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2 18:4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寿县寿春中学 江明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3、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
七百多年前,在一处名叫黄泥冈的密林里,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抢劫诈骗案。其涉案金额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作案手段之奇,堪称一绝。然而奇怪的是,七百多年过去了,当初的主谋依然得到人们的称颂,参与的案犯也还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今天,我们把这件案子再翻出来,拿到阳光下看个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二、作者、作品简介
1、本文是选自《水浒》71回本。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诵课文,思考:
1、重点词语。
2、本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3、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
(二)词语学习
检查《创优作业》之“课前预习”。
(三)复述故事
(四)研讨内容:
1、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性质是什么?在那个时代,该打劫吗?
2、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
①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②智用地利。晁盖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③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④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3、杨智失去了生辰纲,难道杨智确实是无智之人吗?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略。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志良苦,实非常人可比。失败的原因:①内部不团结;②杨智性格暴躁;③晁盖、吴用等人足智多谋。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旧知
二、合作探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
1、分析杨智的性格特点。
蛮横、官迷、刚愎自用、能干、精细
2、吴用等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足智多谋、团结合作
(二)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暗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2、在本文中,环境描写分方式及作用。
方式:
直接描写:太阳、云彩
间接描写:人的感觉、其他事物
作用:渲染酷热的氛围;烘托人物烦躁不安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怎样看待晁盖一行人的行为?他们有罪还时无罪? (教师点拨)
1、“义”字的辩证法;
2、现在不能模仿晁盖等人的行为,光天化日的抢劫行为,无论你是智取还是豪夺,都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旧知;2、完成《创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