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人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人生》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2 18: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生》教学设计
寿县寿春中学
江明星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兑斯及其创作成就。
过程与方法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
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
沧海横流,名垂青史。古往今来,许多了不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人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在《谈生命》中也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写的一篇有关人生的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来一起学习欣赏。
二、作者简介:
多媒体显示:
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要求:勾画生字生词,初步感知文意。
2、思考: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这篇散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3、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 4段),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
第二部分(5 6段),描述一些人挖掘坑道的情景。
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征服广阔领域的情景。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人在工场劳动的情景。
4、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补充几个例子。
挖掘坑道: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家。
征服广阔领域:军事家、政治家,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在工场劳作:普通劳动者,如工人、教师、设计师等。
四、精读美文,重点探究
1、师:请一位同学朗读前四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生一:我觉得恰当。譬如我吧,从出生时起,一路的成长过程就好像爬台阶,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是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将来也一样。
生二:不仅我们这样,其实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成功的人何尝不是这样,他们奋斗的历程,每前进一步,就好像爬上了一个台阶,然后就一步步向他们预想的成功的高塔攀登。
生三:我也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在攀登最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級阶梯时,是比较轻松快乐的,但越往上,攀登的难度就会越大,也许有些人会因体力不支或意志不坚定而放弃,因此留下了人生的遗憾。
生四:我觉得人生就如同爬山,无限风光在险峰”,高塔的顶端肯定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生五:把人生比作高塔,我看这个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还有许多别出心裁的比喻,比如冰心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就很新颖。还有人生如梦,人生如歌,就比较诗意。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回答积极,见解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欣赏就是要独辟蹊径,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大家都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和感悟,谈了自己的理解,这很好。
2、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作者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
学生思考发言,教师小结:分析讨论至此,我想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已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人生观,作者想借此来肯定或赞扬这些人群对时光的珍惜,对生命的热爱,赞扬他们勤于劳作的精神,辛苦探索的精神,勇敢倔强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珍爱生命,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让生命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五、品读课文,难点释疑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请摘选出来,互相讨论交流。
1.“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难了,而且目光已不大能区别事物。它们看起来似乎都是相同的。”
2.“从精神上来说,他们是停留在同一个地方。”
3.“那像是一只可爱的手在转动沙漏计,从而延缓了它的转动。“一只可爱的手”指什么?沙漏计为什么会延缓转动?
难点释疑,教师点拨:
学生的解答可能出现如下情况:
1、(1)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纪越大经历的事越多,所以见到的各种事物都似曾“相识”。
(2)我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老年人更留恋生命,对生命有更深的感悟,黑格尔说过:“同样一句话,出自老年人之口要比出自年轻人之口厚重百倍。
2、它指人们随年事的增高,自身在许多方面会改变。但是性格、志趣、品质之类的东西不会改变。
3、(1)联系上下文,“一只可爱的手”是不是指上文提到的“一切亲切的思想”呢?
(2)我觉得它指的是思想馈赠给它的东西。
(3)至于沙漏计延缓转动,它指的是忘记了时间,不停的忘我工作,所以好像延长了。
(4)我认为它指的是在同一段时间内,自己能做很多事情,而别人只能做一件,收获甚丰,过得充实,时间仿佛被拉长了。
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六、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屈原吟唱“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抒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七、课堂小结
冰心说过,不是每一道江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馈赠,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轰轰烈烈地走过一生那就让我们珍惜每一刻,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