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在标准情况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
【答案】100℃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此时水会沸腾并迅速汽化为水蒸气。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始终保持 100℃不变,多余热量用于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
2.(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大自然的水有三种状态:有 态的水蒸气, 态的冰和 态的水。
【答案】气;固;液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种状态:固态:冰(温度≤0℃时形成,有固定形状,不流动)。液态:水(常温下常见状态,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气态:水蒸气(温度≥100℃沸腾时形成,无固定形状,可扩散)。自然界的水以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三种形态共存。
3.(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食盐和小苏打相比,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都是 (填“有限”或“无限”)的。
【答案】不同;食盐;有限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溶解能力不同。20℃时,100 毫升水中可溶解食盐 36 克,小苏打 9.6 克。食盐的溶解能力强于小苏打。两者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均有限,体现了溶解的 “饱和性”。
4.(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 、 和 。
【答案】晴天;多云;阴天
【知识点】云的种类;云量
【解析】【分析】云是地球水循环的可见产物,由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比例(以 “成数” 衡量,1 成即 10% 遮蔽)。天气分类有晴天、多云、阴天;云量少于 3 成,天空大部分可见;多云:云量 3~8 成,天空部分被云覆盖;阴天:云量多于 8 成,天空几乎全被云遮蔽。
5.(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用湿布擦黑板,水迹过一会儿消失了,因为水被黑板吸收了。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常温下,水由液态缓慢转化为气态(水蒸气)散布到空气中的现象,属于汽化的一种形式。用湿布擦黑板后水迹消失,正是由于水分通过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水不是被黑板吸收了 ,而是水蒸发了;题干错误。
6.(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过滤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①过滤:用于分离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如泥水分离)。②蒸发结晶:通过加热使液体蒸发,留下溶解在其中的固体(如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③静置:让混合物中的颗粒因密度不同自然沉降(如污水静置后泥沙下沉)。“过滤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 说法正确。过滤在生活和实验中广泛应用,可快速分离液体与不溶性固体。
7.(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气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水的过程称为凝结,通常需要遇冷(温度降低)作为条件,例如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上形成水珠。“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表述完全正确,这是物态变化中的基本概念,与科学定义一致。
8.(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物质占据一定的空间。水和石头占着一定空间;空气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同样能占据空间。如将空杯子倒扣入水中,水不会完全进入杯子,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了空间;给气球充气时,气球膨胀,说明空气进入后占据了气球的内部空间。题干正确。
9.(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使用天平比较物体质量时,不需要调节天平达到平衡就可以使用。
【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使用天平前,需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这是确保测量准确的前提。若天平未调平,两侧 “初始状态” 存在质量差,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差。
10.(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鱼类和植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的气体(如氧气)。鱼用鳃呼吸,可从水中过滤出氧气;水生植物通过根部或叶片吸收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11.(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水是天气的基本特征之一,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现象。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通过雨量器等工具测量一定时间内地面累积的降水深度。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2.(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20℃读作负20摄氏度。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的单位是 “℃”,读作 “摄氏度”。正数温度(如 20℃)读作 “二十摄氏度”;负数温度(如 - 20℃)正确读法是 “零下二十摄氏度”,而非 “负二十摄氏度”。
13.(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放学时,发现炊烟向北飘,吹的应是南风。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如南风是从南方吹来的风)。炊烟会顺着风向飘动,即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炊烟就会飘向相反的方向。若吹南风(风从南方吹来),炊烟会向北飘;若吹东风(风从东方吹来),炊烟会向西飘
14.(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在进行天气记录时,遇到周末和假期,应停止观察。
【答案】错误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天气观测需要连续、持续进行,以反映真实的天气变化规律。周末和假期虽非上学日,但天气现象不会停止变化,仍需坚持观察记录。
15.(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寒冷的冬天,刚从厨房端出来的饭菜冒出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
A.水蒸气 B.空气
C.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 D.小冰晶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做凝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后降温,凝结成许多微小的液态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 “白气”。
16.(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家具加工厂的垃圾中,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常用的分离方法是( )。
A.加热蒸发 B.磁铁吸引 C.用筛子筛 D.滤纸过滤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能否被磁铁吸引、溶解性、颗粒大小等进行分离方法。磁铁分离法:铁屑能被磁铁吸引,而木屑不能。用磁铁靠近混合物时,铁屑会被吸附,木屑则留存,操作方便快捷。
17.(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打足气的皮球能弹很高是因为( )。
A.皮球里空气轻 B.皮球里的空气会上下流动
C.皮球里空气被压缩了 D.皮球里的空气有质量
【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且可以被压缩(体积变小)或扩张(体积变大)。被压缩的空气会产生向外的推力,这种性质称为弹性(弹簧被挤压后会弹开)。故C选项正确。
18.(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把两只充满空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用针刺破其中一只,木棍发生倾斜。这个实验说明空气( )。
A.能压缩 B.能占据空间 C.有质量 D.有体积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重量(质量)。两只充满空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保持平衡,说明此时小棍两端质量相等。扎破一只气球后,空气逸出,该端质量减小,小棍向另一端倾斜,平衡被打破。
19.(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一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 )。
A.清晨5时到6时 B.上午10时到11时
C.下午2时到3时 D.晚上11时到12时
【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通常在下午 2 到 3 时。午后太阳辐射虽减弱,但地面持续吸热后释放的热量仍使气温达到峰值。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清晨日出前。夜间地面持续散热,日出前无太阳辐射补充热量,气温降至最低。
20.(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将下列仪器和它的用途连起来。
【答案】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分离;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工具种类繁多,不同工具具有独特功能,如切割、测量、加热等,帮助人类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人类工具不断进步,从简单石器到现代科技产品,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酒精灯加热,石棉网让物体受热均匀,搅拌棒加快物质溶解,水温计测量水温,注射器研究压缩空气。
21.(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根据“水的沸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读数为 ℃。
(2)实验时,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3)水沸腾时,我们看到的气泡如图 。(填“A”或“B”)所示。
(4)如图所示,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正在沸腾的水上面,会看到塑料袋__________。
A.鼓起来了 B.更瘪了 C.无法确定
(5)水在加热过程中,我们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答案】(1)99
(2)A
(3)A
(4)A
(5)水中有气泡产生;气泡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有热气产生;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可通过温度变化实现转化。凝固点:0℃时水结冰;沸点:100℃时水沸腾并迅速变成水蒸气。
(1)温度计读数;图 1 中温度计分度值为 1℃,液柱在 90℃以上,读数为99℃。(2)加热操作原理;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必须用外焰,确保效率和效果。
(3)水沸腾时的气泡;如图 2A,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水的压力减小,气泡体积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4)沸腾水蒸气实验;图 3 中,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会鼓起来,因为沸腾产生的水蒸气进入袋内,加热空气并占据空间。
(5)水加热过程的现象;未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升高,杯底产生气泡,气泡由大变小上升;沸腾时:温度稳定在 100℃,大量气泡由小变大上升破裂,杯口出现 “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1)从图1中温度计的刻度值可以看出,温度计的最小分度是1℃,液柱上端位于90℃之上,此时所示的温度计的读数为99℃。
(2)酒精灯的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因此,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
(3)水沸腾时,我们看到的气泡如图2A情况一致,气泡上升过程中,水的压力越来越小,气泡体积由小变大,迅速上升,至表面破裂。
(4)如图3所示,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正在沸腾的水上面,水蒸气温度较高,不断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而且水蒸气也会进入塑料袋内,会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起来。
(5)水在加热过程中,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温度计的示数逐渐升高,水未沸腾前,杯子底部有气泡产生,由大变小往上冒;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是100℃,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由小变大迅速上升,至表面破裂。杯子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
1 / 1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在标准情况下,水沸腾的温度是 。
2.(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大自然的水有三种状态:有 态的水蒸气, 态的冰和 态的水。
3.(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食盐和小苏打相比,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都是 (填“有限”或“无限”)的。
4.(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 、 和 。
5.(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用湿布擦黑板,水迹过一会儿消失了,因为水被黑板吸收了。
6.(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过滤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 )
7.(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8.(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9.(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使用天平比较物体质量时,不需要调节天平达到平衡就可以使用。
10.(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
11.(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12.(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20℃读作负20摄氏度。
13.(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放学时,发现炊烟向北飘,吹的应是南风。
14.(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在进行天气记录时,遇到周末和假期,应停止观察。
15.(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寒冷的冬天,刚从厨房端出来的饭菜冒出很多“白气”,这些“白气”是( )。
A.水蒸气 B.空气
C.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 D.小冰晶
16.(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家具加工厂的垃圾中,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常用的分离方法是( )。
A.加热蒸发 B.磁铁吸引 C.用筛子筛 D.滤纸过滤
17.(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打足气的皮球能弹很高是因为( )。
A.皮球里空气轻 B.皮球里的空气会上下流动
C.皮球里空气被压缩了 D.皮球里的空气有质量
18.(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把两只充满空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用针刺破其中一只,木棍发生倾斜。这个实验说明空气( )。
A.能压缩 B.能占据空间 C.有质量 D.有体积
19.(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一天的最高温度出现在( )。
A.清晨5时到6时 B.上午10时到11时
C.下午2时到3时 D.晚上11时到12时
20.(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将下列仪器和它的用途连起来。
21.(2023三上·宁乡市期末)根据“水的沸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的读数为 ℃。
(2)实验时,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______加热。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3)水沸腾时,我们看到的气泡如图 。(填“A”或“B”)所示。
(4)如图所示,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正在沸腾的水上面,会看到塑料袋__________。
A.鼓起来了 B.更瘪了 C.无法确定
(5)水在加热过程中,我们能观察到哪些现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00℃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此时水会沸腾并迅速汽化为水蒸气。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始终保持 100℃不变,多余热量用于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
2.【答案】气;固;液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种状态:固态:冰(温度≤0℃时形成,有固定形状,不流动)。液态:水(常温下常见状态,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气态:水蒸气(温度≥100℃沸腾时形成,无固定形状,可扩散)。自然界的水以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三种形态共存。
3.【答案】不同;食盐;有限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量是有限的,不同物质溶解能力不同。20℃时,100 毫升水中可溶解食盐 36 克,小苏打 9.6 克。食盐的溶解能力强于小苏打。两者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均有限,体现了溶解的 “饱和性”。
4.【答案】晴天;多云;阴天
【知识点】云的种类;云量
【解析】【分析】云是地球水循环的可见产物,由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云量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比例(以 “成数” 衡量,1 成即 10% 遮蔽)。天气分类有晴天、多云、阴天;云量少于 3 成,天空大部分可见;多云:云量 3~8 成,天空部分被云覆盖;阴天:云量多于 8 成,天空几乎全被云遮蔽。
5.【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常温下,水由液态缓慢转化为气态(水蒸气)散布到空气中的现象,属于汽化的一种形式。用湿布擦黑板后水迹消失,正是由于水分通过蒸发变成了水蒸气。 水不是被黑板吸收了 ,而是水蒸发了;题干错误。
6.【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混合物的常用方法:①过滤:用于分离液体中不溶性的固体颗粒(如泥水分离)。②蒸发结晶:通过加热使液体蒸发,留下溶解在其中的固体(如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③静置:让混合物中的颗粒因密度不同自然沉降(如污水静置后泥沙下沉)。“过滤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之一” 说法正确。过滤在生活和实验中广泛应用,可快速分离液体与不溶性固体。
7.【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蒸气由气态转变为液态水的过程称为凝结,通常需要遇冷(温度降低)作为条件,例如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玻璃上形成水珠。“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表述完全正确,这是物态变化中的基本概念,与科学定义一致。
8.【答案】正确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物质占据一定的空间。水和石头占着一定空间;空气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同样能占据空间。如将空杯子倒扣入水中,水不会完全进入杯子,因为杯子里的空气占据了空间;给气球充气时,气球膨胀,说明空气进入后占据了气球的内部空间。题干正确。
9.【答案】错误
【知识点】测定一袋空气的质量
【解析】【分析】使用天平前,需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这是确保测量准确的前提。若天平未调平,两侧 “初始状态” 存在质量差,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差。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空气
【解析】【分析】鱼类和植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解了一定的气体(如氧气)。鱼用鳃呼吸,可从水中过滤出氧气;水生植物通过根部或叶片吸收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降水形式
【解析】【分析】水是天气的基本特征之一,指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或固态形式落到地面的现象。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通过雨量器等工具测量一定时间内地面累积的降水深度。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的单位是 “℃”,读作 “摄氏度”。正数温度(如 20℃)读作 “二十摄氏度”;负数温度(如 - 20℃)正确读法是 “零下二十摄氏度”,而非 “负二十摄氏度”。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指的是风吹来的方向(如南风是从南方吹来的风)。炊烟会顺着风向飘动,即风从哪个方向吹来,炊烟就会飘向相反的方向。若吹南风(风从南方吹来),炊烟会向北飘;若吹东风(风从东方吹来),炊烟会向西飘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天气观测需要连续、持续进行,以反映真实的天气变化规律。周末和假期虽非上学日,但天气现象不会停止变化,仍需坚持观察记录。
15.【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水的过程,叫做凝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后降温,凝结成许多微小的液态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 “白气”。
16.【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能否被磁铁吸引、溶解性、颗粒大小等进行分离方法。磁铁分离法:铁屑能被磁铁吸引,而木屑不能。用磁铁靠近混合物时,铁屑会被吸附,木屑则留存,操作方便快捷。
17.【答案】C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且可以被压缩(体积变小)或扩张(体积变大)。被压缩的空气会产生向外的推力,这种性质称为弹性(弹簧被挤压后会弹开)。故C选项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重量(质量)。两只充满空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保持平衡,说明此时小棍两端质量相等。扎破一只气球后,空气逸出,该端质量减小,小棍向另一端倾斜,平衡被打破。
19.【答案】C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通常在下午 2 到 3 时。午后太阳辐射虽减弱,但地面持续吸热后释放的热量仍使气温达到峰值。一天中气温的最低值。清晨日出前。夜间地面持续散热,日出前无太阳辐射补充热量,气温降至最低。
20.【答案】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物质的分离;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工具种类繁多,不同工具具有独特功能,如切割、测量、加热等,帮助人类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人类工具不断进步,从简单石器到现代科技产品,功能更强大、使用更便捷。酒精灯加热,石棉网让物体受热均匀,搅拌棒加快物质溶解,水温计测量水温,注射器研究压缩空气。
21.【答案】(1)99
(2)A
(3)A
(4)A
(5)水中有气泡产生;气泡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有热气产生;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知识点】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可通过温度变化实现转化。凝固点:0℃时水结冰;沸点:100℃时水沸腾并迅速变成水蒸气。
(1)温度计读数;图 1 中温度计分度值为 1℃,液柱在 90℃以上,读数为99℃。(2)加热操作原理;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必须用外焰,确保效率和效果。
(3)水沸腾时的气泡;如图 2A,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水的压力减小,气泡体积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4)沸腾水蒸气实验;图 3 中,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会鼓起来,因为沸腾产生的水蒸气进入袋内,加热空气并占据空间。
(5)水加热过程的现象;未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升高,杯底产生气泡,气泡由大变小上升;沸腾时:温度稳定在 100℃,大量气泡由小变大上升破裂,杯口出现 “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1)从图1中温度计的刻度值可以看出,温度计的最小分度是1℃,液柱上端位于90℃之上,此时所示的温度计的读数为99℃。
(2)酒精灯的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因此,在给物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外焰的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
(3)水沸腾时,我们看到的气泡如图2A情况一致,气泡上升过程中,水的压力越来越小,气泡体积由小变大,迅速上升,至表面破裂。
(4)如图3所示,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在正在沸腾的水上面,水蒸气温度较高,不断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而且水蒸气也会进入塑料袋内,会看到塑料袋慢慢鼓起来。
(5)水在加热过程中,我们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温度计的示数逐渐升高,水未沸腾前,杯子底部有气泡产生,由大变小往上冒;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是100℃,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由小变大迅速上升,至表面破裂。杯子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