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短歌行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谯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登高必赋”,”颇有悲凉之句”.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矛唱 《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巧用典故“青青子衿”二句,因子《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雅”是宫廷乐曲歌辞,《小雅?鹿鸣》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这句意思是“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吃青苹。我有高贵宾客,吹笙鼓瑟使宾朋欢悦。”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良才若来投奔我,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巧用比兴“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美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说他在洗澡的时候曾三次把头发湿漉漉地卷起来,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因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人才.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这几句气势是宏大的,意义是深远的表现出一种王者的霸气 明确“忧”和“求贤”的思想情感内涵。(1)提问:你以为在本诗第一段中曹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忧)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呢?忧的是什么呢?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2)、那么从本诗后三段来看,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呢?求贤若渴 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 解决“忧”和“求贤”的统一问题:
提问:既然曹操那么“忧”,又深知“人生苦短”,为什么没有真的“唯有杜康”了呢,还要那么辛苦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还要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呢,还要去“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还要去“周公吐哺”呢?要做什么“统一大业”呢?岂不很苦吗?因为世上多的是“享用人生”的人,多的是庸庸碌碌但较安逸的人。(曹操何许人也?)结论:曹操乃世之英雄,《短歌行》乃英雄之慷慨悲歌。板书: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忧的是人生苦短
??????????????????????????????????????????????? ??? 英雄的慷慨悲歌
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作业 (2)默写《短歌行》。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