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章末复习
练中考
1. (浙江中考)小金和小杭并排坐在等待发车的“和谐号”列车上。此时,旁边有一列“复兴号”列车也在等待发车。过了一会儿,小金说:“我们的车开动了。”而小杭却说:“我们的车没有开动,因为站台柱子没有动。”小金判断“和谐号”列车开动,选取的参照物是 ( )
A. 小杭 B. “和谐号”列车
C. “复兴号”列车 D. 站台柱子
考点1 参照物及其选择
C
2. (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会时,甲车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 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 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C
3. (跨学科 语文)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
A. 天台四万八千丈 B. 坐地日行八万里
C. 春风十里扬州路 D. 桃花潭水深千尺
考点2 速度
B
4. (山东潍坊中考改编)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 s时由同一起点向相同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在0~5 s内甲车的速度是10 m/s
B. 在0~5 s内乙车的速度是1 m/s
C. t=10 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 t=10 s后,甲车超过乙车
B
5. (福建中考)让滑块从斜面滑下,逐渐减小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滑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探究“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会一直运动下去吗”。下列做法能获得结论的是 ( )
A. 坚持不懈地进行多次实验探究 B. 改进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C. 调整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D. 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
考点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D
6. (广西中考)正在冰面上滑动的冰壶,如果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改变原来运动的方向
C. 做加速运动
D. 立即停下来
A
7. (新情境 生活实践)如图所示,汽车头枕能在下列何种情形中保护司机? ( )
A. 前行时突然刹车
B. 前行时撞上前车
C. 静止时受到前车撞击
D. 静止时受到后车撞击
D
8. (广东广州中考)如图,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的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列车启动后,下列选项中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
A
9. (山东青岛中考)采摘园内,樱桃A静立枝头,此时它处于___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请你画出樱桃A的受力示意图(其重心在O点)。
考点4 二力平衡
平衡
10. (山东德州中考)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小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当水平拉力增大到3 N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
不变
11. (湖南中考)如图所示,磁性黑板贴吸在竖直放置的黑板上,黑板由铁制材料制成,不计黑板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黑板贴受到的重力与黑板贴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 用垂直于黑板的力压黑板贴时,黑板贴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 黑板贴对黑板的吸引力与黑板对黑板贴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 黑板贴受到的重力与黑板对黑板贴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A
12. (江苏连云港中考)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 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 用手拉长橡皮筋,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D. 绕操场匀速转动的玩具电动车处于平衡状态
考点5 运动和力的关系
C
13. (四川成都中考)小慧同学掷实心球的场景如图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球的运动轨迹,球从a点上升到最高点b后下落到地面c点,然后继续运动到d点停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球从a点上升到b点,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 球在b点受到的合力为0
C. 球从b点下落到c点,运动状态不断改变
D. 球最终到d点停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
14. (新情境 生活实践)小丽开车即将到达某隧道入口时发现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若汽车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 min,请你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疑难点1 速度的综合问题
练疑难
15.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力F1和F2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已知F1=5 N,F2=11 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A对B的摩擦力为5 N,方向向左
B.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11 N,方向向右
C. 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6 N,方向向左
D. B对A的摩擦力为5 N,方向向左
疑难点2 多个物体的平衡问题
D
B
17. (新题型 图表信息题)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4 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
当t=6 s时,物体处于________(选填“匀速”“变
速”或“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_N。
疑难点3 利用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
4
静止
3(共17张PPT)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章末复习
练中考
1. (广东中考)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大的是 ( )
A. 原子 B.电子 C. 质子 D.中子
考点1 物质的微观结构
A
2. (山东济南中考)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
A.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原子、分子、电子
B. 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原子、电子
C.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电子
D. 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分子、原子、电子
B
3. (上海中考)在原子中,带负电的是 ( )
A. 质子 B.中子 C. 电子 D.原子核
C
4. (贵州中考)如图所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揭示了原子并不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粒子,它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________组成的。
电子
5. (山西中考)小明踏青归来,在日记中写道:“空气中弥漫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人能闻到“花香”说明 ( )
A. 分子间存在斥力
B.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C. 分子间存在引力
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
考点2 分子动理论
B
6. (湖南中考)下列生活中的实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 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
B. 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 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 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变咸了
C
7. (江苏无锡中考)如图所示,“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 )
A. 水分子间有空隙
B. 水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C. 水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 水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B
8. (湖南中考)如图,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
A. 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 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 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
没有引力
D. 两滴水珠相遇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
9. (河北中考)如图所示,封闭在注射器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气体分子的 ( )
A. 个数减少 B. 质量减小
C. 间隔减小 D. 种类减少
C
10. (广东中考)固态、液态和________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图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________态,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
气态
液
熔化
11. (福建中考)中国航天从“天宫”建站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羲和”追日,一步步迈进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征程。下列星球空间尺度最大的是 ( )
A. 地球 B. 月球 C. 火星 D. 太阳
考点3 宇宙
D
12. (新思维 科学推理)在“科学强国”主题班会中,老师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中国空间站中航天员的生活细节。小明的描述:空间站处于失重环境中,气味无法扩散,所以航天员们吃饭时闻不到食物的香味。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难点1 分子动理论的应用
练疑难
错误
扩散现象是分
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与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无关
13. (新实验 科学探究)为了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小明在实验室用两个紧压在一起的铅柱做实验。如图所示,铅柱A和铅柱B所受的重力均为2 N,两个铅柱接触面的面积为3 cm2,当悬挂重物所受的重力为20 N时,两个铅柱没有被拉开。于是,小明认为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小华测得该实验室的大气压为1×105 Pa,于是她认为两个铅柱之所以没被拉开,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判断小明做的铅柱实验能否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请写出计算、推理过程和结论。
【解析】以铅柱B为研究对象,其部分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①F气=p气S=1×105 Pa×3×10-4 m2=30 N;
②GB+F拉=GB+G物=2 N +20 N=22 N;
③因为F气>GB+F拉,若不存在分子间的引力,仅靠大气压力也能
使铅柱不被拉开,所以小明的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4. (新题型 短文阅读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你一定听过“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王母娘娘拆散了牛郎和织女的家庭,使他们化作天上的两颗星,只能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一次。科学家测算,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16光年,即便牛郎能以光速飞行,从牛郎星飞到织女星也要16年!可见他们每年相会一次是不可能的。
牛郎星和织女星只是银河系中的两颗普通恒星,银河系是由超过1 000亿颗恒星组成的星系。在可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内,约有上千亿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
疑难点2 粒子与宇宙的信息题
(1)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__________km。(1年按365天计算,真空中的光速为3×105 km/s,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2)请你算一算牛郎星和织女星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k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以上的计算结果对你认识宇宙有何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点)
9.46×1012
1.51×1014
天体间的距离很远,宇宙很大。 (合理即可)(共22张PPT)
第九章 浮力
章末复习
练中考
1. (湖南中考)小军在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实心金属块,分别在下列四种情况下保持静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军回答以下问题:
考点1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图乙中金属块所受浮力为________N。
(2)比较甲、丙、丁三幅图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比较____________三幅图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0.4
液体的密度
甲、乙、丙
2. (四川达州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小石块(不吸水)、溢水杯、小桶、细线等实验器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个实验步骤,最科学合理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____。
考点2 探究浮力的大小
丙、甲、丁、乙
(2)根据图中的实验数据可求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2.8×103
(3)兴趣小组的同学换用不同的物体(不吸液体)或液体按科学合理的顺序进行了多次实验,由实验数据得出F浮________(选填“>”“<”或“=”)G排,从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
(4)图丁步骤中,小石块逐渐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未接触溢水杯),液体对杯底的压强___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一直不变”或“逐渐变小”)。
一直不变
(6)某同学每次进行图甲步骤时,都忘记将溢水杯中的液体装满,其他步骤无误,因而他会得出F浮________(选填“>”“<”或“=”)G排(小桶中液体所受重力)的结论。
(5)如果换用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物体(不吸液体)来进行该实验,则图________步骤中可不使用弹簧测力计。
丁
>
3. (山东威海中考)用密度为0.4×103 kg/m3的泡沫制作长2 m、宽1.5 m、厚20 cm的长方体简易浮桥。浮桥在河水中的最大承重为________kg(ρ河=1.0×103 kg/m3,g取10 N/kg);此浮桥空载时分别平放到海水和河水中,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分别为p海和p河,则p海____(选填“>”“<”或“=”)p河。
考点3 阿基米德原理
360
=
4. (新题型 图表信息题)在泸州长江六桥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构件。将某长方体构件以0.2 m/s的速度匀速吊入江水中,其物理模型如图甲所示,构件受到钢绳的拉力、江水对构件的浮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构件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________Pa,
构件浸没后匀速下降的过程中,所受的重力和钢
绳的拉力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
衡力,该构件的密度为________kg/m3。(已知
江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
2×104
不是
2.0×103
5. (新情境 生活实践)妈妈生日那天,小梦给妈妈煮饺子时发现,当把饺子放入沸腾的水中后,饺子先下沉到锅底,过了一会儿又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饺子的吸水性) ( )
A. 饺子下沉的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B. 饺子上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所受的重力
C. 饺子上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
D. 饺子在水面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考点4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C
6. (河南中考)两同学分别在底端封闭的两支相同吸管中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制成了A、B两支密度计,放入同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密度计A所受浮力较小
B. 密度计B所受重力较小
C. 两支密度计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
D. 两支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不同
A
7. (湖南中考)甲、乙两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同种材料制作的实心物体A、B分别放入两烧杯中,静止时液面等高,如图所示,则 ( )
A. A的重力小于B的重力
B. A受到的浮力大于B受到的浮力
C. 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D. 甲杯和乙杯的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
B
8. (山东济宁中考)小明利用托盘天平、量筒和水测量一颗新鲜杏的密度,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则杏的密度ρ=______g/cm3,杏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N。(g取10 N/kg
,ρ水=1.0×103 kg/m3)
1.06
0.2
9. (新情境 生活实践)小明买了一杯奶茶,发现杯里有很多冰块漂浮在奶茶上,他想了解冰熔化后的情况。于是他用盐水(密度大于水)代替奶茶进行探究,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装有适量盐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观察冰块熔化后的情况(整个实验过程没有水溢出玻璃杯)。则冰块熔化后 ( )
A. 液面下降,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减小
B. 液面不变,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C. 液面上升,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变大
D. 液面上升,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不变
疑难点1 冰块熔化问题
练疑难
D
10. (新情境 古代科技)“铜壶滴漏”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距今700多年。如图所示,它上面有三个壶,分别是日壶、月壶和星壶,也叫送水壶,最下面的寿壶也叫受水壶。日、月、星壶侧面底部都有一个龙头形滴水口,壶盖上开有一个进水孔,小水滴从日壶滴进月壶,再从月壶滴进星壶,最后进入受水壶。受水壶装有两个重要部件:一个是竖立在壶盖正中的铜尺,上有时辰刻度,从下到上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
疑难点2 浮力的综合问题
辰是两个小时,其中子时代表23:00~1:00,丑时代表1:00~3:00……以此类推;另一个是浮箭,由小木块上连接一把木尺组成,随着受水壶里水量的增加,浮箭自然同步上升。观看浮箭顶端指示的铜尺刻度,就可以知晓当时、当地的时间了。请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图是14:00浮箭顶端指示的部分
铜尺位置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
C
(2)若浮箭的重力为G,在受水壶中所受的浮力为F浮,则G________(选填“>”“=”或“<”)F浮。随着受水壶水位的升高,浮箭下部小木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________,受水壶壶底受到水的压强________。
=
不变
变大
11. (江苏常州中考)为实施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工程师需要将导管架从陆地工厂运至海洋指定位置。
①工程师将导管架装载在驳船
上,静止时驳船排开海水的体
积为8×104 m3,如图甲所示;
②驳船将导管架运至海洋指定位置后,导管架被推入海中,如图乙所示;
③驳船和导管架完全分离后,静止时空驳船排开海水的体积为5×104 m3,如图丙所示。
已知导管架的体积为3.3×104 m3,海水的密度ρ海水=1.1×103 kg/m3,g取 10 N/kg。求:
(1)导管架受到的重力大小;
(2)导管架和驳船完全分离后,导管架最终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答案】(1)3.3×108 N (2)3.3×108 N
解析:(1)当导管架在驳船上时,整体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根据F浮=ρ液V排g求出浮力大小
F浮1=ρ海水V排1g=1.1×103 kg/m3×8×104 m3×10 N/kg=8.8×108 N
则G总=F浮1=8.8×108 N
当驳船和导管架完全分离后,静止时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
根据F浮=ρ液V排g求出浮力大小
F浮2=ρ海水V排2g=1.1×103 kg/m3×5×104 m3×10 N/kg=5.5×108 N
则G船=F浮2=5.5×108 N
则导管架的重力
G=G总-G船=8.8×108 N-5.5×108 N=3.3×108 N。(共23张PPT)
第六章 力和机械
章末复习
练中考
1. (新情境 生活实践)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在不同位置按下图所示方向开门,最容易打开门的是 ( )
考点1 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C
2. (湖南中考)打年糕时,需要用木制榔头反复捶打石槽中蒸熟的糯米。如图所示,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槽始终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向下砸榔头时,榔头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 榔头捶打年糕时,人对年糕有力的作用
C. 年糕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年糕凹陷,说明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而年糕对榔头没有作用力
C
3. (新实验 创新装置)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钩码和刻度尺等,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刻度可以标在牙膏盒上
B. 可以把回形针上端当作指针
C. 可以利用钩码拉伸橡皮筋标注刻度
D. 不同橡皮筋做的测力计量程都相同
考点2 弹力和弹簧测力计
D
4. (山东淄博中考)如图甲所示,一摞棋子中的一颗棋子A被用力打出。请在图乙中画出棋子A受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考点3 重力
5. (新思维 科学推理)移动重物时,把重物的一端稍微往上提起一些会更容易推拉,原因是 ( )
A. 重物对接触面的压力变小,使摩擦力变小
B. 重物和接触面的接触面积变小,使摩擦力变小
C. 重物的重力变小,使摩擦力变小
D.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小,使摩擦力变小
考点4 摩擦力
A
6. (江苏扬州中考)用橡皮筋水平拉动厚书在水平桌面上匀速前进时,拉力与________力大小相等。如图所示,在书下垫几支圆柱形铅笔,再次水平匀速拉动它,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变________。
摩擦
短
7. (广西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
考点5 杠杆
C
8. (新情境 生活实践)图甲是自行车的手闸,其中ABO部分可视为一种杠杆,图乙是其简化示意图,O为支点,F2为阻力,请在图乙中画出:
(1)作用在A点的最小动力F1及其力臂L1;(2)阻力F2的力臂L2。
9. (新思维 模型建构)图甲中工人用工具搬运石头,该工具可简化成图乙中的杠杆AB,移动支架,可使支点O在AB间移动。杆水平静止,忽略杆重。
(1)人对杆的压力为F1,绳对杆的拉力为F2,F1、F2竖直向下。
①在图乙中画出F1的力臂L1;
②F2 的力臂L2=________(用F1、F2、L1表示)。
(2)同一石头仍悬挂在杆B 端,人对杆A端的压力F1方向不变,只通过移动支点O使该压力F1变小,杆仍保持水平静止,支点O应向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
B
10. (广东中考)分别使用图中四种装置匀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计滑轮重、绳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 )
考点6 滑轮及滑轮组
A
11. (广西中考)如图甲,大人、男孩、女孩用两根相同的圆木棍和一根绳子玩“比力气”的游戏。该游戏装置与滑轮组类似,图乙是其示意图。绳的一端固定在一根木棍上,在两根木棍上绕几圈后女孩握住绳的另一端向外拉,大人、男孩则各握住一根木棍向外拉,三人中被拉动者为负。他们都使出了最大力气,仍处于“僵持”状态,没能分出胜负。忽略绳与木棍之间的摩擦,以下做法中最
有可能使女孩获胜的是 ( )
A. 仅将绳在两木棍上多绕一圈
B. 仅将绳在两木棍上少绕一圈
C. 仅增加绳的总长
D. 仅减小绳的总长
A
12. 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练疑难
疑难点1 对力的综合认识
B
A. 甲图:手在扳手的不同位置拧螺母效果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B. 乙图:打陀螺使陀螺转动起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丙图:两人互推后各自远离,质量大的人受到的推力小
D. 丁图:用大小相等的力压弹簧时,弹簧会缩短,拉弹簧时,弹簧会伸长,说明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13. (安徽合肥肥东期中)小莉要自制两个弹簧测力计,她选择了甲、乙两根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弹簧伸长量ΔL与拉力F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一定成正比
B. 若乙弹簧受到4 N的拉力,则它伸长2 cm
C. 若甲弹簧受到2 N的拉力,则它伸长3 cm
D. 若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则应选乙弹簧
疑难点2 对弹簧测力计原理的理解
C
14. (北京中考)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健身项目,采用不同的方式做俯卧撑,健身效果通常不同。图甲是小京在水平地面上做俯卧撑保持静止时的情形,他的身体与地面平行,可抽象成如图乙所示的杠杆模型,地面对脚的力作用在O点,地面对手的力作用在B点,小京的重心在A点。已知小京的重力
为750 N,OA长为1 m,OB长为1.5 m。
疑难点3 杠杆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1)图乙中,地面对手的力F1与身体垂直,求F1的大小。
(2)图丙是小京手扶栏杆做俯卧撑保持静止时的情形,此时他的身体姿态与图甲相同,只是身体与水平地面成一定角度,栏杆对手的力F2与他的身体垂直,且仍作用在B点。分析并说明F2与F1的大小关系。
15. (广东惠州惠城期中)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下面,不计绳重、滑轮重和摩擦,放手后 ( )
A. A、B均静止
B. A上升
C. A下降
D. 无法确定A、B的运动情况
疑难点4 滑轮组的分析与计算
C
16. (山东威海中考)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滑轮质量均为2 kg,物体重100 N,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 N。请画出绳子的正确绕法,并在绳的末端标出力的方向。(不考虑绳重及摩擦,g取10 N/kg)(共17张PPT)
第八章 压强
章末复习
练中考
1. (广东广州中考)如图,用力把重力G=3 N的测力计压在水平桌面上,测力计对桌面的压力F=50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S1=1×10-4 m2,桌面的面积S2=0.5 m2,用题中物理量符号写出测力计对桌面的压强表达式为________,该压强是________Pa。
考点1 对固体压强的理解与计算
5×105
2. (新思维 科学推理)一个装满书的箱子,用图示三种不同方式提起并保持静止。甲图中绳子对手的拉力为F甲,乙图中绳子对手的拉力为F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F甲>F乙
B. F甲
C. 比较乙、丙两图,乙图中绳子对手的勒痕更深一些
D. 比较乙、丙两图,丙图中绳子对手的勒痕更深一些
C
3. (重庆中考)有A、B两个均匀实心圆柱体,A的高为5 cm、底面积为20 cm2,B的高为8 cm、底面积为50 cm2。若将它们按图甲、乙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A对桌面的压强为p1=1.0×103 Pa,B对桌面的压强为p2;若按图丙的方式放置,B对A的压强为p3=6.0×103 Pa,A对桌面的压强为p4。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N/kg) ( )
A. A的重力为20 N B. B的密度为3.0 g/cm3
C. p3 ∶p2=2 ∶5 D. p4=1.6×104 Pa
B
4. (新实验 创新装置)在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中,用几支一端封有相同橡皮薄膜的玻璃管进行实验,
在5号管中装入盐水,其他管中
装入水,如图所示。
(1)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
度可反映液体________的大小。
考点2 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压强
(2)根据图甲中三支相同玻璃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猜想: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或________有关。
(3)图乙中,4号管上段更粗,下段与2号管粗细相同,两管中水的总长度相同,发现两管下方薄膜鼓起的程度相同,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都________。
深度
无关
(4)图丙中,5号管和2号管的液柱长度相等,利用5号管和2号管可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是否有关。
(5)为了探究液体长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选用2号管和6号管进行实验,6号管水柱比2号管水柱长,实验时需控制两管水柱的________相同。
密度
深度
5. (广西中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内底面积均为0.01 m2,甲容器内盛有体积为3×10-3 m3的水,乙容器内盛有深度为0.35 m的酒精,则甲容器内水的质量为________kg;从甲、乙两容器内抽出
_______m相同高度的液体后,液体对两容器底部的压强
相等。(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酒精的密度
ρ酒=0.8×103 kg/m3,g取10 N/kg。)
考点3 对液体压强的理解与计算
3
0.1
6. (河南中考改编)如图,一方形柱状容器置于水平面上,用竖直薄隔板将其分成左、右两部分,右侧部分横截面积是左侧的2倍,隔板底部有一小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左、右两侧分别注入两种不同液体,液面在图示位置时,橡皮膜恰好不发生形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左、右两侧液体对橡皮膜的压强不相等
B. 左、右两侧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
C. 左侧液体的密度小于右侧液体的密度
D. 容器中左、右两侧液体的质量相等
C
7. (新情境 古代科技)位于陕西泾阳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下图是郑国渠跨路面两侧的截面示意图,两侧水渠和中间的涵洞可以看作是一个________。当水不流动时,水对A点的
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水对B点的压强。
考点4 连通器
连通器
小于
8. (湖南长沙中考)如图所示,小雪用放在水平面上的两个实验装置来观察并研究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甲中大气压变大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上升
B. 图乙中大气压变小时,玻璃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C. 把乙装置从高山脚下拿到高山顶上,玻璃管内
外液面高度差一定变小
D. 乙装置能更准确地测量出大气压的值
考点5 大气压强的测量及应用
A
9. (四川广安中考)某款擦窗机器人如图所示,它的“腹部”有吸盘,当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它能牢牢地吸附在竖直玻璃上;若擦窗机器人的总质量为1.1 kg,当它吸附在竖直玻璃上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g取10 N/kg)
大气压
11
10. (广东广州中考)如图甲所示,连通器中的水静止,此时水面上方a、b处的气压为pa0、pb0。在b上方持续水平吹气,水面稳定后如图乙所示,此时a、b处的气压为pa、pb,水面下c、d处水的压强为pc、
pd,若大气压保持不变,则 ( )
A. pc >pd B. pa >pb
C. pa0 >pa D. pb0=pb
考点6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B
11. (新题型 图表信息题)如图甲所示,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棱长是A的2倍。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宽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B对地面的压强 pB与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A,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g取10 N/kg)
( )
A. B的重力是50 N
B. L=2.5 cm时,pA ∶pB=16 ∶21
C. B的底面积为100 cm2
D. A切去一半后,pA=2 000 Pa
练疑难
疑难点1 切割、叠放固体压强的计算
B
12. (辽宁中考)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薄壁容器,两个容器开口大小相同、底面积相同,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两个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两种液体的密度 ρa>ρb
B. 桌面对两个容器的支持力F甲>F乙
C. 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aD. 两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p甲疑难点2 非柱形容器的压强、压力问题
C
13. (山东青岛中考)水平餐桌上有一瓶未开启的矿泉水,瓶身上标有“净含量330 mL”的字样,小明拿起瓶子时发现方格桌布上留有环形印迹,他想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估算一下压强值。桌布上每个正方形小格的边长为1 cm。他先利用方格桌布一角测出了水深,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又数出了印迹占有多少个小格
(不满一格时,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不算),
印迹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瓶子的质量忽略不计,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求:
(1)瓶底受到的水的压强;
(2)这瓶水对方格桌布的压强。