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地球的自转 同步练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中图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7-02 21:05:38

文档简介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基础达标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航天建设  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属于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其运行方向、周期与地球自转相同。读我国气象卫星在轨布局图,完成1~3题。
1.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为(A)
A.一天 B.三周 C.六周 D.一年
2.图示静止轨道卫星运行方向正确的是(B)
3.静止轨道卫星和地球自转运动的绕行中心都是(A)
A.地轴 B.太阳 C.月亮 D.赤道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时刻乙地居民进行的活动可能是(A)
A.看日出 B.工作 C.午休 D.吃晚饭
5.造成甲、乙两地人们活动不一样的原因是(A)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形状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中国古代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约为现在的两小时。人们根据十二时辰安排作息时间,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下图为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在十二个时辰内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有(C)
①季节变换 ②物影变化 ③海陆变迁 ④昼夜更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主要是受(D)
A.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影响
B.月球绕地球自转的影响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影响
D.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影响
能力提升
   地理实践  暑假,贵阳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在校园内给老师拍摄的四张从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四个时刻,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位置完全相同。据此完成8~9题。
8.拍摄照片时,老师面朝(C)
A.东 B.西 C.南 D.北
9.正午拍的照片最有可能是图中的(D)
A.① B.② C.③ D.④
  暑假,小明到北京旅游,入住宾馆时,他发现宾馆大堂墙面上四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一样。读图,完成10~12题。
10.造成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
C.地球自转 D.生活习惯
11.北京和伦敦的时间差异大,这是因为两地(B)
A.纬度相差大 B.经度相差大
C.文化差异大 D.经济差距大
12.北京时间(东八区)比莫斯科时间(东三区)(A)
A.早5小时 B.早6小时
C.晚5小时 D.晚6小时
13. 地理实践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中学八年级的小明同学做了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和地球仪(表示地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下图为演示实验时的瞬时照片。
【方向、周期】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一天(或约24小时) 。
【地理现象】
(2)小明同学观察到以下两个现象,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现象1 图中显示,北京是 黑夜 ,新德里是 白天 (均填“白天”或“黑夜”) → 地球自转产生 时间差异
现象2 再过几个小时,新德里即将进入 黑夜 (填“白天”或“黑夜”) → 地球自转产生 昼夜更替
【拓展应用】
  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小明拍摄了某校园内一幅日晷照片并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
(3)据图推测,日晷计时与地球的 自转 运动有关。右图中日晷晷针的影子朝向 北 方,据右图推测小明拍照的时间最接近 12 点。
(4)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B 。(填字母)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短 第1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基础达标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航天建设  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属于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其运行方向、周期与地球自转相同。读我国气象卫星在轨布局图,完成1~3题。
1.静止轨道卫星的运行周期为( )
A.一天 B.三周 C.六周 D.一年
2.图示静止轨道卫星运行方向正确的是( )
3.静止轨道卫星和地球自转运动的绕行中心都是( )
A.地轴 B.太阳 C.月亮 D.赤道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读图,完成4~5题。
4.图示时刻乙地居民进行的活动可能是( )
A.看日出 B.工作 C.午休 D.吃晚饭
5.造成甲、乙两地人们活动不一样的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形状
C.纬度位置不同 D.海陆位置不同
  中国古代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约为现在的两小时。人们根据十二时辰安排作息时间,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下图为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在十二个时辰内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有( )
①季节变换 ②物影变化 ③海陆变迁 ④昼夜更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主要是受( )
A.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影响
B.月球绕地球自转的影响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影响
D.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影响
能力提升
   地理实践  暑假,贵阳某中学地理实践小组进行了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在校园内给老师拍摄的四张从清晨到正午的背影照片,四个时刻,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位置完全相同。据此完成8~9题。
8.拍摄照片时,老师面朝( )
A.东 B.西 C.南 D.北
9.正午拍的照片最有可能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暑假,小明到北京旅游,入住宾馆时,他发现宾馆大堂墙面上四个城市的钟表时间不一样。读图,完成10~12题。
10.造成四个城市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
C.地球自转 D.生活习惯
11.北京和伦敦的时间差异大,这是因为两地( )
A.纬度相差大 B.经度相差大
C.文化差异大 D.经济差距大
12.北京时间(东八区)比莫斯科时间(东三区)( )
A.早5小时 B.早6小时
C.晚5小时 D.晚6小时
13. 地理实践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中学八年级的小明同学做了用手电筒(表示太阳)和地球仪(表示地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的实验,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下图为演示实验时的瞬时照片。
【方向、周期】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地理现象】
(2)小明同学观察到以下两个现象,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现象1 图中显示,北京是 ,新德里是 (均填“白天”或“黑夜”) → 地球自转产生
现象2 再过几个小时,新德里即将进入 (填“白天”或“黑夜”) → 地球自转产生
【拓展应用】
  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一天的时刻。小明拍摄了某校园内一幅日晷照片并绘制了日晷计时示意图。
(3)据图推测,日晷计时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右图中日晷晷针的影子朝向 方,据右图推测小明拍照的时间最接近 点。
(4)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填字母)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