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安徽省合肥四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安徽省合肥四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2 16:1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卷
语文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韩愈的“ , ”(《晚春》)借草木留春展现生命活力;杜牧的“ , ”(《泊秦淮》)于朦胧夜色中暗含深沉忧思;周敦颐的“ , ”(《爱莲说》)则借莲的芬芳挺立表达对君子美好气质的赞美;
(2)诗以言志。杜甫《望岳》中“ , ”两句抒发了勇攀绝顶、俯视群山的豪情壮志。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两句尽显其高瞻远瞩、无畏艰难的胸襟。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2分)
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在坟墓四周摆上了用枞树枝编成的花环,仿佛给这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篱笆。陡坡上笔直的松树高高sǒng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这儿是小城的近郊,静mì而又冷清,只有松林在轻轻地低语。大地回春,空气中散发出春天泥土清新的气味。就是在这里,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出身贫贱、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过上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sǒng( )立 绿草如茵( ) 静mì( ) 奴隶( )
(2)以下短语的结构类型与“英勇就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大地回春 B.出身贫贱 C.献出生命 D.清新气味
(3)以上文段节选自《_____ 》,作者是_______。(2分)
(4)请结合整本书和“他”的经历,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句子。(3分)
示例:他在高烧昏迷、伤寒缠身时,仍跳进刺骨冰河打捞木材,他这种顽强不屈的斗志,永远激励着我们。
3.“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合肥第四十五中七(1)班准备在暑期开展“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13分)
(1)班长正在拟定假期实践活动流程,下图中有些地方需要你完善,可参考右图漫画。(4分)
①: (1分)②: (2分) ③: (1分)
(2)班主任王老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假期“孝亲敬老”实践活动情况,在线上召开了家长交流会,家长们纷纷留言交流。(9分)
小安爸爸:小女在假期学习的同时能孝亲敬老,还跟她妈妈学会了做四、五道菜。
小徽奶奶:我年纪大了,隔代教娃有些吃力。孩子有些调皮淘气,希望各位老师和家长赐教!
小合妈妈:孩子反感我进班级学习群,对我说话一点也不客气,要向各位求取良策,我定当采纳。
小庐爸爸:我家孩子虽然天天上网,但对待长辈还算孝顺。如果需要,我乐意分享一些高见……
①以上留言中加点的“敬辞”或“谦辞”有一处使用不够得体,应将___改为____。(2分)
②小安爸爸留言中标点使用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③王老师看到小南爸爸的留言,马上在群里“点赞”;小安爸爸也回赞王老师,表达对老师们的感谢。依照语境要求填空。
王老师:同心同德,鼓励督促施良策。
小安爸爸:感谢老师们线上线下的辛苦付出!老师是园丁,一直呵护培育造就着祖国未来的英才。
小安:爸爸,你的留言只要稍作增删,就可以和王老师的赞语构成一副对联了,瞧:_______。(2分)
小安爸爸:嗯,这样对得真好!
④王老师特别关注小合妈妈的留言,择时向小合了解情况,依照语境完成相关对话。
小合:王老师,您建了学习交流群。我妈非要加进来,我认为她不信任我,就想监视我。所以就硬要让她退出来!
王老师:我觉得你如果转变思维,换个说法,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你可以这么:__________。这样你妈也许就会欣然接受你的意见了。(3分)
二、阅 读(55分)
【一】我父亲汪曾祺的画(20分)
●汪潮
①父亲会画画,喜欢画。家里曾有一本莫扎特的歌剧曲谱,印刷很精美,封底是淡黄色的硬厚纸。父亲在封底上画了一幅钢笔画头像,线条流畅,笔法飘逸。
②我和姐姐汪明正在上小学,都爱画小人,我问姐姐:“这画的是谁呀 ”姐姐琢磨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是爸的自画像!”我们俩哈哈大笑,“什么呀,一点都不像,爸的眼睛哪有这么大,爸哪有这么漂亮!”自此,我们对父亲的绘画水平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评价。
③父亲对于我们喜欢去的珍宝馆、钟表馆没有什么兴趣,他愿意去的是绘画馆。绘画馆的展品经常换,但父亲对这些画却非常熟悉,如数家珍,他告诉我这幅宋徽宗的工笔花鸟有什么特点,那幅郑板桥的字是什么内容。有一次一迈进绘画馆的门还隔得老远,他就指着一幅画说:“唐寅的。”走到跟前一看,果然。父亲十分得意地笑了。
④后来,父亲画了一幅画压在玻璃板下面,半本书大小的元书纸上画了一只长嘴大眼鸟,一脚蜷缩,白眼向天。旁边有八个字:八大山人无此霸悍。哥哥汪朗的一个同学看了问,这是什么意思 哥哥笑嘻嘻地说,八大山人是清代一个很有名的画家。那个同学说:“噢,明白了,就是说八大山人也没这么狂!”这幅画是父亲宣泄情绪时画的,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⑤70年代末,父亲开始恢复写作,心境渐渐开朗,有时高兴了画点画儿。他喜欢舒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他先是给好朋友朱德熙画了幅墨菊,花径如掌,花 如丝。有几个朋友看到了很欣赏,都要父亲画。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其时条件很简陋,父亲舍不得买宣纸,连颜色都没有,只有墨色一种。之后父亲终于有了一间自己的屋子。尽管极小,尽管集写作、睡觉、待客于一室,但他已经很知足了。原来他想写字,却没有一张桌子,有时我上夜班睡觉刚起来,他就急急忙忙冲进来,铺开稿纸就写。我们都笑说,老头就像只鸡,憋好了一个蛋,却没有窝来下。搬家后,母亲为他买了一张大书桌,父亲这才正正规规地画起画来。很快,他的小屋就到处堆满了画好的画,一卷卷,一堆堆,有时候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A】我经常横加指责:“爸.你画的花,杆子都这么老长、是不是底下不会画了,只好一笔拉下来 ”父亲对于我们这些毫无道理的“攻击”,除了翻翻白眼,置之不理以外,别无他法。父亲很能凑合,有时候颜料用光了,他竟用菠菜汁代替绿色,牙膏充当白色,还洋洋得意。多年后,我们整理他的画稿,一眼就看出哪张是用菠菜汁画的——绿色已经变成赭石色了。
⑥随着父亲在文学界名声大起来,他的“画名”也渐渐传扬。一些朋友开始向他索画,父亲认真地为人作画,丝毫不亚于写作,在画上题字作诗,真是要花费一番工夫。父亲写了字,画完画,尽兴了,就丢在一边不管了。毕竟这不是他的主业,他要写作,买菜,给我们做饭,有时还要背着母亲喝点酒。
⑦父亲自己说:“我从小学到中学,都‘以画名’。”我父亲有一些石印的画谱,我都看得熟了。路过裱画店,我都要进去看看画谱。他说,他画的是对生活的喜悦。有评论家说,父亲的小说里有“画意”。让我们奇怪的是,父亲19岁离家,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让他写字画画,他近60岁才重新开始作画,笔法却毫不生涩,十分圆熟,一如近60岁才又开始写小说散文而出手不凡。
⑧父亲去世后,一次徐城北先生见到我,谈起父亲生前很希望出一本书画集。这一下提醒了我们,于是把父亲多年积存的画稿都翻出来整理。【B】慢慢地一张一张认真地看,我们才明白,我们失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用对比手法贯穿全文,将父亲早期与后期的绘画水平进行鲜明对比,突出其绘画技艺的提升。
B.第③段父亲辨别唐寅画作时“得意地笑”,以细节化的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自信。
C.第⑤段“用菠菜汁代替绿色,牙膏充当白色”等句子,以朴素语言勾勒物资匮乏下的创作智慧。
D.文中“我们”对父亲画作的调侃式评价及父亲的反应,可以看出家庭氛围的轻松幽默。
5.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3分)
时间 事件 画作特点
我们上小学时 父亲画钢笔画头像 (1)
后来 (2) 霸悍狂放
70年代末 父亲给好朋友画墨菊 (3)
6.赏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很快,他的小屋就到处堆满了画好的画,一卷卷,一堆堆,有时候连个下脚的地方也没有。
7.本文为回忆性散文,文中“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是有变化的,请结合文中【A】【B】两处画线句子具体分析。(4分)
8.结合全文,说说汪曾祺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分)
【二】(19分)
清塘荷韵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空荡荡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最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几乎可以说,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③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④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小荷才露尖尖角”,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天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冷冷清清。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翅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什么东西,冷冷清清。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⑤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我总嫌这有点太少,总希望多长出几片来。于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天天到池塘边上去观望。但是经过了漫漫的长夏,凄清的秋天又降临人间,池塘里浮动的仍然只是孤零零的那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⑥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地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担心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⑦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现在摆在我面前的就是我楼前池塘里的荷花。自从几个勇敢的叶片跃出水面以后,许多叶片接踵而至。一夜之间,就出来了几十枝,而且迅速地扩散、蔓延。不到十几天的工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我无法知道,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反正从露出水面荷叶来看,每天至少要走半尺的距离,才能形成眼前这个局面。
⑧光长荷叶,当然是不能满足的。荷花接踵而至,而且据了解荷花的行家说,我门前池塘里的荷花,同燕园其他池塘里的,都不一样。其他地方的荷花,颜色浅红;而我这里的荷花,不但红色浓,而且花瓣多,每一朵花能开出十六个复瓣,看上去当然就与众不同了。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前几年才搬到朗润园来的周一良先生赐名为“季荷”。我觉得很有趣,又非常感激。难道我这个人将以荷而传吗
⑨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的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⑩我为我的“季荷”祝福。
(选自《季羡林散文》,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荷花”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从“不见荷花”到“种荷期盼”,再到“荷叶生长”“荷花盛开”,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B.作者在描写荷生长时,刻意淡化了四年的时间跨度,而着重描写荷叶突然成片扩张,这种处理方式是为了突出生命奇迹的文学效果。
C.文中多次引用古诗名句,如“小荷才露尖尖角”“半亩方塘一鉴开”,既增添了文化韵味,又巧妙烘托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D.文章结尾通过对比“残荷”与“春天的梦”,突出荷花的脆弱易逝,主要目的是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伤。
10.请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这些红艳耀目的荷花,高高地凌驾于莲叶之上,迎风弄姿,似乎在睥睨一切。(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绿道擎天,红花映日,把一个不算小的池塘塞得满而又满,几乎连水面都看不到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1.本文标题侧重“荷韵”二字,理应详写叶之神、花之韵。为何要在③-⑤段写种植和等待生长的过程 (4分)
12.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章标题《清塘荷韵》的丰富内涵。(6分)
【三】(16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忱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④,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⑤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间:偶尔。④槁枝:枯树枝。⑤巢:窝。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惟吾德馨 馨: (2)谈笑有鸿儒 鸿:
(3)俯仰四顾 顾: (4)乃引客就观之 乃:
1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宾 客 不 至 妻 子 不 觌 而 风 雨 雷 雹 之 变 有 不 知 也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6.【甲】【乙】两文主人公皆在简陋环境中自得其乐,但二人“乐”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由“读”至“懂“是一段心灵成长的旅行:读朋友的误解,读懂委屈包裹的真心;读父母的唠叨,读懂琐碎背后的深情;读老师的宽严相济,读懂师长的期许;读山水的风光旖旎,读懂自然的柔情……
请以“读懂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4)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5)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1) 耸 yīn 谧 lì
(2) D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4)仿写:他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后,仍坚持写作完成小说,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
3.(1)①“解“孝”字” ②好侍奉父母或晚辈侍奉长辈 ③经常与父母交流沟通,帮父母做家务。
(2)①“高见”应改为“拙见” ②去掉顿号
③示例:线上线下,呵护培育造英才
④妈妈,老师建学习群,是给家长、学生搭建一个共同学台,您加入进来后,可以从其他优秀的父母那里学到好的教育方法,用科学方法来教育我,是好事,您说对吗?
二、阅 读(55分)
【一】(20分)
4. A
5. (1)线条流畅,笔法飘逸,(2)父亲画了一只长嘴大眼鸟,(3)舒朗清淡;
6. “一卷卷”“一堆堆”,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画作数量之多,表现出“我”对父亲画作数量之多的惊叹和父亲创作热情之高;
7. 【A】处体现了“童年的我”对父亲画作的不理解和调侃;
【B】处体现了“成年的我”对父亲画作的认可和对父亲的敬意与怀念;
8. 热爱绘画、自信、随性洒脱、乐观、对生活充满喜悦、认真。
【二】(19分)
9.D
10.(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高高挺立、姿态优美、傲视一切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擎”“塞”准确生动,突出了荷花生长的旺盛和蓬勃的生命力。
11.展现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艰难历程,突出其顽强生命力,为后文描写荷花神韵和抒发情感做铺垫。
12.既指池塘中荷花的美丽风姿和独特韵味,又蕴含作者对荷花的喜爱、赞美及对生命顽强、生生不息的礼赞,“清塘”还象征作者内心纯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16分)
13.(1)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2)大;(3)看,回头看;(4)于是,就。
14.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15.(1)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6.【甲】文是主人公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情趣之乐,【乙】文是主人公享受读书学习,生活充实,心无旁骛的快乐。
三、写作(55分)
17.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