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1.“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上开展了“蛋白与核酸共起源及密码子起源的分子进化研究”和“空间用固液复合润滑材料的设计、界面作用机理及舱外验证”等科学试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形成的聚合物
B.在超声波、紫外线和放射线作用下,蛋白质易发生变性
C.液体润滑剂中,矿物油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分别为液态烃和酯类
D.常用的润滑剂有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聚苯乙烯等,这三者均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A.乙基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B.溴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
C.用双线桥法表示转化为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D.基态Cr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3.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4.下列实验操作或仪器使用错误的是
A.将饱和氟化铵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细口玻璃瓶中
B.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C.固体溶解操作中,为加快溶解速率可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垫陶土网加热
D.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便丢弃
5.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引发红色喷泉 B.证明水的组成
C.制备 D.收集氢气
A.A B.B C.C D.D
6.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的熔点低于 中引入的乙基改变了晶体的类型
B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在水面形成单分子膜,破坏了水分子间的氢键
C 中的键能比HCHO中的键能大 中有两组3中心4电子键,电子云分布更均匀,分子较为稳定,能量较低
D 石墨能导电 未杂化的p轨道重叠使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内运动
A.A B.B C.C D.D
7.X、Y、Z、M、W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仅Y、Z、M同周期,基态Y原子各能级上的电子数相等,W位于第四周期,基态W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余的能层均填满电子。由五种元素组成的某配离子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B.最高正化合价:
C.Y和Z的氢化物的沸点:
D.与W同周期的元素中,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与基态W原子相同的有2种
8.合成抗肿瘤药氟他胺的部分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溶液鉴别乙和丙
B.1mol丙最多可与发生反应
C.乙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最多有18个
D.甲、乙、丙分子中均不含手性碳原子,不存在对映异构体
9.科学家开发出首例无阳极钠固态电池(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放电时,a极为负极
B.放电时,向b极迁移
C.充电时,b极反应式为
D.充电时,a极净增4.6 g时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10.砷化硼晶体是具有超高热导率的半导体材料,其结构如图所示,若晶胞边长为an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态As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B.B原子的配位数为12
C.As原子位于B原子所围成的正四面体体心
D.B、As原子之间的最短距离为
11.我国科学家开发的铜-铬催化剂实现了RH(烃)和ArCHO(芳醛)合成(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已知:自由基,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奇数电子或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如·R、·Cl等。代表+2价铬离子。
A.路径1和路径2都产生了游离基
B.总反应不是理想的绿色化学反应
C.上述循环过程中,铜、铬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D.上述循环过程中,HCl是中间产物
12.粉末X可能由、、KI、、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分别取少量X,加入足量下列试剂,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 加入试剂 现象
① 蒸馏水 无明显现象
② 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棕黄色且产生气泡
根据实验现象,可知X
A.一定含 B.一定不含
C.一定含KI和 D.可能含和
13.已知反应 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发生上述反应,测得的平衡转化率与投料比以及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任意温度下可自发进行
B.平衡常数:
C.当时,反应达到平衡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可使A点移向B点
14.常温下,向酸溶液中滴加的NaOH溶液,溶液的酸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若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升高温度,溶液的酸度将减小
B.水的电离程度:
C.c点对应的溶液中:
D.常温下,
二、解答题
15.蓝矾常用于制备波尔多液、游泳池消毒剂等。以赤铜矿石主要成分为含少量、、为原料制备蓝矾的流程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的pH如表。
氢氧化物
开始沉淀的pH
完全沉淀的pH
(1)“酸浸”工序中不能用盐酸替代硫酸,其原因是若使用盐酸,则在“氧化、调”工序时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A,写出生成气体A的离子方程式: 。
(2)“氧化、调”工序中,需调节a的范围为 ;“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3)用标准溶液测定蓝矾样品的纯度,将样品溶于蒸馏水,逐滴加入标准溶液,三次平行实验均发现样品纯度大于测定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可忽略,可能的原因是 。滴定反应:
(4)以“滤渣1”为原料制备的部分流程如图2所示。补充下列流程中反应物的主要成分或操作步骤。① ,② 。
(5)取进行加热,其热失重曲线如图3.时,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 。
16.二氯异氰尿酸钠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杀菌能力持久,毒性较小,是一种适用范围广、高效的杀菌剂。二氯异氰尿酸钠在以上易溶于水,其溶液在温度较高时不稳定。一种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的装置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装有的吡啶溶液的仪器的名称为 。
(2)实验需要标准溶液。该溶液需经过NaOH溶液配制、基准物质的称量以及用NaOH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所用仪器或操作正确的是 填标号。
(3)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二氯异氰尿酸钠的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
步骤二:关闭,打开向A中滴加足量的浓盐酸,关闭,制备NaClO。
步骤三:氧化制备二氯异氰尿酸钠。制备NaClO溶液结束后,滴入尿氰酸的吡啶溶液,制备过程中要不断通入,反应结束后打开,通一段时间的。
步骤四:取装置D中溶液,冰水浴冷却、过滤、冷水洗涤、低温干燥得到产品。
反应结束后打开,通一段时间的的目的是 。
(5)二氯异氰尿酸钠优质品的要求是有效氯含量大于。通过下列实验检测二氯异氰尿酸钠产品是否达到优质品标准。
实验步骤:准确称取样品溶于适量的稀硫酸中二氯异氰尿酸钠在酸中可将氯元素全部转化为,用容量瓶配成溶液;取上述溶液于碘量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和过量KI溶液,密封在暗处静置;用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黄色,加入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恰好反应完全,消耗溶液。
已知:;
该样品的有效氯含量。
①滴定过程中,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
②产品中的有效氯含量约为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下列操作可能使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填标号。
A.滴定前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无气泡,滴定后尖嘴有气泡
C.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外还悬着一滴液体
D.锥形瓶盛放待测液前未干燥
E.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17.含碳化合物的反应在化学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回答下列问题;
(1)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1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某些共价键的键能如表所示。
共价键
键能 413 436 351 463 803
则 。
(2)在时,向不同体积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各加入,发生反应 ,反应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甲酸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1,图中h点时反应达到平衡。
①m点时HCOOH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②m、p两点,甲酸的浓度:m 填“>”“<”或“=”。
③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用含“”“”或“”的表达式表示。
④ 。
(3)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
①电池工作时,熔融碳酸盐中的移向电极 填“A”或“B”。
②写出正极上的电极反应: 。
③若负极消耗了已转化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的气体,则外电路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18.H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一种合成H的路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是 , B→C的反应类型是 。
(2)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F→G的另一产物是 (填化学式)。
(3)有机分子中N原子电子云密度越大,碱性越强。已知:烃氧基为推电子基。下列有机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填标号)。
a. b. c. d.
(4)写出G→H的化学方程式: 。
(5)在C的芳香族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i.含3种官能团;
ⅱ.苯环直接与氨基连接;
iii.有机物能与反应。
(6)以甲为原料合成芳香族化合物丁的微流程如图:
已知:甲→乙的原子利用率为100%,甲仅含一种官能团。
①试剂X为非极性分子,则甲为 (填结构简式)。
②丙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乙,则丙转化为乙的反应条件为 。
参考答案
1.D
2.D
3.A
4.A
5.C
6.A
7.A
8.B
9.C
10.B
11.B
12.C
13.B
14.D
15.(1)
(2)
(3)硫酸铜晶体失去部分结晶水或混有CuO等
(4) Cu、 蒸发浓缩
(5)
16.(1)恒压滴液漏斗
(2)B
(3)
(4)将剩余的氯气排入E中,防止污染空气
(5) 当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恰好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AC
17.(1)
(2) > 或 1:12
(3) A
18.(1) 邻硝基苯酚 取代反应
(2) 醚键、氨基 NaCl
(3)a
(4)
(5)10
(6) NaOH溶液,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