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乡愁 同步练习(含解析)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 乡愁 同步练习(含解析)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02 18: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乡愁——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枚(méi) 乡愁(chóu) 脉脉(mò)
B.窄窄(zhǎi) 邮票(yóu) 震颤(chàn)
C.海峡(xiá) 坟墓(mù) 猝然(cù)
D.大陆(lǜ) 陆拾(lìu) 衣冠(guān)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他长得很像他的父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爱之深,思之浓,愁之痛。
4.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乡村是承载乡愁的独特载体,屋瓦前的青山绿水,阡陌间的鹤发翁媪,都令离乡人魂牵梦萦。______________。因此,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保护好这些乡愁载体,才能更好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①如村头的古树,千年的祠堂,以及各种地方的风味特色小吃
②乡愁不仅关乎山河故人,也寄托在一些伴随着村民成长的具体事物上
③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④这些都可能成为承载离乡人思念之情的独特标记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5.朗读《乡愁》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 )
A.急速、悲壮 B.欢快、幸福 C.缓慢、忧伤 D.轻柔、平淡
6.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7.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象?试着写下来。
8.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①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____
②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____________
9.“乡愁诗人”余光中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其深情咏吟《乡愁》的情景却仍在眼前,令人难忘。12月14日是先生的忌日,请你代表全班同学写几句话,以表达对诗人的深切悼念。(不超过30字)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0.给第一节诗标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11.这首诗押的是什么韵?韵脚是哪几个字?
12.这四个人生阶段,作者选用了哪四种“乡愁”的对应物,使抽象的情感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
13.请你分析指出“海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1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大陆”的“陆”读lù,“陆拾”的“陆”读liù。
2.答案:D
解析:考查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据此答案为D。
3.答案:B
解析:A.比喻,把乡愁比作邮票;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像他的父亲”是比较不是比喻;C.对偶,“七八个”与“两三点”相对,“星天外”与“雨山前”相对;D.排比,三句结构相同、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故选B。
4.答案:B
解析:这段话主要说的是乡村以及其中的许多事物都承载着众多离乡人的乡愁,要保护好乡愁载体。文段的第一句提到了乡村的“青山绿水”和“鹤发翁媪”,通读给出的四句话可知,②句既能承接前文提到的“青山绿水”“鹤发翁媪”,又能引出下文,提出乡愁“也寄托在一些伴随着村民成长的具体事物上”;紧接着①句就列举了有哪些具体事物,然后④句总结,这些具体事物承载着离乡人的乡愁,是表现离乡人思念之情的独特标记;最后③句提出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能与后文的乡村振兴和保护乡愁载体相衔接。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5.答案:C
解析:C.感情基调即为诗人在写诗的时候心中的感触,一般要通过意象来表现,而读者在读诗歌时也会产生一些共鸣。诗歌常见的感情基调有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思念、激昂、消沉等。这首诗,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都找到了具体的对应物,抒发了诗人不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孤岛人民盼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故选C。
6.答案:D
解析:《乡愁》有形式美。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氛围。据此,答案为D。
7.答案:示例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也漫漫,情也漫漫。
示例二: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辛辣而醇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解析:根据自己对乡愁的了解,仿照余光中和席慕蓉对乡愁的描写,用简短的一句话表述出自己对乡愁的独特理解,可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要求句式与例句完全相同。
示例:乡愁是一轮洁净的明月,长夜漫漫,愁思涌上心头。
8.答案:示例:陆岛有情;两岸深深乡心
解析:解答时所对的内容必须结合余光中的上联来选择,要深入理解上联所表达的意思,形式上与上联相对。
9.答案:示例:先生虽然已远行,可是您的《乡愁》却永远流传。我们不会忘记。
解析:(1)上联中,“海峡”是名词作主语,因此下联要找一个名词作为主语,例如“陆岛”“乡情”等;“无阻”表达对大陆无限向往,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因此下联可对“有情”“可渡”。如:乡情可渡。(2)上联中,“一湾”是量词,因此下联前两字要为量词,例如“两岸”;“海峡”是名词作中心词,因此下联中心词为名词,例如“乡心”“乡愁”等;用“浅浅”形容“海峡”,因此下联中间两字亦为形容词,例如“深深”“浓浓”。如:两岸浓浓乡愁。(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性试题,言语中要能表达出对余光中先生的敬意与怀念,语意明确,语气真诚,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示例:您让我们感受到爱与愁,您是世界华人的骄傲,我们永远记得您。
10.答案: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重音为:小小、这头、那头)
解析:节奏划分:
“小时候”作为句子的开头,独立成节,表示时间背景,朗读时稍作停顿,以区分接下来的内容。
“小小的邮票”中,“小小的”是形容词短语,用来修饰“邮票”,为了强调邮票的小巧和珍贵,可以在“小小的”之后稍作停顿。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中,根据主谓宾的结构,将“我”与“在这头”之间、“母亲”与“在那头”之间分别划分开,以突出诗人与母亲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情感隔阂。
重音标注:
“小小的”作为形容词短语,强调了邮票的小巧和珍贵,也暗示了诗人对乡愁的细腻感受,因此“小小”需要重读。
“这头”和“那头”分别代表了诗人和母亲所处的位置,是空间距离的象征,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因此“这头”和“那头”需要重读,以突出诗人对母亲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
11.答案:ou;候;头
解析: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
这首诗《乡愁》押的是ou韵,韵脚分别是“候”“头”,“头”字在四个小节的末尾重复出现。
12.答案: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解析:在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中,作者巧妙地选用了四种“乡愁”的对应物,以形象具体的方式表现了抽象的情感。这四个人生阶段及其对应的乡愁象征物,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深刻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
结合“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可知,小时候:邮票。在诗人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邮票作为书信的载体,象征着诗人与母亲(也象征着故乡)之间的书信往来和情感交流。这一意象不仅具体生动,而且暗示了诗人从小便与故乡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即便身处异地,也时刻牵挂着家中的亲人。
结合“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可知,长大后:船票。随着诗人的成长,乡愁变成了一张窄窄的船票。船票代表了诗人与新娘(也象征着更广泛的家乡和亲人)之间的分离与重逢。这一意象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为了生活或理想而不得不离乡背井的无奈。
结合“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可知,后来啊:坟墓。当诗人步入中年或晚年,乡愁则化为一方矮矮的坟墓。坟墓象征着诗人与母亲(也象征着逝去的亲人和故乡的记忆)之间的永别。这一意象充满了悲伤和哀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结合“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可知,而现在:海峡。最后,诗人将乡愁定格为一湾浅浅的海峡。海峡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政治和文化的象征。它暗指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长期隔绝,以及由此产生的民族分离之痛。这一意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两岸和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诗人希望浅浅的海峡能够成为连接两岸人民的桥梁,而不是阻隔他们交流的鸿沟。
综上所述,诗人通过选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四种“乡愁”的对应物,不仅使抽象的情感得到了形象具体的表现,而且深刻传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和国家的深切怀念和美好愿景。
13.答案:“海峡”暗指台湾和大陆的长期隔绝,它寄寓的乡愁就是诗人对两岸和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
解析:在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中,“海峡”这一意象承载着深远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首先,“海峡”在诗中作为最后一个意象出现,与前三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相比,它不再局限于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而是上升到了民族和国家的层面。海峡象征着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天然屏障,也是长期以来两岸人民难以逾越的心理隔阂和政治障碍。这一意象的选用,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两岸关系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海峡”所寄寓的乡愁,不仅仅是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两岸和解、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诗人通过“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表述,表达了自己身处台湾,却心系祖国大陆的深情厚谊。这种乡愁超越了个人和家庭的范畴,成为了一种民族情怀和国家意识。
最后,诗人通过“浅浅的海峡”这一具象化的表达,实际上是在呼吁两岸人民打破隔阂,实现和解与统一。尽管海峡在地理上可能并不宽阔,但它在政治上和心理上却成为了两岸人民交流的巨大障碍。诗人希望这种障碍能够早日消除,让两岸人民能够像一家人一样团聚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14.答案:抒发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两岸和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
解析:首先,从诗歌的四个小节来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具体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来逐步深化和升华乡愁的主题。邮票代表了诗人小时候与母亲的分离,通过书信传递思念;船票则象征着诗人长大后与新娘(也即家乡的一种象征)的分离,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这两个意象主要描绘了诗人个人生活中的乡愁,是对故乡和家庭的具体怀念。
接着,坟墓这一意象的出现,将乡愁推向了一个更为深沉和悲痛的层次。它代表了诗人与母亲的永别,是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也是对无法回归故土的深切遗憾。这一节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更隐含了对故乡、对故土的深切怀念。
最后,海峡这一意象将乡愁提升到了民族和国家的层面。诗人通过“浅浅的海峡”这一具象化的表达,实际上是在呼吁两岸的和解与统一。海峡虽然浅浅,但阻隔了两岸人民的交流与团圆,成为了诗人心中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一节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更表达了他对两岸和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四个具体的意象,从个人到家庭,再到民族和国家,逐步深化了乡愁的主题。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并通过对海峡的描绘,表达了对两岸和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