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后培优检测(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02 20:0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1.《十二铜表法》确立了“法律为公众知晓”的原则,使得贵族和平民的斗争通过法律来确定妥协成果的政治机制得以启动。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确立了罗马共和制政体 B.沦为了贵族压制平民的工具
C.内容涉及社会多个方面 D.限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滥用
2.小明上网搜索关键词:颁布于公元前450年、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小明研究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大宪章》 D.《法理概要》
3.作为一名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一位贵族公民,有机会参加的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A.主席团 B.执政官 C.公民大会 D.庄园法庭
4.罗马法规定,在价格谈判中,买卖双方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商品的稀缺程度等因素进行协商,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从这一规定可见,罗马法( )
A.偏袒贵族阶层 B.维护奴隶利益
C.限制居民消费 D.具有契约精神
5.罗马法体系中包含人法、物法和诉讼法,充分反映了理性思维;拿破仑主持制定的《拿破仑法典》,从基本原则到法律术语都继承了罗马法;我国在物权法、债权法等方面体现了罗马法中国化。这反映了罗马法的( )
A.法治影响 B.现代意义 C.法律规则 D.起源发展
6.罗马市民的个人锻炼流行划船、钓鱼和球类游戏等运动,但斗剑,摔角、拳击一直都是帝国“标配”的经典运动项目。这反映了古罗马( )
A.围绕地中海不断扩张
B.政府注重丰富市民闲余生活
C.市民阶层的身体素质较高
D.体育活动具有浓厚的时代烙印
7.它曾用武力、宗教、法律三次征服世界,把地中海变成“内湖”,其文明辉煌灿烂,影响人类社会至今。“其文明”指的是( )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希腊文明 D.古代罗马文明
8.“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是
A.罗马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9.拉丁语最初为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使用的语言,到公元2世纪,拉丁语作为行政语言传播到西地中海的岛屿、伊比利亚半岛和高卢(今法国),直至多瑙河流域的达齐亚(今罗马尼亚)。拉丁语的传播是由于( )
A.雅典城邦兴起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亚历山大东征 D.阿拉伯人的传播
10.“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材料中的“帝国”( )
A.横跨三洲 交通便利 B.奴隶制民主政治到达顶峰
C.打败波斯 征服埃及 D.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11.史书记载:“屋大维平息了罗马的内战,授予自己‘奥古斯都’尊号。他总揽军政大权,元老院名义上仍是国家机构,但实际决策皆由他掌控。”这一变革标志着( )
A.罗马开始推行成文法体系 B.罗马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C.布匿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D.凯撒遇刺引发政治动荡
12.罗马帝国是将地中海、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等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罗马人不但使这些孤立的文明在传统轨道上继续发展,还促进它们同拉丁文明顺利嫁接,催生出具有强大活力的新文明。这说明,对外扩张( )
A.有助于形成多元的文化政策 B.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
C.客观上推动了文明的交流传播 D.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文化掠夺
13.地中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2世纪时,有一位旅行探险者想要环游地中海,他应该前往( )
A.亚历山大帝国 B.古印度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石柱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杖的浮雕、下端是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3500行、282条。《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摘编自九年级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这个成文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
——摘编自《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1)概括材料一中划线内容所反映的实质。并归纳《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2)材料二内容所叙述的是哪一部法典 从材料可知该法典具有一定的民主性,请结合材料写出其观点的相关依据。
(3)综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法典的共同点。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509 年,罗马开始建立 A,A 的最高行政长官是 2 名执政官,每年由选举产生,但统治实权仍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把持,一切重大事务均须经元老院决议。
材料二 屋大维战胜政敌之后,攫取了罗马国家最高权力,罗马进入 B 时代。
材料三 3 世纪中期爆发的巴高达运动,虽被镇压,但前后延续了 100 多年,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此后,奴隶、隶农、贫农不断起义。4 世纪末,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不断起义,多次打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于 395 年分为东西两个帝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 A、B 分别指什么?
(2)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A、B 在政治上的主要区别。
(3)根据材料三分析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十二铜表法》。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平民同贵族斗争的结果,此后“法律为公众知晓”,贵族对法律的曲解滥用受到限制,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罗马共和国政体与《十二铜表法》的关系,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同贵族斗争的工具,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的其他方面,排除C项。故选D。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颁布于公元前450年、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450年左右,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B项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颁布于古巴比伦时期,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排除A项;
《大宪章》是1215年英格兰国王约翰与贵族之间达成的一份协议,旨在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并对王权进行限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法理概要》也被称为《法学家指南》,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而题干所述为《十二铜表法》,排除D项。
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C项正确;主席团是古代雅典的政治机构之一,排除A项:在罗马共和国,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排除B项;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排除D项。故选:C。
4.答案:D
解析:据材料“罗马法规定,在价格谈判中,买卖双方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商品的稀缺程度等因素进行协商,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并结合所学可知,双方达成协议,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契约精神,D项正确;偏袒贵族阶层与材料不符,材料体现的是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商品的稀缺程度等因素进行协商,排除A项;维护奴隶利益说法错误,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排除B项;限制居民消费说法错误,材料中允许商谈价格、买卖,排除C项。
故选:D。
5.答案:A
解析:罗马法体系对拿破仑法典及我国物权法、债权法等产生影响,体现了罗马法在法治方面的影响力。B选项,“现代意义”表述宽泛;C选项,材料强调的是影响,并非法律规则;D选项,材料未涉及罗马法起源发展。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市民的个人锻炼项目中,斗剑摔角、拳击等与军事相关的运动,在长期扩张的帝国时代,一直是经典运动项目,反映了古罗马体育活动具有浓厚时代烙印,D项正确;ABC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
7.答案:D
解析:A.古代埃及文明位于非洲东北部,排除。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位于西亚,排除。C.古代希腊文明不存在宗教,没有把地中海变成“内湖”,排除。D.依据题干“它曾用武力、宗教、法律三次征服世界,把地中海变成‘内湖’,其文明辉煌灿烂,影响人类社会至今”的信息,结合所学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A
解析:罗马帝国在其扩张过程中,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时,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帝国境内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都没有使地中海成为自己的“内湖”。
9.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建立,公元前27年演变为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不断扩张,到公元2世纪进入黄金时期,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结合罗马扩张的历史可知,拉丁语就是随着罗马的扩张而传播到欧洲各地的。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帝国初年,地中海已成了帝国的内湖”可以得出这指的是罗马帝国,版图横跨三洲;而“地中海各地之间的交通畅通无阻,海上航路、内陆河道、陆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内外贸易的动脉,商旅往来,络绎不绝”体现出罗马帝国交通便利,综上,材料中的“帝国”横跨三洲,交通便利,A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成为终身独裁官,但是凯撒被杀后,内战再起,而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并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罗马也由共和国转变为帝国,B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开始推行成文法体系的标志,排除A项;布匿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而屋大维创立元首制是在公元前27年,排除C项;凯撒遇刺引发政治动荡是材料变化的背景,并不是其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帝国是将地中海、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等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在不断地对外扩张中,罗马人不但使这些孤立的文明在传统轨道上继续发展,还促进它们同拉丁文明顺利嫁接,催生出具有强大活力的新文明”可知,在罗马帝国不断地对外扩张中,将很多区域文明连在一起,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明交流,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对外扩张有助于形成多元的文化政策,排除A项;对外扩张不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条件,排除B项;材料反映对外扩张推动文明的交流,而不是文化掠夺,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地中海是联系欧洲南部各国和亚、欧、非三洲的重要水域。2世纪时,有一位旅行探险者想要环游地中海,他应该前往”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文明兴起于地中海中部的意大利半岛,并逐渐向外扩张,建立帝国,2世纪时,罗马帝国强盛一时,将地中海变成了帝国的内湖。故选D。
14.答案:(1)实质: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特点:用当地特有文字书写;章节有序、内容涉及面广;突出了对当时国王汉谟拉比的赞美。
(2)法典:《十二铜表法》。依据:法典是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制定的;对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行为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权益。
(3)共同点:实质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解析:(1)实质:根据材料一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可知国王汉谟拉比的权力来自神明,反映的实质为君权神授,王权不可侵犯。特点:根据材料一“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可知特点为用当地特有文字书写:根据材料一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可知特点为章节有序、内容涉及面广;根据材料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可知特点为突出了对当时国王汉谟拉比的赞美
(2)法典:根据材料二“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可知是《十二铜表法》。依据:根据材料二“公元前五世纪时,罗马的法律还是习惯法,它的解释权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利为贵族谋利益。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长期的斗争,于公元前449年逼使贵族成立十人委员会(十人团),制定和公布了成文法。这个成文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可知法典是在平民的要求和斗争下制定的;对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行为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权益,体现了法典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3)共同点:根据材料一“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实质和材料二“这个成文法基本上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都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5.答案:(1)共和国;帝国。
(2)罗马共和国实行共和制,实行奴隶主贵族统治下的民主政治;罗马帝国实行元首制,“元首”独揽政治、军事、司法等大权。
(3)奴隶、隶农、贫农不断起义,动摇了帝国的统治;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多次打败罗马军队。
解析:(1)材料一中的“A”指共和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材料二中的“B”指帝国。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时代和B时代在政治上的主要区别是,罗马共和国实行共和制,是奴隶主贵族统治下的民主政治;罗马帝国实行元首制,“元首”独揽政治、军事、司法等大权。
(3)根据材料三“3世纪中期爆发的巴高达运动,虽被镇压,但前后延续了100多年,沉重打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此后,奴隶、隶农、贫农不断起义。4世纪末,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不断起义,多次打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内外交困,于395年分为东西两个帝国”可知,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是巴高达运动爆发;奴隶、隶农、贫农不断起义;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并多次打败罗马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