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__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__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3 10:5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1920年,在制造业中手工业产值占90.05%,产值约80亿元,到1936年手工业产值占77.96%,产值增加到100亿元。这表明,该时期( )
A.近代工业取得较快增长 B.军阀割据阻碍民族工业
C.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 D.官僚资本主义加速膨胀
2.下表为1925年3月1日各大城市银元与铜元兑换率比较情况,由此可推知( )
城市 1银元兑铜元数 城市 1银元兑钢元数 城市 1银元兑铜元数
上海 217.0 汉口 264.0 北京 284.0
烟台 242.4 宁波 204.0 福州 205.0
杭州 197.0 苏州 210.0 南昌 199.2
南京 227.4 天津 280.0 沈阳 229.0
——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二辑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北京商品经济最发达
C.币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地区间经济联系密切
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保管制度,将关税分为值百抽五的旧税与新增的额外关税两项,前者照旧存入汇丰银行偿付外债、赔款,后者则存入中央银行。1932年,国民政府彻底取消两种税款的分别,将全部关税存入中央银行。关税保管权的变更( )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B.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D.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4.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大名县农民为了草帽辫的生产需要,选择适合编草帽辫的小麦品种,拨出专门土地进行密植,以获得细长白软的麦秆,全然不顾小麦产量。河南南乐、清丰,山东观城也存在这种情况。此现象说明( )
A.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 D.跨地域贸易网形成
5.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以家族经营为主的企业集团,如张謇的大生企业集团、荣氏企业集团、吴蕴初企业集团等。他们有的广泛投资多种行业,有的重点投资面粉、纺织行业,有的经营以化工为主的行业。这些企业集团的出现( )
A.催生了官督商办的模式 B.促进了国防事业的发展
C.瓦解了官僚资本的力量 D.践行了实业救国的理念
6.下图为留存至今的一封实寄信件封面,上面贴有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的邮票。
由上述材料可知( )
A.革命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B.苏维埃政府初具国家政权形态
C.江西和湖南革命政权走向联合 D.革命统一战线影响力不断提升
7.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但是在敌后抗战的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这一调整( )
A.改变了政权革命性质 B.削弱了国民党的力量
C.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 D.适应了革命形势需要
8.下图为近代某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根据地分布图。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
A.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B.探索出正确革命道路
C.进行了敌后战场抗战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9.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红军绝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由此可见,古田会议( )
A.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 B.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摆脱了苏联红军的建军模式 D.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官兵关系
10.琼崖土地革命时期,有歌谣“火烧红白契,百姓喜分田,老爷眼白白,依仔笑开颜”,可见当时的情景。1933年初,琼崖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失去联系,革命进入了异常艰难时期。1937年7月,琼崖革命根据地与上级党委和党中央重新取得联系,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决定这一革命进程的关键( )
A.党领导人民坚持不懈地斗争 B.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
C.险要地形利于革命力量保存 D.爱国华侨的有力支持
11.上杭县才溪区消费合作社成立于1929年11月,是中央苏区最早创办的合作社。到1931年夏,才溪又创办了全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随后各地纷纷效仿,出现了粮食、犁牛、生产、信用等各类型的合作社。这些合作社的创建( )
A.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壮大 B.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C.促进了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 D.丰富了社会主义革命内涵
12.据井冈山的张冬莲老人回忆,1928年“男的只有老弱在家里与我们一起生产,犁田、耙田、插秧,我们都干。田还是自己种自己的,但我们互相帮工”,“我们妇女又生产又打仗,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我们都能同男人一样干”。这段回忆反映了在井冈山根据地( )
A.妇女是土地革命的中坚 B.农业经济得到恢复
C.土地革命开展严重受阻 D.革命群众基础广泛
13.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一)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二)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三)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昌会战(1939年3—5月,中国军队在南昌地区抗击侵华日军的作战),中国军队既未能在防御中守住南昌,也未能在反攻中夺回南昌。但它在军事、政治上的影响,却有积极的一面。南昌会战表明日军虽然占领了武汉三镇,但既未能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也未能击歼中国军队的主力,更没有摧毁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战意志。中国军队不仅继续进行抗战,而且还开始实施战役范围的反攻,这是“七七”事变以来的新发展,同时也证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战略指导上确有改革纯防御为攻势防御的意图。可惜的是,由于最高决定者和某些高级将领,或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或是缺乏优良的战略战术素养,以致在作战指导和作战指挥上产生不少失误,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未能实现自己的战役意图。
——摘编自郭汝瑰等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昌会战未能实现战役意图的主观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昌会战对中国抗战形势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昌起义后六天,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言,他说:“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先生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这是一次带有紧迫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和他的翻译伍修权也参加了会议。在检讨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时,博古首先作报告……接着是毛泽东发言,他说,为什么会产生错误的军事路线?是因为错误地估计政治形势,过分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忽视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除凯丰外,没有一个人站在博古这一边。
——摘自《杨尚昆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紧急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紧迫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哪一次会议,并概括这次会议给中国革命带来的主要影响。
(3)以上材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从1920年到1936年制造业中手工业产值占的比重下降,产值增加,由此可以推断出机器工业占得比重上升,表明这一时期近代工业取得了较快增长,A项正确;材料信息体现的是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因此无法体现军阀割据阻碍民族工业,排除B项;材料中未涉及到中国成为列强原料产地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表中数据反映的是不同城市间银元与铜元的兑换比率,显示出不同城市间的经济状况差异。各个城市间兑换率的显著差异预示着由于经济不平衡,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经济障碍,反映出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未能形成统一而稳定的市场环境,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银元与铜元的兑换率,虽然北京兑换的最多,但不能说明商品经济最发达,排除B项;币制改革的时间是在1935年,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银元与铜元在各地区的不同兑换数额,未涉及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关税保管权的变更使国民政府获得了对关税的支配权,这些税收可以由国民政府支配使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C项正确;由于当时的国情,中国无法改变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排除A项;“全面接轨”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根本变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B
解析:选择B:据题干可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河南、山东的部分地区为了草帽辫的生产需要,“全然不顾小麦产量”,专门种植适应草帽辫生产的小麦品种,而草帽辫是用于交换的商品,说明当时农村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未述及政府的政策。排除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瓦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农经济并未彻底瓦解。排除D:题干虽然述及了河北、河南、山东部分地区,但仅提及这些地区专门种植适合草帽辫生产的小麦品种,并没有述及“跨地域贸易”的问题。
5.答案:D
解析:
D项正确 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张謇、荣氏兄弟、吴蕴初等家族经营的企业集团广泛投资多种行业或重点投资面粉、纺织、化工等行业,是在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国家危亡
A项时间错乱 官督商办(点拨:洋务运动时期,由于资金匮乏,洋务派在兴办民用企业中实行官督商办的模式,以此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模式在洋务运动时期就已出现,题干中的企业集团在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期出现,时间不符
B项无中生有 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未体现出对国防事业发展的作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一直不充分,实力有限,并未瓦解官僚资本的力量
C项说法夸大 20世纪初到30年代中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张謇、荣氏兄弟、吴蕴初等家族经营的企业集团广泛投资多种行业或重点投资面粉、纺织、化工等行业,是在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国家危亡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邮政是由国家管理或直接经营寄递各类邮件(信件或物品)的事业。据材料“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并结合所学“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知识可知,当时苏维埃政府已经发行了邮票,邮政已经开始运行,体现出苏维埃政府初步具备国家政权形态,B项正确;据信封上的寄收信息,无法得出根据地注重基层组织建设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出信件是从江西寄至湖南的,无法得出两地革命政权走向联合的结论,排除C项;革命统一战线存在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而此时,革命统一战线已经破裂,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D
解析:据材料“但是在敌后抗战的困难时期”“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策调整,故选D项。“三三制”原则并没有改变政权革命性质,排除A项;“三三制”原则是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并不能削弱国民党的力量,排除B项;此时仍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并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排除C项。
8.答案:B
解析:据地图信息可知,此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根据地,且在瑞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由此可判断此时正处于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故选B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排除A项;敌后战场抗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排除D项。
9.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知,古田会议决议强调红军的政治属性,强调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体现出古田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A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琼崖革命根据地于土地革命时期初建,1933年进入艰难时期,1937年开创革命新局面,促成这一转变的决定因素应从内因方面思考:即党的领导与人民坚持不懈的斗争,故选A。共产国际的帮助是外因,不是琼崖革命根据地能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关键因素,排除B;地形险要是琼崖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存力量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排除C;爱国华侨的支持是革命继续的外因之一,而非关键因素,排除D。
11.答案:C
解析:据材料“出现了粮食、犁牛、生产、信用等各类型的合作社”可知,合作社的创办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的统一战线,排除A项;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排除B项;当时正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是主要革命任务,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张冬莲老人的回忆中提到“男的只有老弱在家里与我们一起生产,犁田、耙田、插秧,我们都干。田还是自己种自己的,但我们互相帮工”,“我们妇女又生产又打仗,参加打土豪分田地”。这表明在井冈山根据地,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革命活动,说明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D项正确。虽然妇女参与革命,但不能说是中坚力量,排除A项;仅通过材料中涉及的群众对革命的支持,不能直接反映农业发展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土地革命的进行,但没有涉及土地革命受阻,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可知,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选C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排除A项;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排除D项。
14.答案:(1)主观原因:单纯防御的战略指导没有改变;最高决定者理论和实践脱节;各级指挥员战略战术修养有缺陷;与日军打消耗战、阵地战;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
(2)积极影响:彰显了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意志;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保存了中国军队的主力;巩固了抗日战争的相持局面。消极影响:导致南昌沦陷;过多消耗了中国军队的力量,暴露了国民政府及其军队在战争中的弱点。
解析:南昌会战。第(1)问,根据材料“中国军队既未能在防御中守住南昌,也未能在反攻中夺回南昌”“同时也证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战略指导上确有改革纯防御为攻势防御的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单纯防御的战略指导没有改变,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根据材料“可惜的是…产生不少失误”→最高决定者理论和实践脱节,各级指挥员战略战术修养有缺陷;根据材料“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未能实现自己的战役意图”→与日军打消耗战、阵地战。
第(2)问,可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表所示:
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及所学知识 影响
积极 “南昌会战表明日军虽然……没有摧毁中国广大军民的抗战意志” 彰显了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的意志
“中国军队不仅继续进行抗战,而且还开始实施战役范围的反攻” 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保存了中国军队的主力;巩固了抗日战争的相持局面
消极 “中国军队既未能在防御中守住南昌,也未能在反攻中夺回南昌” 导致南昌沦陷
“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未能实现自己的战役意图” 过多消耗了中国军队的力量,暴露了国民政府及其军队在战争中的弱点
15.答案:(1)观点:党应掌握军队,开展武装斗争。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党急需总结教训并应对国民党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疯狂屠杀,以及认识到必须掌握武装力量,以武装斗争为革命胜利的关键。
(2)会议:遵义会议。影响:该会议纠正了之前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
(3)自我反思与修正错误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精神;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决心。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7年的中国。据材料一中“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先生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可得出毛泽东批评了过去忽视武装斗争的偏向,强调军事斗争的重要性;据材料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可得出他指出蒋介石、唐生智等反革命派依靠军事力量发迹,而共产党没有坚决地掌握武装;根据材料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可得出毛泽东主张党今后必须重视军事工作,开展武装斗争。据所学知识可知,背景是1927年,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面对严峻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从血的教训中总结经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挽救革命危局。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35年初的中国。据材料二中“这是一次带有紧迫性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检讨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时”“博古首先作报告…接着是毛泽东发言”可知这场会议是在长征途中,中央红军面临生死存亡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方面,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转折意义。首先,它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次,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因此,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27年至1935年中国。据材料一中毛泽东的发言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先生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以及他对于应重视军事斗争的强调,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反思与修正错误的能力。毛泽东认识到之前忽视军事斗争的错误,并提出应重视军事工作,体现了党的自我纠错精神。据材料二中遵义会议的内容,“在检讨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时,博古首先作报告……接着是毛泽东发言,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据材料二中会议的描述,“除凯丰外,没有一个人站在博古这一边”,说明在讨论和决策过程中,大多数人的意见得到了尊重,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即使有共产国际代表在场,中国共产党仍坚持内部的民主讨论,显示了党在决策上的民主性。结合两段材料,从南昌起义后的紧急会议到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在面对严重挫折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均能坚定信念,及时调整战略,继续领导革命斗争,表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决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