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初教育集团2025年5月九年级数学大单元教学效果监测(二模)
1.(2025·浙江二模)实数2,0,-2, 中,为负数的是( )
A.2 B.0 C.-2 D.
2.(2025·浙江二模)原子钟是以原子的规则振动为基础的各种守时装置的统称,其中氢脉泽钟的精度达到了1 700 000年误差不超过1秒,数据1 7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7×105 B.1.7×106 C.0.17×107 D.1.7×107
3.(2025·浙江二模)某物体如图所示,它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4.(2025·浙江二模)下列多项式中,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5.(2025·浙江二模)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7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4个白球,2个红球,1个黄球.从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 )
A. B. C. D.
6.(2025·浙江二模)某班参加五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4,7,x,6,6,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 B.4 C.5 D.6
7.(2025·浙江二模)《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数学著作,其中有一道方程的应用题:“五只雀、六只燕,共重16两,雀重燕轻,互换其中一只,恰好一样重,问每只雀、燕的重量各为多少?”解:设雀每只x两,燕每只y两,则可列出方程组为( )
A. B.
C. D.
8.(2025·浙江二模)如图,在中,,,.点E是AC的中点,连接DE,且,,则( )
A.4 B. C. D.
9.(2025·浙江二模)已知y1和y2均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对于任意的实数a,b,当点(a,b)在的图象上时,点(b,a)就在的图象上,则称函数和具有性质P.以下函数和不具有性质P的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10.(2025·浙江二模)如图,矩形ABCD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连结AE,与DC的交于点F,点G是EF的中点,连结BD,BF,BG,DE.则下列比值为定值的是( )
A. B. C. D.
11.(2025·浙江二模)化简:-x2+2x2= .
12.(2025·浙江二模)若扇形的圆心角为80°,半径为8,则它的弧长为 .
13.(2025·浙江二模)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6a=0有两个不同的解,其中一个解是x=2a,则该方程的另一个解是 .
14.(2025·浙江二模)如图,在□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CEF的面积为2,则∠ABE的面积为 .
15.(2025·浙江二模)已知点A(m,6m)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一点,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点仍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k= .
16.(2025·浙江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的坐标为(0,3),点A是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P在第一象限,,,点C的坐标为(a,3)().
(1)若,则 ,
(2)连接OP,则OP的最大值为 .
17.(2025·浙江二模)计算:.
18.(2025·浙江二模)解方程组:
19.(2025·浙江二模)某市在九年级“线上教学”结束后,为了解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部分学生进行视力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成下面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被抽样的学生视力情况频数表
组别 视力段 频数
A 5.1≤x≤5.3 25
B 4.8≤x≤5.0 115
C 4.4≤x≤4.7 m
D 4.0≤x≤4.3 52
(1)求m的值和组别A的圆心角度数.
(2)如果视力值4.8及以上属于“视力良好”,请估计该市25000名九年级学生达到“视力良好”的人数,根据上述图表信息,你对视力保护有什么建议?
20.(2025·浙江二模)某临街商铺想做一款落地窗以展示商品,为防止商品久晒受损,需保证冬至日正午时分太阳光不能照进落地窗.如图,已有的遮阳棚AB=130cm,遮阳棚前段下摆的自然垂直长度BC=40cm,遮阳棚的固定高度AD=240cm,sin∠BAD=.
(1)如图1,求遮阳棚上的B点到墙面AD的距离;
(2)如图2,冬至日正午时,该商铺所在地区的太阳的高度角约是53°(光线EC与地面的夹角),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商铺的落地窗方案是否可行,(参考数据:sin53°≈0.8,cos53°≈0.6,tan53°=)
21.(2025·浙江二模)尺规作图问题:
如图,在⊙O中,点A为⊙O上一点,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B,点C,连结OB,BC.
(1)求∠AOB的度数;
(2)求证:AO垂直平分BC.
22.(2025·浙江二模)甲货车从A地前往B地,到达B地后停止,在甲货车出发的同时,乙货车从B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A地,到达A地后停止,(甲货车的速度小于乙货车的速度),两车之间的路程y(km)与甲货车出发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的折线所示.
(1)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乙货车到达A地时,甲车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3)经过多久两车相距200km.
23.(2025·浙江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x2-tx-3.
(1)若二次函数经过(1,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1≤x≤5时,函数有最大值为6,求t的值;
(3)在二次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当时,总有,求t的取值范围.
24.(2025·浙江二模)在⊙O中,AB为直径,点C,点D是⊙O上两点,分别位于AB的异侧,连结CD交AB与点E.
(1)如图1,连结BC,若∠ACD=3∠BAD,求∠BCD的度数;
(2)若点C是的中点,
①如图2,点E在BO上,若,求的值;
②若,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实数2,0, , 中,为负数的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负数就是在正数的前面添上“-”号的数,据此可得答案。
2.【答案】B
【知识点】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解析】【解答】解: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其中1≤|a|<10,此题是绝对值较大的数,因此n=整数数位-1。
3.【答案】A
【知识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解析】【解答】解:根据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物体所得到的图形可知:选项 所表示的图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物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观察已知几何体可得答案。
4.【答案】C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A、两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A不符合题意;
B、虽然符号相反,但缺少平方项,∴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B不符合题意;
C、a2-b2=(a+b)(a-b),故C符合题意;
D、两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方差公式a2-b2=(a+b)(a-b),据此逐一分析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概率公式
【解析】【解答】解:∵从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有7种等可能结果,其中是白球的有4种结果,
∴是白球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概率公式即可求解.
6.【答案】D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某班五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4,7,x,6,6,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
∴x=5×5-4-7-6-6=2,
∴这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4,6,6,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平均数求出未知数x的值,然后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到中位数.
7.【答案】A
【知识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设雀每只x两,燕每只y两,则可列出方程组为:
故答案为:A.
【分析】直接利用“五只雀、六只燕,共重16两、互换其中一只,恰好一样重”,进而分别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8.【答案】A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CD⊥AB,
∴∠ADC=90°
∵E是AC的中点,
∴,
∵BC=DE,
∴,
∵∠ACB=90°,CD⊥AB,
∴∠A+∠ACD=∠BCD+∠ACD=90°,
∴∠A=∠BCD,
∵∠ADC=∠CDB=90°,
∴△ACD∽△CBD,
∴AC:CB=AD:CD=2
∵CD=2,
∴AD=4.
故答案为:A.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推出,得到,判定△ACD∽△CBD,推出AC:CB=AD:CD=2,即可求出AD的长.
9.【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由y1=x+1得,
点(a,a+1)在此函数的图象上
将x=a+1代入2=x-1得,
y2=a+1-1=a,
所以点(a+1,a)在函数y2的图象上,
则函数y1和y2具有性质P,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y1=-2x+1得,
点(a,-2a+1)在此函数图象上,
将x=-2a+1代入得,
,
所以点(-2a+1,a)在函数y2的图象上,
则函数y1和y2具有性质P.
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y1=2x-2得,
点(a,2a -2)在此函数图象上
将x=2a-2代入得,
,
所以点(2a-2,a)在函数y2的图象上
则函数y1和y2具有性质P.
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y1=-x+1得,
点(a,-a+1)在此函数图象上
将x=-a+1代入y2=-x-1得,
y2=-(-a+1)-1=a-2≠a,
所以点(-a+1,a)不在函数y2的图象上,
则函数y1和y2不具有性质P,
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给定义,对选项依次进行判断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过点E作ET⊥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T,连接BT,GT,GD,过点G作GK⊥CE于点K,交DT干点J.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BAD=90°,AB=CD
∵BE=CD,
∴AB=BE,
∵ET⊥AT,
∴∠ATE=90°,
∴四边形ABET是矩形
∵BA=BE,
∴四边形ABET是正方形,
∴EB=ET,∠BEG=∠TEG=45°,
∵EG=EG,
∴△EBG≌△ETG(SAS),
∴GB=GT,
∵GK⊥CE,
∴GK//FC
∵GE=GF
∴CK=EK
∵CD//KJ//TE
∴DJ=JT,
∵KJ⊥DT,
∴DG=GT=GB,
∴点G是△BDT的外接圆的圆心,
∴∠DGE=2∠ATB=90°,
∴△DB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故答案为:B.
【分析】过点E作ET⊥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T,连接BT,GTGD,过点G作GK⊥CE于点K,交DT于点J.证明△DB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结论.
11.【答案】x2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x2+2x2=x2,
故答案为:x2.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即可求解.
12.【答案】
【知识点】弧长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扇形的圆心角为80°,半径为8,
∴此扇形的弧长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弧长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13.【答案】x=3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解析】【解答】解:∵x2-ax+6a=0有两个不同的解,
设另一个解是x2,
∴
∵x=2a,
∴x2=3,
故答案为:x=3.
【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14.【答案】1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CEF∽△ABF,
∴,
∵点E是CD的中点,
∴,
∴,
∵△CEF的面积为2,
∴S△ABF=8,S△AEF=4,
∴△ABE的面积=S△ABF+S△AEF=12,
故答案为:12.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B=CD,AB//CD,,则△CEF∽△A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进而求出S△ABF=8,S△AEF=4,再根据△ABE的面积=S△ABF+S△AEF即可得解.
15.【答案】6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点A(m,6m),
∴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为(m+2,6m-4),
依题意得:k=m·6m=(m+2)(6m-4),
解得:m=1,
∴k=1×6=6,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平移的特性写出平移后的点A的坐标为(m+2,6m-4),由点(m,6m)和点(m+2,6m-4)均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即可得出k=m·6m=(m+2)(6m-4),解得即可.
16.【答案】(1)4
(2)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圆-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BC//x轴,,S△ABC=S△ABP=6,
∴,
∴a=4;
故答案为:4.
(2)结合(1)可知:若S△ABP=S△ABC=6.
则PC//AB,
∴点P是直线PB与直线PC的交点,
∵BP⊥AB,
∴BP⊥CP,即∠BPC=90°;
∵BC=4是定值,
∴点P在以BC为直径的圆M上运动,连接OM并延长,与圆M交于点P,
如图所示:此时OP有最大值;
∵M是BC的中点,
∴M(2,3),
∴,
故答案为:.
【分析】(1)由题意得:BC//x轴,推出即可求解;
(2)结合(1)可推出PC//AB,点P是直线PB与直线PO的交点;进一步推出点P在以BC为直径的圆M上运动,连接OM并延长,与圆M交于点P,此时OP有最大值.
17.【答案】解:原式
【知识点】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实数的混合运算(含开方)
【解析】【分析】先化简平方根,再计算三角函数值,最后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
18.【答案】解:
①×3+②得:10x=-5
解得:
将代入①得:
解得:y=4
∴方程组的解为.
【知识点】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分析】利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即可.
19.【答案】(1)解:本次抽查的人数为:115÷23%=500,m=500×61.6%=308,
组别A的圆心角度数是:360°×25÷500=18°;
(2)解:25000×140÷500=7000(人)
建议:比如同学们应少玩电子产品,注意用眼保护(建议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率)分布表;扇形统计图
【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本次抽查的人数,从而可以得到m的值;根据m的结果和频数分布表,可以得到组别A的圆心角度数;
(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该市25000名九年级学生达到“视力良好”的人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答案不唯一,只要对保护眼睛好即可.
20.【答案】(1)解:如图,过点B作BK⊥AD于点K,
、
∵AB=130cm,
∴,
∴BK=120,
即的B点到墙面AD的距离为120cm.
(2)解:过点C作CH⊥DG于点H,设直线CE交DG于点F,
由勾股定理得,
(cm),
∴DK=AD-AK=240-50=190(cm),
∴BC=DK=190cm,
又∵BC=30cm,
∴CH=190-30=160(cm),
又∵∠CFH=53°,
∴
∴
∴FH=120,
由(1)知,BK=120cm,
∴DG=BK=120cm,
∴FH=DG,
∴该商铺的落地窗方案可行.
【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
【解析】【分析】(1)过点B作BK⊥AD于点K,根据代入数据求出BK的值即可;
(2)过点C作CH⊥DG于点H,设直线CE交DG于点F,通过,求出FH的长与DG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21.【答案】(1)解:如图,连接AB,
∵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B,点C,
∴OA=OB=AB,
∴△AOB是等边三角形,
∴∠AOB=60°.
(2)证明:连接OC、AC,
∵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B,点C,
∴OB=OC,AB=AC,
∴AO垂直平分BC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连接AB,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计算即可;
(2)连接OC、A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即可.
22.【答案】(1)解:∵当x=0时,y=240,
∴A,B两地相距240千米.
(2)解:甲货车的速度为240÷6=40(km/h),
240-40×4=80(km).
答:乙货车到达A地时,甲车离B地还有80km.
(3)解:乙货车的速度为240÷4=60(km/h),
当相遇前,两车相距200km时,得(40+60)x+200=240,
解得x=0.4,
当x=4时,y=40×4=160,
160<200,
当相遇后,两车相距200km时,得160+40(x-4)=200
解得x=5.
答:经过0.4h或5h两车相距200km.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
【解析】【分析】(1)观察图象即可;
(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甲货车的速度,利用路程=速度×时间,根据甲车离B地的距离=A,B两地的距离-甲车行驶的路程计算即可;
(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乙货车的速度,分别计算相遇前、相遇后两车相距200km时对应x的值即可.
23.【答案】(1)解:把(1,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
1-t-3=0,
∴t=-2
∴函数解析式为y=x2+2x-3.
(2)解:∵二次函数开口向上,
∴当x=-1时,y=(-1)2-t·(-1)-3=t-2,
若t-2=6,解得t=8,
当x=5时,y=52-t·5-3=22-5t,
若22-5t=6,解得
(3)解:二次函数对称轴为,
∵t≤x1≤x2≤t+3
∴
∴t≤-6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应用
【解析】【分析】(1)把(1,0)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求出t即可;
(2)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出现在端点,需分情况讨论端点处的函数值是否等于最大值;
(3)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递减,右侧递增;需保证t≤x1≤x2≤t+3完全位于对称轴左侧,从而函数在此区间内严格递减.
24.【答案】(1)解:∵,
∴∠BCD=∠BAD
∵AB是☉O的直径
∴∠ACB=90°
∴∠ACD+∠BCD=90°
∵∠ACD=3∠BAD
∴4∠BCD=90°
∴∠BCD=22.5°
(2)解:①连接BC,BD,
∵,
∴∠DAE=∠BCE
∵∠BEC=∠DEA
∴△BEC∽△DEA,
∴
∵
∴
∵AB为直径,
∴∠ACB=∠ADB=90°,
∴C是的中点,
∴
∴AC=BC,
设BC=5a,
∴,DA=6a,
∴
②连接OC,
∵AB是☉O的直径,
∴∠ACB=∠ADB=90°,
∴C是的中点,
∴
∴AC=BC,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A=OB,
∴CO⊥AB,
∴∠COE=90°;
情况一:点E在线段OB上,
连接OD,过D作DH⊥AB于H
∴∠OHD=∠COE =90°
∵∠OEC=∠HED,
∴△OEC∽△HED
∴
设OC=OD=OA=5r,则DH=4r.
在Rt△ODH中,OD2=DH2+OH2,即(5r)2=(4r)2+OH2,
∴OH=3r,
∴AH=OA+OH=8r,
在Rt△ADH中,
,
∴;
情况二:点E在线段OA上,
连接OC,OD,过D作DH⊥AB于H
∴∠OHD=∠COE=90°,
∵∠OEC=∠HED,
∴△OEC∽△HED
∴
设OC=OD=OA=5r,则DH=4r,
在Rt△ODH中,OD2=DH2+OH2,
即(5r)2=(4r)2+OH2,则OH=3r,
∴AH=OA-OH=2r,
在Rt△ADH中,
,
∴
【知识点】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BCD=∠BAD,再根据∠ACD=3∠BAD,即可求解;
(2)①连接BC、BD,先证△BEC∽△DEA得出,由点C是中点得AC=BC,设BC的值,用勾股定理求出AB,最后根据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os∠BAD的值;
②分点E在线段OB上和OA两种情况,作DH⊥AB,利用△OEC∽△HED得边的比例关系,设OC=5r,通过勾股定理求OH和AD,再根据分别计算两种情况的值.
1 / 1浙江省绍初教育集团2025年5月九年级数学大单元教学效果监测(二模)
1.(2025·浙江二模)实数2,0,-2, 中,为负数的是( )
A.2 B.0 C.-2 D.
【答案】C
【知识点】正数和负数的认识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实数2,0, , 中,为负数的是 ,
故答案为:C.
【分析】负数就是在正数的前面添上“-”号的数,据此可得答案。
2.(2025·浙江二模)原子钟是以原子的规则振动为基础的各种守时装置的统称,其中氢脉泽钟的精度达到了1 700 000年误差不超过1秒,数据1 7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7×105 B.1.7×106 C.0.17×107 D.1.7×107
【答案】B
【知识点】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解析】【解答】解: ,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其中1≤|a|<10,此题是绝对值较大的数,因此n=整数数位-1。
3.(2025·浙江二模)某物体如图所示,它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解析】【解答】解:根据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物体所得到的图形可知:选项 所表示的图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
【分析】根据主视图就是从正面看物体所得到的平面图形,观察已知几何体可得答案。
4.(2025·浙江二模)下列多项式中,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因式分解﹣公式法
【解析】【解答】解:A、两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A不符合题意;
B、虽然符号相反,但缺少平方项,∴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B不符合题意;
C、a2-b2=(a+b)(a-b),故C符合题意;
D、两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方差公式a2-b2=(a+b)(a-b),据此逐一分析即可.
5.(2025·浙江二模)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7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4个白球,2个红球,1个黄球.从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是白球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概率公式
【解析】【解答】解:∵从布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有7种等可能结果,其中是白球的有4种结果,
∴是白球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概率公式即可求解.
6.(2025·浙江二模)某班参加五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4,7,x,6,6,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2 B.4 C.5 D.6
【答案】D
【知识点】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
【解析】【解答】解:∵某班五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分别为4,7,x,6,6,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
∴x=5×5-4-7-6-6=2,
∴这一组数从小到大排列为:2,4,6,6,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6.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平均数求出未知数x的值,然后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找到中位数.
7.(2025·浙江二模)《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数学著作,其中有一道方程的应用题:“五只雀、六只燕,共重16两,雀重燕轻,互换其中一只,恰好一样重,问每只雀、燕的重量各为多少?”解:设雀每只x两,燕每只y两,则可列出方程组为(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解答】解:设雀每只x两,燕每只y两,则可列出方程组为:
故答案为:A.
【分析】直接利用“五只雀、六只燕,共重16两、互换其中一只,恰好一样重”,进而分别得出等式求出答案.
8.(2025·浙江二模)如图,在中,,,.点E是AC的中点,连接DE,且,,则( )
A.4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CD⊥AB,
∴∠ADC=90°
∵E是AC的中点,
∴,
∵BC=DE,
∴,
∵∠ACB=90°,CD⊥AB,
∴∠A+∠ACD=∠BCD+∠ACD=90°,
∴∠A=∠BCD,
∵∠ADC=∠CDB=90°,
∴△ACD∽△CBD,
∴AC:CB=AD:CD=2
∵CD=2,
∴AD=4.
故答案为:A.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推出,得到,判定△ACD∽△CBD,推出AC:CB=AD:CD=2,即可求出AD的长.
9.(2025·浙江二模)已知y1和y2均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对于任意的实数a,b,当点(a,b)在的图象上时,点(b,a)就在的图象上,则称函数和具有性质P.以下函数和不具有性质P的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答案】D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由y1=x+1得,
点(a,a+1)在此函数的图象上
将x=a+1代入2=x-1得,
y2=a+1-1=a,
所以点(a+1,a)在函数y2的图象上,
则函数y1和y2具有性质P,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y1=-2x+1得,
点(a,-2a+1)在此函数图象上,
将x=-2a+1代入得,
,
所以点(-2a+1,a)在函数y2的图象上,
则函数y1和y2具有性质P.
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y1=2x-2得,
点(a,2a -2)在此函数图象上
将x=2a-2代入得,
,
所以点(2a-2,a)在函数y2的图象上
则函数y1和y2具有性质P.
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由y1=-x+1得,
点(a,-a+1)在此函数图象上
将x=-a+1代入y2=-x-1得,
y2=-(-a+1)-1=a-2≠a,
所以点(-a+1,a)不在函数y2的图象上,
则函数y1和y2不具有性质P,
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所给定义,对选项依次进行判断即可.
10.(2025·浙江二模)如图,矩形ABCD中,点E是BC延长线上一点,且,连结AE,与DC的交于点F,点G是EF的中点,连结BD,BF,BG,DE.则下列比值为定值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过点E作ET⊥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T,连接BT,GT,GD,过点G作GK⊥CE于点K,交DT干点J.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C=∠BAD=90°,AB=CD
∵BE=CD,
∴AB=BE,
∵ET⊥AT,
∴∠ATE=90°,
∴四边形ABET是矩形
∵BA=BE,
∴四边形ABET是正方形,
∴EB=ET,∠BEG=∠TEG=45°,
∵EG=EG,
∴△EBG≌△ETG(SAS),
∴GB=GT,
∵GK⊥CE,
∴GK//FC
∵GE=GF
∴CK=EK
∵CD//KJ//TE
∴DJ=JT,
∵KJ⊥DT,
∴DG=GT=GB,
∴点G是△BDT的外接圆的圆心,
∴∠DGE=2∠ATB=90°,
∴△DB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故答案为:B.
【分析】过点E作ET⊥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T,连接BT,GTGD,过点G作GK⊥CE于点K,交DT于点J.证明△DB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结论.
11.(2025·浙江二模)化简:-x2+2x2= .
【答案】x2
【知识点】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应用
【解析】【解答】解:-x2+2x2=x2,
故答案为:x2.
【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即可求解.
12.(2025·浙江二模)若扇形的圆心角为80°,半径为8,则它的弧长为 .
【答案】
【知识点】弧长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扇形的圆心角为80°,半径为8,
∴此扇形的弧长为:,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弧长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13.(2025·浙江二模)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ax+6a=0有两个不同的解,其中一个解是x=2a,则该方程的另一个解是 .
【答案】x=3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解析】【解答】解:∵x2-ax+6a=0有两个不同的解,
设另一个解是x2,
∴
∵x=2a,
∴x2=3,
故答案为:x=3.
【分析】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14.(2025·浙江二模)如图,在□ABCD中,点E是CD的中点,△CEF的面积为2,则∠ABE的面积为 .
【答案】12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B//CD,
∴△CEF∽△ABF,
∴,
∵点E是CD的中点,
∴,
∴,
∵△CEF的面积为2,
∴S△ABF=8,S△AEF=4,
∴△ABE的面积=S△ABF+S△AEF=12,
故答案为:12.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B=CD,AB//CD,,则△CEF∽△ABF,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出,,进而求出S△ABF=8,S△AEF=4,再根据△ABE的面积=S△ABF+S△AEF即可得解.
15.(2025·浙江二模)已知点A(m,6m)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一点,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点仍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k= .
【答案】6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点A(m,6m),
∴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为(m+2,6m-4),
依题意得:k=m·6m=(m+2)(6m-4),
解得:m=1,
∴k=1×6=6,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平移的特性写出平移后的点A的坐标为(m+2,6m-4),由点(m,6m)和点(m+2,6m-4)均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即可得出k=m·6m=(m+2)(6m-4),解得即可.
16.(2025·浙江二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B的坐标为(0,3),点A是x轴正半轴上一动点,点P在第一象限,,,点C的坐标为(a,3)().
(1)若,则 ,
(2)连接OP,则OP的最大值为 .
【答案】(1)4
(2)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勾股定理;圆-动点问题
【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BC//x轴,,S△ABC=S△ABP=6,
∴,
∴a=4;
故答案为:4.
(2)结合(1)可知:若S△ABP=S△ABC=6.
则PC//AB,
∴点P是直线PB与直线PC的交点,
∵BP⊥AB,
∴BP⊥CP,即∠BPC=90°;
∵BC=4是定值,
∴点P在以BC为直径的圆M上运动,连接OM并延长,与圆M交于点P,
如图所示:此时OP有最大值;
∵M是BC的中点,
∴M(2,3),
∴,
故答案为:.
【分析】(1)由题意得:BC//x轴,推出即可求解;
(2)结合(1)可推出PC//AB,点P是直线PB与直线PO的交点;进一步推出点P在以BC为直径的圆M上运动,连接OM并延长,与圆M交于点P,此时OP有最大值.
17.(2025·浙江二模)计算:.
【答案】解:原式
【知识点】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实数的混合运算(含开方)
【解析】【分析】先化简平方根,再计算三角函数值,最后合并同类项即可求解.
18.(2025·浙江二模)解方程组:
【答案】解:
①×3+②得:10x=-5
解得:
将代入①得:
解得:y=4
∴方程组的解为.
【知识点】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析】【分析】利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即可.
19.(2025·浙江二模)某市在九年级“线上教学”结束后,为了解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部分学生进行视力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成下面不完整的统计图表.
被抽样的学生视力情况频数表
组别 视力段 频数
A 5.1≤x≤5.3 25
B 4.8≤x≤5.0 115
C 4.4≤x≤4.7 m
D 4.0≤x≤4.3 52
(1)求m的值和组别A的圆心角度数.
(2)如果视力值4.8及以上属于“视力良好”,请估计该市25000名九年级学生达到“视力良好”的人数,根据上述图表信息,你对视力保护有什么建议?
【答案】(1)解:本次抽查的人数为:115÷23%=500,m=500×61.6%=308,
组别A的圆心角度数是:360°×25÷500=18°;
(2)解:25000×140÷500=7000(人)
建议:比如同学们应少玩电子产品,注意用眼保护(建议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知识点】用样本估计总体;频数(率)分布表;扇形统计图
【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本次抽查的人数,从而可以得到m的值;根据m的结果和频数分布表,可以得到组别A的圆心角度数;
(2)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到该市25000名九年级学生达到“视力良好”的人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建议答案不唯一,只要对保护眼睛好即可.
20.(2025·浙江二模)某临街商铺想做一款落地窗以展示商品,为防止商品久晒受损,需保证冬至日正午时分太阳光不能照进落地窗.如图,已有的遮阳棚AB=130cm,遮阳棚前段下摆的自然垂直长度BC=40cm,遮阳棚的固定高度AD=240cm,sin∠BAD=.
(1)如图1,求遮阳棚上的B点到墙面AD的距离;
(2)如图2,冬至日正午时,该商铺所在地区的太阳的高度角约是53°(光线EC与地面的夹角),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商铺的落地窗方案是否可行,(参考数据:sin53°≈0.8,cos53°≈0.6,tan53°=)
【答案】(1)解:如图,过点B作BK⊥AD于点K,
、
∵AB=130cm,
∴,
∴BK=120,
即的B点到墙面AD的距离为120cm.
(2)解:过点C作CH⊥DG于点H,设直线CE交DG于点F,
由勾股定理得,
(cm),
∴DK=AD-AK=240-50=190(cm),
∴BC=DK=190cm,
又∵BC=30cm,
∴CH=190-30=160(cm),
又∵∠CFH=53°,
∴
∴
∴FH=120,
由(1)知,BK=120cm,
∴DG=BK=120cm,
∴FH=DG,
∴该商铺的落地窗方案可行.
【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
【解析】【分析】(1)过点B作BK⊥AD于点K,根据代入数据求出BK的值即可;
(2)过点C作CH⊥DG于点H,设直线CE交DG于点F,通过,求出FH的长与DG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21.(2025·浙江二模)尺规作图问题:
如图,在⊙O中,点A为⊙O上一点,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B,点C,连结OB,BC.
(1)求∠AOB的度数;
(2)求证:AO垂直平分BC.
【答案】(1)解:如图,连接AB,
∵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B,点C,
∴OA=OB=AB,
∴△AOB是等边三角形,
∴∠AOB=60°.
(2)证明:连接OC、AC,
∵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作弧,交☉O于点B,点C,
∴OB=OC,AB=AC,
∴AO垂直平分BC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连接AB,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计算即可;
(2)连接OC、A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即可.
22.(2025·浙江二模)甲货车从A地前往B地,到达B地后停止,在甲货车出发的同时,乙货车从B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A地,到达A地后停止,(甲货车的速度小于乙货车的速度),两车之间的路程y(km)与甲货车出发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的折线所示.
(1)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乙货车到达A地时,甲车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3)经过多久两车相距200km.
【答案】(1)解:∵当x=0时,y=240,
∴A,B两地相距240千米.
(2)解:甲货车的速度为240÷6=40(km/h),
240-40×4=80(km).
答:乙货车到达A地时,甲车离B地还有80km.
(3)解:乙货车的速度为240÷4=60(km/h),
当相遇前,两车相距200km时,得(40+60)x+200=240,
解得x=0.4,
当x=4时,y=40×4=160,
160<200,
当相遇后,两车相距200km时,得160+40(x-4)=200
解得x=5.
答:经过0.4h或5h两车相距200km.
【知识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
【解析】【分析】(1)观察图象即可;
(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甲货车的速度,利用路程=速度×时间,根据甲车离B地的距离=A,B两地的距离-甲车行驶的路程计算即可;
(3)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乙货车的速度,分别计算相遇前、相遇后两车相距200km时对应x的值即可.
23.(2025·浙江二模)已知二次函数y=x2-tx-3.
(1)若二次函数经过(1,0),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1≤x≤5时,函数有最大值为6,求t的值;
(3)在二次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当时,总有,求t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把(1,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
1-t-3=0,
∴t=-2
∴函数解析式为y=x2+2x-3.
(2)解:∵二次函数开口向上,
∴当x=-1时,y=(-1)2-t·(-1)-3=t-2,
若t-2=6,解得t=8,
当x=5时,y=52-t·5-3=22-5t,
若22-5t=6,解得
(3)解:二次函数对称轴为,
∵t≤x1≤x2≤t+3
∴
∴t≤-6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应用
【解析】【分析】(1)把(1,0)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解析式中求出t即可;
(2)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闭区间上的最大值出现在端点,需分情况讨论端点处的函数值是否等于最大值;
(3)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在对称轴左侧递减,右侧递增;需保证t≤x1≤x2≤t+3完全位于对称轴左侧,从而函数在此区间内严格递减.
24.(2025·浙江二模)在⊙O中,AB为直径,点C,点D是⊙O上两点,分别位于AB的异侧,连结CD交AB与点E.
(1)如图1,连结BC,若∠ACD=3∠BAD,求∠BCD的度数;
(2)若点C是的中点,
①如图2,点E在BO上,若,求的值;
②若,直接写出的值.
【答案】(1)解:∵,
∴∠BCD=∠BAD
∵AB是☉O的直径
∴∠ACB=90°
∴∠ACD+∠BCD=90°
∵∠ACD=3∠BAD
∴4∠BCD=90°
∴∠BCD=22.5°
(2)解:①连接BC,BD,
∵,
∴∠DAE=∠BCE
∵∠BEC=∠DEA
∴△BEC∽△DEA,
∴
∵
∴
∵AB为直径,
∴∠ACB=∠ADB=90°,
∴C是的中点,
∴
∴AC=BC,
设BC=5a,
∴,DA=6a,
∴
②连接OC,
∵AB是☉O的直径,
∴∠ACB=∠ADB=90°,
∴C是的中点,
∴
∴AC=BC,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A=OB,
∴CO⊥AB,
∴∠COE=90°;
情况一:点E在线段OB上,
连接OD,过D作DH⊥AB于H
∴∠OHD=∠COE =90°
∵∠OEC=∠HED,
∴△OEC∽△HED
∴
设OC=OD=OA=5r,则DH=4r.
在Rt△ODH中,OD2=DH2+OH2,即(5r)2=(4r)2+OH2,
∴OH=3r,
∴AH=OA+OH=8r,
在Rt△ADH中,
,
∴;
情况二:点E在线段OA上,
连接OC,OD,过D作DH⊥AB于H
∴∠OHD=∠COE=90°,
∵∠OEC=∠HED,
∴△OEC∽△HED
∴
设OC=OD=OA=5r,则DH=4r,
在Rt△ODH中,OD2=DH2+OH2,
即(5r)2=(4r)2+OH2,则OH=3r,
∴AH=OA-OH=2r,
在Rt△ADH中,
,
∴
【知识点】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A;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可知∠BCD=∠BAD,再根据∠ACD=3∠BAD,即可求解;
(2)①连接BC、BD,先证△BEC∽△DEA得出,由点C是中点得AC=BC,设BC的值,用勾股定理求出AB,最后根据三角函数定义求出cos∠BAD的值;
②分点E在线段OB上和OA两种情况,作DH⊥AB,利用△OEC∽△HED得边的比例关系,设OC=5r,通过勾股定理求OH和AD,再根据分别计算两种情况的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