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神经调节-第2课时__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神经调节-第2课时__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5 11:1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神经调节-第2课时
——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同步课时作业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发生的是( )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D.Na+内流
2.突触处的变化正确的是( )
A.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化学信号→电信号 D.电信号→化学信号
3.如图表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图中数字对应的结构名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线粒体 B.②——突触小泡 C.③——突触前膜 D.④——突触后膜
4.如图表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处正处于兴奋状态
B.甲处为兴奋过后已经恢复静息电位
C.丙处即将兴奋
D.该图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5.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B.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
C.兴奋传导后兴奋的部位又恢复为原先的电位
D.局部电流方向在膜外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6.微电流计连接的两个电极分别放在神经纤维膜的表面,并在图示位置给予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微电流计偏转1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
B.微电流计偏转1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C.微电流计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递的
D.微电流计偏转2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
7.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其原因是( )
A.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B.递质(如乙酰胆碱)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D.神经纤维膜经过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的过程
8.下列有关机体内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静息时,细胞外的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的对应浓度
B.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的Na+大量内流,但不消耗ATP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率与在细胞间传递的速率相等
9.人体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如图所示。在图中a点处给予适宜刺激,下列现象中会出现的是( )
A.神经元A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
B.神经元A膜外的钾离子多于膜内的
C.神经元B膜内的钠离子多于膜外的
D.神经元B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
10.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如下:①利用药物I阻断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使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较低浓度的Na+溶液中。上述处理方式与下列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④,乙—②,丙—①,丁—③
B.甲—①,乙—②,丙—③,丁—④
C.甲—④,乙—①,丙—②,丁—③
D.甲—③,乙—①,丙—④,丁—②
11.如图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测出的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Na内流形成的
C.图乙在箭头处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
12.下列有关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能合成神经递质,并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
B.兴奋可通过神经递质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腺体或肌肉
C.神经元中兴奋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引起的
D.兴奋传导时,神经纤维膜外电流的方向和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同
(多选题)13.神经轴突具有传导兴奋的作用。现将一对刺激电极置于神经轴突外表面A、B处(图1);另一轴突外表面的C、D处放置一对电极,两电极之间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c、d为可供选择的使兴奋传导中断的膜损伤区域(图2)。实验给予刺激均为适宜强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电路接通时,兴奋先发生在A处
B.图1中电路接通时,兴奋先发生在B处
C.同时损伤b和c,在适当位置给予刺激时,电流计指针有可能偏转两次
D.同时损伤a和d,在适当位置给予刺激时,电流计指针有可能不偏转
(多选题)14.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为材料,研究了静息状态和兴奋过程中,K+、Na+的内向流量与外向流量,结果如图所示。外向流量指经通道外流的离子量,内向流量指经通道内流的离子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
B.兴奋过程中,Na+内向流量小于外向流量
C.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
D.静息状态时,Na+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
15.取指血是血常规检查的常用方法。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刺激图甲中的④,结合图乙分析此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_引起的。
(2)刺激图甲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该过程中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填图丙中的数字)释放,作用于________(填图丙中的数字),所以兴奋在③处的传递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如果利用图甲所示的神经结构及相关仪器,验证第(2)小题中兴奋传递的特点,请你简述实验思路及结果预测。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答案:B
解析:当兴奋传到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的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兴奋就由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综上分析,突触处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图中①是线粒体,A正确;B、图中②是突触小泡,B正确;C、图中③是突触前膜,C正确;D、图中④是突触间隙,D错误。故选:D。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有关内容。神经纤维静息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刺激后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因此图中乙处正处于兴奋状态;甲、丙处可能为兴奋过后已经恢复静息电位,也可能为未兴奋部位,即将发生兴奋;该图未标明兴奋的传导方向,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具有双向性。
5.答案:D
解析: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A正确;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B正确;兴奋传导后已兴奋的部位又恢复为原先的静息电位,C正确;局部电流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D错误。
6.答案:D
解析:若微电流计偏转1次,说明兴奋只传递到了一侧的电极,这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不符,A、B错误;若微电流计偏转2次,说明兴奋传递到了两侧的电极,可说明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C错误,D正确。
7.答案:B
解析: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
8.答案:B
解析:神经元静息时,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A错误。神经元兴奋时,膜外的Na+大量内流,其方式是易化扩散,不消耗ATP,B正确。神经元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Na+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之间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内电流方向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电流方向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存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有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D错误。
9.答案:D
解析:在a点处给予适宜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神经元A,A项不符合题意。神经元A膜内的钾离子多于膜外的,B项不符合题意。神经元B膜内的钠离子少于膜外的,C项不符合题意。神经元B产生兴奋,膜内为正电位,D项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①利用药物I阻断Na+通道,膜外Na+不能内流,导致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乙;
②利用药物Ⅱ阻断K+通道,膜内K+不能外流,产生动作电位后不能恢复静息电位,对应丙;
③利用药物Ⅲ打开Cl-通道,导致Cl-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变大,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对应丁;
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膜两侧Na+浓度差变小,Na+内流量减少,膜电位峰值降低,或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对应甲。
综上所述,B正确。
11.答案:D
解析: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原因是静息状态下膜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靠K+外流维持,测出的是静息电位,A、B错误;图乙在箭头处刺激神经纤维,会产生兴奋,兴奋先传导到电流表右侧,右侧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后传导到电流表左侧,左侧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右侧膜电位恢复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即电流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错误;图乙为离体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快速传导,D正确。
12.答案:D
解析: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可合成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以胞吐的方式释放,A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进行,突触前神经元可通过神经递质将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肌肉或腺体,B正确;细胞膜外钠离子显著多于细胞膜内,受刺激后,钠离子顺浓度梯度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细胞,产生兴奋,C正确;兴奋传导时,神经纤维膜外电流的方向和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D错误。
13.答案:BD
解析:兴奋时神经轴突电压为内正外负,而A端连接电池正极,A端电压为正,故认为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A错误;电路接通时,B端连接负极,故B端的电压为负,此时B点为内正外负,即动作电位,兴奋先发生,B正确;同时损伤b和c,在b段之外的其他各处给予刺激,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在bc之间给予刺激,电流计指针不偏转,C错误;同时损伤a和d,刺激a处左边区域或d处右边区域或C、D两点中间的位置,电流计指针均不偏转,在其他各处给予刺激,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D正确。
14.答案:AC
解析:AB、由图可知:兴奋过程中,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内向流量大于外向流量,A正确,B错误;CD、静息状态时,K+外向流量大于内向流量,Na+外向流量小于内向流量,C正确,D错误。故选AC。
15.答案:(1)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或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Na+内流
(2)4;6;单向传递
(3)刺激图甲中的②,观察B的指针是否偏转;再刺激④,观察A的指针是否偏转;刺激②,B的指针发生偏转;刺激④,A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解析:(1)题图甲中的④是传出神经,未受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为内负外正,即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膜两侧的电位为内正外负,即动作电位,所以刺激图甲中的④,④处的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内负外正变成内正外负(或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Na内流引起的。
(2)刺激题图甲中的①,可以检测到B处的测量装置指针偏转,说明兴奋可以在③处完成传递过程。因为题图甲中的③是突触(图内为该突触的放大图),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的,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题图丙中的4)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题图丙中的6),所以兴奋在③处的传递具有单向传递的特点(题图甲中兴奋由右向左传递)。
(3)验证第(2)小题中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具体实验思路及结果预测见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