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2 19:1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1.法国对巴黎和会没有彻底肢解德国感到不满,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政治经济上支持德国,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这反映出( )
A.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 B.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C.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D.战后世界秩序已经确立了
2.史末资私下曾对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凡尔赛条约》充满着一些细小的、比较不重要的规定,这些规定达不到有用的目的,却只会不必要地惹人生气。”这说明《凡尔赛条约》( )
A.埋下诸多矛盾隐患 B.建立起欧洲均势的国际新体系
C.使德国被分区占领 D.加剧了美日在远东地区的矛盾
3.《凡尔赛条约》签订之初,人们称它为“结束所有战争的和平条约”。但后来史学家们称它是“结束所有和平的条约”,其依据是该条约( )
A.未得到国联批准 B.稳定了欧洲局势 C.激化了多种矛盾 D.遏制了军备竞赛
4.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这反映《凡尔赛和约》( )
A.完全满足了法国人的需求 B.维护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益
C.不利于维护战后世界长久和平 D.成功实现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5.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黎和会后建立的世界“新秩序”( )
A.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没有改变一战前的世界秩序
C.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
D.彻底消除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6.“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它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这句话揭示了( )
A.确立了战后德国的优势 B.稳定了战后的国际秩序
C.协调了战胜国间的矛盾 D.为新的战争埋下了隐患
7.“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该公约是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波茨坦公告》
8.《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他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这说明( )
A.美国和英国仍未实现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B.日本完全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D.公约真正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9.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是20世纪上半叶召开的两次重要会议。通过比较两次会议,其相同点是( )
A.调整了战胜国在亚洲的关系 B.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调整了战败国在世界的关系 D.确立了一战后世界新秩序
10.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 )
A.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1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的“和平”体系,但其帝国主义掠夺性质又使它包含着多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成为潜伏着战争危险的体系。材料旨在说明,该体系( )
A.调整了战后列强之间关系 B.有利于全球经济恢复
C.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前后的20年时间,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这就是“20年的休战”,小约瑟夫·奈则称之为“一次幕间休息”。两人的言外之意都是:两次世界大战似乎就是一次大战的两个不同阶段罢了。这实质是表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A.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孕育了再次战争的可能
C.确立起美国世界领导权 D.调整了主要大国的关系
13.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残的行为之一。”这一评价意在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A.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
C.带来了战后世界稳定的新秩序 D.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激化
14.【战争与世界格局】
材料一 两次工业革命简表
发明者的身份 能源 领先的国家 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工人 A 煤炭 英国 蒸汽机用了80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家 电力、石油 美国、B 德国 电动机用了60多年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阅读材料一并根据所学知识,A和B处分别指的是什么?试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一战有何联系?
(2)材料二中的会议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以材料二中会议为基础,形成了一战后怎样的世界秩序?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生在1914—1918年的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一战结束后,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2)材料二中由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哪一地区的新秩序或者利益关系。
材料三 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代表签订了《九国公约》……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确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四 在一次世界大战的废墟上,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它为世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斗争的新方向。
(4)材料四中的新型国家与哪次革命有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矛盾重重,法国力图削弱德国,而英国担心法国过分强大,力图支持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企图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又遭到英法的抵制,据此得出这反映出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C正确;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是在二战结束之后,A排除;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主要表现为英法美等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与题干不符,B排除;题干重点不是反映战后世界秩序的确立,而是反映凡尔赛体系内部英法美之间矛盾错综复杂,D排除。故选:C。
2.答案:A
解析:史末资认为《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会惹人生气,说明该条约埋下诸多矛盾隐患,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伏笔,A正确。材料未提及建立欧洲均势国际新体系,B错误;德国被分区占领是二战后的情况,C错误;《凡尔赛条约》主要处理德国问题,与美日在远东地区矛盾无关,D错误。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诸条约、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诸条约共同形成了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次大调整,它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体系的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个体系所依据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实力对比势被打破,潜伏的种种矛盾必日益尖锐,新的争夺不可避免,这就决定了这个体系不可能持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得到了和会参与国的认可。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联盟实际上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真正稳定欧洲局势,由于分赃不均,它加深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条约》遏制了军备竞赛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在《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休战。”这反映《凡尔赛和约》不利于维护战后世界长久和平。
5.答案:A
解析:通过巴黎和会,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但是凡尔赛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答案为A项。
6.答案:D
解析:据题干“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它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召开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损害到了日本的利益,加深了美日间的矛盾,为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埋下隐患,D项正确;“确立战后德国优势”与华盛顿会议无关,华盛顿会议主要涉及亚太问题,排除A项“稳定了战后的国际秩序”和“协调了战胜国间的矛盾”仅反映短期效果,但未触及深层矛盾,排除BC项,故选D项。
7.答案:B
解析:为协调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1921年到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九国公约》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C
解析:《九国公约》的核心是列强确认并同意把“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他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这说明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9.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上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项正确;巴黎和会没有调整战胜国在亚洲的关系,不属于相同点,排除A项;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未能解决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反而产生了新的矛盾,排除B项;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调整了战胜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会议上,在1922年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九国公约》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D项正确;《九国公约》实质上没有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排除A项;《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排除B项;《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但其帝国掠夺性质又使它包含着多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成为潜伏着战争危险的体系”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明显的局限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局限性,排除A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A项,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世界的影响,并未体现其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故A项错误。
B项,根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就是一次大战的两个不同阶段罢了”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未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反而加剧了矛盾,孕育了再次战争的可能。故B项正确。
C项,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世界的影响,并未体现其确立起美国世界领导权。故C项错误。D项,材料强调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世界的影响,并未体现其调整了主要大国的关系。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A选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并没有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反而隐藏了许多矛盾,如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等,A错误。
B选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它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对弱小国家利益损害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凯恩斯说它是“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残的行为之一”,B正确。
C选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带来了短暂的和平,但并没有带来战后世界稳定的新秩序,其内部矛盾重重,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C错误。
D选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主要调整的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激化,D错误。
14.答案:(1)A煤炭。
B德国。
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殖民国家冲突不断加剧,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会议:巴黎和会。
影响:巴黎和会期间,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
世界秩序:凡尔赛体系。
(3)影响:中国山东问题得到解决,美国实现了“门户开放”的目的,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解析:(1)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使用的能源是煤炭。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德国的成就最为突出,促进了两国的迅速崛起。
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与老牌殖民国家冲突不断加剧,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会议:根据材料二“1919年参加会议的‘三巨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1919年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讨论战后问题。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期间,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
世界秩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巴黎和会为基础,形成了凡尔赛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北非、西亚地区的矛盾。
(3)影响:根据材料三“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可得出中国山东问题得到解决,美国实现了“门户开放”的目的,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15.答案:(1)性质:帝国主义战争。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地区:亚太地区。
(3)实质:使得中国维持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革命:十月革命。
解析:(1)性质:根据材料—“发生在1914——1918年的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及所学知识,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
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发生在1914—1918年的这场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地区:根据材料二“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意、日、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故材料二中由美国倡议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3)实质:根据材料三“1922年2月6日与会九国代表签订了《九国公约》……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确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结合所学可知,《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是通过《九国公约》使得中国维持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
(4)革命:根据材料四“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它为世界被压迫民族指明了斗争的新方向”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故材料四中的新型国家与十月革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