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
寿县寿春中学
江明星
教学目标:
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道理。
2、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4、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1、在分析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学习议论文运用事实论证的重用。
教学难点:
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
2、预习课文,完成《创优作业》中“课前预习”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苏轼的《题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谁来谈谈对“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理解?其中饱含着怎样的哲理?21教育网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检查预习:
(1)字音;(2)字形;(3)词语注释。
3、课文开头所提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4、“正确答案只有一种”的思维模式为什么弊病?
“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5、为什么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6、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①有渊博的知识;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③持之以恒的毅力。
7、发挥创造力的关键是什么?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8、课文中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请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有什么作用?
概括事例的方法:谁
十
事件
十
结果
事例一: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事例二: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运用典型的事例,压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9、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于创造力精心的人?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10、如何才能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关键在哪里?
①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②运用知识,探求新思路;③抓住灵感,持之以恒进行尝试。
11、文章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了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三、讨论探究,深入研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怎样才能拥有创造力。
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了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3、本文开头看图提问题有什么好处?
(1)引出论点或论题;(2)作为证明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3)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拓展提升
1、作者在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时举了两个例子,你还能为作者举几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
(1)牛顿:苹果砸头,发现了万有引力。
(2)鲁班:小草割手,发明了锯子。
(3)伽利略:摆的定律。
(4)瓦特:蒸汽机的发明。
2、你有过抓住灵感发明创造的经历吗?
五、教师小结
相信自己,努力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创优作业》第一课时。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