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多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扫描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阳泉市多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扫描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2 20:31:58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分析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给右表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盛唐气象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安史之乱 与唐朝衰亡
2. 2023年 10月 17日,大运河文化交流论坛在河南鹤壁
举行,全国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进一步深化大运河文化研究发展建言献策。有学者认为:隋朝面
临的历史任务是把南方的经济重心与北方的政治军事重心联系起来,使南北成为统一的整体。该观
点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A.巩固统一的需要 B.促进了南北交往
C.加重了人民负担 D.导致了隋朝灭亡
3. 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篇章。下面两张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
A.开辟了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
B.结束了政权分立的局面
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邮票) 玄奘西行求法(邮票)
4. 品诗词之美,忆家国故事。以下诗词能反映盛唐气象的是( )
A.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 “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这是河南封丘县陈桥驿文化旅游宣传词。与该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
是( )
A.围魏救赵 B.投鞭断流 C.黄袍加身 D.胡服骑射
6. 下列是王安石变法的两项措施,其共同目的是( )
措施 内容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也要交纳役钱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A.增加政府收入 B.减轻农民负担 C.增强军事力量 D.提高文官地位
七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7. 某同学制作有关辽和西夏知识点的表格,其中①②③依次填写的内容应是( )
A.党项、契丹、完颜阿骨打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建立时间
B.契丹、党项、耶律阿保机
C. 辽 ① ③ 上京 10世纪初蒙古、契丹、耶律阿保机
D.契丹、党项、完颜阿骨打 西夏 ② 元昊 兴庆 11世纪前期
8. 下列资料是某位同学准备的历史手抄报资料,能够反映出宋代( )
A.南方经济的繁荣 B.发达的农业生产 C.手工技艺的高超 D.独特的活字印刷
9.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
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下列属于“一代天骄”完成的主要业绩是( )
A.统一蒙古,建立政权 B.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C.抗击倭寇,反抗侵略 D.平定叛乱,巩固边疆
10.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
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材料旨在说明( )
A.活字印刷术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B.火药和火器对欧洲的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C.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三种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1.明太祖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立“三司 B.设五军都督 C.废除丞相制度 D.设“厂卫”机构
12. 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图科技著作的共
同特点是( )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
13.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李自成),闯王来时不纳粮。”
七年级历史 第 2 页 共 6 页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该“闯王”领导的军
队( )
A.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与明军在山海关交战失利
C.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在西安建立起了张楚政权
14. 如表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体系简表”,以下选项中能够正确反映我国古代国家治理趋势的是
( )
朝代 秦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 中央和地方权力 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 废丞相,权分六部, 设军机处,辅助皇帝
措施 集中于皇帝 权,重文轻武 设厂卫 处理政务
A.国家统一巩固 B.民族交融加强 C.监察制度严密 D.君主专制强化
15. 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下图展示的是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西
藏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是(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北庭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5 分)
本部分共 4道大题,其中第 16题 8分,第 17题 10分,第 18题 12分,第 19题 15分,共 45分。
16. 走近历史·传承文明。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博古鉴今·多元展览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近历史文物,鉴赏经典古诗,感受盛唐气象。
【项目任务】
任务一 第一组同学以“典藏文物·繁荣盛景”为主题,整理了部分文物信息,准备布展。
项目 多姿书法 同气连枝 活力开放 生机勃勃
历史
文物
①《颜氏家庙碑》 ②《步辇图》 ③吹排箫乐伎壁画 ④白瓷长颈瓶
入选理由:全篇端正 入选理由: 入选理由:反映了女 入选理由:
国宝 优美,雄浑敦厚,齐 子受过文学、音乐等
物语 整大度。见证了唐代 ▲ 教育,唐朝社会风气 ▲
书法的斐然成就 开放,兼容并包
文物 书法精品 民族交融 包容开放 手工制瓷
信息 传世巨作 绘画技艺 充满活力 名扬内外
七年级历史 第 3 页 共 6 页
问题 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为②、④文物写出入选理由。(4分)
任务二 第二组同学以“唐朝诗坛·百花齐放”为主题,搜集到如下诗句,布置展板。
①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二首》
③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④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
⑤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 ——杜甫《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
⑥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自此更谁登彼岸,西看佛树几千秋。
——玄奘《题尼莲河七言》
问⑦题太2宗:皇请帝将真上长面策备,选赚资得料英的雄序尽号白填头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据此为这—一—展赵板嘏写《上韵结府语》。((残4句分))
问题 2:请将上面备选资料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并据此为这一展板写上结语。(4分)
前言 展板一 展板二 展板三
唐朝是我国古代史 经济繁荣·农商共进 对外交往·文化互促 科举选拔·人才登世
上璀璨炫目的一章,唐朝
的发展体现在政治、经
济、文化、外交各个方面。
结语:
17. 经济繁荣·历史见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
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
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并简述宋代市民文化丰富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4
分)
材料二 10—14世纪泉州海外贸易的长期繁荣,得益于其特有的制度体系——以市舶司为代表的官
方制度,和以海神崇拜为代表的民间规约。……2017年,在泉州真武庙的真武大帝佛座正面发现了
一方“承信郎”石刻,文献记载宋代对招徕外国商人作出巨大经济贡献的人员,授予“承信郎”。
多处遗产点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泉州以“刺桐”之名崛起,
七年级历史 第 4 页 共 6 页
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
——摘编自王祎《走进中国第 56项世界遗产:泉州,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
(2)根据材料二,归纳泉州在宋元时期为什么能成为“东方第一大港”。(2分)
材料三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达到鼎盛,中国货币成为域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流通货
币,货币国际化程度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域外流通过程中,承担了国际结算
货币职能、他国流通货币职能、可兑换货币职能等。……“蕃夷得中国钱分库藏贮,以为镇国之宝”。
不少国家和地区将中国铜钱作为财富贮藏。……宋代货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
——摘编自张星《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域外流通研究及当代启示》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元时期中国货币在世界的地位,并说明其背景。(4分)
18.古代帝王的治国举措、制度政策深刻影响了封建王朝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命房玄龄裁并冗员,派李靖等 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
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
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延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
——摘编自《唐代御史制度:整肃纲纪、察举百官》
材料二:961年 5月,宋太祖下令各州拣选勇壮兵士,升为禁军。965年,选强壮兵定为“兵样”,
各地军队按兵样选拔,送到京师充禁军。禁军聚集在京师,太祖亲自教阅……太祖、太宗时,派禁
军戍守边地重镇或内郡要地者称屯驻,隶属于总管司者称驻泊。派出的禁军定期轮换,三年一轮换。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攻克大理后,在侍从姚枢、刘秉忠、张文谦等人的劝说下……忽必烈命姚枢将携带的布帛
割裂为旗,上面书写禁止杀戮的命令,遍插城内大街小巷。忽必烈的怀柔政策,使接下来的军事行
动异常顺利,蒙古大军很快平定了云南各地……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建云南行省。以回族政治家赛
典赤为平章政事,进一步加强了云南与内地的联系。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统治措施。(4分)他在位时期,唐朝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1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统治者实施的措施,并分析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建立前后忽必烈在云南地区实行的措施,并分析元朝建立后在云南实行
的制度所产生的影响。(3分)
19. 回顾历史·巩固统一。明清时期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经济·见证全球互动】
(1)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业的新变化,并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4分)
七年级历史 第 5 页 共 6 页
明清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 1545年到 1800年,从海外流入中国的白银大
长较快。美洲高产作物番薯、玉米、马铃薯 约有 6万吨,美洲约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白银最
等经由东南亚传入中国并得到大力推广。明 终流向了中国。
朝中期以后,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很快,棉 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可匹敌的制
花种植已经在长江、黄河流域的农业区普 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16世
及,太湖流域以栽桑养蚕闻名。 纪中期至 17世纪中期,中国通过“丝—银”贸易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 获得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国通史·元明清卷》 ——摘编自[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外交·分析盛世危机】
(2)下面两幅图片反映出我国古代的外交政策由宋至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外交政策分别产
生的影响。(4分)
图一 宋代海外贸易路线图 图二 广州十三行
【政治·保障长治久安】
(3)请从下面时间轴上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
说明。(7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七年级历史 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CADBC 6-10 ABAAD 11-15 CDCDA
16.问题 1 ②它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见证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史实;绘画设
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
④它展现了白瓷类雪似银的特点,造型优美,质地高洁,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反映了我国古代制瓷技
艺的高超,名扬海外。
评分说明:分别答出文物的历史价值得 1 分,艺术价值得 1 分,共 4 分。
问题 2 展板一:②④⑤。(1 分)展板二:③⑥。(1 分)展板三:①⑦。(1 分)(多选、漏选、错选均不
得分)
结语:唐朝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兼容并包,开放交流,重视人才,是历代王朝治世的典范。(答出符合题
意的表述即可得 1 分)
17.(1)原因:城市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增加;商业的发展;市井生活的需要;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关系:宋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
基础;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
需求;市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又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2)泉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宋朝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泉州人民的努力付
出;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当地人对海神的崇拜;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3)地位:是域外国家和地区使用广泛的流通货币;宋代货币制度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领先世界。(答出
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2 分)
背景:商品经济发达;海上丝绸之路鼎盛(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宋元货币信用度高;等等。(答
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18. (1)统治措施:裁撒冗官;整顿吏治,考察官吏政绩,制定奖惩依据;实行京官轮流值宿以便了解民
情。(任答一点得 2 分,共 4 分)
局面:贞观之治。(1分)
(2)措施:将各地精兵收归中央禁军;派禁军戍守地方并定期换防。(任答一点得 2分,共 2 分)
目的:防止武将专权威胁统治,加强中央集权。(任答一点得 2 分,共 2分)
(3)措施:元朝建立之前,采纳“不嗜杀”的建议,采用怀柔政策;元朝建立后,实行行省制度(或设置
行省)。(任答一点得 2 分,共 2 分)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云南地区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1 分)
19.(1)变化:外来高产作物的推广;(1 分)经济作物种植快速发展。(1 分)
原因:西方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中国手工业领先世界;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列强的早期掠夺与殖民扩张。(答
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2)变化:宋代对外开放,鼓励海外贸易;(1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1 分)
影响:宋代海外贸易发达,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1 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
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
进程。(1 分)
(3)示例
观点 1: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论述:我国自古以来便重视对边疆的管理,管理方式多种多样,设置机构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一种。公元前
60 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
南的广大地区。唐朝时,在今新疆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当地事务。清朝时,设置伊犁将
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由此可见,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始终与祖国血脉相连、命运与共。
观点 2: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国家治理。
论述:略。
【评分说明】观点正确得 1 分,选择三个史事紧扣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得 6 分,共 7 分。观点不正确
或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依次酌情减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