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含答案)七年级历史统编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含答案)七年级历史统编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2 21: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内容有:商朝关于日食的记载、夏商周时期人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该同学笔记的主题应为夏商周时期的( )
A.思想文化 B.医学成就 C.科技成就 D.天文成就
2.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疾病诊断方法的古代名医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3.《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对当代以及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这表明《黄帝内经》( )
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尊重生命规律 D.影响历久弥新
4.古人把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如降水明显增加使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的春末为“谷雨”;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麦子)的时期为“芒种”等。由此可知,节气的命名源于( )
A.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 B.历朝历代的口耳相传
C.统治者劝课农桑的政策 D.天文历法的不断丰富
5.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某学校开展“制作商周时期历史文物模型”活动,可以参考的文物图片是( )
A.司母戊鼎 B.青瓷莲花尊 C.骑驼乐舞俑 D.青花扁壶
6.夏都二里头遗址清理出的青铜爵、青铜晕形制古朴庄重(如下图),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用合范法铸造。这里出土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这说明( )
A.灿烂殷商,青铜之乡 B.璀璨中原,夏代鼎盛
C.青铜礼器,阶级分明 D.夏都遗址,价值重要
7.《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这反映出,甲骨文( )
A.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C.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D.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8.下图是甲骨文中的“史”字:“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史”字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假借
9.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问天”之名取自先秦诗人屈原的长诗《楚辞·天问》;2022年,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均突出中国元素,彰显了我国源远流长的( )
A.思想理论 B.政治制度 C.文化底蕴 D.经济繁荣
10.《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理念。这表明,《诗经》( )
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内容通俗易懂
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韵律典雅优美
11.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
A.孔子 B.墨子 C.扁鹊 D.屈原
12.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这些诗句表达了作者( )
A.怀才不遇的哀怨 B.生活穷困的不满 C.爱国忧民的情怀 D.四处漂泊的悲愤
13.某中学的同学们以“先秦的科技与文化”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历史解释 解说·青铜文化】
(1)请就图1、图2任选其一进行解读。
【史料实证 呈现·人类文明】
材料一 文字发明以前的口头知识不利于传播和积累,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刻符号)、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传说文字起源于仓颉造字……从历史的角度看,汉字系统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发明的,仓颉应该是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所以被认为是汉字的创造者。
——摘编自《我们的文字》
(2)根据材料一,从文字起源的传说中,提取较为可信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主要是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间。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上承原始刻画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的发展历程,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家国情怀 论文·智慧财富】
(4)根据以下关键词,请以“智慧·财富”为题写一篇180字左右的小论文。
扁鹊 《黄帝内经》 《诗经》 “楚辞”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商朝关于日食的记载、夏商周时期人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笔记内容包含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学和医学内容,因此该同学笔记的主题应为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成就,C项正确;思想文化指的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创新,影响和塑造社会文化的发展,与题干信息“商朝关于日食的记载、夏商周时期人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没有联系,排除A项;医学成就,与商朝关于日食的记载不符,排除B项;天文成就,与夏商周时期人民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A项正确;华佗发明麻沸散(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创编五禽戏;擅长外科手术,排除B项;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原则,被尊为“医圣”,排除C项;孙思邈著《千金要方》,系统总结唐代以前医学成就,被尊为“药王”,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A.材料内容未能体现理论体系完善,排除A项。B.材料内容描述的是《黄帝内经》的影响,不能表明思想内容丰富,排除B项。C.材料内容未涉及尊重生命规律,排除C项。D根据材料“其所揭示的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对当代以及未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结合所学可知,《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对中医学发展史上出现的许多著名医家和众多医学流派,从其学术思想的继承性来说,基本上都是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黄帝内经》影响历久弥新,D项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从“降水明显增加使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的春末为‘谷雨’”以及“最合适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麦子)的时期为‘芒种’”可以看出,节气的命名是根据农作物生长与气候、时节的关系来确定的,这些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A项正确;口耳相传是节气知识的传播方式,而非命名的来源,题干中没有体现节气命名是通过这种方式确定的,排除B项;统治者劝课农桑政策是鼓励农业生产的举措,和节气命名的依据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天文历法为节气的确定提供了时间框架等基础,但题干强调的是节气命名与农作物生长和气候特点的联系,并非源于天文历法的丰富,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制作商周时期历史文物模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A正确;青瓷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的瓷器,排除B;骑驼乐舞俑是唐朝著名的三彩俑,排除C;青花扁壶是明朝时期著名的瓷器,排除D。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容器,用合范法铸造”“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可知,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夏代历史和青铜铸造技术都有重要意义,D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甲骨文可以了解到商朝的历史,C项正确;甲骨文的记载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等,内容十分丰富,但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研究最早的文字与“然可正史家之违失”不符,排除B项;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结构,但题干并未反映,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
①材料解读:
看材料:“‘一个人手里拿一块用来记录的板,两只脚叉开站着’,指负责记录事情的人”

析答案:这种造字方法是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属于象形造字方法

故选A
②错项分析:
B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如“上”“下”,与题意不符,排除
C “形声”是通过将形旁和声旁结合来表示意义和读音,与题意不符,排除
D “假借”是用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达的字或意,与题意不符,排除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问天’之名取自先秦诗人屈原的长诗《楚辞·天问》”“‘冰丝带’的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可知,这些设计彰显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C正确;材料与思想理论、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无关,排除ABD。
10.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理念”可知,《诗经》蕴含着朴素的科学意识。故选C。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诗人、政治家,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被称为“楚辞”,代表作有《离骚》等。对联中“哀怨托离骚”体现了屈原创作《离骚》时的悲愤心情,“生而独开诗赋立”说明他开创了新的诗歌体裁,“孤忠报楚国”体现了他对楚国的忠诚,“余风波及汉湘人”则说明他的影响波及到了汉湘地区,与屈原的事迹和影响相符,D项正确;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而对联中提到的“哀怨托离骚”“余风波及汉湘人”等内容与孔子无关,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争。对联内容与墨子的思想和事迹不符,排除B项;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对联内容与扁鹊的医学成就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和所学知识可知,诗句表达了作者屈原心系百姓,担忧国家的情感,即爱国忧民的情怀,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怀,并非反映屈原怀才不遇的哀怨,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屈原爱国忧民的情怀,不是对自己个人生活穷困的不满、四处漂泊的悲愤,排除BD项。故选C项。
13.答案:(1)司母戊鼎: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该时期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利簋及铭文:利簋是西周青铜器,其腹内铭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信息:文字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结绳、刻画符号等方法来辅助记事;文字不是一个人发明的,而是古代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文字的创造中,类似仓颉的重要人物,作出了突出贡献。
(3)历程:从刻画符号到甲骨文到金文。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4)示例:
智慧·财富
夏商周时期医学、文化领域成就突出。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当时的医学经验,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诗经》和“楚辞”作为文学的瑰宝,展现了先民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先民的智慧在科技文化中熠熠生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解析:(1)任选其一,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根据材料一“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刻符号)、图画的方法辅助记事”“传说文字起源于仓颉造字”“汉字系统不可能是由一个人发明的”等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上承原始刻画符号,下启青铜铭文”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等回答。
(4)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