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发现生活中的透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象。了解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更好地表现空间感,使绘画作品更真实。
2.技能目标:初步懂得透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描绘能力,能较正确地分析和画出场景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逐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意目标:有留意观察的习惯和探究生活中近大远小透视现象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的现象,但是,他们没有分析过透视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为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在创作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地关注局部细节,容易把景物画歪。2·1·c·n·j·y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分析透视
教师出示两张风景图片,一张平面的,一张有透视现象的。提问:哪张图片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得出:有透视现象的那张图片空间感更强烈。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粘出有透视现象的图片。提问:为什么它给你的空间感最强烈。
学生回答:画面中的景物越来越小,最后变成一个小点,所以空间感最强烈。
师小结:离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大、宽阔,离我们远的物体比较低矮、窄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现象。
板书:透视现象
活动2【讲授】联系生活了解概念。
1、消失点:
随着视线的延伸,景物会逐渐汇聚一点,这个点叫消失点。
学生顺着教师指的方向,感受景物逐渐向一点聚拢。认识消失点。
提问:消失点的位置可以变动吗?
出示两张消失点在画面不同位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师小结:想突出左边的景物,消失点就往右移;右边的景色美,消失点就往左移。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消失点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
2、视平线: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通过消失点的这条水平线。让学生了解视平线的位置。通过观察,发现视平线与地平线之间的关系。21教育网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这条线叫视平线。视平线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平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重合。为了让学生了解视平线是与眼睛平行的水平线,教师用手比一比自己的视平线,教师:看,老师的视平线在这儿,你们的视平线在哪里?21cnjy.com
学生用手比一比自己的是视平线。
教师由站姿改为蹲姿,以此让学生了解视平线的位置是不固定的。
通过对照生活中的景象,让学生了解视平线的变化,如果想表现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视平线就要高一点,想表现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视平线就要低一点。21·cn·jy·com
3、消失线:
在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消失线的规律。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向下,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越远越向上,景物的轮廓与消失点的连线叫消失线。
学生观察视平线以上和视平线以下景物的消失方向。
活动3【活动】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消失线夹角处天空和道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从而总结出树的透视规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察、思考,发现树的透视规律有:近高远矮、近粗远细、近疏远密。
2.
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北京颐和园长廊中横梁与树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通过观察横梁的变化,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www.21-cn-jy.com
活动4【练习】新型媒材创新表现
教师演示如何运用沙画表现透视现象。
1、视平线。首先确定视平线。如果想表现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视平线就画低一点。
2、消失点。如果想表现的画面左右两边都很美,消失点就可以放在视平线中间。
3、消失线。视平线以上的景物越远越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下,视平线以下的景物越远越向上。左右两边的三角形里是树,上边是树冠,下边是树根。学生通过教师示范了解消失线与树冠、树根之间的关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第一棵树离我们最近、看得最清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要把它画的最生动、具体。画第二棵树时,要离第一棵树远一点,体现出近疏远密,拉开它们之间的距离,才能为后面的“密”提供条件。
5、画栏杆。在画面的另一侧,教师画一些歪的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要倒的栏杆。学生发现栏杆好像要倒了。教师通过图片讲解,分析景物要与纸边平行,并演示局部修改的方法,重新填画栏杆。
6、画环境。完成一幅表现透视现象的风景画。
活动5【测试】艺术实践感受透视
1、作业要求:
运用透视知识,创造一幅有透视现象的风景画。
2、创作:
学生大胆的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景物。
活动6【作业】评价、小结
1、评价:
(1)能够有目的的安排视平线与消失点的位置。
(2)能够运用透视现象在平面上表现。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点进行评价。
2、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视平线和消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并尝试用沙画的形式表现了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你们的作品非常棒,那么除了用沙子表现其实我们还可以用很多种的绘画工具来表现,以后我继续研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