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省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吉林省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7-02 22:00:01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吉林省中考化学真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1956年,在吉林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汽车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合金 B. 橡胶 C. 塑料 D. 玻璃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汽车很多关键部件如发动机、车架等会用到合金材料,A 选项正确;
B、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常用于汽车轮胎、密封件等,但不属于金属材料,B 选项错误;
C、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具有质轻、耐腐蚀等特点,可用于汽车内饰等部件,并非金属材料,C 选项错误;
D、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汽车上主要用于车窗等部位,不属于金属材料,D 选项错误。
故选A。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空气中的成分,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是
A. 二氧化碳 B. 稀有气体 C. 氧气 D. 氮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不是产生二氧化碳,A 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在空气中含量相对稳定,其来源与植物光合作用没有关系,B 选项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所以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C 选项正确;
D、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它的产生和植物光合作用无关,D 选项错误。
故选C。
3. 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盐酸除铁锈 B. 利用液氮进行冷冻
C. 用铜丝作导线 D. 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盐酸除铁锈,是因为盐酸能与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通过化学反应体现性质,利用是盐酸的化学性质,A 选项正确;
B、利用液氮进行冷冻,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这一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液氮的物理性质(汽化吸热),B 选项错误;
C、用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 选项错误;
D、干冰用于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升华是物理变化,利用的是干冰的物理性质,D 选项错误。
故选A。
4.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时,下列相关内容错误的是
A. 相关图标 B. 量取
C. 溶解 D. 装瓶贴签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标分别是佩戴护目镜和洗手,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为避免溶液溅入眼睛,需佩戴护目镜,实验后需要洗手,以保持手部清洁,该选项正确;
B、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水的密度是1g/mL,则水的体积为84mL,用量筒量取84mL水时,读数正确,该选项正确;
C、溶解氯化钠时在烧杯中进行,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该选项正确;
D、装瓶时应使用细口瓶,方便倾倒液体,广口瓶一般用于存放固体药品;另外,标签应写上溶液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图中标签缺少溶液名称,该选项错误。
故选D。
探索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历程,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使人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 【微观解释】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的原因是
A. 分子种类改变 B. 分子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数目增多
6. 【宏观组成】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的变化过程中没有能量转化
B.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C. 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 【探索历程】下列人物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A.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 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
C. 徐寿——新造元素中文名称 D. 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5. C 6. B 7. B
【解析】
【5题详解】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的情况下,分子间间隔变小 。分子种类在压缩过程中不会改变;分子不断运动与气体可压缩储存无关;压缩过程中分子数目也不会增多。
故选C。
【6题详解】
A、电解水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存在能量转化,A 错误;
B、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若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则是氢气,B 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电解水的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 错误;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D 错误。
故选B。
【7题详解】
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 ,该选项人物与贡献相符,A 不符合题意;
B、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是门捷列夫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等重要结论,该选项人物与贡献不相符,B 符合题意;
C、徐寿新造了许多元素中文名称 ,该选项人物与贡献相符,C 不符合题意;
D、张青莲为测定相对原子质量作出了卓越贡献,该选项人物与贡献相符,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运动饮料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水、电解质(主要含钠和钾)、糖类。根据国家标准,运动饮料的钠含量应在5~120毫克/100毫升。下图是某运动饮料包装上的部分信息。有关该运动饮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含任何营养物质 B. 可替代水大量饮用
C. 钠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D. 每100毫升中含有蜂蜜250毫克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运动饮料配料中有糖类(果葡糖浆、白砂糖、蜂蜜)、水,它们属于营养物质,所以该饮料含有营养物质,A 选项错误;
B、运动饮料虽能补充电解质等,但不能替代水大量饮用,大量饮用可能会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等问题,B 选项错误;
C、国家标准规定运动饮料钠含量应在5~120毫克 /100毫升,该饮料钠含量为5~19毫克 /100毫升,符合国家标准,C 选项错误;
D、从包装信息可知,该运动饮料蜂蜜添加量为250毫克/100毫升,即每100毫升中含有蜂蜜250毫克,D 选项正确。
故选D。
9. 下图为我国某地环境监测站2012年和2022年记录的大气中的浓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22年该地大气中已经没有
B. 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浓度差异最小
C. 2012年冬季大气中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 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的排放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到,2022 年大气中SO2 浓度数值不为 0 ,说明大气中是有SO2 存在的,A 选项错误;
B、观察图中数据,对比 2012 年 2 月和 2022 年 2 月SO2 浓度,二者差异较大,并非差异最小,B 选项错误;
C、冬季一般指 12、1、2 月,从图中明显看出 2012 年这几个月SO2 浓度值较高,明显高于其他季节,C 选项正确;
D、煤中往往含有硫元素,燃烧煤会产生SO2 ,会增加SO2 排放,而不是减少,D 选项错误。
故选C。
10. 竖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赤铁矿石粉碎后可以增加铁元素的含量
B. 原料是赤铁矿石、天然气、高温尾气
C. 合成气中X的化学式为
D. 赤铁矿石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属于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赤铁矿石粉碎后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并不能增加铁元素的含量,故A错误;
B.由流程图可知,原料是赤铁矿石、天然气,高温尾气可循环使用,但不是原料,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C、H、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4、2,生成物中C、O原子的个数分别为2、2,所以2X中应有4个氢原子,X的化学式为H2,故C错误;
D.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们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其中化学方程式2分、第19题(4)2分,共35分)
11. 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1)碘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
(2)碘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
(3)从元素分类角度,碘元素属于___________元素。
【答案】(1)I (2)53
(3)非金属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由图可知碘元素的符号是I。
【小问2详解】
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由图可知碘的原子序数为5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小问3详解】
碘元素名称带 “石” 字旁,从元素分类角度,属于非金属元素。
12. 有一些物质,如、等,它们中的一些带电荷的原子团,如、,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团又叫作根。
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元素和根的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1)上表中表示“根”的符号为___________。
(2)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答案】(1)
(2)Al2O3 (3)0##零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文中对 “根” 的定义,Al是铝元素,O是氧元素,是铵根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团,所以表示 “根” 的符号为。
【小问2详解】
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 2价。设氧化铝化学式为AlxOy,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有,解得,所以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小问3详解】
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0。
13. 某化学小组邀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有关水的实践活动。
(1)动手制作:自制净水器需要活性炭,活性炭作用是___________。
(2)水质检测:对家乡的天然水进行检测,你认为需要检测的一项指标为___________。
(3)爱水措施: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___________。
【答案】(1)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
硬度(或酸碱度、可溶性杂质含量、微生物含量等,合理即可)
(3)
节约用水(或防治水体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小问2详解】
硬度是衡量水中钙、镁离子含量的指标,硬度高的水可能会对生活和生产产生不利影响;酸碱度(pH)反映水的酸碱性,合适的酸碱度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用水很重要;检测可溶性杂质含量、微生物含量等也能反映水质情况,这些指标都可以用来评估天然水的水质。
【小问3详解】
节约用水,比如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器具等,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防治水体污染,例如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能防止水资源受到污染,保障水资源的质量,这两者都是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
14. 当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氢氧发动机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2)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从燃烧条件分析,“点火”为氢气燃烧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
【答案】(1)化合 (2)2:1 (3)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小问2详解】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所以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2:1。故填:2:1。
【小问3详解】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从燃烧条件分析,“点火”为氢气燃烧提供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15.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铁和镍的化学性质。完成以下内容。
预测 验证 现象 结论
(1)___________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镍溶液中 铁表面有固体析出 对铁和镍的化学性质预测是正确的
镍能与稀硫酸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稀硫酸中 (2)___________
【答案】 ①.
铁的活动性比镍强(或铁能置换硫酸镍中的镍) ②.
镍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解析】
【详解】根据实验操作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镍溶液中” 以及现象 “铁表面有固体析出” ,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知识,可知铁能与硫酸镍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所以预测内容是铁的活动性比镍强(或铁能置换硫酸镍中的镍);
已知预测是 “镍能与稀硫酸反应” ,镍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之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盐。所以当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稀硫酸中时,会观察到镍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16.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
(3)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 (2)BD
(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集满
【解析】
【小问1详解】
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收集装置选 D,组合为 BD。
【小问3详解】
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就表明集气瓶内二氧化碳已充满。
17. 利用碱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与沙子混合砌砖,是利用了能与___________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将砖块牢牢地粘在一起。
(2)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推断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二氧化碳##CO2 (2)
(3)
Na2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Ca(OH)2(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碳酸钙是坚硬的物质,可将砖块粘结在一起。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NaOH)暴露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变质。
【小问3详解】
三氧化硫(SO3)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氢氧化钠(NaOH)属于碱,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硫元素化合价不变,三氧化硫中硫元素为+6价,反应生成的盐中硫元素也为+6价,该盐是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13.3 31.6 63.9 110
(1)“扫取以水淋汁”:在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___________g。
(2)“乃煎炼而成”:此操作对应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可在下图坐标纸中绘制溶解度曲线___________。
(3)和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
(4)当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温度约为___________。
【答案】(1)110 (2) ①. 蒸发结晶 ②.
(3)KNO3##硝酸钾 (4)22(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表格中数据,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溶解度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所以6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KNO3 110g。
【小问2详解】
“乃煎炼而成” 是通过加热使水分蒸发,从而使溶质结晶析出,对应的结晶方法是蒸发结晶;
根据不同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在坐标图上描点连线,作图为。
【小问3详解】
对比表格中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KNO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幅度大,KCl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幅度相对较小,所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KNO3。
【小问4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当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温度约为22℃(合理即可)。
19.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探索了诸多物质的变化,感受着变化之趣及变化之美。下面我们将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进行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
【任务设计与实施】
任务一 感知化学变化
观察思考:
(1)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变化。例如水果变质时,常伴随的现象有___________。
(2)在以下四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形成结论:感知变化中的显性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任务二 探索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发生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如图1,在烧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3)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改进实验:如图2,小组同学对图1实验进行改进。观察到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也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
(4)分析图2实验设计,依据浓盐酸的两条性质是___________。
数字化实验:用传感器测定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过程中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3。
(5)分析A、C两点的pH,说明溶液从碱性变成___________性,证明发生化学变化。
(6)B、C两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形成结论:有些化学变化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现象,需要结合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转化”为明显现象,从而使反应可视化。
任务三 梳理项目成果
汇报展示:小组同学构建思维模型如下
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思维模型
(7)思维模型“”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
【答案】(1)水果变色、产生异味、腐烂变软等(合理即可) (2)C
(3)
(4)挥发性、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5)酸 (6)B=C (7)新物质
【解析】
【小问1详解】
水果变质是化学变化,通常会有外观颜色改变(如苹果切开后变色)、散发难闻气味、质地从硬变软等表现。
小问2详解】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色(),无发光、放热,该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是生成碳酸钙沉淀[],无发光、放热,该选项错误;
C、白磷在80℃热水且通入氧气条件下燃烧(),会发光、放热,该选项正确;
D、镁与稀盐酸反应会放热(),但不会发光,该选项错误。
故选C。
【小问3详解】
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遇中性物质或酸性物质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是因为氢氧化钠(NaOH)与盐酸(HCl)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NaCl)和水(H2O),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扩散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酚酞褪色,从而证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小问5详解】
A 点pH大于 7,溶液呈碱性;C 点pH小于 7,溶液呈酸性,说明随着稀盐酸加入,溶液从碱性变为酸性,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小问6详解】
B 点pH等于7,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B 点到 C 点,稀盐酸过量,反应不再发生,没有氯化钠生成,所以 B 点对应溶液中氯化钠质量等于 C 点。
【小问7详解】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结合反应物是否消失等情况,来识别化学变化。
三、计算题(共5分)
20. 吉林省位于黄金玉米带上。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合成尿素的原理是。回答下列问题。
(1)中氮元素和氢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44吨能与多少吨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1)
(2)解:设所需NH3的质量为x
x=34t
答:44吨CO2能与34吨NH3恰好完全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中氮元素和氢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小问2详解】
根据CO2的质量计算,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化学学科
2025年吉林省中考化学真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1956年,在吉林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汽车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合金 B. 橡胶 C. 塑料 D. 玻璃
2.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空气中的成分,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是
A. 二氧化碳 B. 稀有气体 C. 氧气 D. 氮气
3. 在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盐酸除铁锈 B. 利用液氮进行冷冻
C. 用铜丝作导线 D. 干冰用于人工增雨
4. 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时,下列相关内容错误的是
A. 相关图标 B. 量取
C 溶解 D. 装瓶贴签
探索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历程,凝结了许多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使人们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 【微观解释】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的原因是
A. 分子种类改变 B. 分子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数目增多
6. 【宏观组成】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的变化过程中没有能量转化
B.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C. 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7. 【探索历程】下列人物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A.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B. 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
C. 徐寿——新造元素中文名称 D. 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
8. 运动饮料最基本的三个要素是水、电解质(主要含钠和钾)、糖类。根据国家标准,运动饮料的钠含量应在5~120毫克/100毫升。下图是某运动饮料包装上的部分信息。有关该运动饮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含任何营养物质 B. 可替代水大量饮用
C. 钠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D. 每100毫升中含有蜂蜜250毫克
9. 下图为我国某地环境监测站2012年和2022年记录大气中的浓度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22年该地大气中已经没有
B. 2012年2月和2022年2月浓度差异最小
C. 2012年冬季大气中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 煤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的排放
10. 竖炉炼铁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赤铁矿石粉碎后可以增加铁元素的含量
B. 原料是赤铁矿石、天然气、高温尾气
C. 合成气中X的化学式为
D. 赤铁矿石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属于化合物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其中化学方程式2分、第19题(4)2分,共35分)
11. 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1)碘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___。
(2)碘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
(3)从元素分类角度,碘元素属于___________元素。
12. 有一些物质,如、等,它们中的一些带电荷的原子团,如、,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团又叫作根。
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
元素和根的符号
常见的化合价
(1)上表中表示“根”的符号为___________。
(2)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13. 某化学小组邀请你一起来完成以下有关水的实践活动。
(1)动手制作:自制净水器需要活性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水质检测:对家乡的天然水进行检测,你认为需要检测的一项指标为___________。
(3)爱水措施: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___________。
14. 当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时,氢氧发动机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2)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从燃烧条件分析,“点火”为氢气燃烧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
15.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铁和镍的化学性质。完成以下内容。
预测 验证 现象 结论
(1)___________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镍溶液,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铁片浸入硫酸镍溶液中 铁表面有固体析出 对铁和镍的化学性质预测是正确的
镍能与稀硫酸反应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稀硫酸中 (2)___________
16.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用上述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___。
(3)证明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17. 利用碱的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与沙子混合砌砖,是利用了能与___________反应,生成坚固的碳酸钙,将砖块牢牢地粘在一起。
(2)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推断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18. 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和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13.3 316 63.9 110
(1)“扫取以水淋汁”:在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___________g。
(2)“乃煎炼而成”:此操作对应的结晶方法是___________。可在下图坐标纸中绘制溶解度曲线___________。
(3)和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__。
(4)当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温度约为___________。
19.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探索了诸多物质的变化,感受着变化之趣及变化之美。下面我们将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进行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
【任务设计与实施】
任务一 感知化学变化
观察思考:
(1)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变化。例如水果变质时,常伴随现象有___________。
(2)在以下四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的是___________。
A. B. C. D.
形成结论:感知变化中的显性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任务二 探索化学变化
提出问题: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无明显现象,如何证明发生化学变化?
进行实验:如图1,在烧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
(3)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改进实验:如图2,小组同学对图1实验进行改进。观察到滴有酚酞氢氧化钠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也可证明发生化学变化。
(4)分析图2实验设计,依据浓盐酸的两条性质是___________。
数字化实验:用传感器测定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过程中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3。
(5)分析A、C两点的pH,说明溶液从碱性变成___________性,证明发生化学变化。
(6)B、C两点所对应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形成结论:有些化学变化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现象,需要结合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转化”为明显现象,从而使反应可视化。
任务三 梳理项目成果
汇报展示:小组同学构建思维模型如下
通过现象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思维模型
(7)思维模型“”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物质的化学变化。
三、计算题(共5分)
20. 吉林省位于黄金玉米带上。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合理施用化肥。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合成尿素的原理是。回答下列问题。
(1)中氮元素和氢元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化学方程式计算:44吨能与多少吨恰好完全反应?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