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2 18: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寿县寿春中学 江明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
2、理解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体会对比,衬托手法,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形象,概括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入题
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后引入课题: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歌源于一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却昭示我们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要不畏困难,勇于前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千百年来让炎黄子孙为之“感叹”的愚公,见识他的移山壮举。
列子,字寇、御寇,郑国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列子》。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2、注音:
太行( ) 万仞( )
冀( )州 惩( )戒
塞 ( ) 迂 ( )
荷 ( ) 箕畚( )
孀妻( ) 智叟( )
始龀( ) 穷匮( )
亡( )以应 厝 ( )
陇( ) 朔 ( )
三、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工具书)。
2、积累、检查
(1)通假字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通“返”,往返)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③河曲智叟亡(通“无”,没有)以应
④一厝(通“措”,放置)雍南
(2)一词多义
①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②主谓间: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③代词:告之于帝(这件事) 跳往助之(愚公)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并熟记文言注释,再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齐读课文、概括文言故事)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认为,寓言有“身体”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寓言故事,“灵魂”则是它的寓意。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寓言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山是怎么样的?(方七百里,高万仞)
2、愚公是怎么样的?(年且九十、残年余力)
3、“移山”,“移”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移山的过程,有八个字,最能体现出这中间的艰辛——(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经常和另外两个故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出现。一个是“夸父逐日”,这个我们非常熟悉,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道渴而死;还有一个就是“精卫填海”,精卫她本来的名字叫女娃,炎帝的女儿,后来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大海给填平。
5、这个寓言故事一共写了多少人?他们对愚公移山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6、愚公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他们的态度一样吗?
不一样。愚公妻子的话,表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对愚公移山有疑问,合乎情理,说明她对自己丈夫去移山更多的是关心和担心;智叟说“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式的运用,表明智叟认为愚公妄想移山真是愚蠢透顶;智叟所说的话,都表明了对愚公的轻视,带有嘲讽的语气。
7、哪些地方表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嘲讽态度?
①“笑”的神态,这明显是嘲笑的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甚矣,汝之不惠”,倒装句式的运用,表明智叟认为愚公妄想移山真是愚蠢透顶; 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夸张的手法,反问的句式,具有嘲讽的口吻。
8、可否将“遗男”“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删除?为什么?
不能。连孩子都快快乐乐地参加劳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明愚公移山的壮举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并将 “遗男”与“智叟”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事业的冷漠态度。
9、有人说“愚公不愚”,也有人说“愚公太愚”,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我认为“愚公不愚”:愚公移山,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面山而居”的人都深受交通阻塞之苦。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了热烈的赞同。移山之后,“直通豫南,达于汉阴”,表明了愚公对移山造福人民之利早已考虑清楚了。其次,对于能否移山这一点,愚公也是胸有成竹的。他在批驳智叟的话里,已经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愚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懂得只要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就能战胜自然,取得移山的最终胜利。这则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10、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愚公移山的精神吗?
愚公移山的精神实质是排除千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罢休,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畏惧困难,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中国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的实现,取得抗日及国内战争的胜利?哪里会有“神舟”发射的成功,蛟龙下海的探索?哪里会有我们三十年的辉煌成就?
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任重道远,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进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
三、课堂小结
教师朗读《愚公移山》歌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