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2课时同步练习 (含解析)七年级生物学苏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2课时同步练习 (含解析)七年级生物学苏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03 09:5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1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2课时
——七年级生物学苏教版(2024)上册课后培优检测
1.人们常说:“寒从脚起,病从脚入”,这是真的吗?小淏根据已有经验,认为可能是脚部位于下肢最末端,血液供应不足时,最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生病。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小淏的看法相当于(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实验结论
2.科学探究的第二步是( )
A.作出假设 B.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C.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 D.表达和交流
3.一滴池塘水中存在着哪些微小生物呢?某同学说:“这滴水中的植物可能是小球藻,动物可能是草履虫。”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这位同学的描述属于( )
A.问题 B.假设 C.结论 D.表达
4.下列关于对照实验设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要设计对照组
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③求多组数据的平均值,可减小误差
④设计重复实验或减少实验对象的数量,可减少偶然性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科学探究的步骤为( )
①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②提出问题 ③作出假设 ④实验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水温
B.本实验除水温不同外其他因素应相同且适宜
C.待金鱼安静后记录呼吸的次数
D.烧杯中先放入金鱼,然后加冰块调节水温
7.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不应该做的是( )
A.认真分析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
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8.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具有探究价值。下列问题提得最好的是( )
A. 紫薇花和木槿花哪种更漂亮 B. 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C. 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几次蜕皮 D. 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9.下列是关于探究蚂蚁食性的叙述。其中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步骤的是( )
A.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
B.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
C.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
D.通过几次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食的结论
10.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的是( )
A.温暖、潮湿 B.有光、无水
C.干燥湿润 D.有空气无水
11.晓白跟妈妈学做面包时,感觉发酵后的面团变轻了。这是酵母的作用吗?她设计的对照实验应该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
12.小明在家里花瓶的积水中发现孑孓(蚊子幼虫)大量浮在水面,他推测这种现象跟空气或光线有关,于是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一段时间后记录实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孑孓数(只) 光线 细密铁丝网 实验结果
上浮数(只) 死亡数(只)
甲 20 光照 竖放
乙 20 光照 横放 (不统计)
丙 20 黑暗 竖放 (不统计)
(注:细密铁丝网竖放水中时孑孓能浮上水面,横放水中时阻碍孑孓浮上水面)
A.细密铁丝网摆放方式可控制空气这一变量
B.甲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空气对孑孓的影响
C.甲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光照对孑孓的影响
D.增加每组实验的孑孓数可以避免实验误差
13.科学探究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10℃至20℃以内
B.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C.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
D.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没有影响
14.下列有关科学探究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科学探究必须独立完成探索,不能与他人合作
B.设置重复实验,能够避免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C.实验结果与提出的假设不一致时,需要修改实验数据
D.设计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单一变量
15.为探究柚子皮的提取液是否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的樱桃番茄,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溶液及时间 其他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甲 樱桃番茄50个 ①,2小时 相同 10天 m
乙 樱桃番茄50个 2L柚子皮提取液,2小时 ② n
(1)表格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选取的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均相同,其目的是确保________。
(3)设置甲组的作用是________。
(4)如果m>n,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实验中选用50个樱桃番茄而不是1个樱桃番茄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题干中,小淏认为这可能是脚部位于下肢最末端,血液供应不足时,最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导致生病,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小淏的看法相当于作出假设,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答案:A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第二步是作出假设。故选A。
3.答案:B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其中的作出假设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经过分析、归纳,对事物提出的各种尝试性解释。“这滴水中的植物可能是小球藻,动物可能是草履虫”这一描述是该同学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知识等,经过思考后作出的尝试性的猜想和假设。故选B。
4.答案:A
解析:如果需要研究一个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则需要设置对照组,进行对照实验,①正确;一般来说,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一个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②正确:为减小误差,避免偶然性,应设计重复实验,取多组数据的平均值,③正确:实验对象的数量要足够多,太少会存在偶然性,④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步骤为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①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故选C。
6.答案:D
解析: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尝试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水温,其他因素应相同且适宜,A、B正确:待金鱼安静后记录呼吸的次数,这样更准确,C正确:设置几种水温环境时,应先调节好水温,再放入金鱼来进行对照实验,D错误。
7.答案:B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综上所述,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时,应该认真分析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认真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如果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但是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是不可取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解析:A.紫薇花和木槿花的美丽程度是主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无法具体比较,A错误。
B.这个问题涉及生物学中的一个经典难题—“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至今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因此无法回答哪个先出现,B错误。
C.“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几次蜕皮”这个问题不够具体、明确,C错误。
D.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等一些动物的分布和生存环境。可见,“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是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A.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食物,心想蚂蚁爱吃哪些食物?这是探究过程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A正确。
B.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蚂蚁喜欢吃甜食是探究过程中的作出假设,B错误。
C.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放进蚂蚁进行探究,这是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C错误。
D.通过几次反复实验,得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是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D错误。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A.温暖、潮湿,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水分,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A错误。
B.有光、无水,有两个变量光和水分,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B错误。
C.干燥、湿润,只有一个变量水分,变量唯一,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C正确。
D.有空气、无水,有两个变量空气和水分,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D错误。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该实验是探究酵母菌发酵后的面团变轻了吗?所以应该以酵母菌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面包,需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所以不用密封。图中的丙和丁是一组以酵母菌为变量的对照试验,符合题意。故选C。
12.答案:D
解析:细密铁丝网竖放水中时孑孓能浮上水面,横放水中时阻碍孑孓浮上水面。所以,细密铁丝网摆放方式可控制空气这一变量,A正确。
甲组细密铁丝网竖放,乙组细密铁丝网横放,除此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甲乙两组对照可以研究空气对孑孓的影响,B正确。
甲组光照,丙组黑暗,除此之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甲丙两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可以研究光照对孑孓的影响,C正确。
在实验测量中,出现误差是难免的,增加每组实验的孑孓数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但是不能避免实验误差,D错误。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我们知道鱼类是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功能,其体温随外界水温高低而变化。因此,养鱼一定要注意水温。鱼的适温范围较大,0℃至30℃之间都可生活,最高极限水温是34℃,最适水温是10℃至20℃,所以实验时为了保证实验中数据的真实性,实验时温度要控制在鱼的生活适宜温度,因此,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20℃至30℃以内,故A错误。
B.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所以本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水温。除实验变量(水温)以外,其他变量如水质、空气、金鱼的大小等都相同,故B正确。
C.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一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1次,故C错误。
D.实验结果为水温变化会影响金鱼的呼吸次数,故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可以和他人合作,更有利于表达交流,A错误。
B.进行平行重复实验,取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避免偶然性,B错误。
C.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必须尊重事实,不能随意修改实验数据,C错误。
D.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应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D正确。
故选D。
15.答案:(1)2L清水;10天
(2)单一变量
(3)形成对照
(4)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5)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解析:(1)探究实验要求除探究因素不同外,其他条件均应相同且适宜:本实验探究柚子皮的提取液是否具有明显的杀菌作用,所以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2L清水,②处是10天。
(2)甲、乙两组为对照实验,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表中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柚子皮提取液,其中甲是对照组,乙是实验组。
(4)若m>n,说明柚子皮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5)实验中实验对象一般选用多个而不是一个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选用50个樱桃番茄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