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设计 (6)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设计 (6)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07-02 17:0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学生认识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表现身边的景物。
2学情分析
透视学作为一种理论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究竟了解多少还有待于发现,理论课相对比较枯燥,所以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只要激发出孩子的兴趣,他们还是很容易接受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相关知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表现身边的景物。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二)导入新课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1、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在一张平面的纸上画出立体的景物呢?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讨论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引导:“透视”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活动2【讲授】讲授
(三)讲述新课:
1、观察
(1)回忆一下离我们最近的人民路上的大树,你站在路的这边向远方看的时候发现了树有什么样的变化?(近大远小、近粗远细、近高远低)21教育网
总结:看来你们平时对生活都有着细致的观察,我们刚总结的树木近大远小等这些现象就叫做透视现象。
(2)除了树你还发现其他透视现象了吗?(路面近宽远窄)
(3)再仔细观察,近处的景物向远处延伸发生了什么变化?
(渐渐缩小,最后缩到一点上)
总结:这一点就叫做消失点,通过这一点的水平线叫做视平线。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回忆,学生对“透视”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2、探究
(1)我手中的盒子你能看到几个面?(一个、两个)
(2)根据我们刚总结的透视规律,想一想如何画出方盒子的透视。
【设计意图】进过初步实践深入了解如何绘制透视现象。
3、欣赏
(1)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现在我们去看看艺术家是怎样处理画面中的透视现象的?
(这幅作品是荷兰画家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尔尼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的道路》
,这是一
条普通的乡村道路,两边高高的树木通向远方,道路两边是乡村的田园,
不远处,教堂和农舍的房子依稀可见。在田间和路上,有二三农夫的影踪。尽管这是一幅普通的乡村景色,但霍贝玛通过巧妙的远近透视,使它具有诗一般的田园情趣,给人一种明朗宁静的美好感受。此画被认为是风景画
中的稀世之作。)21cnjy.com
(2)看一看其他同学是如何处理景物的透视现象。
【设计意图】欣赏大师以及同龄孩子的作业,巩固新知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