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系列练习:第四单元 第16课-第20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系列练习:第四单元 第16课-第20课(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2 18:34:16

文档简介

16.
紫藤萝瀑布
自我小测
1.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并改正。
A.迸溅(bèng)     B.伫立(zhù)
C.沉淀(diàn)
D.伶仃(tīng)
错误的是(  )项,正确的读音是(  )
2.找出每组词语中存在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中改正。
A.浅紫 抚摸 遮住 遗撼 (  )
B.笼罩 繁蜜 琼浆 喜悦 (  )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填写恰当的量词。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  )辉煌的淡紫色,像一(  )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2)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  )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  )挨着一(  ),一(  )接着一(  ),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根据括号内的解释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词语。
(1)走在马路上,行人经常会被五花八门的车尾贴吸引,搞笑的图画、绝妙的配文让人________(忍不住笑)。
(2)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位于大庆市解放二街8号,纪念馆的门前______(长时间地站立)着一尊铁人王进喜手持刹把的高大塑像。
(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________(盘绕横卧着的虬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B.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
C.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D.“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①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③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⑤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6.“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7.选文第①段中加点的“它”和“别的一切”分别指代什么?
8.景物往往会传达出作者的心情,文中画线的“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9.请指出选文中作者感情变化的轨迹,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
焦虑悲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
 泉
贾平凹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了。家里传来消息说:“它死得很惨,被拦腰折断,又裂为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打我记事起,这棵老槐树就在门前站着,是那么粗,那么高。我们这些孩子,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很。冬天,大地上光秃秃的,老槐树也变得赤裸裸的,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这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树就是一首歌。我们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③我不能不去看它了。一回到村口,就急切地找那老槐,果然没看到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被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墙角,白花花的刺眼,我心里不禁抽搐起来: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失了呢?如今老槐树留给我的,就只剩刺眼的树桩了吗?我痛心不已,再也硬不起心肠,蕴藏着的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化作泪水流了下来。
④夜里,我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要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突然,我看见在树桩四周的皮层里,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的嫩枝,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⑤小儿从屋里走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霎时就消失了。
⑥小儿突然说:“爸爸,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水一样的声音?这是我曾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啊!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
⑦“泉!生命的泉!”我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紧紧搂住了我的小儿。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涌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条根,该是那一道道的水源了吧!
⑧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那嫩嫩的枝条上,绿绿的小叶一片片绽了开来。“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我肯定地说。
⑨说完了,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静地坐在“泉”边,谛听这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选自《贾平凹散文选集——喝酒》,有删改)
【文章链接】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酒杯,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
(节选自贾平凹《月迹》)
10.请认真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事件
作者感情
听到老槐树惨死的消息
A.______
看到老槐树被劈成碎片
痛心
小儿发现了树桩是一口“泉”
B.______
11.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12.读到选文第⑤段“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一句,有人错误地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请你说说这种看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13.你怎样理解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4.选文中的“小儿”和【文章链接】中的“奶奶”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人物,作者安排这两个人物的用意是相同的。请问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15.班级将要开展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拟写标语: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2)简述事例:如果你在演讲中要举出“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论据,请你简述一个恰当的事例。
(3)提出建议:你认为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除了进行演讲比赛以外,还可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请至少写出两种。
16.(2014浙江绍兴)根据语境,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接续在横线上,组成一段意义连贯的话。(只填序号)
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①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②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
③不仅象形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
④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参考答案
1.D dīng
2.A.撼—憾 B.蜜—密
3.(1)片 条 (2)树 串 串 朵 朵
4.(1)忍俊不禁 (2)伫立 (3)盘虬卧龙
5.B 解析: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项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6.作者睹物释怀,她看到蓬勃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从而使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
7.“它”指代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流过;“别的一切”指代“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8.表达了作者失落惆怅的情绪。
9.宁静喜悦 振奋向前
10.A.伤感 B.喜悦
11.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停在树枝上的小鸟比作树叶,将鸟鸣声比作音符,将老槐树比作一首歌,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冬天的老槐树热闹、充满生机的景象。
12.因为“孩子的可怜”是指随着老槐树的消失,孩子的幸福、快乐霎时就消失了,不能再如“我”小时候一样,充分享受在老槐树下玩耍的乐趣,所以认为孩子可怜的原因是“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13.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是顽强的,是生生不息的。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悲观,无所作为,而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14.“小儿”和“奶奶”都是作者寄托了理想的形象,在文中都起着引导者的作用,都把文中人物的心灵带到高尚的境地。当“我”沉浸在失去老槐树的伤感中时,“小儿”引着“我”发现了生命的“泉”,使“我”悟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当孩子们争着要把月亮据为己有时,“奶奶”引着孩子们去发现大自然中的美。
15.示例:(1)①烦恼全抛去,快乐心中留。②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烦恼。③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与我们同行。
(2)①爱迪生笑对数千次失败,经数千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经久耐用的电灯。②贝多芬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仍把主要精力用于作曲,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3)诗文朗诵比赛、作文竞赛、手抄报展览、主题报告会等。
16.③①②④19.
在山的那边
自我小测
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隐秘(mì)    痴想    绣惑
B.奔跑(bēn)
渲腾瞬间
C.曾祖(céng)
朦胧幼想
D.扎根(zhā)
信念铁青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信心 信念
①全体员工上下一心,______一致,故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②虽然一次次遭遇失败,但我依然鼓起______向前走去。
(2)痴想 幻想
①这种愿望也不过是一种______,永远不会发展成为强烈的意志力量。
②______自己躺在阳光普照的沙滩上,凉爽的海风徐徐吹拂。
3.简析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深刻含义。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4.诗中的“海”象征理想,“山”象征重重困难。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被人们赋予了象征意义,你能举出这样的事物,并说出它们的象征意义吗?(不少于2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INCLUDEPICTURE
"../../../../E03.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
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
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
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
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
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
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
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5.“我竟没想到/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中的“种子”指什么?
6.诗中类似于“一次又一次”的词语多次出现,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7.找出诗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诗句。
8.你从这首诗中得到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启迪?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9~11题。
潮 汐
王家新
INCLUDEPICTURE
"../../../../E04.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月光下
大海涌起爱的潮汐
月亮离地球越近
大海越是激荡不息
那一层又一层的潮汐呵
涌向了海滩
苦苦地寻觅……
月亮因羞涩而脸红了
——虽然大海并不曾
把她的嘴唇轻轻吮吸
大海呵
只是从月亮的流照那里
得到了一种深深的激励
那雪白的,爱的潮汐呵
一排升腾起来
一排又跌落下去
——就这样来回往返
生生不息……
可是,要接近月亮
却是不可能的
——大海知道这个
于是把月的倩影
默默地带回到海心的深处
像为了孕育珍珠的贝壳
夹进一粒沙子
又旋即紧紧地合闭
——只给观潮者
留下一个永恒的谜
这是沉默
又是默许
9.诗歌讲究押韵,请写出这首诗的韵脚。
10.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11.我国的古诗词中有很多与大海相关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12.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资源的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  )
A.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13.(2012天津)某班开展了“青春随想”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回答题目。
材料一:24岁的无臂钢琴师刘伟,凭借顽强的毅力,苦练琴艺,最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材料二:北京大学的保安甘相伟,来自湖北农村,他通过艰苦努力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考上了北大中文系,还出版了个人作品《站着上北大》。
材料三: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客车失控冲向学生的瞬间,奋不顾身去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
材料四:山西师范大学学生孟佩杰,七八岁时就担当起照料养母的重任,后来又带着母亲去上学,这个“久病床前有孝女”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1)上面是某同学为“用青春谱写爱的赞歌”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段青春励志宣言,请你仿照加点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青春的岁月不会一帆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或许青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我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中的“绣惑”应为“诱惑”;B项中的“渲腾”应为“喧腾”;C项中的“曾”读音应为“zēng”,“幼想”应为“幻想”。
2.(1)①信念 ②信心 (2)①痴想 ②幻想
3.“枯干”是比喻的说法,表现了“我”对理想的渴望。
4.示例:“小草”象征顽强的生命力,“蜡烛”象征无私的奉献,“太阳”象征光明。
5.“种子”指“山那边是海”指引给“我”的追寻大海的梦想。
6.“一次又一次”等词语说明“我”一直在为追寻大海而不懈努力。
7.“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就是海呀”是点睛之笔。
8.示例: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我们终将达到理想境界。
9.汐、息、觅、吸、里、励、息、子、闭、谜。
10.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大海对月亮的深情。
11.示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12.C 解析:C项与参加海军和从事海洋勘探工作没有关系,甚至没有提到与海洋相关的内容。
13.(1)材料一 材料二
(2)示例:航船历经风浪 足够的力量驶向自己的理想彼岸17.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自我小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耸立(sǒng)  迂回(yū)  啜泣(zhuì)
B.嶙峋(lín)
闷热(mèn)
纳罕(hǎn)
C.晕倒(yūn)
折本(shé)
着眼(zháo)
D.灌木(guàn)
凹凸(tū)
屡次(l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
(1)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贸险的训诫。(    )
(2)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篷乱的灌木。(    )
(3)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旋。(    )
3.根据括号里的解释在横线处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的心在瘦骨________(形容人瘦削)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2)我听见有人啜泣,正________(惊奇,诧异)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3)近日,两家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的价格欺诈事件让消费者变得________(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起来。
4.填空。
文章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里的“步”不仅可以理解为爬下悬崖的脚步,还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通过文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①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②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③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④“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INCLUDEPICTURE
"../../../../e07.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⑤“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下面那块岩石吗?”
⑥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⑦“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⑧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⑨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⑩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5.用一句话概括选文讲述的故事。
6.选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7.选文中的哪句话与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照应?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1题。
山就这么高
仲利民
那年,他在学校的成绩非常不理想,他觉得无颜面对父母,父母在外拼命地打工,积攒下钱供他来城里的这所学校读书,希望他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可是他现在的成绩根本就没有什么希望考上好的大学,对于将来的高考他甚至不敢想象。
他不敢对父母说:“我不想读下去了。”那样,即使父母什么也不说,仅仅是他们那失望的眼神就会将他击垮。他想偷偷地出去打工,等到生米煮成熟饭再跟父母讲明。他们叹息也好,怒骂也罢,随他们去。
经过一夜的思考,他作了决定,这个星期正好父母从外地回家,他先陪他们过上一晚。也许,这个夜晚是一道分水岭,从此就决定了他未来的人生方向。
父亲看到他回家,很热情地和他讲外面的事情,母亲则在厨房里忙着做他喜欢吃的一切。他在等父亲问他的学习情况,可是父亲就是不问。
吃过晚饭,父亲少见地和母亲陪着他一起去村庄西边的小山脚下,父亲说:“娃儿,你看这山有多高?”他小时候爬过这山,因为山势陡峭,荆棘丛生,从未爬到过山顶,所以很难回答。没有经历过,怎么会知晓呢?面对父亲的提问,他不知如何作答。
父亲见儿子沉默,就说:“这山,说高也不高,努力去爬了,到达山顶就知道了。如果从未爬到过山顶,你就永远也不知它有多高。”其时,皎洁的月光洒下来,如同白昼,山在那里坦然地呈现出它的身姿。
父亲说:“孩子,今天,你母亲在山下看着,我们俩一起爬山,看谁先到山顶。”他想不明白,父亲今天为什么有闲心陪他来爬山,而且是晚上,以前,他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啊!
不过,他看了父亲一眼,那个在他的眼里曾经高大的身体,现在已经有些苍老了,他不相信会输给父亲,就答应了父亲的要求。
山虽然很陡峭,但是他熟悉这座山的身材,哪里有坡,哪里有路,还有他年轻矫健的身体,他相信自己会爬到山顶的。在母亲的注视下,他们父子俩开始爬山。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脚下凹凸不平,手被刺破了,腿受了伤,胳膊擦破了皮,脸上还划了条伤口,虽然如此,他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是他第一次到达山顶。他的心里忽然有了一份豪情,他真想大喊一声,告诉别人他内心的快乐。
看到父亲也快爬到山顶了,他弯下腰,拉了一把父亲。父亲也到达了山顶。站在山顶上,父子俩一起大声地对着夜空喊了起来:“噢——,噢——”整个小村都回荡着他们的声音。
他对父亲说:“山就这么高!”
父亲笑笑:“其实山就这么高。”
他决定回校去好好读书。任课的老师都感到奇怪,他怎么像变了一个人,成绩噌噌地升了上来。后来,他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律师。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8.文中父亲要“我”爬山的起因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9.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指出其表达效果。
(1)月光下,两个身影用自己的方式向山顶攀去。
(2)在他的心中,一直屹立着一句话:山就这么高。
10.本文与已学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立意相似,但有区别。请你比较两篇文章,分别写出它们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1)《山就这么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一步,再走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写一段赏析性文字。(80字以内)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在困难中使人倒下的往往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消极悲观的态度,是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是没有坚强的意志。人的信念、人的精神对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爱因斯坦小时候做了无数次板凳也没有自暴自弃,爱迪生经过上千次失败才发现钨丝是做灯丝的最佳材料。
材料二: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 强(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挫折再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于是就没了下一步,于是就没了路……
(四)
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再走一步。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什么更深的体会?
13.(2014贵州铜仁)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到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⑤⑥
C.⑤⑥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⑤⑥③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中的“啜”读音应为“chuò”;B项中的“闷”读音应为“mēn”;C项中的“着”读音应为“zhuó”。
2.(1)贸—冒 (2)篷—蓬 (3)旋—眩
3.(1)嶙峋 (2)纳罕 (3)小心翼翼
4.人生的行进步伐 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步又一步地脚踏实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5.写“我”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脱险的经过。
6.景物描写。作用:烘托出“我”当时的恐惧和孤独感。
7.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8.“我”学习成绩非常不理想,不想继续读书了。
9.(1)“攀”字表现了山的陡峭,突出了爬山的艰难。(2)“屹立”突出了这句话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
10.(1)有信心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
(2)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步一步来,就能逐步解决困难。
11.文中的父亲关爱儿子成长。儿子成绩不好想辍学,父亲通过爬山让儿子明白学习须努力的道理。父亲勤劳,肯吃苦,重视子女教育,有耐心,而且注重言传身教。
12.确立了目标后,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能逃避,要正确面对。我们可以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必能战胜大困难。
13.C20.
虽有佳肴
自我小测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嘉肴(yáo)
B.然后能自强也(qiǎng)
C.教学相长也(zhǎng)
D.《兑命》曰(duì)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弗食,不知其旨也(      )
(2)虽有至道(      )
(3)然后能自反也(      )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3.填空。
《礼记》,又名《________》,儒家经典著作,是______(朝代)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________编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6.根据语境,用原文内容填空。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深入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改)
注:①寻:不久。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能手执鞍桥(      )
(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9.根据文章的意思,思考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③,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④。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售:卖出去。④直:通“值”。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方得一车(      )
(2)以其贵故(      )
(3)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1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13.阅读下面的短文,写出你的读后所思。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②失则多③,或失则寡,或失则易④,或失则止⑤。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⑥。知其心,然后能救⑦其失也。教也者,长⑧善而救其失者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失:过失,缺点。②或:有的人,有的。③失则多:失之于学得过多。④易:简单。⑤止:停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⑦救:纠正。⑧长:动词,发扬(他们的长处)。
14.(2014湖北随州)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句。
三月,你一定要来大洪山。细雨过后的大洪山就像刚刚梳洗罢的少女,灵秀而妩媚。青山是她蹙起的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是她腮边的嫣红……
参考答案
1.D 解析:D项中的“兑”读音应为“yuè”。
2.(1)甘美 (2)达到极点 (3)反省自己 (4)勉励
3.小戴礼记 秦汉 戴圣
4.(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5.(1)所以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以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彻。
(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6.虽有嘉肴 弗食 不知其旨 虽有至道 弗学 不知其善 教学相长
7.(1)拿 (2)代词“他”,指傅永
8.有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
9.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思对即可)
10.(1)才 (2)因为 (3)这样
11.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去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
12.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意思对即可)
13.示例:短文指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犯的四种过失,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毛病是“失则止”,也就是遇到困难就放弃。今后我一定要坚定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迎难而上,永不放弃。
14.示例:碧水是她明亮的双眸 云雾是她迷人的面纱18.
短文两篇
自我小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零落(lín)  杜鹃(juān)  收敛(liǎn)
B.宽恕(shù)
捡起(jiǎn)
聒噪(ɡuō)
C.固执(ɡù)
卑微(bì)
砂粒(shā)
D.痕迹(hén)
叹息(tàn)
短暂(zhàn)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1)某网站披露的中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最新情况让我们颇感振惊。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草原曼巴(医生)王万青为世人留下了令人珍惜、令人精叹的东西。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火箭客场战老鹰,斯科拉赛前热身一丝不荀。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______,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
(2)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______。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
(3)天井小院______盎然,牵牛花、紫罗兰等各色花草绚丽悦目。
A.零落  精致  生机
B.零落精巧生机
C.凋零精致生意
D.凋零精巧生意
4.下列对这两篇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蝉》一文开始写蝉的叫声使人“很烦”,后面又说“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是前后矛盾的。
B.《蝉》通过蝉“十七年埋在泥中”与“活一个夏天”的对比,突出了蝉的生命意义。
C.《贝壳》通过写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表现了人们对贝壳的珍视,突出了贝壳精致的特点。
D.《贝壳》一文表达了作者想要“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的美好愿望。
5.名句积累。
(1)下面摘录的《蝉》中富有哲理的句子不够完整,请你补充完整。
它为了生命延续,__________________。哪管是九十年,九十天,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了《短文两篇》,你会想起哪些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两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INCLUDEPICTURE
"../../../../15V08.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①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
②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③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④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⑤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6.为什么古人用贝壳来做钱币?(不超过15字)
因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第②段中找出具体体现贝壳精致的语句。
8.选文第④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不超过20字)
9.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想?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夏天,去拜访一只虫
①跨过城东的一座桥,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开阔的菜地。夏天,一畦新绿尤其热烈。而现在,这里是人居的小区。几年前,我曾在这里观察过菜地里的虫。人在这里定居,想必虫只好向城市的反方向逃逸了。
②夏天,我很想去拜访一只虫。将目光投射到虫的生活,我将获得一份悠然的闲适。
③太阳的金帛熨帖着大地,缥缈的云朵来去自由,虫的故乡比人的蜗居更为辽阔。这种小小的生灵在土壤里隐没,生于土,而归于土。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繁殖、筑巢、远行,生命单纯而又丰富。
④跟随飞鸟,我抵达了目的地。崎岖的小路上,我看见了一群蚂蚁,以磅礴的气势,推动一只虫的巨大躯壳。艰难而壮阔的行进场面,让人想起建筑金字塔和古长城的远古民工。蚂蚁也是忙碌的,仿佛舍去忙碌,生活就会单调。
⑤菜地的边缘,虫们从一个巢穴向四周散开,像水泼出去,匆匆地奔走,仿佛心中也有与世隔绝的想象之旅。虫到夏天总能活出蓬勃的生机,虽然造化赋予它们的时间短暂,它们也能在短暂中活出充实。
⑥两只虫相遇了,这种虫通体透亮,有长长的触角。它们停下来,用触角相碰,互相探索,撞击,迸发出火花,亲密而友爱,互相点燃对方。短暂的沟通达成约定,两只虫转过身,朝着一个方向奔走;一只虫走到土疙瘩旁边,土疙瘩对它来说,犹如山一般高耸,它有些胆怯,也有些踌躇。终于,它爬了上去,它战胜了自己。也许,一只屎壳郎爬上牛粪的顶部,它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⑦天空无尽的高远,绿菜地延伸到视线的尽头。虫子的生命卑微而渺小,然而,我们看不到虫子的悲观和厌世。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⑧长久地观察虫子,我却不能深入到任何一只虫子的内心,不知道它们的欢欣与悲怆。天边翻滚着乌云,虫子们聚集到一片菜叶下面,它们伫立着,转动触角……生命是脆弱的,一阵狂风,一阵暴雨,都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它们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生命,正如法布尔所言,应“当作一种义务,一种只要最后期限未到我们就必须全力而为的义务”。
⑨或许,生活不必去追寻那些繁复的意义,像虫子这样,单纯,并且快乐,这是我们今生的至简大道。感谢这些虫子,搅碎了我一个季节的忧伤之梦,并让我在夏天午后的一块菜地乐不思归。
10.细读第③段,找出“生命单纯而又丰富”中的“丰富”所指的内容。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
(1)也许,一只屎壳郎爬上牛粪的顶部,它也会抬头傲视良久,发“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2)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大地蓬勃的记忆。
12.“卑微而渺小”的虫子,为什么值得“我”去拜访?
1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14.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请听下面的“物语”,你一定会受到启发。请你也试着写一句“物语”吧。
例:气球——我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新的高度。
15.(2014山东东营)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写一段解说文字。
要求: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特点及其寓意,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INCLUDEPICTURE
"../../../../E03原.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
\
MERGEFORMAT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中的“零”读音应为“líng”;C项中的“卑”读音应为“bēi”;D项中的“暂”读音应为“zàn”。
2.(1)振—震 (2)精—惊 (3)荀—苟
3.A
4.A 解析:A项中“前后矛盾的”有误,应为“先抑后扬”。
5.(1)必须好好活着 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2)示例:①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②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项十分沉重的工作。(托尔斯泰)
6.是坚硬、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7.“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
8.弱小短暂的生命却创造了完美的居所。(或:贝壳的精致和贝壳里生命的短暂)
9.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应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10.觅食、储藏、交友、求偶、繁殖、筑巢、远行。
11.(1)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屎壳郎通过努力战胜自我后产生的强烈的成就感(自豪感)。(2)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虫子们忙碌的生活、蓬勃的生命。
12.虫子的生命虽然卑微渺小,但它们的生活单纯而又丰富,忙碌而充实,蓬勃有生机,它们不悲观厌世,快乐地生活,爱惜生命,有战胜自我的勇气。
13.我们要把生命看成是一种义务,要义不容辞地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生命,人活着就要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懈怠,不悲观,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明确责任,认定目标,全力以赴。
14.示例:锚——即使一生不露面,人们也会知道它的存在。篮球——总是落入圈套,因为有人拍你。
15.示例:漫画由左右两部分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内容构成:左边是一个人,总“想在这里种树”,在地上依次画圆圈,圆圈由少到多;右边是另一个人,与左边人画圈相对应的是,栽树、挑水、浇水、树下乘凉;当前者在地上画满无数圆圈回头时,猛然发现已经长成的一棵大树矗立在眼前。画面两条线索齐头并进,又互相对比照应,辛辣地讽刺了只空想而不实做者的可笑可怜,构思别出心裁,寓意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