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基础巩固】
1.这场战争“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并把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送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护国战争
【答案】A
【详解】根据“这场战争‘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并把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送上了一条不归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护国战争反对的是袁世凯复辟帝制。BCD项均与题干“这场战争‘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2.习近平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这副对联歌颂的近代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邓世昌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可知与虎门销烟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也被认为是民族英雄、禁毒英雄,B项正确;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排除A项;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题干信息“焚毒冲云霄”没有联系,排除C项;甲午战争时期,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与题干信息“焚毒冲云霄”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
3.“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茶树——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材料中“兵戎相见”的事件是( )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C.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罂粟和山茶兵戎相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罂粟”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茶树”代表中国出口的茶叶。两者贸易失衡导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是1640年的议会重开,与罂粟和茶树无关,排除B项;近代化开端指洋务运动,排除C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晚于鸦片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
4.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南京条约》时说:“条约的签订,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第一次严重破坏,更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的一个契机。”这里的“契机”主要是指( )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闭关政策
B.推动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刺激了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第一次严重破坏,更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的一个契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主权沦丧的残酷现实刺激了士大夫阶层“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觉醒,推动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B项正确;闭关政策的打破是列强侵略、主权破坏的被动开放,与“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的一个契机”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南京条约》)的签订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刺激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以维护封建统治为根本目的,与《南京条约》)的签订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下列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的是( )
A.赔款2100万元
B.割香港岛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条款”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C项正确;赔款2100万元不能体现发动目的,排除A项;割香港岛不能体现发动目的,排除B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6.阅读下图,导致清朝3种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北京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
D.《南京条约》的签订
【答案】D
【详解】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以后列强对华的进出口状况,结合所学可知,《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的规定,降低了关税税率,有利于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D项正确;材料的时间应该是鸦片战争以后,不能反映《北京条约》,排除A项;《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排除B项;《辛丑条约》是在1901年签订的,排除C项。故选D项。
【能力提升】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欣然接受了英国提出的5%的核定关税,其原因是,现有关税平均只有2%到4%,这个税率比现有的税率还高,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史实本质上反映出( )
A.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五口通商加速商品经济解体
C.英国侵略推动近代经济发展
D.近代条约制度是最平等的条约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清政府欣然接受了英国提出的5%的核定关税,其原因是,现有关税平均只有2%到4%,这个税率比现有的税率还高”分析可知清政府轻易丧失国家的关税自主权,说明的是其国家主权意识淡薄,A项正确;清朝属于农耕文明,关税协定促进自然经济瓦解,排除B项;英国侵略造成经济掠夺,排除C项;《南京条约》规定关税协定是不平等条约,排除D项。故选A项。
2.“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由此可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 )
A.维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促进文化交流 D.加强友好往来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可知,材料体现的战争是指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最主要的目的是英国人要打开中国的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B项正确;维护鸦片贸易与“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文化等相关信息,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且这场战争是为了促进文化交流,也符合史实,排除C项;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掠夺原料和打开中国市场,而不是加强友好往来,不符合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
3.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B.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开始资本输出为主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的传统纺织业受到西方机器工业的冲击,发展日趋艰难,B项正确;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表现是《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后,排除C项;列强开始资本输出为主是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英清人数为1:40。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30 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1841年8月厦门防御战中,4300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2000人。
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
材料二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1855-1934年)
分析材料二,你是否同意马士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而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感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断: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答案】(1)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清朝兵力较散,调兵速度较慢;清军参战人数较少。
(2)同意: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3)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命:实现现代化。
(4)基本前提:实现民族独立或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可知,清朝兵力较散;据材料“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30--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可知,调兵速度较慢;据材料“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1841年8月厦门防御战中,4300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200人”可知,清军真正参战人数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统治腐朽。
(2)同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虎门销烟损害英国在华的利益,最终导致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不同意: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当时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入,这严重阻碍了英国等西方列强的经济利益,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英国决定通过武力手段迫使中国开放市场,虽然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导火索,但这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实际上,即使在没有虎门销烟的情况下,英国也会寻找其他借口来发动战争。因为其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鸦片输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这一行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归咎于中国的禁烟运动是不正确的。
(3)理解:根据材料三“而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命:根据材料三“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可得出,实现现代化。
(4)前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可从民族独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实现民族独立或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拓展延伸】
1.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B.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C.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D.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因此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这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的新课题,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与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无关,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的新课题首先是捍卫民族独立,军队建设和保护传统经济并不是首要任务,排除CD项。故选A项。
2.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关税的变化,这种变化(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
有利于维护中国经济独立
B.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有利于英国倾销商品
【答案】D
【详解】由题干图表内容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结合所学,我们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从而有利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D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损害了中国的经济独立,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领土问题,排除B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C项。故选D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基础巩固】
1.这场战争“把同一个王朝划分成了两个时代,并把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送上了一条不归路”。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护国战争
2.习近平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这副对联歌颂的近代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邓世昌
3.“历史上曾经有一刻,当英国和中国因两种花木——罂粟和茶树——兵戎相见时,世界版图以两株植物的名字重新划分”。材料中“兵戎相见”的事件是( )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端
C.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南京条约》时说:“条约的签订,不仅是对中国主权的第一次严重破坏,更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的一个契机。”这里的“契机”主要是指( )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闭关政策 B.推动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
C.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刺激了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下列各项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的是( )
A.赔款2100万元 B.割香港岛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6.阅读下图,导致清朝3种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南京条约》的签订
【能力提升】
1.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欣然接受了英国提出的5%的核定关税,其原因是,现有关税平均只有2%到4%,这个税率比现有的税率还高,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史实本质上反映出( )
A.清政府的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B.五口通商加速商品经济解体
C.英国侵略推动近代经济发展
D.近代条约制度是最平等的条约
2.“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由此可知,英国发动这场战争是为了( )
A.维护鸦片贸易 B.打开中国市场
C.促进文化交流 D.加强友好往来
3.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B.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开始资本输出为主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朝有军队约80万,英国远征军最多2万人,英清人数为1:40。但清朝兵力散布全国各处,每遇战事,需要从各驻扎地抽调兵丁。清朝的调兵速度大致为:邻省约30 40天,隔一二省约50天,隔三省约70天,隔四省约90天以上。清军并非全员作战,比如在1841年8月厦门防御战中,4300名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参战者不足2000人。
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鸦片战争中清军战败的原因。
材料二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1855-1934年)
分析材料二,你是否同意马士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而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感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断: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三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拓展延伸】
1.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B.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C.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D.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2.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关税的变化,这种变化(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
有利于维护中国经济独立
B.使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有利于英国倾销商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