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含答案)七年级历史统编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含答案)七年级历史统编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2 20: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1.“秦始皇生活奢侈,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其中仅修造阿房宫、秦始皇陵的就有70万人。而为了确保自己意志的实现,秦始皇还采用了严刑峻法,全国2000万人口中刑徒高达200万人。”材料主要强调秦始皇( )
A.奢侈腐败 B.刑法严苛 C.权力集中 D.实施暴政
2.历史数据图表能清楚地通过数量关系反映历史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图表呈现的社会现象反映了秦朝( )
A.兵役徭役沉重 B.刑罚严苛 C.赋税繁重 D.阶级矛盾尖锐
3.据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说明秦朝( )
A.刑罚极其残酷 B.时局动荡不安
C.违法现象频发 D.加强社会管理
4.秦朝“焚书坑儒”是为了( )
A.推崇儒家经典 B.加强思想控制
C.完善法律体系 D.防止人民反抗
5.下面是七年级某班同学准备在校园文化节上表演的历史剧剧本片段,据此判断该剧本中的主人公A、B分别是( )
主人公A:今天降大雨,道路堵塞,而朝廷给我们的时间已过了一大半。 主人公B:这里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期限了。 主人公A:百姓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不如起来造反,搏一搏也是好的。
A.大禹与启 B.商鞅与秦孝公 C.陈胜与吴广 D.刘邦与项羽
6.陈胜、吴广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张角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治”的口号。他们的共同意图是( )
A.鼓动人民起义 B.推翻秦朝黑暗统治
C.反对宦官专权 D.抨击封建君主专制
7.陈胜、吴广被迫喊出“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雨延误戍边 B.对国家的绝望 C.对公平的渴望 D.秦朝的暴政
8.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起义爆发地点是大泽乡
②在陈建立了政权
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④推翻了秦的残暴统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在我国历史上有这么一次起义:其“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创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的农民起来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其首创精神体现在( )
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C.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D.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10.史实指的是历史事件的真实状况,是客观存在的;史论是在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具有主观性的评论和判断,以下关于“大泽乡起义的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
A.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 B.发生在公元前209年
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D.攻占陈县,陈胜称王
11.成语是汉语精华的体现,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下列成语中与秦朝灭亡有关的是( )
①纸上谈兵
②破釜沉舟
③风声鹤唳
④约法三章
⑤揭竿而起⑥徙木立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⑤⑥
12.陈胜与吴广都是贫苦农民出身,起义后,陈胜称王,建立了政权,号召天下共起反秦,各地农民和六国贵族纷纷起兵,“天下云集响应”。陈胜所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
A.大楚 B.张楚 C.西楚 D.阳楚
1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如图所示:
(1)材料中的图一是哪位历史人物?
(2)请写出秦朝统一和灭亡的时间。
(3)他在政治上建立了一套什么制度?这套制度中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的是什么?
(4)他为了巩固边疆地区,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5)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他在文化上和经济上采取的什么措施?
(6)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统治的最后几年,连续组织了多项规模巨大的土木工程。公元前213年“筑长城”,公元前212年“为直道”……又在渭河以南营造以阿房宫为主体的宫殿体系。秦始皇陵即骊山工程也有数十万人进行施工……尽管秦朝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短命”的根本原因。“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请写出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名称。
材料二:夏桀荒淫无度,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不惜民力,大兴土木。残暴统治人民,引起民众的反抗,最终被商的首领汤所灭。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最终被武王所灭。西周在周幽王统治时期,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周幽王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西周王朝最后被犬戎族所灭。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用一句话归纳出两则材料体现出的共同规律,并用史实加以说明。(要求:史实正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其中仅修造阿房宫、秦始皇陵的就有70万人。而为了确保自己意志的实现,秦始皇还采用了严刑峻法,全国2000万人口中刑徒高达200万人”可得出秦始皇滥用民力,严刑峻法,其实施的是暴政,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其腐败的一面,排除A项;刑法严苛只是表现之一,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皇帝的权力大小,不能体现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征伐南方越是兵役,修驰道、建骊山陵、修长城是徭役,它们占比例大,说明兵役徭役沉重,A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五人盗窃一钱以上就受重刑,说明秦朝刑罚极其残酷,材料不能体现时局动荡、违法频发和加强社会管理,A正确。
4.答案:B
解析: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是为了统一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实质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项正确;焚书坑儒,不推崇儒家经典,排除A项;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与法律体系无关,排除C项;焚书坑儒主要是思想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从“今天降大雨,道路堵塞,而朝廷给我们的时间已过了一大半”“这里离渔阳还有几千里,怎么也赶不上期限了”可知,是因为大雨导致延误了去渔阳的期限。从“百姓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不如起来造反,搏一搏也是好的”可知,他们决定发动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C项正确;大禹是传说时代治水的英雄,启是夏朝的第二代君主,与题干中因延误戍边期限而起义的情景不符,A项错误;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改革家,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主要是关于秦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与题干起义的情景无关,B项错误;刘邦与项羽是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也参与到反秦斗争中,但题干描述的是起义最初的情景,是陈胜、吴广,不是刘邦与项羽,D项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时的口号,其含义是: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比我们高贵吗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发动者,张角的口号,意思是:汉王朝理当灭亡,黄巾起义应该取代它,就在中平六年,天下就会太平了。这两句口号都反映当时起义者不信天命,通过这些口号鼓动人们发动起义,A项正确;推翻秦朝黑暗统治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的意图,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无关,排除B项;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末,当时并未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排除C项;题干中的口号都是想要通过起义建立新的政权,而并没有提出把矛头指向封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D
解析: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如繁重的徭役、赋税,残酷的刑罚等,大雨延误戍边只是起义的直接原因;他们起义是为了反抗秦朝统治,并非对国家绝望;对公平的渴望也不是主要原因。所以陈胜、吴广喊出那些话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D选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史实。虽然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但最终没有推翻秦朝,排除含④的选项。
9.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创精神。它打破了封建统治下百姓对统治阶层的畏惧,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开创了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先河,A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失败了,并没有直接推翻秦朝的统治,排除B项;消灭秦军主力的是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排除C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秦朝,而不是陈胜吴广起义所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史论是在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具有主观性的评论和判断”可知,大泽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是对大泽乡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主观性的评论和判断,属于史论,A项正确;BCD项都是历史事件的真实状况,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史实,不是历史结论,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破釜沉舟出自秦末的巨鹿之战,②正确;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指的是刘邦入咸阳一事,④正确;揭竿而起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由“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⑤正确。②④⑤符合题意,C项正确;纸上谈兵的主角为赵括,出自长平之战,①错误,排除AD项;风声鹤唳出自东晋与前秦的淝水之战,③错误;徙木立信出自商鞅变法,⑥错误,排除B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成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B项正确;陈胜建立张楚政权,不是大楚或阳楚,排除AD项;西楚是项羽建立的政权,排除C项。故选B项。
13.答案:(1)人物:嬴政(秦始皇)。
(2)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灭亡时间:公元前207年。
(3)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模式:郡县制。
(4)措施:修筑长城,开凿灵渠。
(5)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
(6)原因:秦的暴政。
解析:(1)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图一人物是秦始皇嬴政,他主持灭掉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2)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3)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在政治上建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由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统领,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模式: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4)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同时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5)措施:根据图二和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为小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根据图三和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6)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禁锢思想,秦朝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14.答案:(1)根本原因:秦朝实施暴政。起义名称: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
(2)共同规律:统治者对人民施行暴政导致国家灭亡(或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必然会被人民群众推翻)(答对其中一点即可)
史实:夏朝末期,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残害百姓,引起百姓反抗,导致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最后被周所灭。周幽王统治时期,昏庸无道,朝政腐败,重用奸臣,烽火戏诸侯,最后被犬戎族所灭。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秦朝统治者对人民实行繁重的徭役、赋税沉重,刑法严苛以及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解析:(1)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一“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残酷的刑法,及秦二世的暴政等都是秦朝暴政的表现,由此可知,“秦朝的短命”的根本原因是秦朝实施暴政。
起义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繁重的赋税和徭役,残酷的刑法,及秦二世的暴政导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们大无畏的革命首创精神,激励后人,沉重打击了秦朝统治。
(2)共同规律:根据材料一“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可知,秦朝因为暴政而亡。根据材料二中夏桀、商纣王、周幽王的相关内容可知,夏商西周因为暴政而亡。因此,两则材料体现出的共同规律是统治者对人民施行暴政导致国家灭亡,即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的残暴统治必然会被人民群众推翻。
史实:结合夏商西周秦暴政的史实进行论述,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如,夏朝末期,夏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残害百姓,引起百姓反抗,导致夏朝灭亡;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最后被周所灭。周幽王统治时期,昏庸无道,朝政腐败,重用奸臣,烽火戏诸侯,最后被犬戎族所灭。秦始皇“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秦朝统治者对人民实行繁重的徭役、赋税沉重,刑法严苛以及秦二世的残暴统治,秦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秦朝被农民起义推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