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第六单元第16课 教育事业的进步 (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课件:第六单元第16课 教育事业的进步 (共6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02 23: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8张PPT。导入新课私塾 宋代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太学——国子监新式教育的开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1898年底开学)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奏定学堂章程》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丛课程设置来看,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和升学。第16课教育事业的进步新授课教育兴办(建国初期)教育挫折(文革间)教育发展(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进步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知识结构一、教育新办(建国初期) 1、对旧中国教育的改造(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服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在旧中国,文盲占全国人口的90%,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只有20%,工农子女几乎被剥夺了入学的权利。落后  (1)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强调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   
  发展中小学与新建大批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并举。 2、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17年教育成就(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宋怀林(1959年)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 工人、农民为“脱盲”学拼音、认生字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新中国扫盲运动徽章(图) (2)新中国成立后的10多年间全国共扫除文盲1亿多人,成人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5%以下。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从文盲国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为此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出: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二、教育挫折(文革间)
(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张铁生
1950~
辽宁兴城人
1973年参加全国高考
“停课闹革命”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6年始大学连续4年不招生破坏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3.影响:
三、教育的发展(改革开放后) 1、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的发展破旧的教室今天现代化的教室 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法制化教育的新阶段。 (1)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个面向”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创新,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三个面向”是对整个中国教育的要求,它的核心就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参观
上海展览馆举办的十年科技成果展时
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核心手段时间跨度 (2)确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对教育体制进行全面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 内容:第一,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第三,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第四,强调加强领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保证教育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通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共新建项目中小学3842所,改、扩建项目中小学28478所。项目县中小学校舍面积由13000万平方米增加到18800万平方米,增加了5800万平方米;危房比率由10%左右下降到3%以下。购置课桌凳653万套,添置图书1亿多册,配备教学仪器设备近40万台套。 注: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是建国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义务教育扶贫工程 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六十年代的某校
今天的花园式的校园五十多年来,中小学校发生巨大变化。图书馆现代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 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计算机教室2001年实施“两免一补”2011年实施的“营养早餐”计划(3)成果:
破旧的教室今天现代化的教室 建国初,我国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为6%,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
2008年,全国小学净入学率达到99.5%,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5%,青壮年文盲率降低到3.58%。 2、希望工程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
(1990年9月5日)苏明娟 我要读书!大鼻涕胡善辉小光头张天义春蕾计划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实施。这是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希望工程20年导入我要上学
《中国青年报》记者 解海龙 摄苏明娟
1983.9.18~
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硕果累累2009年,走过20年风雨历程的希望工程已硕果累累:募集捐款56.7亿元人民币,资助逾346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学业,建设希望小学15940所,培训乡村教师5.6万余名。 又一批清华学子获硕士、博士学位3、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大发展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清华大学(1)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西藏大学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位分三级: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 2014年9月16日,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台下六千余名各高校研究生新生中,成片趴在桌上睡去。92岁的吴老诚恳已极,谦逊已极,睿智已极,坚持站着用35分钟讲完。但吴老的倾心相待,却换来一些新生们成片睡去,这种对长者不敬、对学术高峰麻木无感的现象,确实令人痛心。(2)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什么?共同探究一 当前,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世界科技革命,正在形成心的高潮,“知识经济”已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实力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人才则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所以要优先发展教育,尊师重教。1、“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短片二、改革发展中的教育5、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学生参加校园科技节。1966年1976年1949年趋势年份建立挫折发展课堂小结  教师节于1985年1月21日全国人大六届九次会议通过。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三个行业性节日。1985年确立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2、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随堂练习BA3、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A、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为人民服务》
4、建国初期科技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海外留学人员大量回国,投身国内建设 B、国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C、国家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1956年,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BC5、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6.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大计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