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5课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景观察和视频观看,感知生活中存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现象。
2.通过课本中的名画欣赏和课堂实景观察结果展示认识视平线、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
3.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初步了解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并利用收集的图片或课堂实景做到在绘画当中
进行基本运用;
4.通过实际分层作业训练,让学生在绘画中简单运用透视现象。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分析(1)学生经过小学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的学习,已经比较熟练掌握了儿童绘画的基本步骤和基本的绘画知识。(2)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方法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粗浅的鉴赏知识。
2.学生已有能力分析:已具备在二维空间进行儿童画绘画和创作的能力。
3.学生特点分析:喜欢动手、好参与,具备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创造性,不喜欢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不喜欢专业术语的学习是11-12周岁孩子的共性。我所面对的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学习基础较好,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反应快,动作也较快。只要善于引导,活动组织得当,他们能够和老师一道达成学习目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视平线和消失点的作用。
难点:将所学的透视知识初步运用到绘画当中。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感知透视、认识透视、领悟透视、实践透视、课堂小结
活动一:去不同的地方观察实物的远近、大小、宽窄等的变化情况,并将情况进行汇报
活动二:认识透视:对透视进行认识,识记透视的概念
活动三:领悟透视:1.教师追问:为什么我们在站着与坐着看到的讲台的面不一样多呢?
引发学生的质疑、思考21教育网
2.拿出小盒子,让学生观察,汇报观察结果。分析观察到不同结果的原因。让学生感悟视平线的作用。
3.小结:视平线就是与画者视线平行的水平线。
4.利用展台,投影书中的名画《米德尔哈尔尼斯的道路》,引导学生感知视平线与消失点。
5.抽三名前面不同组的学生起立回答观察到讲台有多少个面,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联系实际学习。
6.当堂训练:分组观察《北京颐和园长廊》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让学生(1)寻找消失点。(2)以廊柱、地面为观察点,体会远近变化的同时,找到自己看到的视平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与补充,教师之后做评价与补充。(3)齐读书中介绍的透视的用途文字。学生通过教师讲解与观察真正领悟透视的用途。21cnjy.com
活动四:实践透视:(1)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本上或自己收集的图片,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2)在教室里找一处场景,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导。(3)作业展评与自评,教师作要求:自评要求说出自己是怎样利用透视原理进行表现的,评价他人的作品要从画面上观察,同时要尊重他人。21·cn·jy·com
课堂小结: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并进行基本画法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