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3.1 预防传染病 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生物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3.1 预防传染病 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生物学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3 08:0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13章 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1节 预防传染病
情景导入
去年冬天到今年的春天,流感在我国多个地区爆发,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流感是一种传染病,那么,什么样的疾病才属于传染病呢?对于传染病应该怎么预防呢?
一、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病毒 细菌 霉菌及其孢子 蛔虫及虫卵
2.病原体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课堂探究
二、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1.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及其预防
(1)流行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
(3)比较传染病流行三要素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概念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易感人群的途径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传染病的人群
举例 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或受感染的动物 空气、水和食物、接触、血液、土壤和生物媒介传播等 未患过某种传染病的婴幼儿等
预防 方法 控制传染源,做到“五早”,患传染病的动物及时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管理,进行消毒工作,消灭媒介生物等 保护易感者,减少或防止与传染源接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参加体育锻炼,接种疫苗等
三、认识常见的传染病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
1.蛔虫病
症状:常常厌食,进而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严重时造成腹痛等
传播:吃东西不洗手或生吃没洗净的瓜果,就可能感染蛔虫病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即:不随地大便;饭前便后洗手;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不喝生水;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消灭苍蝇。
2.肺结核
症状:全身不适、倦怠,咳嗽、有时痰中带血或咳血,午后常有低热、面颊潮红
传播: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患者的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
预防:可接种卡介苗;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等
结核杆菌 感染过程 危害
3.流行性感冒
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者会引起肺炎或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传播: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
预防:注意通风、消毒;减少出入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及时洗手;
加强锻炼等。
流感病毒 感染过程 危害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症状:发烧、干咳和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会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伴有其他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传播和预防: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与流感类似
5.病毒性肝炎
症状: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或肝区疼痛,有的可有黄疸或发热等症状
传播:一般通过食物传播,也可因注射带病毒的血制品或使用不彻底的医疗器械而感染
预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饮食、饮水卫生,做好食具的消毒工作;加强对血制品的管理,严格控制对带血污染物的消毒处理;及时接种肝炎病毒疫苗。
肝炎病毒 感染过程 危害
6.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症状: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眼部刺痛、有异物感、眼屎多、怕光、流泪等症状
传播: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感染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不用手揉眼;不共用手帕、毛巾,疾病流行期间不到公共泳池游泳。
四、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应急准备意识和防护能力
1.公共卫生安全不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事情,而是需要
全球性协作解决的问题
2.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
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
对措施的不同寻常的事件。
3.我国颁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课堂小结
一、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传染病:病原体引起,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3.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二、切断传播途径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病流行三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 ↑ ↑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控制 切断 保护
三、认识常见的传染病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
四、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应急准备意识和防护能力
课堂练习
1.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身体健康也是精神愉悦的基础,下列关于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传染病就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B.通风、消毒、勤洗手属于控制传染源
C.为了减少流感病毒的感染,通过注射相关流感疫苗来保护易感人群
D.可通过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B
B
2.流感高发期间,同学们绘制了流感传播示意简图作宣传,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唾液、鼻腔分泌物是传播途径
B.甲是易感人群
C.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传播带来的感染风险
D.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保护易感人群
3.一只蚊子在叮咬了甲后,又叮咬了乙。若甲的血液中含有丝虫病的幼虫——微丝蚴,乙被蚊子叮咬后也患上丝虫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传染源
B.微丝蚴是传播途径
C.乙被叮咬前是易感人群,叮咬后是传染源
D.可以通过切断传播途径预防该病,如消灭蚊子及其幼虫孑孓
4.家人患肝炎期间,为切断传播途径,应该( )
A.隔离并彻底治疗病人 B.对病人的餐具进行消毒
C.不随地吐痰 D.消灭吸血昆虫
B
B
5.为了防控甲流,教育部门纷纷决定各校暂不举行开学典礼、取消军训,这种措施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 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免疫力
6.蛔虫寄生在人的肠道里,可导致营养不良、消化道功能紊乱。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蛔虫病的是(  )
A.饭前便后洗手
B.水果洗净再食用
C.粪便经过处理杀死虫卵再作肥料
D.直接饮用生水
C
D
巩固提升
蚊子吸食了甲的血液后,又叮咬了乙,甲的血液中含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被蚊子叮咬后患上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根据传染流行的环节,在此过程中,乙的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