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施工的。在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中,无需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步骤是( )
A.PCR扩增目的基因
B.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某同学想从泡菜汁中筛选耐高盐乳酸菌,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泡菜汁样品,划线接种于一定NaCl浓度梯度的培养基,经培养得到了单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pH需偏碱性
B.泡菜汁需多次稀释后才能划线接种
C.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D.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均为乳酸菌
3.土壤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Ti质粒上的T-DNA片段转入植物的基因组。利用农杆菌以Ti质粒作为载体进行转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目的基因应插入T-DNA片段外,以防止破坏T-DNA
B.用Ca2+处理农杆菌,以利于其侵染植物细胞
C.Ti质粒是一种环状DNA分子,没有双螺旋结构
D.可以用PCR技术检测外源DNA是否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DNA上
4.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麦种子萌发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克隆猴中中、华华的培育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C.胚胎干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体外培养得到各种类型组织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生殖细胞不具有控制该物种遗传特性的所有基因,所以不具备发育的全能性
5.某一生物工程技术过程中出现细胞融合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则用聚乙二醇处理两种植物细胞后会直接出现膜融合
B.若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融合得到的细胞分别经过特定选择培养基筛选、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就可得到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C.若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融合得到的细胞可直接移植到受体母牛子宫内获得克隆牛
D.若为体外受精技术,细胞融合时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雌、雄原核
6.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的最适pH为7.0,发酵工程中通过以下代谢途径发酵生产L-谷氨酰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谷氨酸棒状杆菌进行发酵,其中心环节是发酵罐内发酵
B.发酵初期控制pH为7.0,后调为5.6,有利于提高L-谷氨酰胺产量
C.提高谷氨酸脱氢酶和谷氨酸合成酶的活性有利于提高L-谷氨酰胺产量
D.发酵结束后,采用适当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措施可获得L-谷氨酰胺
7.培育试管动物、克隆动物和转基因动物都要用到的生物技术有( )
A.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B.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
C.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D.目的基因的筛选技术、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8.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有时为了满足应用需要,会在载体中人工构建诱导性启动子
B.接受了重组DNA的受精卵,可直接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
C.若在②过程中培养到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酶处理,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
D.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故受体细胞可用胚胎干细胞代替受精卵
9.关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待分离DNA片段的大小,需用无菌水配制0.8%~1.2%的琼脂糖溶液
B.向琼脂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核酸染料后,需在沸水浴内加热至琼脂糖熔化
C.将PCR产物和电泳缓冲液混合后,需用微量移液器将混合液缓慢注入加样孔
D.待指示剂前沿迁移接近凝胶边缘时,需及时断电并取出凝胶置于紫外灯下观察
10.研究表明,精子进入卵母细胞时带入的少量miRNA可促进早期胚胎发育。重构胚不能正常发育是限制核移植技术的重要因素,为探究其原因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构胚需用电刺激等方法激活后才能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B.精子miRNA可通过改变重构胚中的遗传信息促进其正常发育
C.精子miRNA可通过提高重构胚中组蛋白甲基化水平促进其正常发育
D.与正常胚胎相比,重构胚中甲基化水平异常主要发生在胚胎孵化时期
11.用A和B两种限制酶同时和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假设限制酶对应切点一定能切开。两种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电泳分离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A和B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图中同一DNA片段得到6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图1中X代表的碱基对数为4500,Y是限制酶A的酶切位点
C.电泳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与凝胶的浓度、DNA分子大小和构象等有关
D.利用PCR技术从图1DNA中扩增出等长的X片段,至少需要3次循环
12.下图是“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选用植物细胞提取DNA 时需先研磨破碎细胞
B.所示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可能导致试管2中蓝色变化不明显
C.选用动物细胞提取DNA时,可选用鸡血提取
D.试管1的作用是证明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的NaCl溶液遇二苯胺试剂出现蓝色
13.下图为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培育的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卵子实际上是发育到MⅡ期的卵母细胞
B.过程①通过电融合法使供体细胞与去核的卵母细胞融合,形成重构胚
C.过程①、②分别应用了核移植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
D.中中、华华的性别由成纤维细胞的遗传物质决定
14.肺类器官拥有类似支气管和肺泡的结构,与人肺部组织结构功能相似,肺上皮干细胞诱导生成的肺类器官,可自组装或与成熟细胞组装成肺类装配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肺上皮干细胞的过程中要定期更换培养液
B.肺上皮干细胞分化程度高于ES细胞且具有组织特异性
C.肺类装配体形成过程中利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D.肺类装配体可用于研究肺部疾病的致病机制和开发药物等
15.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由于发生基因突变只能在添加了赖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以野生型菌株为材料,诱变、纯化赖氨酸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合成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因此培养基中无需提供氮源
B.①②④培养基中需添加赖氨酸,而③培养基中不能添加赖氨酸
C.影印时应将细菌原位转印至培养基③④,然后用涂布器涂布均匀
D.从④培养基中挑取乙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突变株
16.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不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葡萄糖等发生这种反应。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纤维素分解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鉴别培养基尿素是唯一的氮源
B.完成图中操作,接种环需经过4次灼烧灭菌
C.该方法也可用于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D.菌落周围的纤维素被降解后,可被刚果红染成红色
17.近期在“科学号”考察船对南中国海科考中,中国科学家采集了某海域1146米深海冷泉附近沉积物样品,分离、鉴定得到新的微生物菌株——拟杆菌新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培养基接入沉积物样品后,需要在低温厌氧培养一段时间才能获得含拟杆菌的培养物
B.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时可以得到纯种培养的拟杆菌新菌株
C.将采集的样品置于各种培养基中培养,仍有很多微生物不能被分离筛选出来,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某些微生物只有利用深海冷泉中的特有物质才能生存
D.藻类细胞解体后难降解的多糖物质,通常会聚集形成碎屑沉降到深海底部,推测拟杆菌新菌株为异养生物,作为分解者起作用
18.镇江陈醋具有“色、香、酸、醇、浓”之特色,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作为工业生产,镇江陈醋的酿制过程需要做到严格无菌
B.“淋饭”有助于提高发酵原料的透气性,有助于霉菌的糖化等过程
C.接种醋酸菌后的固态发酵需要“翻缸”,主要目的是抑制杂菌
D.后发酵时间越长,醋体中风味物质的不断堆积导致醋品更佳
19.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图示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活性蓝细菌水凝胶贴片,其有助于慢性伤口的愈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凝胶无需为活性蓝细菌提供有机营养物质
B.在接种蓝细菌前须将水凝胶灭菌后再调pH至中性或弱碱性
C.长期口腔溃疡的患者,其伤口不适宜使用该种水凝胶贴片
D.水凝胶贴片开发过程需考虑蓝细菌的储存耐久性等问题
20.实验小组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Bt毒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使小鼠产生相应的抗体,再从转基因抗虫棉中提取蛋白质电泳分离后和抗体杂交,然后加入带有特殊标记的抗体以显示出杂交带,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转基因抗虫棉中分离出的蛋白质相当于抗原
B.二抗可能是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一抗的抗体
C.若未显示出杂交带,则说明目的基因未导入受体细胞
D.图示操作的目的是检测转基因棉花是否产生Bt毒蛋白
二、解答题
21.狼爪瓦松是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其生产的黄酮类化合物可入药。狼爪瓦松野生资源有限,难以满足市场化需求。因此,目前一般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手段进行培养,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的数字序号代表处理或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狼爪瓦松植株乙、丙、丁的获得都需要利用 技术,④过程选用愈伤组织的细胞进行诱变的原因是 。
(2)启动②③过程的关键激素是 ,其中 过程需要光照。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蔗糖,原因是 。
(3)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的含量较少的次生代谢物。某同学认为,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利用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来提高单个细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你同意该同学的观点吗,并说明相应的理由: 。
22.美西螈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研究表明,美西螈的巨噬细胞在断肢再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为研究巨噬细胞的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制备了抗巨噬细胞表面标志蛋白CD14的单克隆抗体,具体方法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步骤⑤分别向小鼠注射 和 。
(2)步骤②所用的SP2/0细胞的生长特点是 。
(3)吸取③中的上清液到④的培养孔中,根据抗原—抗体杂交原理,需加入 进行专一抗体检测,检测过程发现有些杂交瘤细胞不能分泌抗CD14抗体,原因是 。
(4)步骤⑥从 中提取到大量的抗CD14 抗体,用于检测巨噬细胞。
23.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物的生殖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如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健康的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中,细胞B获取需对供体2注射 以便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使用 技术获得重组细胞,最终获得的良种小牛,该技术的原理是 。
(2)应用2中,将早期胚胎注入受体牛子宫内的技术叫 ,为使受体牛生理状况更适合完成该技术操作,要对受体牛进行 处理,以提高成功率。
(3)在应用2、3、4中,若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 ,得到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 时期才能受精。
(4)应用3可解决良种动物快速大量繁殖的问题:通过 技术获得二分胚①和②,操作时需将 均等分割。在此之前还可切取 的细胞进行性别鉴定。这种使良种生物大量繁殖的技术属于 (有性/无性)生殖。
(5)应用4中细胞进行定向诱导,可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在胚胎干细胞培养过程中除需要适宜的温度、无菌、无毒等环境条件以外,营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核苷酸,还要加入 。
24.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 HⅠ Bcl Ⅰ Sau 3AⅠ Hin dⅢ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 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 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 生理状态的大肠杆菌。
(2)扩增目的基因,研究人员需要根据 序列设计引物;在PCR反应前,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原料、酶等成分后离心,其目的是 ;适当提高复性温度可以提高PCR扩增的特异性,原因是 。
(3)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 ,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常用PCR鉴定,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的 。若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消耗了126个引物分子,则该过程DNA扩增了 次。
(4)若BamHⅠ酶切的DNA末端与BclⅠ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 ,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 (选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5)若用Sau3AⅠ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 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25.大豆是重要的粮油作物,提高大豆产量是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任务。我国研究人员发现,基因S在大豆品种DN(种子较大)中的表达量高于品种TL(种子较小),然后克隆了该基因(两品种中基因S序列无差异)及其上游的启动子序列,并开展相关研究。
(1)基因S启动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2)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将DN克隆的“启动子D+基因S”序列导入无基因S的优质大豆品种YZ。根据题19图所示信息(不考虑未标明序列)判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时,为保证目标序列的完整性,不宜使用的限制酶是 ;此外,不宜同时选用酶SpeⅠ和XbaⅠ。原因是 。
(3)为验证“启动子D+基因S”是否连接在表达载体上,可用限制酶对重组表达载体酶切后进行电泳。电泳时,对照样品除指示分子大小的标准参照物外,还应有 。经验证的重组表达载体需转入农杆菌,检测转入是否成功的技术是 。
(4)用检测后的农杆菌转化品种YZ所得再生植株YZ-1的种子变大。同时将从TL克隆的“启动子T+基因S”序列成功导入YZ,所得再生植株YZ-2的种子也变大,但小于YZ-1。综合分析,大豆品种DN较TL种子大的原因是 。
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份考试生物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C D C A A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C C B B B B B C
21.(1) 植物组织培养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因此它们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2)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③ 提供碳源(或能源);维持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平衡(防止原生质体皱缩或破裂)
(3)不同意;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物含量很低,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增加细胞数量从而增加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22.(1) CD14蛋白(CD14抗原) 分泌抗CD14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2)能在体外无限增殖
(3) CD14蛋白 参与形成杂交瘤细胞的B淋巴细胞种类多,有的不能分泌抗CD14抗体
(4)小鼠腹水
23.(1) 促性腺激素 核移植 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2) 胚胎移植 同期发情
(3) 获能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II中期)
(4) 胚胎分割 内细胞团 滋养层 无性
(5)动物血清(或血浆)
24.(1) Bcl Ⅰ和Hind Ⅲ DNA连接 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
(2) 目的基因(两端) 使反应液集中于微量离心管底部 特异性越高,则有更多的碱基互补配对,就更耐热
(3) 四环素 引物甲和引物丙 6
(4) (或) 都不能
(5)7
25.(1)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2) EcoRⅠ 酶切后形成的片段黏性末端相同,易自我环化;不能保证目标片段与载体定向链接(反向链接)
(3) 酶切后的空载体片段,启动子D+基因S片段 PCR
(4)品种DN的基因S上游启动子效应比TL强,使得基因S表达量更高,种子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