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3 09: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峡》教学设计
寿县寿春中学
江明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古汉语知识,积累词语。
2、学习怎样抓住景物及季节特征描写,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体味三峡的壮丽风光,体会语言的简练、精彩、优美。
2、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文题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味三峡的壮丽风光,体会语言的简练、精彩、优美。
2、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探究文题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大量的文言词汇,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入题。
图说三峡:播放三峡风景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家作品
学生表述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正音。(课件)阙、襄、溯、漱、属
(3)学生朗读。
2、疏通全文大意。
(1)利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老江教学资料 古诗文赏析》,两人一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2)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3)集体解决疑难。(课件,重点词语)
四、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夏季景色(水),第三段写春冬之时的景色,第四段写秋季景色。课文主要描写了三峡山、水之美。
2、著名的学者余秋雨曾说:“一个外国朋友曾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常常随口吐出两个字——三峡。”可见三峡风景之美,可作中国的名片了。请大家任选一景,合理想像,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的描述,真的让人恍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郦道元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这就体现了中国古文字简洁的特点。
五、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三峡的山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山的特点:连绵不断:两岸连山,隐天蔽日。遮天蔽日(高峻):重岩……不见曦月。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用侧面衬托的方法,将江水与奔马、疾风作比较,突出了船行之快,表明了水流急速、一泻千里的特点,语言生动活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①引用渔歌,表明了峡谷深长、凄清肃杀的特点;②烘托了三峡秋季悲凉的气氛;③增添了文学色彩。
六、家乡美
六安市正在申请“全国卫生城市”,园林建设投入很大,城市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我来自寿县,对六安不太熟悉,哪位同学能给我介绍一处美丽的风景,上完课后我去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