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含解析)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 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练(含解析) 2025-2026学年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2 17:5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古代诗歌四首
1.选出对《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
B.《观沧海》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之情,也可以看出李白的乐观豁达。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将自己因友人被贬龙标而生的愁心赋予明月,仿佛明月与自己一样具有人的感情与性灵,使诗味更加醇厚。
2.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3.《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致,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把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4.下列对《观沧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小桥/流水/人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C.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D.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学习了《次北固山下》一诗后,班级中的诗歌爱好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8.佳佳同学用毛笔书写了这首诗,她用了哪种字体?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篆书
9.童童同学认为这首诗中包含了至少两种古文化常识,你能看出来吗?
10.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夜还没有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的景象。残夜与旧年,渗透着淡淡的哀愁,但海日与江春,又给人以微微的暖意。飞飞同学搜集了下面几组诗,你认为哪一组与它有着相同的哲理?(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人思乡的孤寂愁苦情绪。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12.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诗。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巴陵送李十二①
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注】①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王昌龄被贬岭南,第二年遇赦北还。在巴陵与李白不期而遇。
13.下列送别诗的句子,与王诗后两句所表现的意境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
A.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B.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C.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D.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14.在不同的传抄版本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尾句也写作“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果是这样,根据内容来判断,李白寄王昌龄是希望_____________(季节)风和明月能帮助表达自己的愁心,因为诗中写到了_____________的意象;而王诗第二句是说,送别李白,靠_____________(季节)风就可以遥遥传送。
15.次北固山下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青山绿水令人赏心悦目。
(2)我们看到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不禁会联想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及“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时,小吴脱口而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鸿雁传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王湾对亲人的思念。
16.天净沙·秋思
(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写法相同,意境相似。
(2)《天净沙·秋思》中用宁静美好的景色来反衬孤寂悲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
17.观沧海
(1)《观沧海》中,交代了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这两句描写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了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
(4)曹操《观沧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即将分隔两地,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本项“也可以看出李白的乐观豁达”有误;故选C。
2.答案:B
解析: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赏析。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是错误的,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就是直接抒情;故选C。
4.答案:C
解析:C.“秋风”“洪波”以动景来刻画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营造了开阔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怀。本项中“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表述有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C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句的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朗读节奏需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B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项,王昌龄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不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8.答案:C
解析:楷书的特点是字体方正,笔画工整。行书的特点是随着笔势自然而然带出附钩或者连接前后笔画的牵丝,加强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联系。草书结体简省、变形,删繁就简,以概貌约形体。篆书字形修长,线条匀称,笔画粗细一致。据此判断选择。
9.答案:(示例)①船是古人的一种交通工具;②写信是古人的一种联系方式。
解析:抓住诗中的“行舟”“乡书”即可判断。
10.答案:A
解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11.答案:D
解析:D.这首小令的诗眼是“断肠人在天涯”一句,而非“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一词直接抒发了漂泊游子的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深切之情,点明了全曲的主旨。而“枯藤老树昏鸦”只是开篇描绘的一幅深秋图景,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故选D。
12.答案: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接抒发游子孤苦寂寞的思乡之情。结尾卒章显志,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解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为: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夕阳西下”描绘出一幅日暮时分的画面,太阳渐渐西沉,余晖洒向大地,给整个场景笼罩上一层苍茫、落寞的色调。此时,漂泊在外的游子目睹这渐暗的天色,心中的孤寂之感愈发浓烈。“断肠人”直白地表明了游子内心极度的痛苦,仿佛肝肠寸断,这是对游子思乡之愁深度的极致展现。“在天涯”进一步强调了游子远离家乡、漂泊无依的处境,身处异乡,举目无亲,面对残阳,思乡之情如潮水般汹涌澎湃。诗人通过这寥寥数语,于结尾处卒章显志,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将天涯游子的悲伤、愁苦一股脑地倾诉出来,直击读者心灵。
13.答案:B
解析:结合“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可知,山长城小,难见秋色;日落秋深有蒹葭,你去水云都是空,江山为之减色。王诗后两句展现的是日暮下山水空茫、略带孤寂之感的意境。
A.“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天色已晚我还站在江头遥望江北,寒鸦已经归巢,江水默然无语东流。有悠远空寂之感。
B.“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我暂且向东山赊一点月色,畅快地饮酒,连夜高歌,为泉明送行。意境较为欢快,与王诗后两句的空寂、惆怅意境差异最大。
C.“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当暮色降临,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的身影独自离开了那西楼。充满了惆怅与落寞。
D.“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透着一种别离后的孤寂。
故选B。
14.答案:春;杨花;秋
解析: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时间是暮春时节,杨花漫天飞舞的意象增添了飘零、哀伤之感,李白寄希望于此时的风和明月寄托愁心;
《巴陵送李十二》里“山长不见秋城色”说明是在秋季,靠秋风在清江上传语相闻,遥遥送别。
15.答案: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答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7.答案: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