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新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课件:第3课《李凭箜篌引》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新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教学课件:第3课《李凭箜篌引》 (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3 09: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导入新课“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这是什么人得到如此的礼遇,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他既不是外国首脑,也不是巨商富贾,他只不过是一位艺术家,演奏家。他是谁?他是哪国人?——他就是唐朝的李凭。?
李凭是梨园子弟,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了当时的人们甚至皇帝的欢迎,李贺一次听了他的演奏后也深深被他打动,写下了一首赞美诗献给他,名字叫《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学习目标1、学生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感受诗歌怪异的意象之美。?
2、揣摩诗歌,通过比较鉴赏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3、介绍诗人李贺及时代背景,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风格特色。重、难点:?
1、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体悟本诗意象的丰富。
2、揣摩诗歌的语言,比较描写音乐的同类诗歌,鉴赏李贺诗歌的独特的艺术手法。解题解 题箜篌:又名“坎侯”、“空侯”,是我国古代的弹拨乐器。形状有多种。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解 题 引: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跟“歌”“行”等相似,均称乐府歌行体。 作者作 者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九品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作 者 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品读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朗读李凭箜篌引内容分析:时间:蜀丝吴桐张高秋地点:李凭中国弹箜篌吴 丝 蜀 桐 张 高 秋 “吴丝蜀桐” 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音乐的高雅。
“高秋”除了表明弹奏的时间之外,还有什么意味?
还写出了演奏的环境——明净清远、秋高气爽。描写音乐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李贺怎么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呢? 手法空山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角度之一:侧面烘托空 山 凝 云 颓 不 流   “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空 山 凝 云 颓 不 流 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拟人。
此句紧承上一句,写音乐效果。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侧面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江 娥 啼 竹 素 女 愁 该句运用什么手法?突出了音乐的什么特征?引用典故,侧面描写。
巧妙地点出音乐的情绪:悲戚愁苦,感人肺腑。江 娥 啼 竹 素 女 愁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声类声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和缓。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清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昆山:也叫“玉山”或者“群玉之山”。
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韩诗外传》云:“其声若箫。”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深沉哀郁,演奏时余音袅袅,给人“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感。第二层 美好的乐音
昆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 香兰笑——清 脆柔 和惨 淡清 丽比喻
以声写声通感
以形写声正面描写此两句摹写声音用了什么 手法?芙 蓉 泣 露 香 兰 笑
昆 山 玉 碎 凤 凰 叫 前句是比喻,以声写声。
后句是通感,以形写声。
表明乐声时而清脆激越,时而低沉柔和;时而凄伤哀怨,时而明朗欢快。虽然没有对乐曲本身直接地展开具体的描绘,却让人能够同样感觉到乐曲丰富的层次和乐声的优美。角度之三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弦动紫皇
清冷现实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清冷到极致 天上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神山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月宫音乐效果十 二 门 前 融 冷 光 “冷光”和“高秋”不谋而合,都散发出清寒之气,音乐的境界和自然界和谐一体。
这句诗给人以清空之感,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二 十 三 丝 动 紫 皇 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这两句写音乐美,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石 破 天 惊 逗 秋 雨
女 娲 炼 石 补 天 处 一个“逗”字,想象奇特,写出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震撼力。
此外,“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密的乐声。梦入神山教神妪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连神仙也佩服,愿意向他学习。 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有何艺术效果?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无力、行动艰难,现在竟伴着音乐腾跃起舞,可见音乐的魅力何其大也!老鱼跳波瘦蛟舞 诗人选取意象多是运动着,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尾的意象摄取有何变化?吴刚不睡,玉免忍冻,又说明什么?露脚斜飞湿寒兔
吴质不眠倚桂树 改用静物。烘托音乐的绝妙。 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侧面烘托
生动的通感李 贺 《李凭箜篌引》
白居易 《琵琶行》
韩 愈 《听颖师弹琴》 比较阅读琵琶行·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
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惟见江心秋月白描写音乐的部分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音乐《琵琶行》大弦如急雨、小弦如私语秋月白、掩泣、青衫湿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李凭箜篌引》 正面 侧面玉碎 凤凰叫 以声写声 芙蓉泣香兰笑 以形写声 娥女悲愁 浮云凝滞 皇帝感动 气象万千
女娲入迷 石破天惊
神妪折服 鱼龙起舞
吴刚不眠 玉兔忘归
异曲同工《听颖师弹琴》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私语、挥戈、白云、柳絮、鸟、凤起坐不安、泪雨滂滂、不忍卒听想象写 一 写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用散文的语言写出诗歌描写音乐的妙处 。写一写范例:“芙蓉泣露香兰笑”,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文学语言描绘它: 那曲尽妙处的箜篌声,其凄婉动人,
犹如一朵朵不胜寒风而呜咽悲诉的荷花,
那晶莹的露珠,不正是它的声声泪滴吗?
忽而,乐曲又彷佛想起了一阵阵欢愉的笑
声,这大概是秋之骄子——那高雅不凡的
幽兰吧?你看,它笑得那么欣悦,那么美
好,笑得张开了蓓蕾,笑得清香四溢!
犹如嫣然含笑的少女。练一练听《百鸟朝凤》,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提示:可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百鸟朝凤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些鸟说:“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 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的故事。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想),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练一练 听《高山流水》,请大家试着用文学语言把听这段音乐的感受描写出来。提示:注意演奏过程的旋律高低变化。练一练 1、开始时声调较舒缓,音色很柔美,像白云飘过天际,留下些飘飘渺渺的痕迹,又似迎风微拂的柳枝。 2、后曲子渐渐转为优美、明快的格调,就像许多线条一样的流水,和着鸟儿的欢唱虫子的鸣叫而缓缓流下、圆润而细腻、让人陶醉。练一练 3、然后一个清越似百灵鸟的啼叫声一样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像刚刚经过千山万水的阻隔终于汇集成一支跳跃的音符,有着冲破阻力的自豪。 4、尔后,流水渐深,如细丝般润物无声,似乳燕呢喃,如蟋蟀低吟,然后融会成一个旋涡,越游越远……直到偶尔听到一丝美的旋律。比较鉴赏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回顾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