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化学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1.3能源的充分利用——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3能源的充分利用——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3 09:10:38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文档简介
1.1.3能源的充分利用——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
A.碳和一氧化碳 B.葡萄糖和麦芽糖
C.1mol和3mol D.3mol和1mol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燃料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B.一定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多
C.清洁燃料的首要条件是燃烧不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D.选择燃料只需考虑燃料热值的大小
3.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中能表示燃烧热的是( )
A.
B.
C.
D.
4.25℃、101kPa下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xQ kJ,用5mol/L的KOH溶液100mL完全吸收生成的,并与之生成正盐,则丁烷的燃烧热的数值是( )
A.16xQ B.8xQ C.4xQ D.2xQ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的绝对值均正确)( )
A.(反应热)
B.(燃烧热)
C.(中和热)
D.C(金刚石、s)(石墨、s)(反应热)(已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6.已知①;
②;
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的燃烧热
B.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41.8kJ
C.反应的反应热为
D.反应在高温下才能自发
7.已知: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的燃烧热为
B.S的燃烧热为
C.a<324
D.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充分反应,放热198kJ
8.下列能够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是(的绝对值均正确) ( )
A.
B.
C.
D.
9.在25℃和101kPa时,几种燃料的燃烧热如下表:
燃料
-283.0 -285.8 -890.3 -726.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上述四种燃料完全燃烧时,甲烷放出的热量最多
B.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常温常压下,1mol甲醇液体完全燃烧生成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热量726.5kJ
D.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CO、、完全燃烧的碳排放量:
10.在无氧环境下,经催化脱氢芳构化可以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芳烃产品。一定温度下,芳构化时同时存在如下反应:
ⅰ.
ⅱ.
已知25℃时有关物质的燃烧热数据如表。
物质
a b 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受反应i影响,随着反应进行,单位时间内甲烷转化率和芳烃产率逐渐降低
B.反应ⅱ的
C.反应ⅰ在1000K时能自发进行
D.分离产物,可提高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
11.下列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反应的能量变化
B.乙图表示碳的燃烧热
C.丙图表示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最高温度随V(NaOH)的变化(已知)
D.已知稳定性顺序:B
12.回答下列问题。
(1)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制氢方法,其流程图如下:
已知:
反应Ⅱ:
反应Ⅲ:
反应:
则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已知:;。
①则氢气的燃烧热__________。
②计算__________。
③计算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__________的热量。
(3)以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上述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形式是由__________转化为化学能。
②根据数据计算,分解需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__________的能量。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碳和一氧化碳是不同的物质,物质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燃烧热也不相等,故A错误;
B.葡萄糖是单糖,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是不同的物质,物质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燃烧热不相等,故B错误;
C.燃烧热是物质的性质,与量的多少无关,可燃物相同,该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故C正确;
D.和是不同的物质,物质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燃烧热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解析:除了热值,还需要考虑制备,存储,运输,开采成本等方面诸多问题,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1mol可燃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燃烧热。一般情况下,水为液态,二氧化碳为气态。
A. C(s)燃烧未生成稳定氧化物,故其反应热不能表示燃烧热,A错误;
B.符合燃烧热的定义,B正确;
C.虽然转变成了稳定的氧化物,但由于其反应热表示的是完全燃烧时的热量变化,故不能表示燃烧热,C错误;
D.参加燃烧的虽然是1mol,但其生成,而不是,故它的反应热不能表示的燃烧热,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则由可知,,则,放出的热量为x QkJ,所以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6xQkJ,故选A。
5.答案:C
解析:A.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时需注明各物质所处的状态,故原热化学方程式错误,A错误;
B.燃烧热是指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稳定的物质时放出的热量,水是液态水,故不是表示燃烧热,B错误;
C.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时放出的热量,故表示中和热,C正确;
D.已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即石墨具有的总能量比金刚石低,故金刚石转化为石墨是一个放热反应,即C(金刚石、s)(石墨、s),D错误;
故答案为:C。
6.答案:B
解析:A.根据反应③可知,C的燃烧热,A正确;
B.根据反应①2g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241.8kJ,B错误;
C.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得到目标反应,,C正确;
D.,是吸热反应,,则需要高温才可自发,D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常温下S为固体,充分反应生成,S的燃烧热为,是气态硫燃烧放出的热,A项错误;
B.常温下S为固体,充分反应生成,S的燃烧热为,B项错误;
C.,故a<324,C项正确;
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的和不可能完全转化为,放热小于198kJ,D项错误;
答案选C。
8.答案:C
解析: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稳定的物质)所放出的热量叫做燃烧热。
A.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是稳定的,A中生成的是气态,不符合要求,A错误;
B.碳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碳,B中生成的CO可继续燃烧生成,不符合要求,B错误;
C.,满足“1mol”的要求,生成的二氧化硫是稳定的氧化物,符合要求,C正确;
D.生成的二氧化硫是稳定的氧化物,D中生成的S也可继续燃烧生成SO2,不符合要求,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8、2、16、32,又因为它们每1mol分别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283.0kJ、285.8kJ、890.3kJ、726.5kJ,所以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分别为:10.0kJ、142.9kJ、55.6kJ、22.7kJ,则相同质量的以上四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A错误;
B.CO燃烧热为,表示1molCO完全燃烧释放283.0kJ热量,则CO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错误;
C.甲醇燃烧热的数据指的是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释放热量726.5kJ,若生成气态水,释放的热量小于726.5kJ,C错误;
D.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物质的量相同,根据C元素守恒,完全燃烧的碳排放量:,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反应ⅰ有积炭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积炭越多,覆盖在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性能逐渐降低,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所以单位时间内甲烷转化率和芳烃产率逐渐降低,A正确;
B.由题中所给数据可得以下热化学方程式: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将反应得反应ⅱ的,B正确;
C.在1000K时,,故反应ⅰ在1000K时能自发进行,C正确;
D.苯为液体,分离出部分苯,其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11.答案:D
解析:A.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与图示不符,选项A错误;
B.C的燃烧热是指1molC完全燃烧生成(g)时的焓变,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选项B错误;
C.、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当二者体积比为1∶2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混合液温度最高,此时溶液为20mL,NaOH溶液为40mL,选项C错误;
D.稳定性B
A>C,故A→B为吸热反应,B→C为放热反应,A→C为放热反应,选项D正确;
12.答案:(1)
(2)-285.8kJ/mol;;120.9
(3)光能和热能;吸收;278.5
解析:(1)已知:
反应Ⅱ:
反应Ⅲ:
反应①:
由流程图信息可知,反应Ⅰ为,利用盖斯定律,将反应[①-反应Ⅱ×2-反应Ⅲ×2]×得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①燃烧热是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已知:,则表示氢气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即燃烧热;
②已知:Ⅰ
Ⅱ
×Ⅰ-Ⅱ得;
③,则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热量变化为,故放出的热量。
(3)①该图中以为催化剂、光和热条件下分解反应生成CO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该反应中,光能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根据反应=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分解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焓变为=1598kJ/mol×2-1072kJ/mol×2-495kJ/mol×1=+557kJ/mol,故1mol需吸收278.5kJ热量。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二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三单元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与限度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专题3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
第四单元 沉淀溶解平衡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