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1.(2025四上·莱芜期末)在炎热的夏天,下列预防蚊虫叮咬的做法错误的是( )。
A.搞好周围环境卫生
B.穿着美丽的短裙去草丛中玩耍
C.喷涂驱蚊液
【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蚊虫多栖息于草丛、湿地等潮湿环境,穿着短裙进入草丛时,皮肤大面积暴露,易被蚊虫叮咬。A 选项搞好环境卫生可减少蚊虫滋生地;C 选项喷涂驱蚊液能通过气味驱赶蚊虫。B 做法因暴露皮肤且靠近蚊虫栖息地,属于错误的防叮咬方式。
2.(2025四上·莱芜期末)吃馒头时,我们嚼着嚼着,会感到有一丝丝的甜味,这是因为( )。
A.馒头本身是甜的
B.因为爱吃馒头,产生的一种错觉
C.唾液中的酶把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本身无甜味。咀嚼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会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具有甜味,因此会感到丝丝甜意。A 错误,馒头不含糖分;B 错误,甜味是化学分解的真实感受,而非错觉。该现象体现了唾液对食物的初步消化作用。
3.(2025四上·莱芜期末)观察昆虫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抓昆虫
B.做好观察记录
C.观察结束后,把昆虫放归大自然
【答案】A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用手直接抓昆虫可能被叮咬、刺伤,或对昆虫造成伤害,部分昆虫还可能携带病菌。B 选项做好记录有助于科学观察;C 选项放归自然符合生态保护原则。A 做法存在安全风险且不环保,属于不正确的观察方式。
4.(2025四上·莱芜期末)龟兔赛跑,乌龟最终赢得胜利的原因是( )。
A.跑的远 B.用时短 C.抄近路
【答案】B
【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
【解析】【分析】龟兔赛跑中,乌龟虽速度慢,但持续前进;兔子因骄傲中途睡觉,耗时更长。比赛胜负取决于到达终点的用时长短,乌龟先抵达终点,故用时更短。A 错误,两者跑的距离相同;C 错误,故事中未提及抄近路。该寓言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5.(2025四上·莱芜期末)下面与风扇的运动形式相同的是 ( )。
A.荡秋千 B.玩风车 C.玩滑梯
【答案】B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风扇的运动形式是绕中心轴的圆周运动。A 选项荡秋千属于往复摆动;C 选项玩滑梯是直线滑动;B 选项风车的叶片同样绕中心轴做圆周运动,与风扇运动形式一致。圆周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围绕固定点做轨迹为圆形的运动,B 符合这一特征。
6.(2025四上·莱芜期末)人乘船在河流中顺水驶向下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
C.以船上的人为参照物,岸上的树是静止的
【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上的人随船顺水移动,位置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A 正确。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与船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B 错误;以船上的人为参照物,岸上的树与船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C 错误。该题考查参照物与相对运动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7.(2025四上·莱芜期末)小明生病了,确诊为肺炎,他的( )系统出现了问题。
A.消化 B.循环 C.呼吸
【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炎是肺部感染引发的疾病,而肺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气体交换。A 选项消化系统主要与食物消化相关,如胃、肠等;B 选项循环系统涉及心脏和血管的血液运输。肺炎直接影响呼吸功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故 C 正确。
8.(2025四上·莱芜期末)燃烧时产生类似头发烧焦气味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这是因为其含硫氨基酸分解产生硫化物。B 选项脂肪燃烧多为油腻焦味,C 选项淀粉燃烧则类似纸张灼烧的气味。头发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与蛋白质燃烧特征一致,故 A 正确。该现象可用于初步鉴别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
9.(2025四上·莱芜期末)在一个塑料袋里装入水、切碎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塑料袋中的物品,可以模拟( )的活动。
A.食道 B.胃 C.小肠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胃通过蠕动搅拌食物,使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塑料袋装水、馒头和蔬菜并揉挤,模拟的是胃的机械消化过程:揉挤动作类似胃壁肌肉收缩,切碎的食物在混合液中被进一步研磨。A 食道仅负责运输食物,无搅拌功能;C 小肠以化学消化和吸收为主,蠕动形式与胃不同。该实验通过直观操作展示胃的物理消化作用。
10.(2025四上·莱芜期末)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力必须要接触
C.力只能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大小、方向变化),A 正确。B 错误,如磁铁吸引铁钉无需接触;C 错误,力还能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运动方向或形变。例如刹车时摩擦力使车减速,体现力改变运动状态,故 A 符合题意。
11.(2025四上·莱芜期末)小明在上学路上,发现有人触电倒地并被压在电线下,他应该( )。
A.向大人呼救
B.用手赶紧把触电者拉起来
C.用铁棍把电线挑开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发现触电事故时,未成年人应立即向大人呼救,A 正确。B 错误,用手拉扯触电者会导致自身触电;C 错误,铁棍是导体,挑电线可能引发二次触电。正确做法是先切断电源或用干燥木棍等绝缘体移开电线,而未成年人不具备专业救援能力,需优先寻求成人帮助,避免盲目施救。
12.(2025四上·莱芜期末)爸爸为小丽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鱼、牛肉、蛋花汤。添加( )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搭配更合理。
A.油菜、香菇 B.牛奶 C.肉饼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小丽的午餐食谱中,米饭提供糖类,红烧鱼、牛肉、蛋花汤提供蛋白质和脂肪,但缺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油菜和香菇属于蔬菜,能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使营养搭配更均衡。B 牛奶和 C 肉饼主要补充蛋白质,无法弥补维生素的不足。合理的饮食需兼顾各类营养素,故 A 正确。
13.(2025四上·莱芜期末)我们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 )含量增多。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答案】B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时,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会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氮气在呼吸过程中基本不参与反应,含量变化较小。因此,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故 B 正确。
14.(2025四上·莱芜期末)夏天听到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因为蚊子( )。
A.在叫 B.在呼吸 C.在快速振动翅膀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蚊子没有发声器官,其发出的 “嗡嗡” 声是由翅膀快速振动产生的。当蚊子翅膀每秒振动约 500-600 次时,空气被振动形成声波,人耳便能听到。A 选项中 “叫” 需要声带等发声结构,蚊子不具备;B 选项呼吸过程不会产生可闻声音。这种振动发声是昆虫常见的发声方式,故 C 正确。
15.(2025四上·莱芜期末)某社区收到噪声投诉后,社区管理员进行调研,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居民楼里装修的声音
B.清晨附近小学传来的读书声C.窗外鸟儿动听的叫声
【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居民楼装修声音通常音量大、具有突发性,易干扰居民生活,属于噪声,A 正确。B 中清晨小学读书声属于正常校园活动,C 中鸟儿叫声一般被视为自然声音,二者若未超过环境噪声标准,通常不界定为噪声。判断噪声需结合声音的音量、时段及对他人的影响,故 A 符合题意。
16.(2025四上·莱芜期末)看电视时,按下遥控器上的“音量+”或“音量-”按键,调整的是( )。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声音的传播方向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遥控器上的 “音量 +” 或 “音量 -” 按键调整的是声音的强弱(即响度)。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B 选项声音的高低(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与音量调节无关;C 选项声音的传播方向无法通过遥控器改变。调节音量时,扬声器的振动幅度变化,导致声音的强弱改变,故 A 正确。
17.(2025四上·莱芜期末)在做“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观察者的眼睛要( )。
A.仰视 B.平视 C.俯视
【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在 “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 实验中,观察者需保持眼睛平视,这样才能准确模拟人类在地面观察船只的真实场景。若仰视或俯视,会因视角倾斜导致实验误差,无法正确对比帆船在球体(模拟地球曲面)与平面上航行时 “船身先消失 / 出现” 的差异。平视是保证实验科学性和结论准确性的关键,故 B 正确。
18.(2025四上·莱芜期末)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 )星球。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主要由氢和氦等气体组成,内部持续进行核聚变反应,温度极高,物质以等离子体(气态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A 选项固体和 B 选项液体均无法在太阳的极端高温下稳定存在。太阳的大气层(如光球层、色球层)也均为气体形态,因此它是典型的气体星球,故 C 正确。
19.(2025四上·莱芜期末)2024年6月25日,中国( )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携带1935.3克样品返回地球。
A.玉兔号 B.天问一号 C.嫦娥六号
【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2024 年 6 月 25 日 14 时 07 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携带 1935.3 克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故答案选 C。
20.(2025四上·莱芜期末)两次月圆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是( )。
A.15天 B.30天 C.365天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圆即满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节点。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为 “朔望月”,约为 29.5 天,两次月圆之间的间隔与此接近,约 30 天。A 选项 15 天不足一个月相周期,C 选项 365 天为地球公转周期,与月相无关。因此,两次月圆的时间间隔更接近 30 天,故 B 正确。
21.(2025四上·莱芜期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是指月相变化,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由缺到圆 B.由圆到缺 C.由缺到圆,再到缺
【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上半月,月相从新月(朔)开始逐渐由缺到圆,至满月(望)达到最圆;下半月,月相则从满月开始逐渐由圆到缺,直至下一个新月。因此,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由圆到缺”,对应 B 选项。A 为上半月规律,C 描述的是完整朔望月周期,均不符合下半月的限定,故 B 正确。
22.(2025四上·莱芜期末)设计小台灯时,首先要考虑它的( )。
A.外观漂亮 B.功能 C.制作成本
【答案】B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设计小台灯时,功能是首要考虑因素,它决定了台灯的核心用途(如照明亮度、调节方式等)。若功能不达标,外观或成本的优化便失去意义。A 外观和 C 成本属于后续优化环节,需在功能满足的基础上考量。例如,台灯需先确保发光稳定、开关便捷,再考虑造型美观或材料成本,故 B 正确。
23.(2025四上·莱芜期末)小明制作的小台灯忽明忽暗,原因可能是( )。
A.电池没电了 B.灯泡坏了 C.线路接触不良
【答案】C
【知识点】电路故障检测
【解析】【分析】小台灯忽明忽暗通常与电路通断不稳定相关。C 选项线路接触不良会导致电流时断时续,直接引发灯光闪烁;A 选项电池没电会使灯光持续昏暗直至熄灭,而非忽明忽暗;B 选项灯泡损坏多表现为彻底不亮或持续闪烁后熄灭,较少出现规律性明暗变化。因此,线路接触不良是最可能的原因,故 C 正确。
24.(2025四上·莱芜期末)下列选项中, ( )属于技术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A.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B.空调冬暖夏凉
C.让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答案】A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技术产品的危害需体现其负面影响。A 选项中,网络游戏作为技术产品,可能导致青少年沉迷,影响身心健康,属于危害;B 选项空调冬暖夏凉是技术产品带来的便利,属于正面影响;C 选项让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是技术产品(如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因此,只有 A 符合 “危害” 的定义,故 A 正确。
25.(2025四上·莱芜期末)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长度约 5-6 米,内壁有环形皱襞和绒毛,增大吸收面积;且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在此分泌,能彻底分解蛋白质、脂肪等物质。A 胃主要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C 大肠仅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均非主要场所。故 B 正确。
26.(2025四上·莱芜期末)(1)右图是5名运动员100米赛跑的成绩统计图。经过相同的距离,用时越少,说明运动的越 ;相反,用时越多,说明运动的越 。
(2)分析可知,5名运动员中, 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其速度是 。
(3)在本次赛跑活动中,我们除了需要准备米尺外,还需要借助____计时。
A.电子停表 B.沙漏 C.卷尺
【答案】(1)快;慢
(2)小强;小亮;10米/秒
(3)A
【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1)在 100 米赛跑中,距离相同。根据运动快慢的判断标准,用时少意味着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长,运动速度快;用时多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短,运动速度慢。这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2)相同距离下,运动快慢由用时决定。用时最长的运动员单位时间通过距离最短,故跑得最慢;用时最短的运动员速度最快,所以小亮速度最快,小强速度最慢。小亮速度:100÷10=10(米/秒)。
(3)赛跑计时需精确到秒级单位。电子停表可精准记录分、秒甚至毫秒,适合短距离赛跑计时;沙漏计时精度低,误差大,不适合 100 米赛跑;卷尺用于测量长度,与计时无关。故 A 正确。
27.(2025四上·莱芜期末)小明和小强用细棉线和纸杯制作了一个“土电话”。
(1)当两人距离较近时,他们可以不用“土电话”直接对话,这说明 能传播声音。
(2)如果有人用手捏紧“土电话”的细棉线,小强 (填“能”或“不能”)清晰地听到小明的说话声。
(3)小明说话发出声音,主要是由于____。
A.嘴唇在振动 B.空气在振动 C.声带在振动
(4)制作“土电话”时,下列材料中____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一些。
A.棉线 B.毛线 C.细铁丝
【答案】(1)空气
(2)不能
(3)C
(4)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常见的传播介质之一。当两人距离较近时,说话者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可通过周围空气介质传播,使对方听到。“土电话” 需借助棉线传声,而直接对话时声音的传播介质即为空气。
(2)“土电话” 依靠细棉线振动传声。用手捏紧棉线时,棉线的振动会被阻碍,无法有效传递声音的能量。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振动,振动受阻则声音无法顺利传导,因此小强不能清晰听到小明的说话声。这体现了固体传声时振动状态对传声效果的影响。
(3)人说话时,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当气流通过喉咙时,声带受到气流冲击而振动,进而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嘴唇主要用于调节发声的音色和音调,并非发声的源头;空气是声音传播的介质,而非发声的原因。因此,小明说话的声音主要由声带振动产生,选 C。
(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固体慢,不同的固体传播声音效果不同,固体越紧,物体传声效果越好。选项C正确。
28.(2025四上·莱芜期末)检测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
实验材料:电路检测器、1杯自来水、1杯纯净水、1杯盐水。
实验方法: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依次放入自来水、纯净水、盐水,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可以判断自来水 导电,纯净水 导电,盐水 导电。 (填“可以”或“不可以”)
(2)结合实验,不能用湿手直接去摸开关或插座的原因不包括____。
A.生活中的水(自来水)是导体
B.纯净水溶解汗液中的盐分也会导电
C.手湿的时候更容易感受到静电的存在
(3)本实验中的电路检测器缺少简单电路中的____部分。
A.电源 B.开关 C.用电器
【答案】(1)可以;不可以;可以
(2)C
(3)B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开关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导线性能,我们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自来水中,有其他物质,会导电,纯净水中,没有其他物质,不容易导电,盐水中,盐溶解在水中,能够导电。
(2)不能用湿手摸开关或插座,因生活中的水(如自来水)含杂质是导体,纯净水溶解汗液盐分后含离子也能导电,接触带电部件易触电。而 “手湿时更易感受静电” 与湿手触电风险无关(静电由摩擦产生,非导电问题),故 C 不包括。
(3)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实验中的电路检测器用电池(电源)、小灯泡(用电器)和导线构成检测回路,但未设置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检测时通过接触被测物体直接形成通路,因此缺少开关部分,选 B。
29.(2025四上·莱芜期末)构建思维导图(将合适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中)
A.哺乳B.喙C.胸D.卵生E.胎生F.触角G.鳃H.华南虎I.中华鲟J.腹
【答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D;B;F;C;J;H;A;E;I;G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繁殖方式:胎生,幼体由母体直接产出,通过乳腺分泌乳汁哺乳。身体特征:体表被毛,具保温作用;心脏分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适应能力强,如华南虎、猴子。
昆虫:身体结构: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具三对足(部分有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需蜕皮生长。繁殖方式:卵生,发育过程有完全变态(如蝴蝶)或不完全变态(如蝗虫)。
鸟类:适应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胸肌发达;骨骼中空,减轻体重;具喙无齿,卵生。其他特征: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且有气囊辅助双重呼吸,如麻雀、鹰。
鱼类:生活环境:终生水生,用鳃呼吸,体表多被鳞片,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及鳍的协调游泳。繁殖方式多数卵生,体温不恒定,如中华鲟、鲫鱼。
1 / 1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题
1.(2025四上·莱芜期末)在炎热的夏天,下列预防蚊虫叮咬的做法错误的是( )。
A.搞好周围环境卫生
B.穿着美丽的短裙去草丛中玩耍
C.喷涂驱蚊液
2.(2025四上·莱芜期末)吃馒头时,我们嚼着嚼着,会感到有一丝丝的甜味,这是因为( )。
A.馒头本身是甜的
B.因为爱吃馒头,产生的一种错觉
C.唾液中的酶把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
3.(2025四上·莱芜期末)观察昆虫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抓昆虫
B.做好观察记录
C.观察结束后,把昆虫放归大自然
4.(2025四上·莱芜期末)龟兔赛跑,乌龟最终赢得胜利的原因是( )。
A.跑的远 B.用时短 C.抄近路
5.(2025四上·莱芜期末)下面与风扇的运动形式相同的是 ( )。
A.荡秋千 B.玩风车 C.玩滑梯
6.(2025四上·莱芜期末)人乘船在河流中顺水驶向下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
B.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
C.以船上的人为参照物,岸上的树是静止的
7.(2025四上·莱芜期末)小明生病了,确诊为肺炎,他的( )系统出现了问题。
A.消化 B.循环 C.呼吸
8.(2025四上·莱芜期末)燃烧时产生类似头发烧焦气味的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9.(2025四上·莱芜期末)在一个塑料袋里装入水、切碎的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塑料袋中的物品,可以模拟( )的活动。
A.食道 B.胃 C.小肠
10.(2025四上·莱芜期末)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力必须要接触
C.力只能使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11.(2025四上·莱芜期末)小明在上学路上,发现有人触电倒地并被压在电线下,他应该( )。
A.向大人呼救
B.用手赶紧把触电者拉起来
C.用铁棍把电线挑开
12.(2025四上·莱芜期末)爸爸为小丽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鱼、牛肉、蛋花汤。添加( )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搭配更合理。
A.油菜、香菇 B.牛奶 C.肉饼
13.(2025四上·莱芜期末)我们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 )含量增多。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14.(2025四上·莱芜期末)夏天听到蚊子发出的嗡嗡声,是因为蚊子( )。
A.在叫 B.在呼吸 C.在快速振动翅膀
15.(2025四上·莱芜期末)某社区收到噪声投诉后,社区管理员进行调研,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居民楼里装修的声音
B.清晨附近小学传来的读书声C.窗外鸟儿动听的叫声
16.(2025四上·莱芜期末)看电视时,按下遥控器上的“音量+”或“音量-”按键,调整的是( )。
A.声音的强弱 B.声音的高低 C.声音的传播方向
17.(2025四上·莱芜期末)在做“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观察者的眼睛要( )。
A.仰视 B.平视 C.俯视
18.(2025四上·莱芜期末)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 )星球。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19.(2025四上·莱芜期末)2024年6月25日,中国( )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携带1935.3克样品返回地球。
A.玉兔号 B.天问一号 C.嫦娥六号
20.(2025四上·莱芜期末)两次月圆之间的时间间隔大约是( )。
A.15天 B.30天 C.365天
21.(2025四上·莱芜期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是指月相变化,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
A.由缺到圆 B.由圆到缺 C.由缺到圆,再到缺
22.(2025四上·莱芜期末)设计小台灯时,首先要考虑它的( )。
A.外观漂亮 B.功能 C.制作成本
23.(2025四上·莱芜期末)小明制作的小台灯忽明忽暗,原因可能是( )。
A.电池没电了 B.灯泡坏了 C.线路接触不良
24.(2025四上·莱芜期末)下列选项中, ( )属于技术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A.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
B.空调冬暖夏凉
C.让世界各地联系密切
25.(2025四上·莱芜期末)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26.(2025四上·莱芜期末)(1)右图是5名运动员100米赛跑的成绩统计图。经过相同的距离,用时越少,说明运动的越 ;相反,用时越多,说明运动的越 。
(2)分析可知,5名运动员中, 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其速度是 。
(3)在本次赛跑活动中,我们除了需要准备米尺外,还需要借助____计时。
A.电子停表 B.沙漏 C.卷尺
27.(2025四上·莱芜期末)小明和小强用细棉线和纸杯制作了一个“土电话”。
(1)当两人距离较近时,他们可以不用“土电话”直接对话,这说明 能传播声音。
(2)如果有人用手捏紧“土电话”的细棉线,小强 (填“能”或“不能”)清晰地听到小明的说话声。
(3)小明说话发出声音,主要是由于____。
A.嘴唇在振动 B.空气在振动 C.声带在振动
(4)制作“土电话”时,下列材料中____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一些。
A.棉线 B.毛线 C.细铁丝
28.(2025四上·莱芜期末)检测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
实验材料:电路检测器、1杯自来水、1杯纯净水、1杯盐水。
实验方法:将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依次放入自来水、纯净水、盐水,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1)根据图中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可以判断自来水 导电,纯净水 导电,盐水 导电。 (填“可以”或“不可以”)
(2)结合实验,不能用湿手直接去摸开关或插座的原因不包括____。
A.生活中的水(自来水)是导体
B.纯净水溶解汗液中的盐分也会导电
C.手湿的时候更容易感受到静电的存在
(3)本实验中的电路检测器缺少简单电路中的____部分。
A.电源 B.开关 C.用电器
29.(2025四上·莱芜期末)构建思维导图(将合适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中)
A.哺乳B.喙C.胸D.卵生E.胎生F.触角G.鳃H.华南虎I.中华鲟J.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蚊虫多栖息于草丛、湿地等潮湿环境,穿着短裙进入草丛时,皮肤大面积暴露,易被蚊虫叮咬。A 选项搞好环境卫生可减少蚊虫滋生地;C 选项喷涂驱蚊液能通过气味驱赶蚊虫。B 做法因暴露皮肤且靠近蚊虫栖息地,属于错误的防叮咬方式。
2.【答案】C
【知识点】口腔中的初步消化
【解析】【分析】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本身无甜味。咀嚼时,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会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具有甜味,因此会感到丝丝甜意。A 错误,馒头不含糖分;B 错误,甜味是化学分解的真实感受,而非错觉。该现象体现了唾液对食物的初步消化作用。
3.【答案】A
【知识点】昆虫
【解析】【分析】用手直接抓昆虫可能被叮咬、刺伤,或对昆虫造成伤害,部分昆虫还可能携带病菌。B 选项做好记录有助于科学观察;C 选项放归自然符合生态保护原则。A 做法存在安全风险且不环保,属于不正确的观察方式。
4.【答案】B
【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
【解析】【分析】龟兔赛跑中,乌龟虽速度慢,但持续前进;兔子因骄傲中途睡觉,耗时更长。比赛胜负取决于到达终点的用时长短,乌龟先抵达终点,故用时更短。A 错误,两者跑的距离相同;C 错误,故事中未提及抄近路。该寓言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5.【答案】B
【知识点】运动形式
【解析】【分析】风扇的运动形式是绕中心轴的圆周运动。A 选项荡秋千属于往复摆动;C 选项玩滑梯是直线滑动;B 选项风车的叶片同样绕中心轴做圆周运动,与风扇运动形式一致。圆周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围绕固定点做轨迹为圆形的运动,B 符合这一特征。
6.【答案】A
【知识点】参照物
【解析】【分析】以岸上的树为参照物,船上的人随船顺水移动,位置发生变化,故是运动的,A 正确。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与船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B 错误;以船上的人为参照物,岸上的树与船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C 错误。该题考查参照物与相对运动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7.【答案】C
【知识点】呼吸系统
【解析】【分析】肺炎是肺部感染引发的疾病,而肺是呼吸系统的核心器官,负责气体交换。A 选项消化系统主要与食物消化相关,如胃、肠等;B 选项循环系统涉及心脏和血管的血液运输。肺炎直接影响呼吸功能,属于呼吸系统疾病,故 C 正确。
8.【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
【解析】【分析】蛋白质燃烧时会产生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这是因为其含硫氨基酸分解产生硫化物。B 选项脂肪燃烧多为油腻焦味,C 选项淀粉燃烧则类似纸张灼烧的气味。头发主要成分是角蛋白,与蛋白质燃烧特征一致,故 A 正确。该现象可用于初步鉴别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
9.【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胃通过蠕动搅拌食物,使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塑料袋装水、馒头和蔬菜并揉挤,模拟的是胃的机械消化过程:揉挤动作类似胃壁肌肉收缩,切碎的食物在混合液中被进一步研磨。A 食道仅负责运输食物,无搅拌功能;C 小肠以化学消化和吸收为主,蠕动形式与胃不同。该实验通过直观操作展示胃的物理消化作用。
10.【答案】A
【知识点】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大小、方向变化),A 正确。B 错误,如磁铁吸引铁钉无需接触;C 错误,力还能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运动方向或形变。例如刹车时摩擦力使车减速,体现力改变运动状态,故 A 符合题意。
11.【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电
【解析】【分析】发现触电事故时,未成年人应立即向大人呼救,A 正确。B 错误,用手拉扯触电者会导致自身触电;C 错误,铁棍是导体,挑电线可能引发二次触电。正确做法是先切断电源或用干燥木棍等绝缘体移开电线,而未成年人不具备专业救援能力,需优先寻求成人帮助,避免盲目施救。
12.【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中的营养;平衡膳食
【解析】【分析】小丽的午餐食谱中,米饭提供糖类,红烧鱼、牛肉、蛋花汤提供蛋白质和脂肪,但缺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油菜和香菇属于蔬菜,能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及膳食纤维,使营养搭配更均衡。B 牛奶和 C 肉饼主要补充蛋白质,无法弥补维生素的不足。合理的饮食需兼顾各类营养素,故 A 正确。
13.【答案】B
【知识点】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解析】【分析】人体呼吸时,吸入空气中的氧气会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氮气在呼吸过程中基本不参与反应,含量变化较小。因此,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故 B 正确。
14.【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
【解析】【分析】蚊子没有发声器官,其发出的 “嗡嗡” 声是由翅膀快速振动产生的。当蚊子翅膀每秒振动约 500-600 次时,空气被振动形成声波,人耳便能听到。A 选项中 “叫” 需要声带等发声结构,蚊子不具备;B 选项呼吸过程不会产生可闻声音。这种振动发声是昆虫常见的发声方式,故 C 正确。
15.【答案】A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居民楼装修声音通常音量大、具有突发性,易干扰居民生活,属于噪声,A 正确。B 中清晨小学读书声属于正常校园活动,C 中鸟儿叫声一般被视为自然声音,二者若未超过环境噪声标准,通常不界定为噪声。判断噪声需结合声音的音量、时段及对他人的影响,故 A 符合题意。
16.【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强弱
【解析】【分析】遥控器上的 “音量 +” 或 “音量 -” 按键调整的是声音的强弱(即响度)。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强。B 选项声音的高低(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与音量调节无关;C 选项声音的传播方向无法通过遥控器改变。调节音量时,扬声器的振动幅度变化,导致声音的强弱改变,故 A 正确。
17.【答案】B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在 “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 实验中,观察者需保持眼睛平视,这样才能准确模拟人类在地面观察船只的真实场景。若仰视或俯视,会因视角倾斜导致实验误差,无法正确对比帆船在球体(模拟地球曲面)与平面上航行时 “船身先消失 / 出现” 的差异。平视是保证实验科学性和结论准确性的关键,故 B 正确。
18.【答案】C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主要由氢和氦等气体组成,内部持续进行核聚变反应,温度极高,物质以等离子体(气态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A 选项固体和 B 选项液体均无法在太阳的极端高温下稳定存在。太阳的大气层(如光球层、色球层)也均为气体形态,因此它是典型的气体星球,故 C 正确。
19.【答案】C
【知识点】探索宇宙
【解析】【分析】2024 年 6 月 25 日 14 时 07 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携带 1935.3 克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故答案选 C。
20.【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圆即满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节点。月相变化的周期称为 “朔望月”,约为 29.5 天,两次月圆之间的间隔与此接近,约 30 天。A 选项 15 天不足一个月相周期,C 选项 365 天为地球公转周期,与月相无关。因此,两次月圆的时间间隔更接近 30 天,故 B 正确。
21.【答案】B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农历上半月,月相从新月(朔)开始逐渐由缺到圆,至满月(望)达到最圆;下半月,月相则从满月开始逐渐由圆到缺,直至下一个新月。因此,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变化规律是 “由圆到缺”,对应 B 选项。A 为上半月规律,C 描述的是完整朔望月周期,均不符合下半月的限定,故 B 正确。
22.【答案】B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设计小台灯时,功能是首要考虑因素,它决定了台灯的核心用途(如照明亮度、调节方式等)。若功能不达标,外观或成本的优化便失去意义。A 外观和 C 成本属于后续优化环节,需在功能满足的基础上考量。例如,台灯需先确保发光稳定、开关便捷,再考虑造型美观或材料成本,故 B 正确。
23.【答案】C
【知识点】电路故障检测
【解析】【分析】小台灯忽明忽暗通常与电路通断不稳定相关。C 选项线路接触不良会导致电流时断时续,直接引发灯光闪烁;A 选项电池没电会使灯光持续昏暗直至熄灭,而非忽明忽暗;B 选项灯泡损坏多表现为彻底不亮或持续闪烁后熄灭,较少出现规律性明暗变化。因此,线路接触不良是最可能的原因,故 C 正确。
24.【答案】A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
【解析】【分析】技术产品的危害需体现其负面影响。A 选项中,网络游戏作为技术产品,可能导致青少年沉迷,影响身心健康,属于危害;B 选项空调冬暖夏凉是技术产品带来的便利,属于正面影响;C 选项让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是技术产品(如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因此,只有 A 符合 “危害” 的定义,故 A 正确。
25.【答案】B
【知识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其长度约 5-6 米,内壁有环形皱襞和绒毛,增大吸收面积;且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在此分泌,能彻底分解蛋白质、脂肪等物质。A 胃主要储存和初步消化食物,C 大肠仅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均非主要场所。故 B 正确。
26.【答案】(1)快;慢
(2)小强;小亮;10米/秒
(3)A
【知识点】距离与时间;速度;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1)在 100 米赛跑中,距离相同。根据运动快慢的判断标准,用时少意味着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长,运动速度快;用时多则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短,运动速度慢。这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基本方法。
(2)相同距离下,运动快慢由用时决定。用时最长的运动员单位时间通过距离最短,故跑得最慢;用时最短的运动员速度最快,所以小亮速度最快,小强速度最慢。小亮速度:100÷10=10(米/秒)。
(3)赛跑计时需精确到秒级单位。电子停表可精准记录分、秒甚至毫秒,适合短距离赛跑计时;沙漏计时精度低,误差大,不适合 100 米赛跑;卷尺用于测量长度,与计时无关。故 A 正确。
27.【答案】(1)空气
(2)不能
(3)C
(4)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常见的传播介质之一。当两人距离较近时,说话者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可通过周围空气介质传播,使对方听到。“土电话” 需借助棉线传声,而直接对话时声音的传播介质即为空气。
(2)“土电话” 依靠细棉线振动传声。用手捏紧棉线时,棉线的振动会被阻碍,无法有效传递声音的能量。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振动,振动受阻则声音无法顺利传导,因此小强不能清晰听到小明的说话声。这体现了固体传声时振动状态对传声效果的影响。
(3)人说话时,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当气流通过喉咙时,声带受到气流冲击而振动,进而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形成声波。嘴唇主要用于调节发声的音色和音调,并非发声的源头;空气是声音传播的介质,而非发声的原因。因此,小明说话的声音主要由声带振动产生,选 C。
(4)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固体慢,不同的固体传播声音效果不同,固体越紧,物体传声效果越好。选项C正确。
28.【答案】(1)可以;不可以;可以
(2)C
(3)B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开关的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导线性能,我们将物体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自来水中,有其他物质,会导电,纯净水中,没有其他物质,不容易导电,盐水中,盐溶解在水中,能够导电。
(2)不能用湿手摸开关或插座,因生活中的水(如自来水)含杂质是导体,纯净水溶解汗液盐分后含离子也能导电,接触带电部件易触电。而 “手湿时更易感受静电” 与湿手触电风险无关(静电由摩擦产生,非导电问题),故 C 不包括。
(3)单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实验中的电路检测器用电池(电源)、小灯泡(用电器)和导线构成检测回路,但未设置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检测时通过接触被测物体直接形成通路,因此缺少开关部分,选 B。
29.【答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D;B;F;C;J;H;A;E;I;G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繁殖方式:胎生,幼体由母体直接产出,通过乳腺分泌乳汁哺乳。身体特征:体表被毛,具保温作用;心脏分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适应能力强,如华南虎、猴子。
昆虫:身体结构: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胸部具三对足(部分有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需蜕皮生长。繁殖方式:卵生,发育过程有完全变态(如蝴蝶)或不完全变态(如蝗虫)。
鸟类:适应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胸肌发达;骨骼中空,减轻体重;具喙无齿,卵生。其他特征: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且有气囊辅助双重呼吸,如麻雀、鹰。
鱼类:生活环境:终生水生,用鳃呼吸,体表多被鳞片,通过尾部和躯干部摆动及鳍的协调游泳。繁殖方式多数卵生,体温不恒定,如中华鲟、鲫鱼。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