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系列练习:第五单元 第21课-第25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系列练习:第五单元 第21课-第25课(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2 18:33:16

文档简介

23.
绿色蝈蝈
自我小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狩猎(shòu)  喧嚣(xiāo)  窸窣(sū)
B.喑哑(yīn)
静谧(mì)
篡夺(zuàn)
C.筹码(chóu)
螽斯(zhōng)
挣扎(zhèng)
D.角色(jiǎo)
鸟喙(huì)
和睦(mù)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根据意思归纳词语。
(1)自然界中每天都上演着野生动物________(动物界中弱者被强者吃掉)的生存竞争场面。
(2)一名男子正准备入室行窃时,户主家中的报警器警报大作,惊慌失措的小偷从5楼摔下来摔成重伤。
(3)张恨水常将读来的故事讲给弟妹们或邻家的孩子们听,中间加上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孩子们听得____________(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4)现在很多人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说明为唯一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性质、功用的文章叫说明文。
B.《绿色蝈蝈》用平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蝈蝈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C.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
D.《绿色蝈蝈》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5.下面句子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②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
③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
④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
⑤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
⑥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
⑦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做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6.选文中加点的“笼里的囚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述选文的内容。
第一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低劣”带有明显的感彩,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鹰的__________和对蝈蝈的__________。
9.为了说明蝈蝈酷爱吃甜食,作者打了一个比方,说“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蟋蟀出世记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24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可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
10.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
11.细读文章第③⑥⑦段,将下面图示中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12.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1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4.结合文章,并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法布尔是一位“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鲜活的生命。他笔下的昆虫是那么生动、美丽、聪明、勇敢,让我们感悟到一位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郊外的“荒石园”里,用简陋的设备观察昆虫真实的生活,并记录了那么多珍贵的资料,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科学工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15.《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人称之为“叫哥哥”。请就这段文字从语言风格的角度与《绿色蝈蝈》作比较,说说二者的异同。
16.(2012黑龙江齐齐哈尔)走近名著。
在________(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他的《______________》被鲁迅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中的“篡”读音应为“cuàn”;C项中的“挣”读音应为“zhēnɡ”;D项中的“角”读音应为“jué”。
2.(1)弱肉强食 (2)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3)津津有味 (4)声音杂乱,不清静。
3.(1)不能去掉。“大概”表推测,它们到底吃什么,“我”还不能准确地知道。
(2)不能去掉。“更”表强调,突出由于有糖浆甜汁,蝉的肚子的味道比其他部位好。
4.C 解析:A项,说明文以说明为主,也可运用其他表达方式;B项,《绿色蝈蝈》中既有平实的说明,也有大量生动的说明;D项,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
5.②⑤④⑦③⑥①
6.蝈蝈
7.蝈蝈捕蝉 笼子里的蝈蝈食蝉 蝈蝈酷爱甜食
8.反感 喜爱
9.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
10.时间
11.圆柱体顶端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 半透明的卵壳内出现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 微型垫圈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
12.“监视”是严密注视蟋蟀产卵的全过程,而“察看”是细看,可以是偶尔的、短时间的。“监视”比“察看”能更好地突出科学观察需要耐心、细致、高度警觉,所以用“监视”更为准确。
13.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时的欣喜之情。
14.对生命(昆虫、自然)的尊重与热爱 严谨、细致、持之以恒
15.同是介绍说明蝈蝈,本段文字语言平实、简明、准确,《绿色蝈蝈》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6.法布尔 昆虫记24.
月亮上的足迹
自我小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狭小(xiá)  椭圆(suí)  里程碑(bēi)
B.悬挂(xián)
故障(zhàng)
操纵杆(gǎn)
C.液氢(qīng)
摄像(niè)
休斯敦(dūn)
D.轨道(ɡuǐ)
装置(zhì)
小心翼翼(yì)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从1903年莱特兄弟实现人类史上首次动力飞行至如今太阳能飞行计划的启航,人类不断以无畏的挑战精神超越极限,在世界革新历程中筑起一个个里程碑。
(2)毕竟中国只有一个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对节目、对选手的高要求,让许多草根选手都望而生畏,那个华丽的舞台成了众多草根眼中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
(3)军地双方代表在座谈会上畅谈军地建设大事,共叙军民鱼水深情。
3.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B.“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C.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D.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4.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侧重于议论,指出登月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是人类的一次巨大飞跃。
B.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C.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D.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这一伟大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5.按登月的过程给下列句子排序,把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火箭上升。
B.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相继登上月球。
C.飞船减速并自动停火,登月舱与飞船脱离。
D.一、二级火箭自动脱落,第三级火箭启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地勤人员对火箭做了极为仔细的检查,情况一切正常。指挥中心发出点火指令,计算机开始自动工作。自动点火装置点燃了点火器,“土星5号”发出隆隆的声音,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火箭缓缓上升,不断加速。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观察着各种仪表的读数。此时,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那是由于火箭的加速而引起的超重力。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二、三两级火箭继续上升。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此刻,“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为每秒7.67公里。
……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点上引力平衡。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6.第一段文字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        )→点火发射→火箭加速→(        )→(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        )
7.作者交代时间为什么精确到秒?
8.飞船的速度是很快的,“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一句中用“缓缓”一词,是否矛盾?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的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或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绝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
9.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10.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1.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用于保证宇航员出舱时的安全。成功研制舱外航天服是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请你联系选文内容,说一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能。
13.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德国、印度等许多国家纷纷制订了探月计划并付诸实践,世界又出现了月球探测的新高潮。光明学校科技小组的同学决定探究一下探月对人类社会到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下面是他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离地球最近,人类要离开地球实现深空探测,首先要对月球进行探测。它是人类探测太阳系和其他星球最理想的跳板和中转基地。
B.月球表面覆盖有一层很松散的月壤,其中含有100万~500万吨的氦3。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的燃料,是地球上没有的能源,只要几十吨就能满足全球一年的能源需求。
C.月球环境特殊,在那里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科学观测基地,对地球进行监测,还可以建立生物制品和新材料实验室以及深空探测前哨站,对月球科学、天体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对地观测科学与材料科学等高端科学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月球上稀有金属的储存量比地球还多,月球岩石中含有的矿物,其中6种是地球没有的。
E.月球上环形山的数量非常多,总数达5万多座。除了环形山之外,还有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其中最长的绵延1000余千米。
(1)以上材料与光明学校同学探究的问题无关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
(2)根据相关材料,参照加点部分的语言形式,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探月对人类社会实现宇宙深空探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4.(2014甘肃兰州)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车“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兰州地铁的建成和投运,将极大地缓解当地交通拥堵状况。
D.近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中的“椭”读音应为“tuǒ”;B项中的“悬”读音应为“xuán”;C项中的“摄”读音应为“shè”。
2.(1)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2)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3)尽情地谈。
3.A 解析:“像”在此句中表示比较。
4.A 解析:本文侧重于叙事,所以A项有误。
5.ADCB
6.飞船发射进入预定轨道的经过 时间 检查 第一级火箭脱落 第二级火箭脱落 进入轨道
7.准确真实地记录登月活动的经过,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突出当时的严肃、紧张、有序。
8.不矛盾。在极辽阔的背景下,飞船看起来好像很慢,这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与实际速度很快并不矛盾。
9.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险境(或“载人航天飞行要克服的难关”,或“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
10.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出说明的中心内容,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
11.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太空强辐射的类型。
12.防泄漏(供氧),防辐射,防撞击,降噪音。
13.(1)E (2)开发新型高效能源 开展高端科学研究 获得稀有矿物资源
14.A 解析:“能不能”和后面的“是”两面对一面。21.
化石吟
自我小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骸骨(hái)   腐朽(fǔ)  潜行(qián)
B.裹藏(guǒ)
档案(dàng)
引颈长吼(jǐng)
C.卓越(zhuó)
猛犸(mǎ)
密码(mǎ)
D.悄然(qiāo)
葱茏(lóng)
万载(zǎi)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小说里生死相许、海枯石烂的爱情理念深深地印在了她们的心里,她们憧憬着类似的爱情发生。
(2)一股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悄然兴起。
(3)1996年,虎门镇政府为了推动服装产业发展,举一镇之力举办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斗转星移,虎门服装交易会已经走过了近二十年的辉煌历程。
3.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4.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比喻)
B.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比喻、拟人)
C.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排比)
D.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对比)
5.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说说什么是化石。
化石是生物记载在地层书页里的文字。在沉积岩中大多含有生物的化石。生物的遗体形成的化石叫遗体化石,生物的粪便等遗物形成的化石叫遗物化石,生物的足迹等遗迹形成的化石叫遗迹化石。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变,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化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①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②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③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④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⑤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⑥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⑦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
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
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
6.第①节连续发问有什么作用?
7.第③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诗歌哪些地方写到了远古?
8.怎样理解第⑤节中画线诗句的含义?
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这首诗的最后一节能去掉吗?为什么?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
鱼化石
艾 青
①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②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③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④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⑤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⑥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⑦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11.诗歌的第①节主要描绘了什么?这一节与哪两节形成对比?
12.综观全诗,揭示诗歌主旨的是哪一句?
13.“鱼化石”这个意象给你怎样的启示?
14.《鱼化石》和《化石吟》都以化石为主题,其内涵有什么不同?
15.某班开展“化石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按要求完成任务。
(1)在活动中,语文课代表说道:“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该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请你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以“化石”为内容,再续写一句。
(2)“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科学家根据猛犸的化石复原出猛犸的形象,对此你有何感想?
INCLUDEPICTURE
"../../../../V62.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16.(2013北京)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纵情欢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答案
1.D 解析:D项中的“悄”读音应为“qiǎo”。
2.(1)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2)形容寂静无声。
(3)原指天上的太阳和星斗每天不断变动位置,后来用来比喻时光飞逝。
3.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4.D 解析:D项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5.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6.表现了科学探索精神,引起下文。
7.第③~⑥节。
8.把化石比作人的脸,把痕迹比作皱纹,皱纹记录了生物的信息,如同生命的档案。
9.对自然伟力的赞颂。
10.不能。因为它照应第①节,使全诗浑然一体。
11.描绘了活鱼跳跃、浮沉的形象。与诗歌的第④⑤节形成对比。
12.活着就要斗争。
13.要珍爱生命,充分体现生命的价值。
14.《鱼化石》的内涵在于从化石中得到启示:只要生命存活,就应该斗争,把能量发挥干净。《化石吟》的内涵在于歌颂化石能够展现远古景象,进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人类的伟大。
15.(1)化石能够说话,是在告诉我们研究应尊重科学。
(2)我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和伟大。
16.B 解析: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25.
河中石兽
自我小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pǐ)  僧募金重修(mù)
B.一寺临河干(gān)
棹数小舟(zhào)
C.是非木杮(fèi)
湮于沙上(yān)
D.如是再啮(chǐ)
遂反溯流逆上矣(s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二石兽并沉焉(      )
(2)阅十余岁(      )
(3)但知其一(      )
(4)如其言(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5.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的位置做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河兵得出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内容填空)
6.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翻译: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翻译:依照老河兵的话(去做),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了石兽。
D.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翻译: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头,应当要求它在河的上游。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缘箩山人集》)
注: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或曰:“食菱须去壳。”(      )
(2)其人自护其短。(      )
8.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10.河中石兽最终在河的上游被找到了,假如你是文中的讲学家,面对众人你会说些什么?
11.(2013重庆)综合性学习。
为了宣传科技发展的成就,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2013年5月18日,“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在重庆科技馆隆重开幕。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本次科技活动周新命名了35家重庆市科普基地,包括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酉阳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心、重庆三峡中药科技馆、汽车碰撞安全人员安全体验中心、三峡库区现代柑橘园等。至此,全市共有72家市级科普基地。这些市级科普基地有56家都免费开放。
请你从材料提供的五个科普基地中选择一个,为这个科普基地写一条体现其特色的宣传语。(要求:有感召力,20字以内)
科普基地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传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D项中的“啮”读音应为“niè”。
2.(1)一起 (2)经过,过了 (3)只 (4)依照
3.(1)在河中寻找(那两个)石兽,最终没有找到。(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4.C 解析:C项中“颠”通“癫”,是“疯狂”的意思。
5.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6.D 解析:D项中“求”的意思是“寻找”。
7.(1)有人 (2)短处,缺点
8.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9.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10.示例:各位抱歉了。我作为一名学者,在思考问题时仅凭臆断,而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结果闹出了笑话。这个教训是深刻的,我一定吸取经验,努力提高自身学识,以免贻误后学。
11.示例:①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亲历水文奇观
感受先人智慧 ②汽车碰撞安全人员安全体验中心 体验行车安全 感受科技创新 ③三峡库区现代柑橘园 相约现代橘园 共享绿色科技22.
看云识天气
自我小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峰峦(luán)  绫纱(léng)  日晕(yùn)
B.坍塌(tān)
弥漫(ní)
丝丝缕缕(lǚ)
C.冰雹(báo)
粼波(lín)
谚语(yàn)
D.匀称(chèng)
卷云(juǎn)
一霎间(shà)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根据意思归纳词语。
(1)由大卫·弗莱德伯格和斯拉吉·哈利奇联合创办的名为“Weather
Bill”的天气保险公司,正致力于帮助农民减少全球越来越变化无常的天气情况带来的损失。
(2)春节后,湖南长沙橘子洲的梅花陆续绽放。这片盛开的梅花位于橘子洲的梅园内,总面积40余亩,有数十个品种,以宫粉为主,花形各异、________(姿态多种多样)。
3.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C.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D.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3)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
5.课文在行文中使用了大量的谚语,增强了文章的情趣,如“东虹轰隆西虹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请你搜集至少两条关于天气的谚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作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作“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作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6.下列关于这段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介绍云上的光彩。
B.根据云上的光彩,推测天气的情况。
C.介绍晕、华、虹、霞的特征。
D.说明谚语识天气的作用。
7.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下定义
D.分类别
8.下面关于这段文字的内容或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分别介绍了四种云上的光彩产生分布情况、色彩和天气征兆。
B.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
C.晕、华、虹、霞这四种云上的光彩,其形状都是弧形。
D.文中引用谚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
9.夏季黄昏,一场雷雨过后,假如你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到了彩虹、晚霞、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那天气的发展趋势将是怎样的?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1题。
地震云
①“地震云”是地震即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如白色、灰色、橙色、橘红色的带状云。其分布方向同震中垂直,一般出现于早晨或傍晚。据目测估计,地震云高6000米以上,相当于气象云中高云类的高度。
②地震云的最大特点在于“奇”,与一般的云有着明显的区别。
③地震云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横条状的云,一般都是单条出现,很像飞机飞过之后留下的痕迹,所以又有人把它叫作“飞机云”,一般预示着两周以后有地震;第二种是成波浪状或者放射状的云,一般预示着一周以后有地震;第三种是垂直的像龙卷风一样,或者像无风时垂直向上的烟柱一样的云,预示着3天以后有地震;第四种是固体形状的大块的或者团状的云,一般出现在地震当时或者地震发生之前。
④据气象观测报道,在某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在其周围地区的天空中,一般在凌晨或傍晚会出现形似稻草绳状或条带状的云,这种长蛇状的云,如果在天空较长时间不消失,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这种云的垂直方向,大体就是震源所在地的方向。
⑤例如,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在7月27日傍晚,日本的真锅大觉教授发现天空出现了一条异常的长长彩云,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后经研究,这种异常的长条云,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前兆——地震云。
⑥目前,对于地震云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虽然各有道理,但是都不能完满地解释地震前出现的这种现象,而准确预测、预报地震更是世界性难题。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地震云”,它是地震将发生时,震区上空出现的不同颜色的带状云。
B.日本的真锅大觉教授从拍摄到的地震云中断定我国唐山将发生强烈地震。
C.第③段采用“总—分”式结构,介绍了地震云的种类。
D.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1.第④段“这是当地可能发生有感地震的预兆”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2.根据下面的天气预报材料,请你以导游的身份,给从西双版纳到昆明的游客以人性化的提醒。(30字以内)
西双版纳 晴     25℃~32℃
昆明多云转小雨7℃~12℃
13.(2012江苏宿迁)综合性学习。
今年,宿迁市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工作。某校九(1)班“自由呼吸”科普兴趣小组的同学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参加了“PM2.5科普宣传周”活动,搜集了一些材料。
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叫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主要来源于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PM2.5因为颗粒细小,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材料二:2012年5月29日江苏省部分城市空气PM2.5监测数据(24小时平均数据)
地区
南京
无锡
常州
宿迁
徐州
淮安
盐城
连云港
PM2.5日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56
64
36
50
77
83
93
99
备注:按国家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75微克/立方米,低于该数值的为良好。本数据来源于“江苏省城市空气PM2.5等试运行监测数据平台”。
(1)材料一介绍了有关PM2.5的哪些知识?请简要概括。
(2)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请简要分析宿迁地区5月29日空气PM2.5状况,并得出结论。
(4)“自由呼吸”小组成员林洁的爸爸打算在周末带全家到郊外“自驾游”,林洁想劝爸爸不开车,全家骑自行车去。请你以林洁的口吻,并运用上面材料的相关知识来劝说爸爸。
林洁说:“爸爸,我们还是骑自行车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中的“绫”读音应为“línɡ”;B项中的“弥”读音应为“mí”;D项中的“称”读音应为“chèn”。
2.(1)形容变化多端,无法预料。(2)姿态万千
3.D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其中“往往”“一般”“可能”都起限制作用,如果删去,语意过于绝对。
4.(1)打比方 (2)引用、作诠释 (3)摹状貌
5.示例: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荚云,地下晒煞人。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6.B 7.D 8.C
9.傍晚观察到彩虹,彩虹必在东方,晚霞出现,预示天气不会再下雨。晚上观察到的月亮周围的光环,如果是晕,第二天午时可能会有风;如果是华,华环由小变大,预示第二天将是晴朗的一天,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
10.B
11.不能。因为“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可能”,地震就由可能发生变成了一定发生。
12.示例:游客朋友们,昆明有小雨,气温较低,请大家带好雨具和御寒衣物。
13.(1)PM2.5是什么(或:PM2.5的定义),PM2.5的大小,PM2.5的来源,PM2.5对人的危害。(答出两点即可)
(2)作比较、列数字(答出任意一种即可) 突出了PM2.5微小的特点
(3)示例:与省内部分城市相比,宿迁当日PM2.5的平均浓度较低(或“仅次于常州”“排名第二”等),低于国家限值,空气状况良好。
(4)示例:少开车,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保持空气洁净(降低PM2.5的浓度)。为创建卫生城市做出我们的贡献,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