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柳叶儿》教学案例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柳叶儿》教学案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3 09:16: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柳叶儿》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柳叶儿》是苏教版七下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本单元主题是“童年趣事”。文章貌似写一个孩子快乐的童年,实则通过写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乐趣渗透出当年苦涩如柳叶儿的生活滋味。作者在《柳叶儿》里所透露出的这种苦中带涩的特殊滋味、特别感情是必须要深入文章,深入情境才能感受得出的。
文章生动的描写是它突出的写作特色,正是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人物当时特殊的感情,那种孩提时代少年不知愁滋味的纯真快乐,那种成年后反刍快乐的苦涩味道。所以,本文的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乐事”与“苦涩”的情节对比,体会本文“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借助文中经典语句的鉴赏,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方法
《柳叶儿》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的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为抓手,以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板块为台阶,以学案为扶梯构建整堂课的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
【课前准备】
1、见学案p18课前准备1,相互检查并友情提醒同学需要重视的字词及读音
2、投影出示归纳出的学生质疑,选择切入口解决质疑。事先将学生质疑基本分类,逐类突破,基本分类(1)写了什么;(2)为什么写;(3)怎么写
【课堂学习】
教学设想:以学生的提问为突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口,围绕(1)写了什么;(2)为什么写;(3)怎么写这三个方面解读文本,以质疑深入思考,以讨论产生新的质疑,深入主旨。
(一)整体感知:
1、根据学生浅层次的质疑,即相关于“写了什么”的疑问,解决文章写了什么这个问题。
板书:
柳叶儿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咏柳叶儿
借此学习动宾短语的知识点
2、深入分析写了什么的问题:(这个环节具体问题可让学生讨论)
方法1:从问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为什么作者说“全家最乐的是我”?
入手
投影“乐”
方法2:从本单元主题“童年趣事”入手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年趣事”,那么这篇课文中涉及的乐事是什么呢?——抢、吃柳叶儿
投影“乐”
3、投影:自读解疑:乐在哪里?(请结合文中具体的内容回答)
(1)“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那是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
(2)“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也就是说我通过抢柳叶儿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3)“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
——这样的爬高能显示我的本领,符合儿童的心理。因为,对我来说是乐事。
(4)“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因为我通过爬树显示了爬高的本领了,所以虽被打了,心里却是得意的。
(5)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儿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能在柳叶粥里吃到黑豆,心里感到很香,乐呵呵的。
(6)可以饱饱吃一顿柳叶儿包子是一件乐事。
——在那个饥荒的年代,能填饱肚子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事。
【质疑】同学们刚才说了这么多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乐事,有没有同学此时在心里产生什么疑问呢?
投影:在思考中质疑:仅仅是乐事吗?
同学:这不是乐事。
师:不是乐事是什么?
学生:是一件苦中带涩的事。
投影:在质疑中思考:苦中带涩体现在哪里?
①第四段三个“吃光了”和一个“抢”既可见饥荒的严重,又可见柳叶儿的作用——救命。
②第九段“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说明抢柳叶儿一要早,二要由近往远。
③第十段景物描写:如果没有抢柳叶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背景,我们会感到这是一副多么美的图画啊: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了诗情画意……可是,如果一联想到这是在去抢柳叶儿的路上的环境描写,一种“苦衷带涩”的滋味就会涌上我们的心头。
“仰头看看”——树之高
“冰凉的硬地上”——早
“牙齿都咯蹦蹦响”——冷
“飕飕地爬上去”——爬树技术高
“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书上的露珠滴近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滋味并不好受。
④第十一段
“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是肉做的。”——这个比喻是“我”内心的真是写照,是极端饥饿在头脑中的折射:太饿了!随时都会想到“吃”,真希望太阳是一个大樱桃,多么好吃,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中又掺进了多少苦涩!
⑤第十二段,柳叶儿的加工过程之复杂,反映了柳叶儿的难吃。
“吃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说明生活之艰难。
⑥第十三段“还要再放一勺油”可见当时油之珍贵。
“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从侧面说明了饥荒之严重,就是这样的东西,其他人也不能吃饱。
“吃到独自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要撑得透明”说明了我的饥饿和瘦削。
——归纳:不仅写了“乐”,在乐中更体现了“苦中带涩”
(二)研读感悟:
再次回到质疑,由质疑中与“为什么写”有关的问题,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作此文,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环节可通过反复诵读第一二段和最后一段品读出写作目的:表达对柳叶儿的特殊的感情,或感激之情。
(三)品读鉴赏:
以我最欣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采用__________的手法(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等角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内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1、 方法指导:
通过知识点回顾进行方法指导:
五种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六种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对比烘托、化用典故、
联想想象、比兴象征
七种常用修辞:比喻、比拟、借贷、夸张、
对偶、排比、反复
指导时各个方法稍作回顾
2、教师示范:以学生问题中的关乎“怎么写?”这个环节的题目为典型例句当场示范。
3、学生思考,呈报分析结果。(这个环节可让学生相互推荐)
(四)质疑总结:分析了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我们再来看同学们的质疑,会发现我们的质疑非常有价值,正好解决了“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这样三中重要的问题,而这正是我们阅读文本的基本方法。现在看看同学们在分析的过程中有没有生成新的问题?
无问题则罢,有问题则记录,学生相互间能解决则已,不能解决则留到课后讨论。
(五)课后作业:
1、基础作业
见《学案》P73阅读感悟
2、能力提升
见《补充习题》P43-45
问题探究二
四、教学反思
(一) 台阶性的问题教学有助于循序渐进地深入文本。
我将学生的质疑做了全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收集、筛选和归类,以不同的字体颜色将质疑分为三类呈现在课件上。并且有意识地将这三类问题按照“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三个板块循序渐进地展开,这样课堂上师生一起循着学生的质疑逐步深入文本,又从文本回到学生的质疑,轻盈地将学生的疑惑和文本的解读巧妙结合,应该说这是我本堂课教学设计中最为得意的地方。不仅针对性强,而且学生踏着用自己的问题构筑起来的台阶走进文本,态度积极,兴致盎然。
第一板块的三个问题是:
§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些内容?(陈治坤)
§ 2、如何理解“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张冰清)
§ 3、为什么作者觉得抢柳叶儿、吃柳叶儿是一件乐事,却又是一件苦中带涩的事情? (刘文烨)
这三个问题的的核心其实就是文章“写了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学生的问题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化,事实上是从叙事内容和情感内容两个角度展开,叙事内容是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情感内容是柳叶儿带给“我”的“乐”与“苦中带涩”的两种不同的感受和体现。对这一板块学生质疑的探究不露痕迹地达成了整体感知文本的学习目标。
第二板块的三个问题是:
§ 4、“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中的“又”表现了什么?(张倩羽)
§ 5、为什么以柳叶儿为题?(徐轶凡、夏艺、李馨)
§ 6、虽然柳叶儿味苦,微涩,不好吃,作者为什么却对它情有独钟?(田伟航、陈治 坤、王烨)
这一部分我采用了让学生选题回答的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实无论学生选择的是哪道题,它们最终的实质都是在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他对柳叶儿到底怀着什么样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学生先选择的是“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中的“又”表现了什么?结果很快找到是“对柳叶儿的关注”,于是我追问:为什么如此关注?学生的回答是“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问题答到这个层面应该说已经比较深入了,但是我没有立刻推进,为了更好地水到渠成,我延宕了一步继续让学生选题回答。学生选择“为什么以柳叶儿为题?”学生的答案进一步点到“对柳叶儿有特殊的感情”,于是我借助最后一个问题,提示在那个自然灾害深重到食不果腹的年代,柳叶儿带给“我”的不仅是“乐”,“乐”里又满蕴着“苦中带涩”,它带我的是如此地丰富,“我”对它情有独钟,那么这个情到底是什么情?这时候学生的答案真正是水到渠成一下就答出是“感激之情”。紧跟着我让学生朗读一二两段和最后一段,乘热打铁以朗读强化体验这种感激之情。
(二) 生本思想尊重了学生也融洽了课堂。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就这堂课而言,从如下方面能看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爱护。
学生的质疑都来源于他们在学案中的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思考,每个试讲的班级所有的疑问我都区别收集,所以其实每堂课学生的具体问题都并不相同,相同的是三个板块的分布格局。之所以做这样繁琐的工作只是为了务求真实再现学生质疑,根据各班不同的情况、根据学生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解疑,尊重学生的疑问和思考。
在师生友情提醒字词的环节中,我本意提醒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嚼”有一种易为大家所忽略的读音“jiào”,却因为备课过程中忽略了“倒嚼”中“倒”字的读音为“dǎo”而是想当然地误读为“dào”了,结果发生了非常可爱的一幕,老师提醒学生“嚼jiào”,学生提醒老师“倒dǎo”,作为回报,我赶紧跟同学们说:“sorry,是我的错,原来是读dǎo”。说实话,这个“sorry”我说得很自然,同学们听来也很自然,这本就是我们自然的常态课,在我们班同学们人手一本字典,课上一旦遇到师生都不能确定的字,我会说:“不要蒙,查字典。”然后我会和大家一起查字典。承认错误,尊重知识,尊重语文,这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保护,我从未觉得有什么可难为情的。
(三)
学案的辅助教学使语文课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节课是以学案为辅助教学的手段的。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学案是以教研室的学案为基础,以学生质疑为依据,重新设计的教学案。学案上课堂学习这一部分的基本问题都是学生质疑的归纳和概括,也是学生上课所需要突破的问题。课堂练笔这部分是我的设计和构思,旨在引导学生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本领,提高品读鉴赏的能力。我将知识回顾详细呈现在学案上,希望能有效指导和协助学生的课堂练笔,使学生的课堂练笔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学案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是盲目的被牵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而是有目标地去突破。课堂学习部分其实是学生自己问题的集中再现,学生是有疑而来,有疑而学,课堂学习的目标性很强。课堂练笔部分是有理有据,有台阶有扶手,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因此思考起来不会盲目而无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
落下遗憾的语文课使我懂得:语文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这堂课上完了,我只觉得自己实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需要太多努力。范伟说:“回头看看自己演的小品,发现表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我觉得,语文课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教学的流程朝着我预设的完美目标一路小跑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的瑕疵也散落在课堂一地的残丛杂草;散课以后几天都不能欺骗自己赢得还好还好,是水平是能力是肤浅的功底致使遗憾随处可找。
最大的遗憾是我的点评。对张冰清的点评使我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来就懊悔不已,我没有敢深入,我竟然没有抓住这个细节带着学生去品读书、去深入体会,去理解。张冰清谈到了去抢柳叶儿的路上一段景物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作者的感情更是非常复杂的。
在早春清晨的湿润、清凉中,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中宁静而朦胧是环境里,哗啦哗啦的水声响在八岁的“我”心里,响在回顾往昔的作者心里,响在逐渐走进作品的读者心里,其中的感受是那样的丰富而复杂。八岁的“我”踏着这份清凉跟着三叔去抢柳叶儿,应该说一个幼年的孩子是体会不到当时的艰难的,八岁的心灵看到的是早春清晨现时的美,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真。回顾往昔的作者再来看当年,和当年的苦难,再来咀嚼当年柳叶儿救命于危难,是沉沉的苦中带涩;而现时的作者看曾经的自己,尤其是曾经一个懵懂不识苦难的自己,一个八岁幼童就不得不跟着大人承担生活的自己,我相信那份苦中带涩就更觉涩了。当作者把这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纯真,和只是当时已惘然的苦涩放在一个时空里一并交付给读者去体会时,读者感受到的又是什么呢?是美丽与苦涩交织的沉重慨叹。
应该说这段美景决不仅是因景而美,而是因丰富而美,因深刻而美。而当时,课上的我却潦草了。美留给我的是遗憾。
此外还有很多的细节我也没有处理好,比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选题回答这个环节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对动宾短语知识点的点拨过于蜻蜓点水;对学生的品读鉴赏没有给他们更多的组内推荐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朗读感悟……
这诸多的遗憾让我想起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句:“我有诺言尚待实现,还需奔行百里,方可沉睡。”
也许每节课都是有得有失的,好在我们总是收获了得到了的同时,也在遗憾中预约了下次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