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周总理,你在哪里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女,满族,河南郑州人。当代作家、女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主要代表作有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报告文学《癌症≠死亡》、《特邀代表》等。她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全能式作家,2006年荣获“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背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悲痛万分,人们臂上戴黑纱,胸前戴白花,拿着花圈悼念自己的总理。“四人帮”对人民的悼念活动横加干涉,野蛮镇压。在党中央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77年1月,正是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对周总理的悼念活动,尽情表达对敬爱的周总理深情怀念的感情。诗人柯岩同志怀着这种强烈而美好的感情,写下了这首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
通字音
谷穗 宿营
篝火 沉甸甸
通字音
谷穗suì 宿营sù
篝火gōu 沉甸甸diàn
辨感情
任务:自读诗歌,分辨本诗的情感基调。
辨感情
任务:自读诗歌,分辨本诗的情感基调。
【参考词语】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凄婉、幽怨、清新、豪迈……
析
手
段
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让读者领会到这份感情
温故知新
【头脑风暴】
小组讨论:我们学过的诗歌,都会通过哪些方式向读者传递情感意志?
温故知新
选用意象、创设意境、运用修辞、使用复沓、合辙押韵、炼字……
重章叠句
排比
我们对着高山喊:
……
我们对着大地喊:
……
我们对着森林喊:
……
我们对着大海喊:
……
手法一·反复
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创造出铿锵的韵律、和谐的节奏。
音乐性
高山—忠于革命、勇往直前
大地—关心农业、胸怀广博
森林—关心工业、平易近人
大海—关心战士、重视国防
内容性
使感情抒发更加浓烈,传递出对周总理的思念。
情感性
连续反复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山谷回音:
“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手法一·反复
既表明周总理去世不久,又表现了他为了祖国、为了人民风尘仆仆、日夜奔忙的形象。
连续反复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在一起,在一起,
在一起……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想念你啊,想念你,
——想——念——你……
手法一·反复
周总理与山河大地同在,与亿万人民同在
永远缅怀周总理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手法二·顶真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手法三·呼告
呼告: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对本来不在前面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与之说话。
直接呼告,抒发了对周总理浓烈的思念之情,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手法四·押韵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手法五·标点
表示解释说明,“我们”就是“你的人民”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手法五·标点
表示声音的延长
我们对着高山喊:
周总理——
手法五·标点
表示声音的延长
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周——总——理——
想念你呵,想念你,
——想——念——你……
革命征途千万里,
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手法六·炼词
步履匆匆,繁忙;
矫健有力,英姿勃勃
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
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手法六·炼词
色彩明亮;劳动欢愉
诵诗歌
活动:小组诵读最感兴趣的小节
提示:①把握轻重缓急充分抒发情感;
②考虑组内成员的音量音色;
③通过增加人数来增强语势。
诵诗歌
诵
诗
歌
明内容
呼唤 周总理 周总理——
周——总——理
询问 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寻找 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整个世界
→天安门前
回答 他刚离去→接见外宾、出席会议
→就在这里、在人民心里
诗人以“呼唤—询问—寻找—回答”为线索,通过人民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答,侧面刻画出周总理风尘仆仆、奔走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沿的伟大形象,表现出他的崇高品质及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
*研伟人
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谢谢收看!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周总理,你在哪里
作业练习
基础夯实 在括号内写出划横线汉字的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谷suì( ) ② 宿( )营 ③ gōu( )火 ④沉甸甸( ) 一宿( ) 弹huáng( ) 星宿( )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周恩来,字 ,原籍浙江 ,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 ”。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当代作家、女诗人。主要代表作有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长篇小说《 》,报告文学《癌症≠死亡》、《特邀代表》等。她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 作家,2006年荣获“ ”。 二、课内巩固 1.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为何要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总理? 2.找出文中的四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展示了周总理怎样的形象? 3.周总理已经去世了,可是诗人却说“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下列与例句破折号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A.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 B.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C.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 D.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 三、课外提升 原创新民歌《拐弯弯儿》深受市民喜欢。请你写一段推荐语,在某音乐网站推介这首歌。(选取内容、语言、艺术特色等其中一个方面来介绍)。 拐弯弯儿(有改动) 再拐几个弯弯儿 就能看到那沟沟儿 上次到那儿玩耍 那还是小时候儿 再拐几个弯弯儿 我又想起了我的嘎儿① 左手拿的锄锄儿 右手牵的娃儿 再拐几个弯弯儿 我就变成了老头儿 走路要杵棒棒儿 饭要煮得软和和儿 再拐几个弯弯 我打不起锣锣儿 只剩下一口气气儿 我也要哼那歌歌儿。 注:①张家界方言,对外婆的称呼。 【参考答案】 一、基础夯实 1.在括号内写出划横线汉字的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谷suì(穗) ② 宿(sù)营 ③ gōu(篝)火 ④沉甸甸(diàn) 一宿(xiǔ ) 弹huáng(簧) 星宿( xiù) 2.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周恩来,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 柯岩(1929—2011),原名冯恺,当代作家、女诗人。主要代表作有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报告文学《癌症≠死亡》、《特邀代表》等。她被称为20世纪中国文坛上全能式作家,2006年荣获“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二、课内巩固 1.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为何要放到这样的背景之上来写总理? ①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②为展示总理的形象的高大、胸怀的宽阔、业绩的卓著。 2.找出文中的四处细节描写并分析展示了周总理怎样的形象? (1)歌颂周总理忠于革命,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2)表现总理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光辉形象。 (3)表现总理平易近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4)表现总理关心战士,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 3.周总理已经去世了,可是诗人却说“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周总理虽死犹生,人民不会忘记他,他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表达了亿万人民对总理的深切怀念与哀悼。 4.B 三、课外提升 示例一:这首歌歌词富有感染力。它生动地描述了土家儿女从童年直到老去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们热爱歌唱、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示例二:这首歌语言富有特色,有浓厚的张家界地方方言气息,如“弯弯儿”“沟沟儿”“棒棒儿”“软和和儿”等叠词、儿化音的使用,使歌曲轻松俏皮、亲切自然。 示例三:这首歌主题有深度,“弯弯儿”既是张家界山路的“弯”,更是人生道路的“弯”,表达了对人生艰难、人生短暂的慨叹,但人生易老歌不老,内容积极健康。(评分标准:有特色概括,有依据,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考查赏析诗歌。 从内容来看,这首歌的歌词生动地描绘了土家儿女从童年直到老去的生活场景。拐几个弯弯,就看到小时候,看到外婆。再拐几个弯弯,就看到自己变成了老头儿。再拐几个弯弯,就看到自己只剩下一口气儿。即使只剩下一口气儿,也要哼那“歌歌儿”,体现了他们热爱歌唱,乐观生活的人生态度。 从语言上看,这首诗多用叠词和儿第音,如“弯弯儿、沟沟儿、锄锄儿、棒棒儿、软和和儿、锣锣儿、气气儿、歌歌儿” 等。既有浓厚的张家界地方方方气息,也使歌曲显得轻松俏皮,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从主题上看,“弯弯儿”一语双关。既指张家界的山路曲折,也指人生艰难且短暂。只需转几个弯弯,就看到了自己的一生,自己转瞬就从一个儿童成为了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末句“只剩下一口气气儿,我也要哼那歌歌儿”笔锋一转,即使成了老人,也要哼唱着歌,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诵读体会本首诗所表达的对周总理深切怀念的感情。 2.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学习诗歌构思的巧妙和新颖。 3.品析反复、呼告、标点等手法使用的作用。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精练的语言,学习诗歌构思的巧妙和新颖。 2.品析反复、呼告、标点等手法使用的作用。
教学难点: 1.诵读体会本首诗所表达的对周总理深切怀念的感情。
2.能激发读书写诗的兴趣并对经典诗歌的创作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知背景 了解抒情对象“周总理”的概况; 知晓作家柯岩的基本情况; 掌握诗歌的创作背景。 通字音 PPT出示教师提前选择的重点易错字,检测预习情况,教师辅正读音,疏通诵读障碍。 辨感情 经过初步的诵读,主观上判断情感基调,用较为准确的语言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同时,实现课堂当堂的第一次自主诵读。过程中,教师PPT出示可以用来界定情感基调的词汇,以供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使用。 析手段(小组合作学习) PPT出示主问题“思考:作者通过什么方式,让读者领会到这份感情 ” 要求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旧知识的勾连:我们学过的诗歌,都 会通过哪些方式向读者传递情感意志? 教师在PPT上出示一些常见(已学)的手法,如:选用意象、创设意境、运用修辞、使用复沓、合辙押韵、炼字等,以供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借鉴。要求纸笔呈现对本诗歌手法运用的一定分析。 在现实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直接安排学生进行本诗歌的分析,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①学生可以发现,教师负责引导一定的板书记录;②学生不能发现,及时根据已学旧诗进行引导,如通过《诗经》引导反复手法、通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引导押韵等。 通过PPT进行手法的梳理分析:①反复手法,2-5节重章叠句(间隔反复),“在一起 ”、“想念你”的连续反复;②反复造成的顶真;③呼告手法;④押韵;⑤标点使用;⑥炼字(词)等。 诵诗歌(单元活动前置预热) 在小组内进行诵读,回顾朗读符号的使用,为下一阶段朗诵活动做好铺垫。教师可以适当示范(符号使用、朗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诗歌。 明内容 通过表格小结全诗内容: 呼唤周总理 周总理—— 周——总——理询问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寻找高山→大地→森林→大海→整个世界 →天安门前回答他刚离去→接见外宾、出席会议 →就在这里、在人民心里
总结全诗: 诗人以“呼唤—询问—寻找—回答”为线索,通过人民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答,侧面刻画出周总理风尘仆仆、奔走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沿的伟大形象,表现出他的崇高品质及与人名群众的血肉联系,抒发了对周总理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的深情。 研伟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伟人敬爱,利用课后去对周恩来进行更多的了解,也能以周总理为榜样,为国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