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1课时同步练习 (含解析)七年级生物学苏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1课时同步练习 (含解析)七年级生物学苏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3 09:5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1课时
——七年级生物学苏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1.下列属于加热器具的是( )
A.烧杯 B.三脚架 C.天平 D.放大镜
2.下列几组常用的探究器具中,用于解剖生物的是( )
A.天平、量筒 B.烧杯、试管
C.剪刀、解剖刀 D.酒精灯、三脚架
3.显微镜是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图中具有放大功能的结构是( )
A.①④ B.①⑤ C.②③ D.⑤⑥
4.王琛同学在观察植物茎的横切永久装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操作组合中正确的是( )
A.小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5.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重要的观察工具,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暗时用平面反光镜
B.下降镜筒用双手调节准焦螺旋
C.用餐巾纸擦拭镜头
D.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
6.下列在使用单筒式光学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正确的是( )
A.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 B.寻找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
C.视野较暗——用平面镜 D.物像太小——换高倍物镜
7.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其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显微镜的序号是( )
显微镜序号 目镜 物镜
A 5× 40×
B 10× 40×
C 10× 4×
D 16× 10×
A.A B.B C.C D.D
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其他小组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9.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得益于显微镜的发明。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可用于小范围升降物镜
B.②是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物镜
C.③是物镜,可以放大物像
D.④是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亮度
10.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细微结构。下列关于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镜长度越长,物镜放大倍数越小 B.目镜长度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小
C.转换器可以大范围升降镜筒 D.载物台的作用是反射并调节光线
11.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
②用一只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④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更加清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2.如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要调亮视野,可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②和④放大倍数的乘积
C.转换高倍镜时,可直接用手扳②
D.如果发现视野较模糊,可调节⑤直至物像变得清晰
13.实验室有如图镜头可供选择,要使同一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应选择的镜头为( )
A.②和③ B.②和⑤ C.②和⑥ D.①和④
14.下列关于使用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对光完成的标志是要看到明亮的视野
B.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d”,看到的物像是“b”
C.观察时,一只眼看着目镜,另一只眼睁开的目的是便于画图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15.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物学实验重要观察工具之一。朵朵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显微镜知识,应知应会”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并交流了学习成果。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菠菜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位于液泡的_______,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
(2)为使圆形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朵朵选择了下图中的_______组合。
(3)为快速判断污物位置,朵朵建立如下的方法概念图。图中①代表_______;②代表_______。
(4)朵朵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杯子和可伸缩支架等材料设计了一台“水滴显微镜”。
①“水滴”对应的显微镜结构为_______。
②对A处结构的选材,同学们提出了不同看法,分别为玻璃片、木片、铁片。朵朵选择了玻璃片,她选材的依据是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烧杯属于通用器具;三脚架属于加热器具;天平属于计量器具;放大镜属于观察器具。
2.答案:C
解析:A.天平是称量质量的仪器;量筒是的用途是按体积定量量取液体,A错误。
B.烧杯广泛用作化学试剂的加热、溶解、混合、煮沸、熔融、蒸发浓缩、稀释及沉淀澄清等;试管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用作于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B错误。
C.剪刀是主要用于剪断皮肤或肌肉等软组织的器械;解剖刀是用于解剖人体或动植物体的医用器械,也是解剖操作时使用的最多的器械,C正确。
D.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体;三脚架是用来稳定实验器材的一种支撑架,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中具有放大功能的是①目镜和⑤物镜,②是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升降镜筒,③是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升降镜筒,④是反光镜能够反射光线,⑥是载物台用于放置玻片标本,故ACD错误,B正确。
4.答案:C
解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方法为:遮光器上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遮光器上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能提高视野的亮度,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所以,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操作组合中正确的是“大光圈、凹面镜”,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光线暗时选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A错误。
B.下降镜筒时用双手调节准焦螺旋,避免单手调节对部件的影响,B正确。
C.目镜、物镜是高精密的光学部分若需擦拭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仅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C错误。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D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模糊的物像更清晰,A错误。寻找物像应移动装片,B错误。若视野较暗,可以选用反光镜的凹面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C错误。若物像太小,应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正确。
7.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C。
8.答案:B
解析:通过分析知道其他同学看不到细胞的原因是光源角度改变或者围观人员阻挡光线。A,如果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细胞,就不需要再调节粗准焦螺旋,故不合题意;B,其他同学看不到细胞的原因是光源角度改变或者围观人员阻挡光线,故符合题意;C,题目中没有提到显微镜的物镜转换,故不合题意;D,题目中没有提到光圈的大小改变,故不合题意。故选B。
9.答案:A
解析:①是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地升降镜简,便于找到物像,A错误。②是转换器,可以转换不同的物镜,B正确。③是物镜,可以放大物像,C正确。④是反光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对光,因为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可以使反射的光线亮度增强;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对光,D正确。
10.答案:B
解析:
A 物镜长度越长,物镜放大倍数越大,A错误
B 目镜长度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小,B正确
C 粗准焦螺旋可以大范围升降镜筒,C错误
D 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并调节光线,D错误
11.答案:B
解析: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①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②用一只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④看到物像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更加清晰,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D
解析:目镜无螺纹,③④⑥为目镜,物镜一端有螺纹,①②⑤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大,亮度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故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④和放大倍数最小的物镜①,D符合题意。
14.答案:B
解析: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因此,显微镜下观察英文字母“d”,实际上看到的物像是“p”。
15.答案:(1)上方;逆时针
(2)②③
(3)装片;目镜
(4)物镜;玻璃片能够透光使光线透过观察材料,使物体能更好地被观察到
解析:(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视野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而实际上,细胞中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上方:但细胞质的环流方向和实际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一致,视野中细胞质的环流方向为逆时针,而实际上,细胞中细胞质环流方向也是逆时针。
(2)图中,①②有螺纹,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③④无螺纹,是目镜,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为使圆形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放大倍数应该最大,故选②③的镜头组合。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移动玻片,污点动就在玻片上,不动就不在玻片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上,不动就不在目镜上;如果不在玻片和目镜上,就一定在物镜上。因此,图中①代表装片、②代表目镜。
(4)①水滴接近被观察的物体,有放大作用,对应显微镜的物镜。
②A处必须透光,否则光线不能透光,眼睛看不到物像;因此,应该选择玻璃片,不能选择不透光的木片和铁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