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 同步练 (含解析)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春 同步练 (含解析)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2 17:51: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春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迷藏(cáng) 撑伞(chēn) 涨水(zhǎng) 应和(hè)
B.薄烟(báo) 黄晕(yùn) 披蓑(shuō) 戴笠(lì)
C.宛转(wǎn) 赶趟(tàng) 嗡嗡(wēng) 眨眼(zǎ)
D.酝酿(niàng) 嫩叶(nèn) 抖擞(sǒu) 窠巢(kē)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________。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________,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傍晚的时候,上了灯,________,烘托出________。
A.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得像火 花里带着甜味儿 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
B.红得像火 花里带着甜味儿 一下就是两三天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一下就是两三天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一点点黄晕的光 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
D.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花里带着甜味儿 一点点黄晕的光 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
4.下列句子是小文课堂笔记里的内容,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代表作品包括《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B.在读了朱自清的《春》之后,使我感受到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C.朱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D.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清新自然,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
5.下面加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项是( )
A.为了应和今天的天气,我特意带了一把伞。
B.互联网酝酿着革命,细分领域走向融合。
C.为烘托节日气氛,众多商场举办猜灯谜活动。
D.小姨爱美,每天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踪迹》《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般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内容相合。
C.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春天的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D.宋代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7.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③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件事去。
④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②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③花里带着甜味
④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④②①③
校团委将在美丽的植物园里开展以“赏春日美景,探自然课堂”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参与。
9.【任务一:走出校园迎春光】小语同学帮校团委拟写了一则研学春游通知,请你帮忙检查。
通知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正是春季研学的好时节。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复兴中学将于2024年5月13日开展植物园春季研学活动,请各班同学早上8点集合,统一乘坐大巴前往植物园。
校团委
2024年5月7日
①画线句子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修改。
②通知的内容中遗漏了一个重要信息,请提出修改意见。
10.【任务二:亲近自然赏春景】校团委在这次活动中编写了研学手册,在封面绘制了春游徽标,如右图(该图主色调为绿色)。请你指出其构图要素,并描述其寓意。
11.【任务三:体验生活享春意】小文同学来到了黑龙江植物园,他看到了“黑龙江植物园丁香园”的一段介绍文字。
黑龙江植物园中的丁香园,占地1.5公顷,以引种栽植丁香属植物为主,丁香是哈尔滨市市花。该园共引种栽植金圆丁香、裂叶丁香、匈牙利丁香、重瓣洋丁香、兰丁香等30余个品种。花色有紫色、白色、黄色、粉色等。丁香的花序多为大型的圆锥花序。丁香树为著名的观赏芳香类树种。
①请你梳理文本内容,帮小文用一句话激发同学们前来植物园观赏的兴趣。(20字左右)
②核心素养 小文看到植物园里梅柳争春,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想用一副对联来描述此时,请你帮他选择最合适的下联( )
上联:千条嫩柳垂青琐
下联:______________
A.春光占断唯此花 B.万树繁花闹春意 C.满园春色醉宜人 D.百啭流莺入建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件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2.文章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请简要概括。
1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14.文章结尾三个比喻句分别突出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1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美文赏读。
大地春盘
刘学刚
①立春,是新一年的开始。立春日,阳气初生,春江水暖,百草回芽,万物生发,大地一片勃勃生机。
②立春有一些很热闹的习俗。譬如,句芒[注]为春神,主管树木发芽生长,要从山上接回来,一路吹吹打打,沿途乡民争掷五谷,好不热闹。再如,折一根细细的柳条,轻轻地打春牛三下,人们也领受了这鞭策,春耕春播春种,有的是力气,有的是精神。人与植物的生命节奏似有冬日的缓慢,闹一闹,喊一喊,东风回暖,冰面解冻,蛰虫始振,百草回芽,人们就“春天”了,凡俗的生活开始得以升华。又如萝卜味辛性凉,生吃甜脆如梨,嘎嘣咬一口,薄的皮微辣,嫩的肉汁多,甚有口感,食之可提神解困,常说“嚼得草根,百事可为”,春天的鲜脆清爽和做人的精神气韵都在这一咬一嚼之中了。
③古代诗人在咏叹立春赞美春色的时候,出镜率最高的恰恰是春盘。春生以盘装之,谓之春盘,唐朝尤为盛行。杜甫是一个忠实于节气习俗的信徒,他漂泊异乡之时,犹不忘在立春日以生菜的鲜嫩唤醒自己的味觉和知觉,“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盛满细嫩生菜的白玉盘,犹如探出皇宫大殿的一枝梨花,在民间的大街上次第开放。如果把这些活色生香的诗加以整理,就是一份唯美的文化食单。朱淑真《绝句二首》中有云:“自折梅花插鬓端,韭黄兰茁簇春盘。”嫩黄的韭芽、浅紫的兰芽横陈在洁白的玉盘里,与嫣红的梅花相映成趣,尤能勾春引色,彰显出新春的勃勃生机。元人耶律楚材的“春盘”则更为丰盛华美:“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豆揉葱白,细剪蒌蒿点韭黄。”木案即春盘,银线为粉丝,还有藕丝、豌豆、葱白、蒌蒿、韭黄等一应食材,好一份春天的馈赠。
④倘若意犹未尽,试看杨万里的《郡中送春盘》:“饼如茧纸不可风,菜如缥茸劣可缝。韭芽卷黄苣舒紫,芦服削冰寒脱齿。”白如茧纸的是春饼,吃的时候,从春盘里夹取菜蔬各一小箸,卷为细筒状,这便是咬春饼。
⑤小时候,家中菜蔬无多,母亲就备好甜面酱、羊角葱,让我们卷饼吃。吃法很简单,用白嫩嫩的葱蘸了香喷喷的酱,在春饼上涂抹一条红色的竖线,再把小葱卷了,春饼超薄,但是滋味醇厚,甜中带咸,香辣清鲜,极为爽口。女儿长大以后,我变着花样给她炸春卷吃,荠菜春卷,韭菜春卷,豆腐春卷,以此幸福她的味蕾,让她感知新春的清香爽鲜。
⑥吃春饼,就是吃春天,吃出满嘴的香鲜,吃出满眼的新绿。食春饼迎春,亦有祈盼丰收之意。捡取三春美景四时菜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饼是大地的春盘。
[注]句(gōu)芒: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中的春神。
16.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第②自然段中的“人们就‘春天’了”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17.请将下列立春习俗还原到第②自然段的方框内。
A.打春 B.咬春 C.迎春
18.作者说诗人笔下的春盘“就是一份唯美的文化食单”,请举例说明这里的“唯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9.请问第④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请将第⑥自然段中的对联补充完整。
21.仿照课文中描写春天到来及春花争艳的句子,以“秋”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撑伞(chēn)——chēng;B.披蓑(shuō)——suō;C.眨眼(zǎ)——zhǎ;故选D。
2.答案:C
解析:C.“舒活舒活筋骨”和“抖擞抖擞精神”是并列的两个句子,中间用逗号,故选C。
3.答案:D
解析:第一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明了各种树都在争相绽放,后面“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对各种颜色的花的描述,所以可以推断出第一空应该填写“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第二空:根据“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可知,这是作者由看到的花联想到果实,那么前一句应该是在描述花的味道,故第二空应填写“花里带着甜味儿”;后两空,根据“傍晚的时候,上了灯”可知,第三空应该填写与灯光相关的内容,即“一点点黄晕的光”;根据“烘托出”可推断出后面烘托出的应该是一种氛围,即“一片安静而平和的夜”;故选D。
4.答案:B
解析:缺少主语,可删去“使”。
5.答案:A
解析:“应和”的意思是对一种言行表示呼应、附和,应用对象不当。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说法有误,《踪迹》是一部诗文集。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本文段出自朱自清的散文《春》,描写的是人们的活动,由“天上风筝”自然过渡到人物活动,句②放在首位;句④从整体上概述各地人们都在春天出来,紧承句②;句③详写人们出来后所做的事情;句①以春天充满希望作结。故排序为:②④③①;故选C。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本文段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描绘了春天里鲜花盛开的景象。横线处前文描绘的是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④句接下来描绘桃花、杏花、梨花艳丽的色彩与③味道,②是由春花的艳丽繁多联想到秋天的硕果累累;①主要描绘花下的蜜蜂、蝴蝶热闹繁忙的景象,侧面突出春花艳丽香甜的特点。正确顺序为:④③②①。故选C。
9.答案:①将“提高”改为“激发”(或将“情感”改为“兴趣”)。②添加具体的集合地点。
解析:①搭配不当,依据“提高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知,句中“提高”与“情感”搭配不当,可将“提高”改为“激发”,或将“情感”改为“兴趣”。
②通知一般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四部分。依据本则通知的结构可知,本则通知缺少早上集合的地点,导致同学们不知道在哪里集合。可在“8点”后添加具体的集合地点,如学校大门口。
10.答案:构图要素:春游研学徽标选择能够代表春天的绿色调为主色调,巧用绿植化作双手作为徽标内圈,内圈中心有学生、大树和书本。
寓意: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让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的怀抱中探索、成长;同时也要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解析:要结合图标中的主要文字和要素,用简洁语言概括即可。
示例:构图要素:本图的主体是由一株绿色植物构成的双手和“春游研学”构成的环形图标,图形中以绿色的色调为主。
寓意:象征着美丽的春天来了,学生们可以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从生活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11.答案:①(示例)“万紫”正烂漫,丁香花展最佳观赏期即将来临。
②D
解析:内容要能激发同学们前来植物园观赏的兴趣。20字左右。
示例:梅花烂漫争奇斗艳,种类繁多惹人爱。
②本题考查对联拟写能力。
首先根据题意“小文看到植物园里梅柳争春,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可知,下联应围绕“鸟语花香”展开;
ABC只写了花,没有鸟,因此内容不适当。
D.上联“千条”对“百啭”均是数量词;“嫩柳”对“流莺”,均为二字名词且符合“梅柳争春,鸟语花香”这一语境;“垂青琐”对“入建章”,均是动宾短语。两联平仄相对、语境相合,因此下联为:百里流莺入建章;
故选D。
12.答案:文章描绘了春天的风、草、树、花、雨、人等景物。具体有春风、春草、桃树、杏树、梨树及树上的花、野花、春雨、放风筝的孩子、地里工作的农夫等。
解析:结合第⑤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可知,作者引用诗句并运用比喻,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的抚摸,还描写了风里的气息以及鸟儿、牧童与风相关的活动。由此可知,春风是文章所描绘的春天景物之一,展现了春风轻柔、温润且充满生机的特点。
结合第③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可知,“偷偷地”“钻”生动写出春草生长的情态,“嫩嫩的,绿绿的”“一大片一大片”等从质地、颜色和数量上描绘了春草。由此可知,春草是春天的景物,体现出春草的鲜嫩、充满活力。
结合第④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可知,既写了三种树开花的热闹场景,又写了遍地的野花,通过多种手法展现花的繁茂和美丽。由此可知,桃树、杏树、梨树及花、野花是春天的景物,突出春天繁花似锦的特点。
结合第⑥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可知,运用比喻写春雨特点,还描绘了雨中的景和人。由此可知,春雨是春天的景物,展现了春雨细密、安静和平的氛围。
结合第⑦段“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和第⑥段中雨中的人可知,有放风筝的孩子和地里工作的农夫等。由此可知,人也是春天的景物,体现出春天人们充满希望和活力。
综上,文章描绘了春天的风、草、树、花、雨、人等景物,具体有春风、春草、桃树、杏树、梨树及树上的花、野花、春雨、放风筝的孩子、地里工作的农夫等。
13.答案:(1)“偷偷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动态,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钻”字突出了小草破土的艰难与努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和颜色的角度,突出了小草鲜嫩、充满生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运用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引用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又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抚摸”一词更让人体会到春风的轻柔、亲切,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1)结合第③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可知,“偷偷地”一词把小草当作人来写,赋予小草人的“偷偷”这一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草在人们不经意间就破土而出的动态,体现出小草生长时的悄无声息,也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仿佛在努力地生长。“钻”字强调了小草从土里生长出来的过程,突出了小草破土时的艰难与努力,更显其生命力的旺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嫩嫩的”和颜色“绿绿的”两个角度对小草进行描写,突出了小草鲜嫩、充满生机的特点,让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春天里小草的可爱模样。由此可知,作者通过这些词语的运用,生动地展现了小草的特点,表达了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结合第⑤段“‘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与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可知,作者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特点,让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春风的温暖、柔和。同时,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母亲的手,“抚摸”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春风接触到人体时的轻柔、亲切之感,使读者仿佛能亲身感受到春风的温柔。这种描写方式,不仅让春风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还融入了作者对春风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由此可知,作者通过引用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春风的特点,表达了对春风的喜爱和赞美。
14.答案:结尾三个比喻句分别突出了春天“新”“美”“力”的特点。不能颠倒顺序,因为这三个比喻句是按照春天成长的顺序来写的,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从开始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层层递进,条理清晰。
解析:结合第⑧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可知,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春天“新”的特点,如同新生的生命般充满希望与生机。结合第⑨段“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可知,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展现出春天“美”的特点,像小姑娘一样娇艳动人、活泼可爱。结合第⑩段“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可知,将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体现了春天“力”的特点,有着强大的力量引领着人们前行。由此可知,这三个比喻句不能颠倒顺序,它们是按照春天成长的顺序,从新生到美丽再到充满力量,层层递进地表现了春天从开始到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
15.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解析:结合第③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可知,作者以细腻笔触描绘春草,用词生动,如“偷偷地”“钻”,展现小草活力,表达对小草及春天的喜爱。结合第④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可知,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呈现花朵争艳、蜂飞蝶舞之景,尽显春天繁花盛景,流露出对春天的赞美。再看第⑦段“天上风筝渐渐多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人们在春天充满活力,春天蕴含希望,体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结尾三段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展现春天活力与引领作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可知,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16.答案:春天来了,天气更暖和了,阳光更充足了,人们精神更抖擞了,筋骨更舒展了,内心里开始升起更多的向往与期待。
解析:根据第①自然段可知,春天来了,天气更暖和了,阳光更充足了;根据第②自然段中“人们也领受了这鞭策,春耕春播春种,有的是力气,有的是精神”可知,人们精神更抖擞了,筋骨更舒展了,内心里开始升起更多的向往与期待。
17.答案:C;A;B
解析:在第②自然段中,根据“要从山上接回来……好不热闹”可知,第一方框内填“迎春”,故选C。根据“折一根细细的柳条,轻轻地打春牛三下,人们也领受了这鞭策”可知,第二方框内填“打春”,故选A。根据“萝卜味辛性凉,生吃甜脆如梨,嘎嘣咬一口”可知,第三方框内填“咬春”,故选B。
18.答案:颜色之美,如玉盘之洁白,配以韭芽之嫩黄、兰芽之浅紫、梅花之嫣红,相映成趣;盛器之美,如玉盘温润、砂瓶雅致、木盘古朴,各具神韵;食材之美,如藕丝、豌豆、葱白、蒌蒿、韭黄……品类繁多。
解析:在第③自然段中诗人的笔下,由“嫩黄的韭芽、浅紫的兰芽横陈在洁白的玉盘里,与嫣红的梅花相映成趣”概括出“春盘”的颜色之美;由“玉盘”“砂瓶”“木案”概括出“春盘”的盛器之美;由“……粉丝,还有藕丝、豌豆、葱白、蒌蒿、韭黄等一应食材”概括出“春盘”的食材之美。
19.答案:承上启下。
解析:由“倘若意犹未尽,试看杨万里的《郡中送春盘》……”可知,承接第③自然段关于“春盘”美食的内容;由“白如茧纸的是春饼,吃的时候……”可知,开启第⑤自然段“我”家吃春饼的内容。所以,第④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20.答案:(示例)放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解析:根据对联“一一相对”的要求和上联,并结合第⑥自然段中“食春饼迎春,亦有祈盼丰收之意”对出下联。
21.答案:(示例)一切都是秋高气爽的样子,天高了,云淡了,果子熟起来了,蛐蛐儿的叫声响起来了,天气凉爽起来了。桂树、枫树、常青树,带着苍郁、深沉的格调和各具特色的气质,展示着风采,金子般的黄,玛瑙般的红,翡翠般的绿,宛如画家精心绘制的画卷。鸟儿为迁移忙碌着,蚂蚁正在收集冬天的口粮。雏菊、一串红、矮牵牛,一眼望去遍是的:橘黄的,紫红的,争奇斗艳,铺在花坛里,像地毯,还迎着秋风微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