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课题:《场景歌》
内容分析: 课文是一组量词归类识字,把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场景图中,以歌谣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朗读中,欣赏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量词表达方式。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认识“帆、艘”等生字,会写“处、园”等字,会写“花园、石桥”等词语,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 语言运用:了解不同事物量词的不同表达。能仿照课文,用量词表达生活中的事物。 思维能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审美创造: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帆、艘”等10个生字,会写“处、园”等10个字,会写“花园、石桥”等6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了解不同事物量词的不同表达。 【教学难点】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说出数量词,并利用数量词说出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情境导入:小朋友们,大自然就像一座神奇的大乐园,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当个小探险家,和老师一起去探秘呀?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密语”的世界,解码汉字里的自然之歌,成为最棒的汉字小侦探和自然小歌手! 活动流程:畅游“歌谣乐园”,探秘汉字规律——“场景”小站 (《场景歌》)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导入,回顾场景
1.朗读回顾:创设语境,练习运用量词 。 我们来到美丽的大海边,看到了一( )海鸥,一( )帆船,一( )军舰,一( )港湾;我们又来到乡村田间,看到了一( )鱼塘,一 )稻田,一( )垂柳,一( )花园。 情境延续: 小侦探们,上节课我们发现了“舟字旁”密码,现在让我们继续出发收集后两个场景的密语吧! 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第1、2小节,回顾海港、山村场景。 在老师引导下,明确本课任务:继续探秘后两个场景,收集更多密语和密码。
设计意图: 通过认读生词和朗读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朗读,第1、2小节内容,巩固已有知识,为新知学习搭桥。
第二节:探秘场景——山水景色图
1.看图想象: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第3小节,想象你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引导学生说出:小桥、流水、绿树、翠竹、鸟儿鸣叫,环境清幽)。 2.文中寻宝: 朗读第3小节。 3.识词认字: “翠”字形识记相对较难,可以从图画入手,通过图画形象感知“翠竹”的绿,明白“翠”表示绿色;还可以通过组词引出“翠鸟”一词并出示翠鸟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翠鸟羽毛的颜色,从而明白“翠”字上边羽字头的表意功能。 (1)指导识字。(出示图片:一座石桥) ·桥:“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座:这个量词生活中比较常用,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如一座山、一座房屋等。 闭眼听老师朗读第3小节,想象公园景象(小桥、流水、绿竹、飞鸟),并描述感受。 朗读第3小节。 结合图片理解“翠竹”(颜色、植物)。 关注并体会量词“一道”、“一座”、“一丛”、“一群”的用法。
通过“看图想象/看图理解”和“文中寻宝”,引导学生理解公园的清幽环境建立图文联系。结合语境识字学词: 在具体场景中学习生字新词。 深化量词感知: 体会“道、座、丛、群”与不同事物的准确搭配。
第三节:探秘场景四——少先队员活动图
1.看图理解: 出示少先队员活动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谁?” (引导学生观察队旗、铜号、红领巾)。 2.文中解密: 朗读第4小节。重点理解“红领巾”。 (1)出示文中句子: 一面队旗 一队“红领巾” 引导学生思考:“队”在第四小节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吗? 点拨:一面队旗的“队”指的是少先队队旗;一队“红领巾”的“队”是量词,用于成队的人或事物。 (2)教师提问: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图片和自身经验理解:指代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是借代手法)。 3.认识“铜号”。 场景中写了一面队旗,一队“红领巾”,还写了一把铜号,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铜号”。 小结: “形声字的形旁常常能告诉我们这个字的意思,就像‘舟字旁’告诉我们和船有关。这是我们破解汉字密码的重要方法!” 观察图片,描述少先队员活动(举队旗、吹铜号、欢笑)。 朗读第4小节。 重点理解“红领巾”借代义: 思考并回答老师提问,理解“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 结合图片/实物认识“队旗”、“铜号”、“红领巾”。
第四节: 朗读指导,品味韵律
1.教师范读,突出节奏感 学生拍手读、跺脚读、同桌对拍读,感受歌谣的节奏韵律。 尝试用不同的速度读(轻快、舒缓),体会不同场景的氛围。 2.画面之美: 配乐朗读(选择轻快或优美的背景音乐)。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听完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尝试背诵: 借助图片或者板书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第四节: 朗读指导,品味韵律
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2.指导书写生字“队、旗、领、巾”。 (1)指导书写“队”。示范书写“队”,提示要点: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左窄右宽,“人”的两笔要伸展,结构紧凑些。 学生练写,展评,再练写。 (2)指导书写“旗”。 示范书写“旗”,提示要点:左窄右宽,顶部左低右高,右上撇、横与“其”字要紧凑,“其”字横与横之间要等距。 (3)指导书写“领、巾” ①指名认读,提示读准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 ②学生练写,交流书写要点:写字时注意“领”左窄右宽;“巾”是独体字,第三笔要写在竖中线上。教师展评后学生再练写。 3.总结收获: “小侦探们,今天我们成功收集了完整的《场景歌》密语!我们欣赏了四幅美丽的场景(指板书),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特别是发现了‘舟字旁’这个汉字密码,还学会了准确使用量词。” 听老师范读,感受节奏。 参与多种形式朗读: 拍手读、跺脚读、同桌对拍读(体验节奏)。 尝试用轻快或舒缓的速度朗读(体验不同氛围)。 配乐朗读(融入情感)。 仔细观察老师范写,特别注意结构比例(左窄右宽/等宽)、笔画穿插避让关系和关键笔画的特点。 跟随老师进行书空练习。在课本或习字册上认真描红。
设计意图:感受语言韵律美: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范读、拍手读、配乐读、变化速度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歌谣鲜明的节奏感和和谐的音韵美,体会其“歌”的特点。 深化画面想象与情感体验: 配乐朗读和“闭眼听读说画面”活动,促使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融入情感(如公园的宁静、少先队活动的欢乐),更好地理解内容。 促进语言积累: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借助图片和板书尝试背诵,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掌握字形结构与书写规范: 重点指导多个左右结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特点和关键笔画位置。 提升朗读能力: 指导不同的朗读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节奏感和表现力
拓展作业: 我是小诗人: 模仿课文句式,说说校园或教室里的场景(如:一道走廊,两排教室,三张讲台,几盆绿植。一群学生,一片书声,一阵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