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龙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中国龙》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第六册第10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国龙文化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歌舞影视,还是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跃、奋飞等多种形式占据着醒目的位置,体现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蕴涵。
本课教学以龙的古今不同造型的艺术品等为载体,以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学习为主要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龙的演变发展过程,认识不同时期龙的造型特点,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活动,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中国龙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喜欢的形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仅仅只是对现代龙的形象有一个简单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设计主要就是通过对不同时期龙纹艺术品的赏析,使学生对龙的了解和认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龙的演变发展过程,认识不同时期龙的造型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欣赏评述活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体会中国龙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龙在今天所体现出的美好寓意。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龙演化发展过程,认识不同时期龙造型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龙的外形、线条,感受龙的动态。
5教学准备
教材、课件、图片、水粉颜料、棒棒彩等。
6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大朋友。你们看,他是谁?
课件出示现代龙的图片。(生:龙)
师:龙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龙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怎么样?(重要,崇高。)
师:生活中真的有龙这种动物吗?它是从哪来的?(生回答)
师小结:龙是我们祖先想象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你想了解它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中国龙》(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龙的魅力,了解中国龙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二、赏析探究
1.认识早期龙---玉猪龙
师:龙的形象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但几千年前,它可不是这样的!
看——这是新石器时代的龙!它跟我们现在了解的龙差别可真大啊!
师:同学们你觉得这时期的龙长的像什么动
物?(生猜测)
师:你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其实它是我们的祖先根据野猪的形象创造出来的。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对很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不知道为什么会打雷、会闪电,他们把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野猪作为自己部落的保护神,希望玉猪龙能够拥有超自然的能力,来保护自己!
你们看——玉猪龙头上圆圆的东西,像野猪的什么部位?(大大的眼睛)
尖尖的又像什么?(尖尖的獠牙!)
我们的祖先能用这种高度概括的方法创造出玉猪龙的形象,他们可真了不起!
师:再来看一看,玉猪龙的整个外形看起来像什么?(课件展示玉猪龙剪影。)
(学生回答。)
师:你很有想象力,早期龙的造型就是这么简单。
课件展示新时期时代的龙形饰品。
师:这条龙像什么(圆环,手镯),这个又像什么字母(C)?咱们能用语言描述出他们的外形,那能不能用画笔画出来呢?老师先来试一试。
(教师用线条画出玉猪龙的简单外形。)
师:看,容易吧,现在轮到你们了,拿出你们的棒棒彩和画纸,看谁画得又快又好!这三条龙,画哪一个都可以!
师点评:把你们的画举起来,互相欣赏一下!大家都很厉害,我们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画出来,说明我们的造型能力很强,还说明这一时期的龙外形非常的——(生总结:简洁)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玉猪龙,并用线画龙,可以更直观形象地了解早期龙简洁概括的造型特点。
2.排顺序
咱们熟悉的龙的外形,可比这些简洁的龙复杂多了。可见中国龙的外形就是从简洁到复杂,慢慢演化的!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有谁愿意上来试一试,把他们排列一下。
(请学生上台排列,下面同学跟着思考。)
师:你为什么要像这样排?(请学生说出理由。)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个演化过程,来进一步了解中国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中国龙的演化规律,同时也为下面更深入的了解中国龙的演化过程作铺垫。
3.欣赏商周时期龙玉佩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新石器时代最简单的龙。到了商周时期,龙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课件出示龙玉佩图片。
师:你看它首尾分开,开始像什么动物了?(蛇)头上长了什么?(牛角)龙的身上装饰的是什么?(花纹)
(课件放大龙身上的花纹。)
师小结:跟玉猪龙相比,这一时期的龙身体舒展开了,身上开始有了简单的装饰。
看,这都是考古学家发掘的商周时期龙的样式,它们型态各异,外形比原始社会成熟了许多。他们的身体都是什么样的?
(欣赏这一时期艺术品)
你能用弯弯曲曲的线条,画一条这样的龙吗?就像老师这样(课件展示老师作品),咱们试一试,好不好?
学生用简单的曲线画这个时期的龙。
师点评:大家画得可真好,有的是用单线表现了龙的动态,还有的是用双线,可以装饰花纹。
师:如果说玉猪龙蜷在一起给我们的感觉是静止的,那这一时期的龙给我们的感觉是——(生:运动的)
是的,这一时期的龙跟咱们刚才欣赏的玉猪龙相比,不仅身体舒展开了,而且还有了动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一时期龙身上的装饰花纹,感受其独特造型美,并通过用曲线画龙,体会其动态美。
4.欣赏秦汉时期的龙
师:这种动感到了秦汉时期就变得更加强烈了,看这是汉代的墨龙陶盘——课件出示汉代的陶盘。
师:这上面是用浮雕的艺术形式雕刻的一条龙。这条龙的身体也是弯曲的,跟商周时期的龙相比,这两种曲线一样吗?刚才的曲线展现了爬行动物的特点,那现在的曲线又展现了什么动物的特点呢?
咱们来看一看,这时期龙的头部有了什么变化?这么粗壮的腿像什么动物的腿?(老虎、狮子)尾巴像谁的尾巴?
再来看看龙的身上还是简单的花纹吗?(排列有序的鱼鳞。)
再看这是什么?(简单的翅膀)可是有了翅膀的龙有没有给人飞翔的感觉?(没有)你觉得它在干什么?(奔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它在奔跑的?光从身体能看出来吗?
学生描述,教师用线画龙。(腿部的动作和高高扬起的尾巴。)
师小结:你们很会观察!可以从流畅的线条和动作看出龙的动感!
师:你能想象一只大老虎在飞奔的时候,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充满力量、强壮,此时的中国龙,透出的就是这种力量美!
(欣赏本时期艺术作品。)
师小结:你看,他们都已经褪去了爬行动物的特点,外形开始像奔跑的走兽,强壮有力,充满气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仔细观察分析秦汉时期的龙身体发生的变化,体会其猛兽造型所透出的运动感与力量美。
5.欣赏唐宋——明清时期的龙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从商周到秦汉时期,龙的身体由蛇形转变为猛兽的外形。而到了唐朝以后,龙又有了新的变化。(课件出示云龙纹铜镜。)
这是唐朝的云龙纹铜镜,上面也是用浮雕的形式雕刻了一条龙。和陶盘上的龙相比,哪一个更复杂?哪里变复杂了呢?
(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说出:鳞片、身躯、角、爪子的变化。)
师总结:人们把动物身上最厉害、最漂亮的特征都融合到了龙的身上,并且每个时期都有变化,展示出我们祖先非凡的想象力。
师:这一时期的龙还是在奔跑吗?那它在干什么?(学生回答:飞)
你怎么看出来的?(从它扭动的身体。)
为了更好的衬托龙的动态,人们还在龙的周围添加了什么?
周围的云彩,让龙不在地上飞奔,开始腾云驾雾了。中国龙的本领越来越强大了!
(欣赏本时期艺术作品。)
唐宋以后的龙,大都是这样刻画得比较精美、华丽!而且除了祥云以外,人们还在龙的旁边添加水纹、花纹,来表示特殊的寓意。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同时,讨论环节的设置,可以调整课堂节奏,活跃课堂气氛。
6.欣赏九龙壁
师:咱们再来看一看上课开始我们看到的这条龙,它的身体还像猛兽的身体吗?
爪子变成了——5趾,显得更厉害,有气势。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条龙是从哪来的?(打开课本第20页。)
原来它是北海公园九龙壁上的龙。九龙壁,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你能看出来,龙的姿态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这条龙头朝哪?
(课件出示升龙、降龙、行龙、盘龙等。)
师:九龙璧上的龙姿态各异,刻画的栩栩如生,他们扭动着身体,仿佛就要腾空而去!
(播放龙的动画视频。)
师:我们的祖先创造出来的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早已成为万物之灵!你们看它能上天入地、翻江倒海,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而且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龙还成为了吉祥与幸福的化身,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我们都称自己为——“龙的传人”。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九龙壁和观看龙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姿态的龙,并感受中国龙的神奇本领及其深刻内涵。
三、拓展创新
师:接下来,我再给大家隆重介绍一位新朋友,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他。看,小神龙。
师:原来龙的演化并没有停止,它还可以这样变!你看小龙的外形有哪些新的变化?它还是蛇的身体吗? (拟人化造型、表情。)
传统的中国龙的形象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人们在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断的进行创新。
(课件出示可爱的玩具,精致的吊坠,形象简洁、内涵深刻的标志、雕塑和家居摆设,还有受大家欢迎的卡通形象。)
师:这种创新充满了时代气息,非常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而且我们相信龙的演化不会停下它的脚步,未来龙的形象还会接着变,你们说呢!
【设计意图】此环节展示了新时期龙的形象—小神龙,意在说明中国龙仍在不停地变化着,启发学生要不断创新。
四、课后总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和学生一起按照中国龙的演化过程进行总结回顾。)
师:中国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接着研究,还可以带上家人一起研究,来共同感受中国龙文化的博大精深。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中国龙的演化过程进行总结回顾,可以让学生对龙的演化过程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归纳总结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以“欣赏·评述”为主,围绕对中国龙文化的欣赏和评述展开。为了很好的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我主要在以下方面做探索:
1、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改变过去欣赏课“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老师引导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的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每个环节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广泛的文化情境,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欣赏作品的角度与准绳,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之“美”和“为何这样美?”。 在让学生欣赏不同时期龙的艺术品时,我会简单介绍那个时期的文化背景以及时代特点等,比如唐代的人们喜欢雍容华贵的风格,造就了龙纹的华丽、典雅等。通过这样的解读,引导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龙纹的演化与朝代的变迁、文化的发展关系密切。
3、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比如,大量电脑图片和音乐的使用,让学生在理性聆听的过程中,又有感性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4、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课教学设计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德育因素,通过探讨中国龙的象征意义,让学生在认识和理解龙文化的同时,学习中国龙的团结凝聚、奋发开拓的精神。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课件29张PPT。龙的传人新石器时代 玉猪龙东周 龙形佩汉代 墨龙陶盘汉代 龙纹汉代 瓦当秦 游龙谷纹壁唐 云龙纹铜镜小组讨论:
铜镜上的龙,跟汉代
陶盘上的龙相比较,哪
一个更复杂?
哪些地方变复杂了呢?宋 彩龙纹宝葫芦瓶元 青花龙纹卧壶元 青花龙纹大罐宋 龙梅瓶升龙降龙行龙盘龙龙的传人玩 具城 市 雕 塑家 居 摆 件吊 坠车 贴建筑装饰民间工艺鞋垫刺绣风筝草编工艺龙灯书法画龙赛龙舟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