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2 18:5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寿县寿春中学 江明星
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重点)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旨。(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语
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浩动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今天我们来学习《星星变奏曲》这一首诗,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朦胧诗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等,他的诗作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赢得了社会的瞩目。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诗写于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对“文革”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回想暗夜如磐的年代,诗人倾诉着自己质朴的愿望,因此写下了此诗,寄托了诗人美好的梦,也表达了诗人的苦闷与迷惘,这是诗人思考历史、人和现实的表现。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它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是“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
三、朗读教学
听这首诗,然后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四、诗歌赏析与探究
(一)生字词
(二)第一节赏析与探究
1、“星星”和“夜里”象征什么?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讨论并明确:
“星星”象征光明和美好的事物;“夜里”象征黑暗的现实社会。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连续的比喻,表达了什么意思?
讨论并明确:
“都是一首诗”,比喻生活在诗一般的美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界之中;“都是一颗星”,比喻人们生活在光明之中。“像蜜蜂在心头颤动”人们能够幸福而勤劳地生活,多么令人向往,让人激动。
3、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觉?
表现出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自由自在,给人温暖如梦的感觉。
4、“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在心境平和的情况下才能感受得到,因此能勾起诗人的联想和类比。“鸟落满枝头” ,描摹了一幅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美感的画面,令人心驰神往。
5、“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这是从视觉上描写声音,突出对声音的时续时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
第二课时
(三)赏析与探究第二节
6、“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寂寞地燃烧”是代表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
7、“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8、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瘦小的星”比喻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它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深沉、猖狂和冷酷无情。
五、问题探究
1、这首诗有哪些生动的意象?并简要分析其蕴涵的意境及其内涵。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
意境:甜蜜、温馨、自由、芬芳的光明世界。
内涵:对美好理想的热烈向往。
意象:夜、冰雪、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
意境:凄苦、寒冷、孤寂、压抑的黑暗现实。
内涵:对冷酷现实的强烈否定。
2、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明确:“变奏曲”是音乐术语,是作曲基本技巧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即通过装饰、改变节奏、改变调性色彩等手段。这首诗的下一节与上一节相比,情境、意象和句式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句子的语气从肯定变为否定;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为对现实的否定;意境由温馨美好转为寒冷严酷,从而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
3、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象征光明,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的现实的不满,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表达了虽然迷茫失落但不失坚定的希望。
六、课堂总结
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浩动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星星变奏曲》是真正的对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沉郁的诗情氛围让人轻松中心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念永远是鲜亮的。
七、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基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