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雕塑之美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雕塑艺术形式,使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材料等有基本的了解,初步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认识、发现、感受雕塑的美感及其在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能力:学会欣赏雕塑作品,初步掌握分析、鉴赏雕塑作品的方法,运用语言评述作品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情感:感受雕塑的美,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身边艺术的审美意识。
2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美术,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学习的能力,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身边的雕塑出发,激发学生赏析的主动性,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雕塑艺术的美,感受学习的乐趣。
3重点难点
感受雕塑的美感
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4教学过程
(一)认识雕塑:
1、老师播放短片:石刻及泥塑的制作过程片断。请学生仔细观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用的是什么材料?
生:观看、回答
2、通过阅读教材第32页,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什么是雕塑?
(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认识雕塑)
(二)了解雕塑:
1、分类:
1)师:出示两件雕塑作品,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视
觉效果有何不同?
生:观察、比较、感受、发表感想
2)师总结圆雕与浮雕的区别。
3)学生分析自带的雕塑属于哪种雕塑。
生:互相观赏
(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看、比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了解雕塑的形式并从中体味雕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材料:
1)通过触摸真实的雕塑感受材料的材质特点。
2)摸摸自己的雕塑告诉同学你的感受。
生:互相观赏、触摸
3)课件出示多种材料制作的雕塑,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说出来。
(意图:从身边的雕塑入手,结合课件,使学生在触摸、比较中了解雕塑作品材料的多样性)
3、功用:
1)学生观看生活照片。
2)课件出示家乡的雕塑,师生共同欣赏(师适当解说、引导)
a、老虎滩公园雕塑
b、海之韵广场雕塑
c、星海广场雕塑
总结:雕塑艺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能够折射出城市的文化底蕴及城市个性,反映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意图:围绕学生熟悉的雕塑展开,让学生了解雕塑在人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欣赏雕塑,了解欣赏的方法
1、赏析《人首翼牛》
1)学生初步观察作品
2)教师简介《人首翼牛》
3)师生共同总结欣赏的方法。生:谈论回答。
教师板书:作品时代、观察作品、对作品的评价、个人感受……
(意图:让学生了解欣赏雕塑的基本方法)
2、赏析《卢舍那佛》
1)组内根据同学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交流。(时间2分钟)
2)汇报
(意图:通过中外古代雕塑的对比使学生接触不同的艺术风格,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课件出示:《和平少女》、《蒸蒸日上》、《女人座像》、《红蓝黑》
1)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对比古代与现代雕塑作品,在造型、材质、放置的
地点等方面有何不同?
2)打开教材分组欣赏、讨论(由组长带领同学进行分析)
3)汇报
(意图:通过古代与现代雕塑作品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现代雕塑的艺术风格)
(四)体味雕塑:
1)课件:希腊奥运会开幕式的一段表演,巧妙地让真人装扮成雕塑的样子
让我们联想到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艺术与体育的完美碰撞带给我们的是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2)让学生模仿真人雕塑并出示模仿规则。
3)学生模仿,教师拍照。
(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雕塑的美感,在模仿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五)延伸:
1)课件出示米开朗基罗、罗丹、潘鹤等大师的照片及代表作
2)课件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
结束语:在生活中如学校、社区、上学的路上一定还有很多雕塑艺术品,希
望同学们能把它进行拍照或写生与同学交流欣赏,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触。美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发现它们、关注它们吧!
课件36张PPT。雕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