子写作N2,在前面写数字2表示2个氮分子,即2N2;
②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写作:Mg2+;
(2)① 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
② SO2 中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2个氧原子。
17.(2025七下·拱墅期末)小乐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杭州时发现她在西藏喝剩的半瓶矿泉水的瓶子变瘪了,则这半瓶矿泉水的质量   ,瓶内气体的密度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不变;变大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根据公式分析瓶内气体的密度变化。
【解答】(1) 小乐随父母去西藏旅游,回到杭州时发现她在西藏喝剩的半瓶矿泉水的瓶子变瘪了,则这半瓶矿泉水的质量不变;
(2)根据题意可知,矿泉水瓶的体积变小而气体质量不变,根据可知,瓶内气体的密度变大。
18.(2025七下·拱墅期末)如图为前18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1)在①~⑤五种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是   (填序号)。
(2)元素②和元素③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③④
(2)Na2O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确定元素名称,一般元素名字中含有金字旁的为金属元素;
(2)根据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推算化学式中原子的个数,进而确定对应的化学式。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①为H,②为O,③为Na,④为Al,⑤Ar。其中钠和铝中含有金字旁,应该为金属元素,即③④。
(2)元素②O的化合价为-2,③Na的化合价为+1,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y=0,解得:x:y=2:1,即化学式应该为Na2O。
19.(2025七下·拱墅期末)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每一个生命的到来都历经千辛万苦。结合下列人的生殖过程简图回答。
(1)男性长出胡子与图中 A 结构有关,原因是该结构能分泌   。其产生的精子与女性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在女性体内的   (填写生理结构)结合,形成受精卵。
(2)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为子宫,并通过   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1)雄性激素;输卵管
(2)胎盘和脐带
【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分析】(1)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它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促进第二性征的发育,如长胡须。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内结合成受精卵,为发育成胚胎做好准备。
(2)根据人体胚胎发育的知识解答。
【解答】 (1)男性长出胡子与图中 A 结构有关,原因是该结构能分泌雄性激素。其产生的精子与女性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在女性体内的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
(2)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为子宫,并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20.(2025七下·拱墅期末) 袁隆平说: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如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表示细胞,则过程①主要体现了细胞的   (选填“生长”“分裂“或“分化”)。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答案】(1)分化
(2)器官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 (1)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2)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观图可知:A是细胞、B是组织、C是器官、D是植物体,据此解答。
【解答】 (1)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图中的A表示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细胞的分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图中的①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表示组织。
(2)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属于器官。水稻的谷粒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21.(2025七下·拱墅期末)空调与冰箱都能给我们制造低温的环境,而且它们的工作原理也几乎相同。空调与冰箱主要组成部件如图甲。冰箱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装在同一箱体内,而空调则是把两者分别装在室内机和室外机里(如图乙)。
(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根据这一原理,你认为制冷剂应具备   (选填“高沸点”或“低沸点”)的性质。
(2)空调制冷时,制冷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   (选填“室内机”或“室外机”)。
【答案】(1)低沸点
(2)室外机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冰箱的电动压缩机使气态制冷剂氟利昂压缩,并把它压人冰箱外面的冷凝管里,在这里蒸气变成液体并放热,放出的热被周围的空气带走。然后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根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即蒸发器),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抽走,压人冷凝器,再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解答】 (1)冰箱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汽化吸热,在冷凝器中液化放热。根据这一原理,我认为制冷剂应具备容易汽化的特点,即低沸点的性质。
(2) 空调制冷时,只有室内机内为液态时才能吸收房间内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即制冷剂从室外机进入室内机时应该为液态,即制冷剂的液化发生在空调机的室外机。
22.(2025七下·拱墅期末)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背预选区执行探测采样任务,并于6月25日返回地球,带回1935.3克月壤样品用于科学研究。
(1)“嫦娥六号”着陆后,既获取了月面表层土壤,又获得了月面至2米深处的“月壤柱”,所获得的样品对研究月球地质演化历史更有价值的是(  )(选填字母)。
A.表层土壤 B.月壤柱
(2)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   、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
(3)科学家设想:假如环境条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经过的阶段如下,按顺序可排列为②⑤④   。
①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 ②岩石风化
③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 ④低等植物生长
⑤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 ⑥高等植物生长
【答案】(1)B
(2)矿物质颗粒(或无机盐、矿物质)
(3)①⑥③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1) 根据月壤柱和表面土壤的不同进行分析;
(2)根据土壤的构成的知识解答;
(3) 根据使月球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类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的规律来分析。
【解答】(1) 我们可以通过月壤柱中的岩石碎块,矿物以及陨石等物质,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所以月壤柱样品对研究月球地质演化历史更有价值,故选B。
(2)地球土壤中除了生物外,还有矿物质颗粒(或无机盐、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成分;
(3) 土壤的形成过程:岩石风化→形成矿物颗粒,释放矿物成分→低等植物着生→形成原始月壤,积累有机质和养分→高等植物生长→腐殖质不断积累、成熟月壤形成,故正确的顺序为: ②⑤④①⑥③。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26分)
23.(2025七下·拱墅期末)小乐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观察到了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并记录了水的温度。
(1)小乐观察到水沸腾时的情况应是如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
(2)小乐先后做了两次水沸腾的实验,并绘制了两次实验中水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两次图像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答案】(1)甲
(2)质量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分析】(1)水沸腾前,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小;水沸腾时,容器底部产生的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
(2)根据Q=cm△t可知,当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越大,则吸收的热量越多,那么加热时间越长。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中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应该为水沸腾时的情况;
(2)根据丙图可知,水升高的温度相同,但是加热时间长短不同,那么图像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24.(2025七下·拱墅期末) 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实验设计与结果。据表回答:
瓶号 种子及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1 10粒相同种子,不放水,置于温暖光照处 不萌发
2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光照处 10粒萌发
3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不萌发
4 10粒相同种子,放过量水,浸没种子,置于温暖光照处 不萌发
5 10粒相同种子,放少量水,置于温暖黑暗处 10粒萌发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种子萌发需要合适的   。
(2)2、5号瓶对照,目的是想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   。
【答案】(1)空气、水分和温度
(2)光照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对比确定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2)根据表格数据对比2和5,确定二者不同的因素即可。
【解答】(1)比较实验1和2可知,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比较实验1和4可知,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空气。比较1和3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根据表格可知,实验2和5中变化的因素就是是否有光照,即目的是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
25.(2025七下·拱墅期末)小乐看到妈妈经常将做菜后留下的蛋壳倒扣在花盆中。小乐思考:蛋壳中含有能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吗 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选用三个相同的花盆,甲和乙中装洗净的细沙、丙中装普通的土壤,三盆中沙或土的体积、质量均相等,将发育情况相同的3株健壮君子兰幼苗分别栽种于三个花盆中。
②甲盆中不放蛋壳,乙、丙盆中放等量的蛋壳;其他管理条件都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君子兰的质量与生长状况的变化。
小乐的记录如下表,请回答相关问题:
植株 花盆处理 实验前质量/g 实验后质量/g 生长状况
甲 不放蛋壳 41 51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乙 放蛋壳 41 70 植株较健壮、叶色较绿
丙 放蛋壳 41 99 植株健壮、叶色浓绿
(1)比较   两盆植株的变化情况,可以得出结论:蛋壳能促进君子兰的生长。
(2)甲组君子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是因为缺少   (选填“氮”“磷”或“钾”)元素。
(3)实验后,小乐对甲盆君子兰进行了“抢救”,每天都给它施加富含所缺元素的肥料,结果没几天君子兰反而萎蔫死亡了,这主要是因为   。
【答案】(1)甲、乙
(2)氮
(3)施肥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使植物细胞失水
【知识点】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氮磷钾为植物生长的营养素,根据这些营养素对植物生殖的作用解答;
(3)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会脱水;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植物会吸水。
【解答】(1)探究蛋壳能促进君子兰的生长时,需要控制花盆中泥土的种类相同,只改变蛋壳这个因素,故选甲和乙;
(2) 组君子兰植株矮小、叶色发黄是因为缺少氮元素;
(3)实验后,小乐对甲盆君子兰进行了“抢救”,每天都给它施加富含所缺元素的肥料,结果没几天君子兰反而萎蔫死亡了,这主要是因为:施肥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浓度,使植物细胞失水。
26.(2025七下·拱墅期末)学习了植物的扦插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探究影响月季扦插成活因素”的实验。他们选择长势良好且无病害的月季枝条,剪取 10~15cm的性状相近枝条作插穗,去掉部分叶片,将下部剪成45°斜口,每段枝条保留一个叶芽。插条平均分成4组,每组50根,环境温度15~25℃,散射光照,培养3周。实验处理与结果如下:
分组 插穗下切口 扦插土壤 环境相对湿度 插穗生根率
1 斜切,涂硫磺粉 不消毒 50%~85% 42%
2 斜切,不涂硫磺粉 消毒 50%~85% 40%
3 斜切,涂硫磺粉 消毒 20%~30% 22%
4 斜切,涂硫磺粉 消毒 50%-85% 96%
(注:硫磺具有杀菌消毒作用;环境相对湿度数值越大,表示空气中水分含量越高。)
(1)根据实验回答:
①月季插穗成活后,其上保留的叶芽,将会发育成   。
②所探究的影响因素中,对月季扦插成活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
(2)该兴趣小组继续探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月季扦插生根率的影响”,每组取50条插穗,除栽培方式外,其他条件均相近且适宜。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可知:月季更适合以   方式进行扦插繁殖。
(3)扦插等营养繁殖广泛地应用于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点是   。
【答案】(1)枝条(侧枝或茎和叶);环境相对湿度
(2)固体基质栽培
(3)能够使植物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快
【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① 叶芽可以发育成茎和叶,其中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能够发育成侧芽,叶原基逐渐发育成幼叶,幼叶的作用是发育成叶。
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对月季扦插影响最大的因素。
(2)根据条形图的数据分析哪种培养方式月季的生根率最高即可。
(3)根据营养繁殖的优点解答。
【解答】(1)① 月季插穗成活后,其上保留的叶芽,将会发育成枝条(侧枝或茎和叶);
②比较分组1和4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消毒和不消毒的生根率相差:96%-42%=54%;
比较分组2和4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是否涂硫磺粉生根率相差:96%-40%=56%;
比较分组3和4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环境湿度不同生根率相差:96%-22%=74%;
因此 对月季扦插成活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环境相对湿度。
(2)根据图片可知,30天后,固体基质栽培的生根率为94%,而水培的只有14%,则月季更适合以固体基质栽培方式进行扦插繁殖。
(3) 扦插等营养繁殖广泛地应用于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营养繁殖的优点是:能够使植物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而且繁殖速度快。
27.(2025七下·拱墅期末) 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分析下列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小学《科学》上学过“淀粉遇碘变蓝色”。小乐据此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馒头变蓝色;
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蘸取碘液,馒头变蓝色;
③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变蓝色;
④用湿润的馒头蘸取加碘盐(盐中加入了 KIO3),馒头不变蓝色。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④中馒头不变蓝的原因。   。
(2)老师用图甲方式加热“碘锤” (内置固体碘颗粒、两端内凹的密闭空心玻璃锤),看到锤内有紫红色气体产生,据此得出结论:碘发生了升华。
小乐对此有怀疑,她认为可能是碘先熔化再汽化。她查阅到下列资料: 碘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于是她采用图乙所示方法用水给碘锤加热。
能证明碘锤中的碘发生了升华的证据是:在图乙实验中观察到   的现象。
【答案】(1)碘盐中只有KIO3而没有碘分子,所以不能使淀粉变蓝
(2)碘锤中有紫红色气体产生
【知识点】升华及升华现象;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固态碘、液态碘和气态碘都能使馒头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碘分子,而碘盐中却没有碘分子。
(2)水的沸点为100℃,低于碘的熔点113.5℃,因此碘不会熔化后再汽化,只能是吸热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从而变成紫红色气体。
【解答】(1)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④中馒头不变蓝的原因:碘盐中只有KIO3而没有碘分子,所以不能使淀粉变蓝。
(2)能证明碘锤中的碘发生了升华的证据是:在图乙实验中观察到碘锤中有紫红色气体产生的现象。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2分)
28.(2025七下·拱墅期末)爱媛38号是用南香柑与西子香柑杂交选育而来的杂交柑,其果实外形美观,口感细嫩,清香爽口,深受人们喜欢。如图是爱媛38号的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过程①中,在花期去掉南香柑的雄蕊,授以西子香柑的花粉,待a成熟后,由种子培育出新的植株。则①过程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
(2)研究人员以温州蜜柑作砧木嫁接爱媛38号,在嫁接时需要使砧木和接穗的   紧贴。
【答案】(1)有性
(2)形成层
【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分析】(1) 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过程,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属于有性生殖。
(2) 嫁接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芽的枝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解答】 (1)过程①中,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具有双亲(或两个品种)的性状(或优点),后代生活力强。
(2) 果农要想快速获得更多的杂柑幼苗,可以通过过程②嫁接方式进行繁殖,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9.(2025七下·拱墅期末)海水中含量丰富的氘、氚是重要的核聚变原料。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相关信息如表所示。
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氕 H 1
氘 D 2
氚 T 3
(1)气和氘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信息,在方框内画出氚原子结构模型。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25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列式计算)
【答案】(1)
(2)+1
(3)解:氘的质量为: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氕、氘、氚原子结构的不同点,结合已有的结构图推测 氚原子结构模型即可。
(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
(3)元素质量=物质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 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则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质子数为1。根据图片可知,●为质子,而为中子。根据表格可知, 氚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应该由1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如下图所示:
(2)在 T2O 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2x+(-2)=0,解得:x=+1。
30.(2025七下·拱墅期末)小乐设计了如下实验测量酱油的密度。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天平指针停在图甲所示的位置。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直至天平平衡;
第二步:用天平测出空小瓶的质量;
第三步:   的总质量
第四步:用天平测出小瓶装满酱油后的总质量m3。
(2)图丙为读取m3时天平右盘中的砝码与游码位置,列式计算酱油的密度为多少 g/cm3。(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小乐对多种酱油密度进行测量,发现密度有不同,她根据实验数据,画了一张酱油的密度和体积的图像如图丁,则图中阴影部分S的面积表示的是某种酱油的   (填写科学量名称)。
【答案】(1)左;用天平测出小瓶装满水后
(2)解:瓶内装满水的质量,
瓶子的容积;
瓶内装满酱油的质量,
则酱油的密度。
(3)质量
【知识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第一步:平衡螺母总是向较轻的一侧调节;
第三步;测出装满水的瓶子的总质量,减去瓶子的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水的体积,也就是装满酱油的体积;
(2)根据计算瓶内装满水的质量,根据计算瓶子的容积,也就是酱油的体积。根据计算装满酱油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酱油的密度。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A=ab,结合密度公式m=ρV分析解答。
【解答】(1)第一步:根据甲图可知,天平的指针偏右,说明右盘重左盘轻,那么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第三步:用天平测出小瓶装满水后 的总质量
(3)根据丁图可知,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密度,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ρV=m可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某种酱油的质量。
31.(2025七下·拱墅期末)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名称为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 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后能观察到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经检验为CuSO4),同时试管壁上有水珠。向白色粉末中加入少量水,粉末又会变成蓝色晶体,且温度会略有升高。
(1) CuSO4粉末中, 各元素的质量比 =   。
(2)由硫酸铜粉末与水反应的现象说明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物质”可能是自然界中原先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
C.“新物质”的颜色、状态一定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
D.“新物质”的元素种类可能比变化前所有物质的元素种类多
【答案】(1)2:1:2
(2)放热
(3)A;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解析】【分析】(1)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2)温度升高则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则吸收热量;
(3)根据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1)在 CuSO4 中,;
(2)根据题意可知, 向白色粉末中加入少量水,粉末又会变成蓝色晶体,且温度会略有升高,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3)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可能是自然界中原先没有的物质,也可能是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AB正确;
生成新物质的化学性质肯定与变化前不同,但是颜色、状态等可能与变化前相同,故C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
32.(2025七下·拱墅期末)新型发光陶瓷是将高科技蓄光材料融入传统陶瓷釉料中,经高温烧制而成。它吸蓄光能后,可在阴暗环境中自行发光,以下是其部分生产流程。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图甲中,在   这一设备内会有化学变化发生。
(2)施釉机先将蓄光釉料施加在坯体上,再加涂一层透明釉料,透明釉料作用是   。若施釉过程均采用喷釉法,这与图乙中的   (选填字母)的施釉方法相似。
(3)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是利用稀有气体   的性质。
【答案】(1)烧成炉
(2)透光且保护蓄光釉料;E
(3)化学性质稳定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蓄光釉在里面,透明釉在外面,光线要通过透明釉到达里面而被储存起来,据此分析透明釉的作用。根据图片乙分析各种不同的釉面加工方法即可;
(3)根据稀有气体的性质解答。
【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在烧成炉内,泥土变质生产新物质陶瓷,因此发生化学变化;
(2)施釉机先将蓄光釉料施加在坯体上,再加涂一层透明釉料,透明釉料作用是透光且保护蓄光釉料。若施釉过程均采用喷釉法,这与图乙中的E的施釉方法相似。
(3)生产蓄光材料需要在稀有气体环境中进行,是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