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观察和分析生活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透视现象,学生更了解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原理。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的表现空间立体感是绘画作品更真实。21教育网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21cnjy.com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并且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其实五年级学生对于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早就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到了,为使学生把感应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过称中我还是要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透视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这种理性化、抽象化的知识会感到难度较大,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进行渗透,做好铺垫,如课前提出相关问题、预习教材、收集相关资料等。
3重点难点
1、
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和讲解,能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
2、
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21·cn·jy·com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
师:游戏:以两个粉笔盒为例,怎样才能在不改变粉笔盒的形状的前提下,让两支粉笔盒看起来不一样大?
学生回答问题:(一个盒子离我们眼睛近,一个盒子离我们眼睛远。)
师:提问:那么在生活中也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这样的现象,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大,而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小,这种现象就是景物的什么现象?出示(透视现象的概念)
生答:透视现象,如:远处的高楼、远山等。
引出课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这么多有层次的,立体的景物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讨论这个问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www.21-cn-jy.com
学生思考。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出示生活中关于透视现象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出示生活中关于透视现象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
生答:都是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以树木为例,观察近处与远处的变化,找一找有哪些透视现象?
生:分组讨论
两旁的树木向远方逐渐缩小,最后缩到一个点上。
活动3【活动】讨论
提问: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很多,谁愿意把你知道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通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作答: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
活动4【讲授】讲授
出示教材图片:通过课件的直观分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视平线,什么是消失点?
生边听边观察。
活动5【活动】欣赏
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透视现象的。
生观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透视现象,透视现象有哪几种?什么是消失点、视平线?对于这些知识你们都能理解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生:回答。
师:欣赏学生作品。
生欣赏,自由发言。
活动6【作业】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在教室或校园里找一处场景写生,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