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课累加得分算成绩—— 循环结构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安徽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3.9课累加得分算成绩—— 循环结构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科技》(安徽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7-02 21:3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9 累加得分算成绩—— 循环结构
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出题并评判答案的正误。在本节课, 每位选手需要完成多道题目,并且每道题目答对后都会得到相应的分数。为了模拟这一场 景,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循环结构累加得分,从而计算出每位选手的最终成绩。 通过本项目,学生可以掌握循环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同时提升对算法基本结构的理解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基础
1. 学生对课程的认识
本学年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信息科技教材全面落地,现在的四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 主要是基于知识和技能等。对于素养导向的微项目学习,学生相对较陌生。因此,教师教 学中需要转变孩子对课程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基础
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算法的概念、特征、作用,会用自然语言、流 程图、程序语言来表达解决问题的算法,会读、补充简单的程序语言。这为本单元借助程 序语言来学习算法的三种结构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学生需要在掌握算法的顺序结构和分 支结构的基础上,认识算法的循环控制结构。
3.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五年级的学生认知发展阶段处于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因此,教学中, 应注重学材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为辅的搭配关系,做好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算法慢慢抽 象成利用信息科技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工作。
三、问题梳理
1 .素养问题
(1)循环结构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让计算机按循环次数重复执行命令?
(3)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用循环结构来描述?
2 .项目问题
(1)如何确定每道题的计分条件?
(2)如何将 20 道题的得分累加起来?
(3)如何输出最终的得分,并确保其准确性?
四、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1 .学习目标
(1) 项目目标
编写计算机程序,实现口算题自动判题并计分。
(2) 素养目标
了解算法的循环结构,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2 .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
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2)学习难点
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五、学习策略
1. 整体教学思路
本课以驱动问题“计算机自动累加选手得分,需要实现哪些功能 ”导入后,教师引导 学生展开讨论,明确需要实现的功能。接着以4 个活动,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首先采 取玩一玩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明确计分的条件,并在流程图中明确得分变化的相应位置。 接着,引导学生设计并比较 3 题计分流程图,并由得出的结论类推出20 题的计分方案,
学生通过不同流程图的比较,初步感知循环结构化繁为简的作用。前两项活动为学生后续 编程实现累加得分提供支架。再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资源,编程实现累加得分。最后, 学生测试程序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汇报。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价项目完成情 况并总结全课收获,落实项目目标和素养目标。
2. 学习活动流程图
六、环境与资源
1. 教学环境
计算机网络教室或普通教室、安装图形化编程软件的电脑或平板。
2. 学习准备
课前 3-4 人一小组,明确操作员、汇报员、记录员职责。
3. 学习资源
学习手册、活动导学单、实验活动单、Seewo 课件、得分累加(初始)、微课等。
(
2
)
七、学习评价
《累加得分算成绩》微项目评价量表
评价 类型 探究 活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标准
过 程 性 评 价 活动一 理清单题计分条件 ☆☆☆ 完全掌握☆☆☆ 熟练掌握☆☆ 基本掌握☆
活动二 设计多题计分并优化流程图 ☆☆☆
活动三 编程累加 20 题计分 ☆☆☆
活动四 测试程序,能够输出选手得分 ☆☆☆
形成性评价 运行程序,可以完成单题计分 ☆☆☆☆☆ 小组合作 5 颗☆ 班级讨论 3-4 颗☆ 他人帮助 1-2 颗☆
运行程序,能够累加多题得分 ☆☆☆☆☆
能使用循环语句解决累加计分问题 ☆☆☆☆☆
这节课,我们小组经过努力一共获得 颗☆ , 表现(很棒 很不错 其他 )。 下一次课,我们会 。
八、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生活动 学习支持(包括教师行为) 设计意图
聚焦情境 明确问题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板书主题:累加得分算成绩 2.头脑风暴,分解问题:计算机自 动累加选手得分,需要实现哪些功 能? 预设: ① 答对 1 题计 5 分; ② 累加 20 题成绩; ③ 输出成绩给选手。 1.项目情境 2.Seewo 课件 通过大项目情境回顾, 让学生将前后项目建立联 系。同时,在新问题情境中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提出问 题。让学生建立并理解一个 大问题可以分解为几个小问 题。逐个击破小问题就能将 大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学 生的计算思维。
实验探究 单题计分 活动1:单道题目计分 1.猜测并记录单题计分在流程图 什么位置(哪个步骤)。 2.“你问我答”实验验证。 3.实验结论。 1.导学单活动1 2. “我问你答”实验单 学生通过“猜测——验 证——得出结论”的验证性 实验活动,在玩一玩中真实 体验并理清单道题目的答题 计分过程。
设计方案 活动2:设计多题计分 1.回顾并梳理单道题计分环节为 1.出题-判断-计分环节图 学生通过设计并比较3
(
3
)
多题计分 出题->判断->计分。 2.设计 3 道题的计分方案。在导学 单上画一画。 3.展示并比较不同的计分方案。 4.我的发现。 重复的次数与( )相等。 5.设计 20 题计分流程图。 2.导学单活动2 道题的不同计分方案,直观 感受循环结构“化繁为简” 的作用。这为学生后续实际 应用循环结构搭建支架。 学生再利用发现类推20 题计分方案,体现学为所用。
小组合作 编程实现 活动3:编程实现累加计分 1.打开“累加得分(初始)”, 编 程实现 20 道题得分累加。 任务1:单题计分 任务2: 多题计分 任务3:输出得分 提醒:遇到问题,借助微课、流程 图有针对的突破。 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1.导学单活动3 2.“累加得分(初始)”程序 3.任务 1-3 微课 4.累加得分流程图 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 资源给学生自主学习,让学 习真实发生。 其中,流程图和积木程 序代码有着一一对应的关 系,为学生理解搭建支架。 半成品的程序搭建降低了项 目的难度,让学生能尽快完 成作品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测试程序 完善作品 活动 4:输出计算结果 1. 测试程序,记录结果。 提醒:将循环次数,修改为个位 数。 2. 展示作品,交流问题。 1.导学单活动4 通过测试程序、记录数 据来验证结果,培养学生养 成良好的程序测试习惯。 在交流问题中,培养学 生的积极表达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项目评价 素养提升 1. 评一评。 2. 课堂收获。 (1)累计求和 (2)循环结构的执行过程 板书副标题:——循环结构 3.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 以用循环结构来描述。 1.微项目评价单 在项目评价中,梳理本 节课的收获,体现教学评一 致性。 总结收获中,落实素养 目标,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 最后,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 循环,让课堂走向生活,培 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
4
)
九、学习反思
基于新课标的“让学习真实发生 ”为理论指导,开展“累加得分算成绩 ”微项目学习。 本次学习由4 个学生为主体的环环相扣的活动组成,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程序实现自动累加 得分的知识技能,更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1. 信息意识:学生在观看视频、头脑风暴、实验验证等环节中,积极主动地获取与计 分程序相关的信息,能够敏锐地察觉信息的变化和需求,如猜测单题计分在流程图的位置、 回顾单题计分梳理流程等。
2. 计算思维:从单道题目计分到设计 20 道题目计分,再到编程完成累加计分,学生 学会了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运用顺序、判断、循环等结构来设计程序解决问题。 例如,将 20 道题计分流程分解为出题、判断、计分三个步骤,通过循环结构重复执行单 题计分过程,体现了计算思维中的抽象、分解和算法设计。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在编程实现累加计分的过程中,学生借助微课、流程图有针对 性地突破遇到的问题,学会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和创新。他们能够灵活运用编 程软件,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了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
4. 信息社会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如何实现计分等问题,培养了 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感。学生意识到在使用计算机技术时,需要考虑公平性、准确性 等问题,为构建良好的信息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板书设计
第 9 课 累加得分算成绩
——循环结构
十一、附件
(
5
)
附件 1 微课学习资源
1. 任务 1 计算单题得分
2. 任务 2:计算多题得分
3. 任务 3 输出计算结果
附件 2 实验活动单
附件 3 累加得分(初始)程序截图
(
6
)
附件 4 活动导学案
(
7
)
(
8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