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
猜她是谁
有这样一位女子——
冰心:“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在沈从文眼里,她绝顶聪明。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金岳霖为她作下的挽联。
徐志摩为她轻吟空灵的诗句,曾感慨道:“我欲于茫茫人海中找寻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林徽因
走近作者
人物
评价
作品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建筑师、诗人、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
林徽因参与的国徽设计
抢救改造传统景泰蓝
自由朗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预习反馈
1.给标红的字注音
轻灵(lín ɡ) 娉婷(pīnɡ) 鲜妍(yán)
冠冕(ɡuān miǎ n) 呢喃((ní n án)
línɡ
pīnɡ
yán
ɡuān miǎn
ní nán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娉婷:
鲜妍:
冠冕: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艳美丽。
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朗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 ● ●
● ● ●
● ● ● ●
● ● ●
● ●
● ● ●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品读诗歌,
感受绘画美
品读诗歌,看看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写?
请圈画出来,并思考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品读感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意象
四月天、四面风、笑响、艳光
意象特点
温暖、明媚、轻灵、光艳
自读第二至第五小节,完成学习任务单
章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意象
意象特点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 ,
黄昏吹着 的软, 在
无意中闪, 点洒在花前。
云烟
风
星子
细雨
轻盈、柔美与恬静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 。
百花
鲜妍、庄严
月圆
雪化后那片 ,你像;新鲜
初放 的 ,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 。
鹅黄
芽 绿
白莲
新鲜柔嫩
你是一树一树的 开,是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 !
花
燕
四月天
希望、生机
请接受诗人的邀请,一起行走在画中吧!请任选一幅画面,
尝试为这幅画面拟写一个名字,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感受。
风舞春光图
人间四月天,春风和畅,春光明媚,笑语盈盈,是一个给人带来快乐和希望的季节。“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落笔有神,风本无形,却由你的笑“点亮”,从而引出灿烂明媚的春光,暖意融融。“我”的生活也因“你”的欢笑而美好无限。此处听觉与视觉结合,调动读者多个感官来体味这四月天的生动无比,令人嘴角不由上扬。
春光风舞图
云烟星雨图
月夜花开图
雪后新绿图
花开燕语图
画出第四节诗中表示颜色的词,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关注形式,感受建筑美
第一组: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春的光艳轻灵交舞着、变化着”
第二组: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
修饰语作陈述对象
倒置
新月派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代表人物:林徽因、卞之琳、臧克家、闻一多、徐志摩
写作特色
1.音乐美
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和第三行押韵。诗人又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又有一种节奏美。
2.绘画美
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黄昏”“星子”、“百花”“ 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3.建筑美
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
灵活多变,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灵动而不
呆板。
这首诗的建筑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块”式的美,而是 一种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结合,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你认为“你”指的是谁?他(她)与林徽因是什么关系?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意图,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还有人认为是儿子的出生而作。
爱情——悼念徐志摩
你认为“你”指的是谁?他(她)与林徽因是什么关系?
亲情(爱子)——梁从诫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新颖别致,暗含作者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珍爱、希望。
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很美,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音乐美
韵脚工整,格律和谐
绘画美
色彩柔和,动静相宜
建筑美
倒装句式,新奇美感
情感美
轻柔纯美、真挚动人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用美的意象
寄托情感
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
我来写诗
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意象,仿写一首小诗,表达对父母、师长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与本诗的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3.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体味生命的美好。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2.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体味生命的美好。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2.尝试创作诗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冰心:“她很美丽,很有才气。” 在沈从文眼里,她绝顶聪明。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是金岳霖为她作下的挽联。 徐志摩为她轻吟空灵的诗句,曾感慨道:“我欲于茫茫人海中找寻灵魂唯一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她是谁?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 二、走进作者 林徽因(1905-1955),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第二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第三是改造传统景泰蓝,为民族及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生字词的学习情况(见学生学习任务单“课前任务”部分)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轻灵( ) 娉婷( ) 鲜妍( ) 冠冕( ) 呢喃( )
2.理解词语的意思:
娉婷:
鲜妍:
冠冕: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乐美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听读诗歌,初步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处理好节奏和重音。 读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如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和第三行押韵。 教师小结,这首诗有一种“音乐美”。 3.学生齐声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五、品读诗歌,感受绘画美 请学生品读诗歌,看看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写?圈画出来,并思考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1.教师以第一节为例,带领学生品读分析。 诗人选取了“四月天、四面风、笑响、艳光”等意象,这些意象具有“轻灵、光艳”的特点。 自读第二至第五小节,完成学习任务单。 章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意象意象特点
3.师生共同交流,教师板书: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天、笑 —— 轻灵光艳
云烟、黄昏、星子、细雨 —— 柔美恬静 百花、月圆 —— 鲜妍庄严 鹅黄、绿、白莲 —— 新鲜柔嫩 花开、燕、四月天 —— 希望生机 4.请接受诗人的邀请,一起行走在画中吧!请任选一幅画面,尝试为这幅画面拟写一个名字,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感受。
(1)教师以第一节为例: 春光风舞图 人间四月天,春风和畅,春光明媚,笑语盈盈,是一个给人带来快乐和希望的季节。“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落笔有神,风本无形,却由你的笑“点亮”,从而引出灿烂明媚的春光,暖意融融。“我”的生活也因“你”的欢笑而美好无限。此处听觉与视觉结合,调动读者多个感官来体味这四月天的生动无比,令人嘴角不由上扬。 (2)学生任选第二至第五节中的一节,尝试为画面拟写一个名字,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感受。 (3)学生展示。 (4)教师小结:四月的软风、烟云、艳光、细雨,四月的百花、绿芽、白莲、圆月、梁间呢喃的燕……这些意象温馨美好,洋溢着春天的灿烂色彩和勃勃生机,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春光风舞图、风烟星雨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让我们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欢欣与喜悦。 5.这首诗讲究绘画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得益于诗人早期学习美术的经历。诗人除了选取那些新鲜的意象之外,还巧妙的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请你画出第四节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它们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 第四节中表示色彩的词语有“白”“绿”“鹅黄”,这几种色彩给人的感觉都是明亮的,给人一种以温暖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为“温润的美感”。每种颜色都有独特的寓意。“白色”寓意着光明与生命、公正与纯正,寓意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本诗中象征着新生。“绿色”寓意着青春与希望,生机盎然,给人以宁静、和平、安全的感觉,看见绿色,仿佛见到春天之树林,使人有新生之感。“鹅黄色”则是一种淡淡的暖色调,诗中舞动着光艳和色彩的春天,千姿百态,旖旎生动。 六、关注形式,感受建筑美。 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灵动而不呆板。
1. 教师举例,如: 第一组:修饰语作陈述对象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春的光艳轻灵交舞着、变化着” 第二组:倒置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你是新鲜/初放芽的绿”
2.教师介绍: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提倡新格律诗,主张诗的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林徽因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3.教师带领学生小结这首诗的写作特色 (1)音乐美: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和第三行押韵。诗人又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又有一种节奏美。 (2)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黄昏”“星子”“百花”“ 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3)建筑美: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达到了动态上的平衡,灵动而不呆板。这首诗的建筑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豆腐块”式的美,而是一种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结合,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这些特点与“新月诗派”的“三美”主张正好是吻合的。 七、讨论探究,感受情感美 你认为“你”指的是谁?他(她)与林徽因是什么关系?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意图,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还有人认为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引用资料: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教师小结:“你”应该是林徽因的儿子,将“你”比作“人间的四月天”,新颖别致,暗含诗人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珍爱、希望。 八、学习写法,创作小诗 这首诗用美的意象寄托情感,表达对儿子真挚的爱。请同学模仿诗作中对爱的描写,选择一种或几种意象,仿写一首小诗,表现对父母、师长的爱。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